?

具有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分析

2022-05-30 10:48許燕得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鄉土校本信息技術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持續滲透,對信息技術課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地域風情和鄉土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充分發揮獨特的育人價值。文章指出,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課程地域化與校本化的措施,不僅是打造學校辦學特色的創新途徑,還在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地域文化;鄉土氣息;信息技術課程;課程校本化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7-0037-03

引 ?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人們傳播和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已成為當代社會人們的必備素質。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擁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助于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積極推進具有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進程,無疑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創新之舉,將會促使信息技術課程迸發出新的時代活力。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的概述

(一)課程校本化的內涵

所謂“課程校本化”,就是在以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校為單位,形成教師團隊,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將國家標準課程向學校課程進行積極轉化,結合學校辦學特色來創辦相關課程體系的過程。課程校本化,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問題為導向,牢牢樹立“學校自身問題應由自身解決”的觀念,嚴格遵循“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的發展原則[1]。

同時,課程校本化的教育改革還體現了“大課程”和“活課程”的綜合發展思路,包含課程問題的多元角度。具體而言,“大課程”思路包括學校所涉及的以及對學生成長發展產生影響的整個教育環境,如學校環境與社會環境、物質環境與人際環境等;而所謂的“活課程”思路,則強調課程內容與課程實施形式的靈活性,基于此背景,它要對影響學校課程內容及結構的源泉不斷進行關注與重視,并積極推進形成新的課程特色,進而隨著課程的更新完善,打造學校師生成長進步的良好局面。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的背景

就目前狀況而言,國家的課程體系仍舊是學科課程和知識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與動手實踐課程則占據次要地位。此外,國家課程注重的是普適性,很難對學校、地域文化、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兼顧,傳統模式下的單一課程體系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步履維艱”的態勢。一方面,信息技術課程作為非高考考試科目,在高中日常學習中的地位不受重視;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知識內容落后、教學形式單一、課程評價方式片面化等問題,

也逐漸喪失了信息技術的應有價值和課程生命力。

具體來看,高中階段將“數據與計算”“信息系統與社會”作為必修課程。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及應用,必修課程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素養的提升需求。同時,高中階段還將“數據與數據結構”“網絡基礎”“數據管理與分析”等部分設置為信息技術的選修課程,就目前狀況而言,仍存在部分選修內容與學生實際理解能力不相符的情況[2]。

此外,軟件的過時落后或版本過低,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與學習積極性,致使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目標。為了有效改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課程的校本化進程就有了很強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

(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的目標

在推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參考《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高中開設多門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社團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相關競賽活動等,在不斷對其進行完善與修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與高中學生發展實際相匹配的信息技術教學實施方案。其次,教師要切實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斷深化培養學生的多元信息技能,在不斷研究校本化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實現信息技術素養的真正提升。此外,學校還要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精進教學技能,積極培養高素質水平的信息技術全能人才,進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課程的應有價值。

(四)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的現實意義

依據學校自身特色和實際水平自主開發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無論對于課程本身、本校學生還是信息技術教師而言,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對課程本身而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校本化,能夠有效彌補信息技術教育的地方區域與校際的發展差異,切實填補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與相關教材更新之間的大片留白,進而促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的完善。其次,從本校學生的角度來看,打造高中信息技術的校本課程,能夠及時關注本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還可以讓學生充分感知和體會信息技術給其學習、生活帶來的全新變化,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與信息綜合素養的提升。最后,從教師方面來講,對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積極研發,不僅為信息技術教師認識自身、對自我進行精準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還有助于信息技術教師深化“終身學習”觀念與建立專業成長的主體意識,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

二、構建地域鄉土文化課程校本化的理論框架概述

(一)地域鄉土文化的內涵特征

所謂地域鄉土文化是指人們在長期從事的物質精神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價值觀念的綜合。一個區域的飲食、方言、歷史、地理等風貌無不打上當地文化的烙印,帶有區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思維方式、人文心態、民族藝術、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教學素材。為了切實拓展學校文化的教育內容,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促進地域文化與學校文化的相互滲透,從而充分發揮出地域文化的獨特教學價值,在創新重構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地域鄉土文化課程校本化的理論框架構建

地域鄉土文化作為民族的血脈,也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在核心素養和“以生為本”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加以重視,促使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生活經歷,深化對地域文化的認知。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各學??苫谧陨磙k學特色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不斷拓展與開發學校資源,形成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構建地域鄉土文化校本課程的理論框架,要從加強思想認識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兩方面展開論述,具體如下。

1.加強地域文化思想認知,積極融入學科教學實踐

在構建地域文化校本化的過程中,首先,信息技術教師要對自身思想加強認識,在充分了解地域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地域文化與學校文化結合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科學有效設計,積極引導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地域鄉土文化,積極推動學校文化朝著多元化與全方位方向發展,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生活能力[3]。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地域文化積極融入學生的通識教育,在充分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的同時,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此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還可將地域文化與學校文化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加強地域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2.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推動學校文化的豐富拓展

為了有效達到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推動學校文化的豐富拓展目標,首先,教師可以對地域鄉土文化進行大力宣傳。例如,教師可以在校園內通過廣播、板報、宣傳欄、開班會等形式切實使學生感受到來自地域文化特色、歷史厚重感等內容的熏陶,進而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自身生活的地域,并由此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對地域鄉土文化進行滲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在走廊等校園公共區域張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跡、經典旅游景點等宣傳圖片,以及在教學過程中觀看地域主題的相關紀錄片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當地鄉土歷史文化的了解,進而在“潤物細無聲”中增強學生的地域文化認同感。

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多元化地域主題文化活動的形式,對鄉土文化的豐富內涵不斷進行挖掘。例如,教師可以在結合學校文化特色及學生認知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開展地域鄉土文化主題的情境表演、實踐作業、詩歌朗誦、手抄報、集體參觀紅色紀念館、了解當地名人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對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有助于促進活潑豐富的地域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具有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實踐策略

本部分以信息技術教材中“PowerPoint單元”制作地域電子名片為例,進一步明晰與細化具有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實踐策略。該單元的核心知識點在于讓學生熟悉并掌握利用PowerPoint的多媒體交互性展示作品的一般方法和具體流程。教師可以選取學生耳熟能詳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域景觀,如制作“古城泉州”主題的電子名片,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以信息技術為工具,引導學生對泉州的相關歷史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并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思維方式。

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確定主題方面集思廣益,以制作電子名片為任務驅動力,指導學生對“古城泉州”的歷史背景、發展歷程、文化內涵等進行查閱與搜集,有效整合文字、圖片、視頻等相關材料,合理地進行策劃與設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其呈現出來。在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能夠不斷提升。例如,教師以“古城泉州歡迎您”為主題讓學生制作電子名片,具體過程詳述如下:

第一,主題了解階段。在對主題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主要景點實地進行參觀,對景點特色、文化內涵、歷史發展歷程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旨在讓學生對古城有著更加立體化的認知,并要求學生用相機、紙筆等形式對相關材料進行有效記錄,進而為電子名片的制作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主題策劃階段。在讓學生充分了解任務內容與各自分工職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他們自主完成主題策劃意向書。

第三,人員安排及任務分解階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每組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的主題策劃,結合教師指導與同學自主招募,將任務進行細化與分解。

第四,搜集整理素材階段。在此階段,學生需要建立自己的材料收集庫,并對其進行分類整理、有序歸納。

第五,作品創作階段。這一階段讓學生利用PowerPoint軟件將整理好的素材制作成電子名片,要求作品形式新穎美觀;名片內容客觀真實,并且符合社會發展和學生認知實際的要求。

第六,評價階段。教師可以采用現場答辯會的方式,由小組接力進行上臺論述。在此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詢問相關問題,并由師生共同評價[4]。

結 ?語

綜上所述,地域鄉土文化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學價值和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了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有效提升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促進地域鄉土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不斷挖掘地域鄉土文化中的先進元素,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努力尋找地域鄉土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的契合點,充分發揮合力育人的效果。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多元化學習需求,積極構建地域文化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體系,積極熏陶和感染學生,不斷提升具有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高中信息技術校本化課程的水平。

[參考文獻]

杜偉偉.有地域特征和鄉土氣息的信息技術課程校本化初探[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4(07):5.

王慧慧,殷士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的校本化建設與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22(04):48-51.

賀斌.信息技術校本課程評價初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1):123-128.

白寶彥.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新課程校本研修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10):50-52.

作者簡介:許燕得(1980.3-),男,福建晉江人,

任教于福建省晉江市子江中學,總務處副主任,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指導老師”“晉江市優秀人民教師”等榮譽稱號。

猜你喜歡
鄉土校本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鄉土中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