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勒個人政治美學在其人物塑造方面的體現

2022-05-30 12:31馬恒怡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0期
關鍵詞:席勒

關鍵詞:《陰謀與愛情》 席勒 人物形象分析 德國小市民階級

劇作家席勒出生于德國封建社會,那個時期滿眼盡是德國各小邦君侯的殘暴統治,席勒的各種著作滲透著憤怒的抗暴精神,表現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對自由和美好未來的追求。劇本《陰謀與愛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通過表面的情感問題反映出社會現實的可悲,表達出席勒濃厚的個人政治美學以及獨特的女性形象塑造思想。席勒以德國劇作家萊辛的市民悲劇代表作《愛米麗雅·迦洛蒂》為藍本,創作出《陰謀與愛情》,市民階層成為戲劇的主人公,劇作講述了市民少女露易絲與貴族青年斐迪南間純潔無瑕的愛情在宮廷權貴的權謀算計下走向滅亡的故事。除露易絲之外,本劇中還出現了一個較為次要卻具有典型特征的女性角色,即公爵的情婦彌爾福特夫人,通過解讀這個角色來還原當時不同階層女性的生存狀態以及這些女性的政治觀念。

一、露易絲、米勒與獨立自尊的市民階級

當差別的界限打破了的時候,當一切可惡的身份外殼從我們身上剝掉的時候,當人就是人的時候,我的一身所有的就只是我的純潔。

——露易絲

“ 在這一歷史時期,德國的小市民階級是失敗的革命產物。由于經歷了三十年的戰爭和戰后恢復時期,德國小市民階級具有狹隘、膽怯、束手無策、毫無首創能力這樣一些畸形發展的特殊性格?!奔词故怯X醒較早的人物,也不免帶有這一時代的烙印。露易絲與父親米勒不無市民階層的獨立自尊。米勒說要去找宰相解決自己女兒的婚姻問題時,說:“您的公子看中了我的女兒;我的女兒夠不上做您公子的太太 , 可是做您公子的情婦 , 我的女兒又太寶貴了 , 事情就此完結!—— 我的名是米勒?!弊詈蟮淖詧蠹议T確實飽含著市民階級的自尊與不妄自菲薄的自信。他甚至對宰相一行人下了逐客令。然而,在那理直氣壯中的逐客令中又摻雜著多少哀懇和祈求呀!“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話音未落,“做做好事吧”的哀懇已起。這種滑稽的矛盾卻十分統一地出現在米勒身上。這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市民階級“跪著革命”的典型特征,表現出他們剛從舊的封建關系中脫胎,還沒能脫離封建關系的羈絆。

就血緣來說,露易絲是米勒的女兒。但就思想來說,露易絲卻是米勒的兄弟,她有著同樣的堅強與軟弱。她是剛強的,她在面對父親的反對時:“當差別的界限打破了的時候,當一切可惡的身份外殼從我們身上剝掉的時候,當人就是人的時候,我的一身所有的就只是我的純潔?!彼巧類壑车夏系模骸澳菚r我的靈魂里升起了第一道曙光,千萬種青春的感情從我心中涌了起來,就像到了春天,地面上百花齊放一樣。我再也看不見世界,可是我覺得,世界從來不曾像現在這樣美麗;我再也不知道上帝,可是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愛他?!彼龑﹄A級性是熟知于心的:“當人就是人的時候,我的一身所有的就只是我的純潔。那時候,眼淚就會算作勝利,美妙的思想就會算作祖先!這樣一來我就變得高貴了?!彼墙^對純潔的。面對父親的反對,她敢于繼續與斐迪南相愛;面對“特權女人”的壓迫時,她敢于痛斥彌爾福特夫人;面對權力的壓迫而不得不屈服時,她也敢于把自己的兒女情長一刀兩斷。她甚至“對待黑色的怪物——權貴的腐朽”,敢于揣在懷里把玩。但是,她又是軟弱的。她的思想如同每一個18 世紀德國小市民一樣,依舊沒有跳出時代的思想局限性。她的倫理道德觀念、家庭關系、信誓思維,與統治階級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父母皆是小市民階級的情況下,注定了露易絲目光短淺的缺陷,這是那個時代下女性不可避免的情況。正如她與父親的感情,更多表現出來的是封建社會中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所培養出來的感情,而并非是兩個獨立平等的人對對方產生的感情?!澳墓涌粗辛宋业呐畠?;我的女兒夠不上做您公子的太太 , 可是做您公子的情婦 , 我的女兒又太寶貴了,事情就此完結! ——我的名是米勒?!本拖衩桌諏β兑捉z的無數次勸導一樣,他無一不是以“我的女兒”為道德枷鎖來綁架露易絲。同時封建社會的階級觀念在米勒心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認為愛情必須門當戶對,并不是兩廂情愿就可以的事情。這樣的小市民心理其實也是當時德國社會大部分人的心理映射,既不敢挑戰權威,也不想就這樣屈服于現實,像陷入泥濘一般陷于階級與心理的斗爭中。

二、斐迪南:情感沖動下德國封建社會的正面宣戰者

上帝再見到你的時候,應該是發現你比他放你下凡的時候更加美麗,而且不得不懷著驚異的心情承認,只有愛情是最后完成靈魂工作的。我們的愛情堅不可摧。 ——斐迪南

馬克思說過:“一個階級的思想代表,就所受教育和個人地位而言,可以與他們所代表的階級天壤之別。但是,這些代表的思想,在理論上得出的人物和做出的決定,卻必然是他們所代表的階級的生活、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在實際生活上的反映?!膘车夏暇褪沁@樣一類人。他出身貴族,但是他的思想意識卻代表了市民階級的利益,他是市民階級的思想代表。

席勒對社會、對時代的探索,集中表現在斐迪南這一人物身上,這一形象反映了資產階級思想及其意識形態的日漸成熟。我們先來講述他在思想方面的形象:對德國封建社會正面宣戰的抗爭者形象。正如伍爾牧向宰相進讒時說的那樣:“他從大學里帶來的那些信條,一開頭我就覺得不對。有關于靈魂的偉大和個人的偉大的夢囈,他還會管什么宮廷呢?”這短短的一句話匯聚了文藝復興時期關于人文主義的主要內容,敵人對他的評價似乎更加佐證了他在那個時代下先進的人文思想。

說到斐迪南,我們不能不談的是他的愛情觀。他是一個向往自由平等戀愛的人。斐迪南對戀人熱情而忠誠,鄙棄了當時的封建門第觀念,相信自己自由選擇的愛情才是幸福的?!澳菚r我的靈魂升起了第一道曙光,千萬種青春的感情從我心中涌了起來,就像到了春天,地面上百花齊放一樣。我再也看不見世界,可是我覺得,世界從來不曾像現在這樣美麗;我再也不知道上帝,可是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愛她?!彼吐兑捉z不一樣,露易絲面對權力還是有畏懼的,甚至可以說是對這個跨越階級的戀愛沒有十足的信心。但是位高權重的斐迪南不這樣想,他認為愛情是在最高點的,一切艱難險阻都比不上他們的愛情來得激烈,所以他們一定可以克服。但這也可以理解為是處于地位高處的斐迪南向下兼容的一個表現。

斐迪南因為對父親的失望和對現實的鄙棄,放棄去接受自己的職責,他向露易絲傾訴:“他將逼得我做個不孝之子。我再不會盡什么兒子的責任?!彼麙仐壛死淠H情及黑暗社會,他的眼里只剩下了與露易絲的純真愛情,除此之外,一切對他皆無意義?!斑@就是你,露易絲,還有我和我們的愛情!在這個圓圈里不包含著整個的天空嗎?未必你還需要別的第四種什么?”這熱烈的表白無疑是動人的,更無疑是危險的,正因如此,宰相與伍爾穆的陰謀才會真的奏效——毀滅掉狂熱的,恰是狂熱本身。如果僅僅是背棄了自己所處的千瘡百孔的貴族階級而尋求愛情的安慰,這還算不得是他的污點,但當他一概否認了與他處境有極大不同的露易絲的職責,甚至因露易絲沒有堅定維護這段愛情而動殺念時,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這是可怕的自私了。

斐迪南的悲慘結局,充分展示了德國封建時期抗爭中抗爭者的局限性與危險性。他想要跨越階級的鴻溝,全部毫無保留地愛一個平民,但是卻對其家庭環境毫不考慮。這樣過于理想化的觀念注定了他的愛情和政治抗爭都將以失敗告終。通過斐迪南這一理想化的抗爭者形象,席勒向德國封建社會宣戰。

三、追逐自由的彌爾福特夫人

我們女人只能夠在統治和屈服中間選擇一個,可是權力的最高樂趣究竟不過是一種寒磣的門面,那是當我們得不到更大的快樂,做不成我們所鐘愛的男子的奴隸的時候,才勉強拿來遮羞的東西。

——彌爾福特夫人

彌爾福特夫人,斐迪南口中的“特權女人”,公爵口中的政治交易玩物,侍女口中的善良瘋子,自己口中的自由、愛情的追求者——這個人物是筆者在劇中最為喜歡的人物之一。

《陰謀與愛情》中的女公爵說的:女性在權力頂峰往往是滑稽的。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必然會產生一些疑問:怎么會有女性這樣評價女性擁有權力?父權社會下,男性絕對權威的壓迫使得女性很難站到權力的高處,即使做出了一定的成績,這個女性也是偏向男性處事風格的,于是便產生了滑稽的效果??梢哉f在那個時代下,站在權力巔峰處的女性的社會性別就不再是完全的女性。彌爾福特夫人深知這一點,于是她選擇成為“特權婊子”,在當時的社會下利用自己的身份特質去謀求一些權力與特權,將自己的自由意志掩蓋在裸露的胸膛之下,以此取得片刻的安寧。

彌爾福特夫人是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是個多面立體的人物。她善良,主動為侍從找到兩個兒子,命令侍女將寶石換錢捐給落難的子弟;她高尚,她覺得“這樣做了,霎時間便得到了更多的鉆石和珠寶,比十個國王戴在王冠上的還要多,還更美” ;她清高,不屑與宮廷中的小人同流合污,甚至對他們嗤之以鼻。但她也是一個愛慕虛榮、貪戀權勢和榮譽的人,她留戀宮廷奢侈的生活,且在愛情上,她做出了自私的選擇。米爾福特夫人是一個正反兩面的人物。她的正面是從貴族勢力出發,站在統治階級的一方,卻偏向正派人物發展,揭示公爵的暴政和宮廷的奢靡;而反面則是與市民階級產生沖突,“米爾福特夫人要求露易絲做自己的侍女,露易絲加以拒絕,一個剛滿16 歲的少女竟然說出那樣尖酸刻薄的話,顯然是作者為了抬高她作為市民的尊嚴,并以此表示她對沒落貴族婦女的蔑視”,這足以表現米爾福特夫人的功利,作者的目的就是為讀者展現當時貴族的權勢和階級的矛盾。

事實上,作者借助米爾福特夫人描繪了一幅現實圖畫,將社會矛盾集中在米爾福特夫人一人身上,利用她自身的矛盾與復雜代表當時整個社會的矛盾與復雜,很好地向讀者傳達了他的思想,并替市民階級的站在舞臺上發聲。

《陰謀與愛情》是市民階級開始興起時以及德國狂飆突進時期的產物。這一作品將市民階級和貴族階級尖銳的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加入了劇作家席勒自己對于女性權利的思考與反思。在女性主義興起的時代下,這部數百年以前的作品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借鑒。席勒筆下的女性不再是被物化的人,而是具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但又不得不在父權社會屈服的復雜的人。這些人物形象的刻畫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同時也表現了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抗。

對于女性形象的描寫,我們要把這一問題放在特定的時代下去思考,例如現在的部分現實主義戲劇,在描述20世紀女性身份角色時,是必須要將之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進行的?!蛾幹\與愛情》中席勒對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符合歷史現實的,在尊重每一個獨立個體的同時, 兼顧自己對于當下社會的思考,這是《陰謀與愛情》流傳幾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席勒用青年席勒式的、富于激情的、浪漫的語言風格來講述這個自由且彷徨的愛情故事,讓讀者知道,在那個封建時代下,跨越階級的真摯愛情與宮廷里的明爭暗斗是不可調和的一對矛盾,所以這一戲劇被恩格斯稱為“德國第一部具有政治傾向的戲劇”。

綜上,當現代戲劇做到客觀敘事性與抒情主觀性相統一時,將人物的或喜悅或悲痛或無奈或彷徨的情感用直觀的戲劇語言外化時,當我們從以往的戲劇藝術作品中深刻體會到那個時代的無奈與苦難時,戲劇這一專注于人的藝術品類才能夠在時代長河中永垂不朽。

作者:馬恒怡,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

猜你喜歡
席勒
論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矛盾位置
文學巨匠歌德論摯友席勒
古典的浪漫——服裝設計中席勒的美學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戰一切『有所掩飾』
席勒的爛蘋果
席勒:大流感讓他被藝術史遺忘50年
吃貓糧得來的諾貝爾獎
吃貓糧得來的諾貝爾獎
訪席勒不遇
身體·性·自畫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