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現石民詩詞手跡

2022-05-30 10:48于建華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手跡書局魯迅

于建華

大概1980年7月,我從許昌軍分區獨立營二連調到漯河市武裝部繼續服兵役。因是在武裝部總機班,工作量很小,時間很多,并且幾乎沒有早操和軍事訓練,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支配,這樣的生活一直到1982年年底復員。這兩年多時間,由于空閑時間很多,我便熱衷看世界文學名著。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便是在這個期間看的?!短z》漢譯本很多,以張谷若和孫法理的譯本影響較大,我那時看的,好像是孫法理的譯本。想到這本書,腦子里還有個翻譯家的名字仍有印象,這個翻譯家便是民國才子石民先生。

可惜民國時期這位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英年早逝,以致翻譯的《德伯家的苔絲》這部名著也漸漸被人們遺忘了。石民先生1941年逝世,時年僅40歲,距今時間太長,連所譯此書的版本也不得見了,所以石民先生的名聲未享至今。

據悉,某藏友有幸,從一套早年拍得的、1932年南社盟主柳亞子編訂的五卷本《曼殊全集》第一集中,翻出兩頁寫在“石民書簡”素箋上的自作詩詞毛筆手跡。一頁是一首七言絕句,一頁是一闕詞。兩頁上皆未署名鈐印,余是據用箋“石民書簡”和詩詞的書法氣息在民國,且詩詞皆富浪漫情懷,是屬于“言情”類的,大膽斷為是石民先生的手跡。再有依據是,此套《曼殊全集》1927年至1932年從初版到第七版,皆由上海北新書局印行,而石民先生于1929年從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后便至上海北新書局任編輯,直到1931年初與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吵架而失業,當時石民先生是否為蘇曼殊的追捧者,亦未可知,反正這套《曼殊全集》編輯得很精彩,且是當時被魯迅、鄭振鐸等文人推重的毛邊本。詩頁中七言詩第一句“月滿中秋滿江潮”之“潮”字韻,不知是否受了蘇曼殊“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的影響。詩詞手跡最后再說,下面先來敘敘石民先生的生平行跡。

石民先生生于1901年,卒于1941年,原名石光絡,冊名嶸,字影清(一作字陰清,號影清),湖南邵陽人。幼聰慧好學,及長,英俊倜儻,有才子之譽。1924年畢業于長沙岳麓中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受教于林語堂、陳西瀅、徐志摩等名師。同學中有廢名、梁遇春、胡風、馮至等名流。1928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次年赴上海,入北新書局任編輯。曾編輯《北新月刊》《青年界》等知名刊物。1930年前后,在海上文壇尤為活躍,諸多詩歌、翻譯、散文發表在《北新》《語絲》《現代文學》等報刊上,與廢名、梁遇春齊名,因廢名主編有《駱駝草》周刊,故三位才子并稱“駱駝草三子”,且與魯迅、胡風交往甚密。1931年初石民與李小峰吵架失業后,愁苦了一陣子,幸虧石民“愁悶時也愁悶得痛快,如魚得水,不會像走投無路的樣子”(廢名語)。失業的第二年石民與尹蘊緯在南京結婚,伉儷情深,也算是石民失業后的一個很大的慰藉。

關于石民與魯迅的交往,從1928年至1936年魯迅逝世,《魯迅日記》中有關石民的記載達58次之多。魯迅的許多著作,特別是翻譯作品,都是通過石民約稿和編輯并在北新書局出版的。1930年11月,石民得了肺病,在短短的一個月內,魯迅嘗五次陪同石民去日本醫生平井博士家里就診,并為石民當翻譯。1934年5月,石民病重籌錢,魯迅慷慨借了250元銀洋給他治病。后因版稅糾紛,魯迅與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吵翻,但魯迅與石民仍保持著友誼。與胡風的交往,亦僅是文藝上的。1930年胡風從日本返滬時,嘗住在石民家中。胡風在“左聯”工作時,他們仍時常往來。

石民的妻子是比他小兩歲的堂妹,妻子尹蘊緯的母親石漱林早年在南昌創辦正蒙女校,是石民的遠房姑媽。蘊緯的二哥尹忠榮曾在臺灣省任經濟部部長,有“臺灣經濟之父”的稱譽。石民離開北新書局后(據載是因為李小峰的妹妹與石民的同事趙景深結了婚,而石民身體又越來越不好,李老板重用了趙景深),在武漢大學學術權威、石民的連襟引薦下,石民到武漢大學任英國文學教授。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武大遷校四川樂山。由于長途跋涉,疲于奔命,石民病情加重,便告假回到陳家坊老家請中醫郎中調治。但終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治療,于1941年(一作1942年初)便捐館了。

石民先生雖然僅享世壽四十年,但卻留下了各種著作近20部,單篇譯作、散文百余篇,譯作著名者有《曼儂》《巴黎之煩惱》《德伯家的苔絲》等。其中《巴黎之煩惱》是被翻譯到中國的第一本波德萊爾散文詩;編著《詩選》《北新英語文法》等多種教材。石民逝世時,長女純儀8歲,次女縵儀5歲,幼子石型3歲。蘊緯撫幼遺孤,備嘗艱辛,還曾作詩悼念夫君。1949年8月蘊緯至臺北,1964年隨子女僑居美國。芝蘭有根,醴泉有源。石民的兩個女兒從臺大畢業后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皆獲得碩士學位。兒子石型留學加拿大,又留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1992年蘊緯在美國逝世,得享九十高壽。1996年石型回老家祭祖,憑吊父親亡靈,并請人鐫刻“詩人石民之墓”之碑。

雖然石民作的“洋派”學問,但嘗編著《詩選》,且多與老派文人往來,自然舊學的功底還是沉厚的,有古詩詞創作當屬正常。此頁古詩為七言絕句,無題。曰:

月滿中秋江滿潮,楚樓西望影迢迢。

漢宮未盡云翹夢,何事美人撫鬢條。

如果稍解一下詩意,便更確定作者是石民先生了。石民的家鄉為湘楚之地。中秋之夜,思念家鄉,故選擇登上“楚樓西望”。宋人袁說友有《楚樓》絕句,石民詩似受影響,袁詩曰:

東江風月夜潮平,西望巫山白帝城。

上為山川增楚觀,惜哉徒沸市廛聲。

另一頁的古詞,作者用朱筆進行了標點,詞曰:

說是他多情,猶似是無情樣,歡盡夢魂難見,苦春宵惆悵。

明朝仍舊誤佳期,恐相思潮蕩,當日不曾愁恨,教人間天上。

這闕詞共四十五個字,按作者的朱筆標點,是分上下闕的,上闕四行,前三行每行末字點的頓號,第四行末點的句號。下闕亦四行,標點如上。四十五個字詞牌名著名的有《卜算子》《百尺樓》《空相憶》《楚天遙》等等,但石民詞沒有按上述詞牌的格體為排列行字,而腔調和韻味是中國古詞的風格,詩人只是為了展現出一種超然塵世的心境,有憂郁,有幻想。石民先生以洋派詩人馳名,是被歸為“象征派詩人”著名者之列的,所以盡管寫的是古詞調,但行距字數上未守古法,顯現出了詩人的浪漫情懷。

詩詞手跡書法,北碑法脈,揉以文人的書卷氣。字型用筆上略有康南海的影子,但似乎更受莊蘊寬的影響,字的結體看似隨意放浪,但又未失中國書法的傳統筆法。字體向下方的左右拉得很長很開,猛然看上去有些夸張,但這天馬行空般的結體,正是現代派詩人才情的顯露。好在字未放至收不回的地步,所以亦可謂張弛有度者也!

“石民書簡”為素箋,白宣紙粗線紅框,左下角橫排老宋體“石民書簡”四個印刷體紅字,古樸大方。這兩頁書箋,盡管幾十年一直夾在書中,但歷經至少八十年的光陰,紙張還是微微出現了霉黃之斑。但字跡清晰,墨香四溢,有清風拂面之感,讓人心曠神怡。

天妒英才,可嘆石民先生人世間僅待了四十年!人生由命,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兒矣!

今年是天才詩人石民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八十周年,石民先生這兩頁詩詞手跡的“橫空出世”,給余之極大的驚喜,也將會成為“石粉”們的研究對象。余懷著對詩人的崇拜心情撰成此文,以此作為對石民先生的追思緬懷!

2020年11月23日于空盦雨雪之窗

猜你喜歡
手跡書局魯迅
名家手跡
王力手跡
郭老致徐孝穆函手跡
魯迅,好可愛一爹
論陜西官書局的創立
魯迅《自嘲》句
陳半丁自述(手跡)
科層制與關系網:民國時期世界書局和大東書局的發行管理制度述論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論晚清官書局文獻史料價值及其搜集整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