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與發展:現代化背景下豫劇文化路徑選擇

2022-05-30 14:51喬麗君
炎黃地理 2022年9期
關鍵詞:豫劇劇團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文化傳統,歷史文化悠久。豫劇在河南歷史文化的滋養中孕育而生,是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和河南文化的代表。豫劇誕生于河南,盛行于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及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豫劇因受眾群體規模變小、年輕受眾缺乏對豫劇的興趣等問題陷入生存困境。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豫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使其得以傳承和發展,因此,了解豫劇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有針對性地改善豫劇的生存困境至關重要。

豫劇的起源與歷史溯源

豫劇是中國戲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傳統戲曲文化具有重要影響。豫劇最早誕生于開封及其周邊地區,據宋代志書《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期開封勾欄瓦舍遍布全城,并且演出了大型雜劇《目連救母》,觀者眾多,頗為熱鬧。明朝中后期已出現河南梆子的萌芽,在明朝中后期,河南時尚小調在開封及其周邊盛行,豫劇在河南民歌小調的基礎上融合北曲弦索、秦腔等地域特色,形成了河南梆子這一最初的豫劇形式,而后豫劇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改稱“豫劇”。

在豫劇3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3次改革。雖然在明朝中后期河南梆子萌芽,但是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在清朝前中期,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平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人們開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河南梆子這一藝術團體應運而生,既得到了人們的喜歡與支持,又讓河南梆子這一戲劇形式得以更好地傳播。辛亥革命之后,五四運動帶來的新思想廣泛傳播。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豫劇迎來了第一次改革,豫劇在編創等方面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改革,河南梆子開始進入城市表演,經歷了從“田間地頭”到“城市茶社”的轉變與提升。最初在城市茶社演出時,舞臺僅有一桌兩椅與梆子、鑼鼓等簡單布置。后來,這種舞臺形式無法滿足豫劇演員的需求,因此他們便開始建立獨立的豫劇表演舞臺。在此之后,豫劇演出的規模和形式便有了極大的改變,豫劇演員們開始專門編寫腳本,并且在演出過程中逐漸確立了固定的演出曲目,按生旦凈丑等角色行當對演員進行明確的劃分,在演出的伴奏上不再拘泥于梆子、鑼鼓等簡單伴奏,而開始采用更專業的樂器伴奏,演出的妝容、服飾、道具等方面也更加精致。在這一時期,豫劇逐漸向正規化、專業化靠攏,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整個戲曲界都進行了改革,豫劇在此過程中也進行了“三改”,即改人、改制、改戲,這次改革前所未有,在這一時期,豫劇的發展也進入了繁榮時期。

在國家的支持和幫助下,大批職業豫劇團體紛紛涌現,戲劇演出劇目增加,官方也將河南梆子改名為豫劇,從此“豫劇”取代了河南”梆子“一詞,并開始繁榮發展。在這一時期,豫劇不僅在中國大陸流行,還受到臺灣人民的喜愛,在臺灣地區廣為流行。豫劇發展十分迅速,且不斷進行開拓創新,“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開創了豫劇現代戲的先河,經過實踐與探索把歌劇因素融入到豫劇中,編排出《朝陽溝》,形成“現代戲流派”,展現出新的藝術天地。

20世紀70年代,豫劇的發展一度停滯,甚至陷入低迷的狀態。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豫劇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豫劇迎來了第三次改革。這一時期,大陸與臺灣的豫劇團體進行豫劇方面的文化交流,豫劇也漸漸得到了發展。1994年河南電視臺推出《梨園春》,即豫劇擂臺賽,在新媒體的傳播下,豫劇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1世紀,豫劇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豫劇開始突破河南的地域局限性,朝著國際化發展。2015年,新編愛國主義豫劇《蘇武牧羊》在西安“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上演,豫劇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在豫劇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其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迎合時代的發展需要,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因此未來豫劇的發展也將充滿無限可能性,走上新高度。

豫劇的推廣現狀

電視節目推廣

1994年河南臺推出豫劇擂臺賽《梨園春》,創造性地把電視傳媒與傳統戲曲結合起來,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從此豫劇發展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在《梨園春》之前,豫劇大都是通過現場表演的方式進行傳承,而《梨園春》把戲曲與電視傳媒相結合,使戲曲的傳播更加便捷,以新穎的形式讓更多的人接觸豫劇、喜歡豫劇。經過不斷地改版與創新,《梨園春》已成為全國聞名的戲曲節目,在2018年吉尼斯將《梨園春》認證為“世界上持續播出時間最長的中國電視戲曲節目”。

迄今為止,《梨園春》已經開播20多年了,對于一檔電視戲曲綜藝節目來說,至今還能活躍在電視上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在這20多年的時間里,《梨園春》借助于現代傳媒,弘揚傳統戲劇文化,為豫劇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盡管《梨園春》不斷地進行改進,多次對內容進行改版,調整評委結構,變換主持風格等,還是無法改變它固有的問題,比如對青年演員的培養體系不夠完善,缺少對年輕觀眾的培養意識等,這些問題使得《梨園春》美中不足。但是作為一檔老牌戲曲綜藝節目,它仍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

農村戲曲舞臺推廣

由于豫劇的舞臺布置比較簡單,不過分要求場地,在農村搭一個戲臺便能進行豫劇表演,因此豫劇團才有豫劇下鄉的任務。豫劇下鄉能夠增強劇團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知道劇團、了解劇團,從而提升劇團名氣、更好地宣傳自己。如果劇團在農村具有名氣,那么當村子里有紅白喜事或者婚喪嫁娶時,便會有村民邀請劇團來進行表演,可以增加劇團的收入。

隨著互聯網與電子設備的快速普及,豫劇失去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更多年輕人開始利用手機觀看各種綜藝與影視劇目,如今在戲臺子周圍觀看豫劇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短視頻推廣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年輕人成為互聯網的主力軍,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軟件上,因此豫劇想要加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就必須進行短視頻推廣。但是在短視頻平臺中,戲曲類短視頻的創作者并不多,還有一部分視頻創作者來源于鄉鎮,簡陋的拍攝設備和環境并沒有減少他們對戲曲的熱愛,他們依舊以一己之力傳播著戲曲文化。河南省豫劇院二團團長李樹建,也在短視頻軟件中進行戲曲的推廣與傳播,但是他的短視頻賬號僅有20萬粉絲,所發布作品的點贊數也并不可觀。因此如何拍攝出更好的豫劇短視頻,讓年輕人關注并喜愛豫劇,正是短視頻制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豫劇傳承困境

市場萎縮,觀眾群體老化,經濟效益差

豫劇作為一門藝術,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來支撐其發展。隨著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各種消費方式日趨多元化,人們有了各種各樣的選擇,導致豫劇市場經濟效益下降,呈現出不景氣的現狀。一方面,隨著互聯網與電子設備的快速普及,年輕人開始利用手機觀看各種綜藝與影視劇目,有了更多休閑娛樂的方式,豫劇消費群體規模也不斷縮小。另一方面,由于現在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壓力變大,人們更傾向于碎片化的消遣形式,短視頻恰好迎合了人們的需求,相反豫劇需要人們去細細品味其深刻內涵,這與目前人們的快速消費需求恰好相反。

難覓傳承人,河南豫劇有失傳的危險

豫劇之所以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因為豫劇面臨傳承困境,難以找到傳承人。目前,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給豫劇帶來了新的挑戰,其傳承人已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由于從事豫劇表演幾乎很難獲取很高的經濟收入,因此普遍難以招到徒弟,這導致豫劇可能失傳,一些老藝人傷心欲絕地說:“只要有人學,我不收學費也可以?!奔幢闳绱?,學徒也寥寥無幾,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豫劇可能就此失傳。

資金短缺,豫劇發展和創新舉步維艱

藝術的發展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豫劇作為一門藝術,各方面的發展都需要資金支持,比如豫劇新劇目的創作、人才培養、服飾更新等。但是在現實中由于各種原因,政府對豫劇的資金投入不足,豫劇劇團外出表演收入下降,這兩方面的原因使豫劇劇團的發展面臨一定的困境,無法更好地進行發展和創新。一方面微薄的收入無法留住青年人才,使劇團人員趨向老齡化,另一方面資金不足使劇團無法及時更新演出設施,劇團的服裝、道具、伴奏樂器等都無法正常更新換代,進而影響到整個豫劇表演效果。

實現豫劇傳承的途徑與策略

國家政策支持,政府發揮作用

豫劇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與政府的扶持。首先,政府應該為豫劇提供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提升豫劇的表演效果。這樣既可以使豫劇的藝術水平得到提升,又可以加大對豫劇的宣傳,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喜歡豫劇。

一方面政府可以舉辦戲曲比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參加比賽,從中選撥出有潛質的人才,把他們培訓成為專業的豫劇演員,為豫劇劇團的發展壯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動豫劇進行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是要整頓民營劇團,嚴懲不法劇團,對只追求經濟利益的劇團予以整頓,避免其影響豫劇形象。二是推動豫劇與時俱進,把一些時尚元素與豫劇進行融合,吸引更多的人觀看豫劇。

同時,國家大力支持“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現在國家、政府對此都加大投資力度,給予其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在各個年齡段、各個學校已舉辦多場活動,效果良好。

第一,河南省政府為推動豫劇的傳承和發展,將豫劇編入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實施方案。

第二,豫劇進大學校園。在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設立豫劇本科班,豫劇正式進入大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為豫劇發展培養了青年人才。近年來,河南省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都在積極推進豫劇進校園活動,為提升年輕人對豫劇的喜愛打下良好基礎。在河南各個高校舉辦豫劇進校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到了豫劇。

第三,進行豫劇文創產品開發。2014年,一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走紅,很多文創產品結合這次創意進行創新,因此可以借鑒故宮文創的成功經驗,創新豫劇文創產品??梢猿浞掷迷鹘y形象。目前已有多種文創產品:河南豫劇文創插畫設計周邊的手提袋、手機殼、杯子、餐盤、食品包裝袋、體現豫劇元素的膠帶、豫劇人物形象玩偶等。雖然進行了文創產品的開發,但是效益并不是很好。

第四,在各地舉辦豫劇公益演出,擴大影響力。河南豫劇團采用豫劇下鄉的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豫劇。第五,建立豫劇博物館并進行展演,目前已設有豫劇藝術陳列、開封豫劇博物館、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等,但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河南各重要城市還沒有一座專業的豫劇博物館,因此在今年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建立河南戲劇博物館和常香玉紀念館”的提案,旨在通過豫劇博物館更好地傳承與弘揚豫劇。

建立保護豫劇的傳承機制,培養豫劇傳承人

對豫劇的傳承與發展既需要傳承人,又需要傳承機制,才能更好地保護豫劇。

首先,統計豫劇傳承人。針對每一位傳承人建立專門的數據庫,記錄傳承人的藝術風格與特點,并以視頻、音頻、文字等方式保存下來,便于后續更好地傳承。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傳承人給予一定的從業補貼,提升其生活水平,使豫劇傳承人免于為生計奔波。最后,也可以推動豫劇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專門的豫劇表演人才。

與旅游業相結合,做到文旅融合

河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大力發展人文旅游業,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影響力,因此豫劇可以聯合河南旅游產業打造旅游專線活動。在打造旅游專線的同時,在休閑茶座區進行豫劇曲藝表演,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旅客對豫劇的認識與了解。比如河南春晚節目《唐宮夜宴》,就給當地旅游景點帶來了旅游熱,還衍生出了許多文創產品,因此可以借鑒此種方式,抓住文旅融合優勢,用好用活文藝作品,充分發揮豫劇的感染力、傳播力。

豫劇作為中國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河南的語言文化和地域特色,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的豫劇在傳承和發展中遇到了諸多問題和困境,但是我相信,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日漸重視,豫劇能夠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做到全國共賞,也能做到世界共賞。

參考文獻

[1]胥飛帆.淺談河南豫劇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J].音樂時空,2016(03):38-39.

[2]郭振飛.試論現代豫劇音樂創作多元化的創新探討[J].戲劇之家,2018(07):69.

[3]趙辛媛,孫皓月.淺談中原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播——以河南豫劇為例[J].戲劇之家,2017(08):16-17.

[4]王魁星.當前豫劇傳播存在問題探析[J].天中學刊,2014,29(06):111-113.

[5]劉暢.高雅藝術進校園,豫劇唱在課堂上[J].漢字文化,2018(06):31-32.

【作者簡介】喬麗君(1997—),女,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豫劇劇團河南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出彩河南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