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及其市場流通

2022-05-30 16:43牛藝燃
東方收藏 2022年9期
關鍵詞:明代

摘要:福建德化作為我國重要的白瓷產地,歷來以人物造像聞名于世,特別是“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被視為“東方藝術之精品”,風靡海內外。目前學界多聚焦古代德化窯人物造像的斷代問題及其整體概況,而對于其市場流通情況的關注和研究還不是太多。為此,本文在總結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的發展情況及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兼論其在國內外市場的流通情況,力求揭示其在特定時期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關鍵詞:明代;德化白瓷;佛教造像;市場流通

明代時期,德化白瓷在胎釉、裝飾等方面均全面成熟,這一時期生產的白瓷,質地堅密,釉層腴潤,潔白似雪,潤如油脂,成為當時一種具有獨特代表性的瓷器產品而聞名于世。從傳世至今的明代德化窯白瓷作品來看,主要分為日用器皿和人物造像兩類,人物造像則以宗教造像最為精美,其工藝精湛,造型生動傳神,達到古代德化窯雕塑工藝成就的巔峰。時至今日,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都是海內外藝術品市場的熱門品種。

一、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的發展概況

最早提及德化白瓷的明代官方文獻見于明弘治二年(1489)的《八閩通志》:“白瓷器,出德化縣”①,此時的白瓷佛教造像已趨于成熟。明代誕生了一代藝術巨匠何朝宗,尤善觀音、彌勒、羅漢等佛教造像,其創作的作品,人物線條圓潤流暢、衣紋飄逸流暢,令人嘆為觀止,是明代白瓷雕塑的典型代表,《泉州府志》中也有關于其“……善制陶像,有僧伽大士,天下傳寶之”的記載②,被譽為“明代瓷圣”③。何朝宗善于燒造白瓷佛教造像,其中尤以觀音造像最為出名。他總結前人技法,吸收木雕、石刻等工藝特點,十分注重造像的面容神態和衣紋處理;造像背面通常帶有方形或葫蘆狀的署名印章,或篆或隸,雕刻精細,絕無敷衍草率之意;通體除頭部外多為中空,由此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何派”風格,具有超凡脫俗之軒昂氣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聰明睿智,常令人仰之彌高。同時,何朝宗又能根據各種神祇的不同特性,從現實生活中加以提煉,使之和藹可親但沒有媚俗感,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而比何朝宗稍晚一些的何朝春,也是著名的“何派”瓷塑家,其觀音、羅漢造像衣紋更加細膩繁復,造像水平不在何朝宗之下,英國著名收藏家唐納利(P.J. Donnelly)稱贊其作品“極富巴黎石膏像特色”??梢哉f,這一時期群星璀璨,何朝宗以及同時期成長起來的何朝春、何朝水、林朝景、林我范、林希宗、林孝宗、陳偉、林子信、心墨子、張壽山等,在德化陶瓷發展史上熠熠生輝。

縱觀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的藝術風格,“何派”特色是一個重大主題。創作者尤其善于把握人物的神韻,觀音慈眉善目、超凡脫俗,彌勒肥頭闊耳、憨態可掬,達摩緘默深思、莊嚴肅穆……在作品整體上,強調形神兼備,以靜為主,靜中寓動,動中有靜,動靜相兼,上下呼應,左右協調,錯落有致,相得益彰;在衣紋線條上,注重流暢灑脫,虛實結合,剛柔并濟,圓渾流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白瓷佛教造像,摒棄了繁瑣庸俗的彩繪,而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質地美取勝,達到了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統一、整體塑造與細部刻畫的完美結合??梢哉f,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融合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審美文化和純樸美好的思想感情,是千古不朽、歷久彌珍的文化瑰寶,它始終以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在世界陶瓷史上永放光輝。

二、明代德化白瓷佛教造像的主要題材

佛教信仰在德化民間廣為流傳,在此基礎上,明代德化窯為迎合市場需要,制作出了各式各樣的白瓷佛教造像,主要題材有觀音、如來、羅漢、達摩、十八手準提菩薩、文殊、普賢等,其中以觀音最多。筆者重點論述在數量上占比最大的觀音、彌勒、羅漢、達摩等題材造像。

(一)觀音造像

在德化白瓷的發展歷程中,觀音造型的瓷塑作品燒制了數百年,從造型上來說,有立像觀音、坐像觀音、送子觀音、多臂觀音、渡海觀音、童子觀音等,在各類造像題材中數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④。言及觀音造像的盛行,就必然提到觀音信仰在中國的普及。東晉時鳩摩羅什翻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觀音信仰逐漸在中國民間社會中傳播;南北朝至唐代,關于觀音的佛教經典大批譯出;到宋代,觀音信仰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受此影響,明代德化窯生產的白瓷觀音造像數量極大。其中,現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何朝宗款渡海觀音,便是一尊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造像(圖1)。只見觀音表情恬淡柔和,似有佛家的悲天憫人之感,雙手交叉藏于寬大的衣袖之中,衣紋飄逸靈動、疏密有致,觀音腳下波濤洶涌,好像在乘著翻涌的浪花渡海。其釉色微微泛黃,背部有“何朝宗印”篆體印章。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何朝宗款披坐觀音亦是明代德化窯觀音造像中坐像的代表,只見其低首垂目,面形長圓,飽滿豐潤,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塵世眾生。其發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頭飾,頭戴風帽,身披長巾,胸前瓔珞珠佩亦作如意形。雙手隱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紋自然,透過垂拂流轉的衣褶,隱露出觀音的肢體形態。其通體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陰文篆書“何朝宗”三字葫蘆形印章款。

(二)彌勒造像

彌勒也名彌勒菩薩,常以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形態示人。在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當中,其經常以坐像的形式出現,面目圓潤,擁有標志性的雙層下巴。如現藏于泉州市博物館的何朝宗款彌勒坐像,肥頭闊耳,額頭中間有凹點,下巴有胡茬,嘴唇微張,可以看到整齊排列的牙齒;身披袈裟,左手扶在膝上,右手缺失,雙腿盤坐于地;釉色白中泛黃;背后有方形“何朝宗印”篆書款。此外還見有類似的一尊彌勒作品,為德化私人藏家許回成的藏品,完好無損且帶有蒲團底座,其左手托珠,右手隱于衣紋之中,右側小半個肚皮也被衣褶掩住,十分精彩。

(三)其他佛教造像

除觀音造像和彌勒造像外,羅漢和達摩也是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的主要題材。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民間歷來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之分。由于儀軌經典中并未詳記羅漢的外形樣貌,因此,德化瓷藝匠人經常將其作為身著僧衣的比丘樣貌。如現藏于廣東省博物館的張壽山款負書羅漢立像,只見其笑意滿面,袒胸露腹,身披僧衣,肩上背著幾冊經書,腳下踏著朵朵浪花。其通高23厘米,胎體厚重但釉色潔白,微微透黃,背后有葫蘆形“張壽山”篆書陽文印,精致流暢的衣紋頗有明中期德化佛教造像的特點。

達摩原名菩提多羅,漢傳佛教認為其是禪宗始祖,對中華文化影響巨大,故在歷史上多有以其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明代德化瓷塑匠師經常將其塑造為神情嚴肅,雙手合抱于胸前、藏于袖中的僧侶形象?,F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何朝宗款達摩像是明代德化達摩造像的代表作,只見達摩雙眉緊鎖,呈俯視狀,額頭寬大,鬢發卷曲,雙手懷抱在衣袖之中,腳下為翻滾的浪花,衣紋整潔細致。這尊造像通高43厘米,背后刻有“何朝宗制”款識。

三、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的市場流通狀況

不管是工藝水準還是藝術內涵,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和重要的價值,因而備受海內外藏家的關注。其中,何朝宗的作品以其令人高山仰止的藝術成就,長期占據著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的市場霸主地位。

目前公認的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的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是香港佳士得2017年秋拍“御苑·文心·匠藝·明代器物書畫晚間拍賣”專場推出的何朝宗款白釉渡海觀音立像,這尊高51.5厘米的造像,法相慈祥,清雅靜穆。其寬額豐頤,雙目低垂,眉間白毫,福耳垂掛,頭微左傾,發髻高盤,簪頭作如意云形。觀音上身袒胸飾蓮花瓔珞,下身衣褶輾轉自若,雙手拱藏袖中,衣袂翩翩,并跣足踏一寶瓶,瓶中蓮花于波濤洶涌中時隱時現。整體線條流暢,飄逸柔美,動靜相兼。立像釉色呈象牙白,瑩亮溫潤,并鈐有方形陰文篆書“何朝宗印”四字于像背。此尊觀音在這之前兩次在拍賣場上出現,分別是1987年5月20日的香港蘇富比和2005年11月8日的倫敦佳士得,此次以1930萬港元成交,一舉創下德化白瓷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根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何朝宗在海內外拍賣市場上高價成交的作品,還包括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拍的渡江達摩像(成交價1444萬港元)、倫敦佳士得2015年5月拍賣會的思維觀音像(成交價81.85萬英鎊)、香港佳士得2015年秋拍的阿彌陀佛坐像(成交價892萬港元)、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拍的魚籃觀音立像(成交價728萬港元)、中貿圣佳2016年春拍的蒲團觀音坐像(成交價552萬元,圖2)、中貿圣佳2019年秋拍的祥云觀音立像(成交價425.5萬元)、香港佳士得2016年秋拍的觀音立像(成交價426萬港元)、博美拍賣2015年春拍的送子觀音像(成交價287.5萬元)、美國Leslie Hindman拍賣行2020年春拍的達摩立像(成交價35.67萬美元)、巴黎蘇富比2022年春拍的送子觀音坐像(成交價30.24萬歐元)、中貿圣佳2021年春拍的持經觀音坐像(成交價172.5萬元)、紐約佳士得2018年9月拍賣會的書卷觀音坐像(成交價13.75萬美元)、倫敦佳士得2019年11月拍賣會的送子觀音像(成交價4.75萬英鎊)等。

除了何朝宗外,明代德化窯其他瓷塑大師的作品在海內外藝術品市場上同樣表現不俗,如倫敦蘇富比2014年5月拍賣會的林希宗倚麂觀音坐像(成交價39.85萬英鎊)、紐約佳士得2016年3月亞洲藝術周拍賣的林朝景款觀音坐像(成交價42.5萬美元)、東京中央拍賣2015年9月拍賣會的林希宗披座觀音像(成交價約243萬元)、中貿圣佳25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的林朝景持經觀音坐像(成交價207萬元)、中貿圣佳2017年秋拍的“文正啟事”款觀音立像(成交價161萬元)、北京保利2014年秋拍的觀音立像(成交價138萬元)、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的林孝宗達摩坐像(成交價132.25萬元)、北京保利2021秋拍的林朝景德化達摩坐像(成交價59萬元)、西泠拍賣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賣會的林希宗觀音坐像(成交價63.25萬元)等。

縱觀歷年來高價成交的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工藝精湛、文化價值獨特且藝術表現鮮明的精品力作備受海內外藏家的歡迎,且背部有作者鈐印的觀音造像受到的熱捧程度要來得更高,這可能跟觀音題材的造像數量相對其他題材要來得多有一定的關系,也反映出觀音信仰在民間的普及與影響。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和疫情影響,藝術品市場持續深度調整,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市場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但名家精品力作的市場穩定性還是可以預期的,這無疑考驗著收藏家和投資者的眼力和魄力。

四、小結

明代德化窯白瓷佛教造像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喜愛,享有“中國白”的美譽。通過一代又一代創作者的不懈努力,“何氏八法”(捏、塑、雕、刻、刮、削、接、貼)的經典瓷塑創作技巧得以傳承并發展,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景象,兼具特殊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從如今的市場發展狀態來看,盡管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高價拍品,但相較于景德鎮、龍泉等其他知名窯口,尚有差距,因此其未來的市場發展潛力不容小覷,提升空間值得期待。

注釋:

①黃仲昭修纂.八閩通志·卷二十六《食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541.

②[清]黃任,郭賡武同纂;懷蔭布修.泉州府志[M].卷六十六.

③何朝宗生卒年并未有詳細記載,目前學界有較為流行的四種觀點:第一、嘉靖至萬歷年間;第二、宣德年間;第三、弘治至萬歷年間;第四、明末至清初。這四個時間段跨度有200多年,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應是弘治到萬歷年間.

④陳建中,陳麗華,陳麗芳.中國德化瓷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177.

作者簡介:

牛藝燃,女,漢族,首都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專業方向:漢藏佛教美術

猜你喜歡
明代
論明代文人茶畫中的審美意蘊
淺論明《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現 寶藏增輝
明代中后期山水畫發展情況梳理
明代官員如何發揮諫言監督作用
明代貴州衛學與地域文化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