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篇經典名著的歷史與人物教學

2022-05-30 17:05胡斯涵韓翔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小人物教學

胡斯涵 韓翔

摘要:《萬歷十五年》是由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1976年用英語撰寫的一本關于明朝的史學著作,原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譯為《1587,毫不重要的一年》。對研究明朝歷史的學者來說,是不可錯過的一部歷史作品。在《萬歷十五年》問世后,風靡全球,甚至被用于歷史教學,是一部經典的歷史名著。

關鍵詞:《萬歷十五年》黃仁宇“小人物”“大歷史”教學

公元1587年,為明朝的萬歷十五年,論干支屬于丁亥,在十二生肖中屬豬。在歷史上看起來“毫不重要”的一年,黃仁宇先生將其以書名為著,梳理時間線以及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我們展現了其“大歷史觀”。

一、何為“大歷史觀”

黃仁宇曾言,“大歷史觀”(macro—history)—詞應當是由他率先提出的,他借鑒了經濟學領域微觀與宏觀的概念,將其引申到歷史領域形成“大歷史觀”。于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在其書中有著明確的表述,大歷史的觀點,即是從“技術角度看歷史”,或者說是以現在之前的三五百年為一個階段歷史的起點,也有將大歷史的著眼點歸結為從長期來看群眾運動對社會歷史的貢獻等。而黃仁宇先生也曾對“大歷史”做出了概括總結,他認為“大歷史”就是對現有的史料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首先梳理發展脈絡形成簡要的提綱,然后將提綱與歐美史進行比較,從現代化國家技術的視角分析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表明傳統的舊社會對現代型的經濟體制的對立不容。

綜上所述,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是一種區別于傳統史學家以道德標準的視角評判歷史。黃仁宇先生選擇從長時空的大歷史視角來分析歷史問題,通過對每一位歷史人物的解讀發現人物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總結影響歷史發展的因素。對人物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解讀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讓我們了解了影響歷史發展的因素。

二、“小人物”與“大歷史”

當讀者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萬歷十五年》時,或許第一反應該是明朝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年,重點講述的內容應該是萬歷十五年中發生的歷史事件。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萬歷十五年》的原版是英文,原版的書名也并不是《萬歷十五年》。我們現在看到的《萬歷十五年》是中國的翻譯本,原本書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譯為《1587,毫無重要的一年》。這令人感到好奇,既然這一年并不重要,又為何要特意書寫這一年的歷史和相關人物呢?

明朝亡于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下了明王朝首都,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從1587年到1644年間,每一年都過得驚心動魄,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歷史學家反復研究。反觀1587年,這年承平,只有小災小患,較為安定。黃仁宇先生以這一年為出發點,娓娓道來,在這看似不重要的一年里,內部早已暗潮洶涌,明王朝處于一種岌岌可危的狀態,內憂外患兼有,大廈的倒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明之亡亡于萬歷”,但從黃仁宇的“大歷史觀”看,這只是表面現象,究其根本還是由于中國的文官制度與皇權的沖突。

《萬歷十五年》中的第一位人物是明朝的“萬歷皇帝”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度f歷十五年》中的第一章講述的就是這位皇帝,但是其實在這一章中,萬歷皇帝只是一帶而過,主要是講述萬歷皇帝的老師——張居正。黃仁宇先生這樣安排恰恰暗示了當時的萬歷皇帝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張居正不僅替萬歷皇帝掌控朝政,在生活中,張居正也扮演著“嚴父”的角色,在一言一行上對萬歷黃帝都嚴格要求。在萬歷皇帝犯錯時,張居正會嚴加批評指責,讓萬歷皇帝書寫“罪己詔”。這些做法都破壞了萬歷與張居正之間的相處之道,也為張居正與萬歷皇帝關系的破裂埋下禍根。

張居正在世時,與太監“馮?!被橹?,處理好了首輔與宦官之間的關系,此時的萬歷皇帝還算是一個圣明的皇帝。但張居正為人不懂變通,在其改革時,觸動了文官集團的利益,甚至在父親去世時,未按祖制給父親守孝,稱為“奪情”。由于上述原因,張居正遭到了一批反張人的彈劾。但此時張居正有能力,萬歷皇帝也信任他,一次次的反張行動終以失敗告終。

但老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痹趶埦诱ナ纼赡旰?,反張大軍又卷土重來,這一次的反張行動最終得以成功。萬歷皇帝查抄了張居正的家,將其所有財產充公,他們家的男丁都被拉去充軍,一代首輔就這樣結束了他輝煌燦爛的人生。

回顧萬歷黃帝一生的發展,不難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可悲的人,從小被要求成為一位開明的君主,可能在還沒記事開始就被灌輸一種觀念:你是大明帝國未來的皇帝,你的一切言行舉止都要符合天子的身份。在長大成人后,渴望獲得自由和幸福,在愿望即將實現時卻被告知:你還小,張先生永遠是對的,你的一切包括生活政事都要聽他的教導。正是在這種觀念下,萬歷皇帝一直被壓抑的天性終將有一日會如火山一般噴發,所以,張居正的悲劇,是偶然和必然共同作用的結果。

“世間已無張居正”使明帝國失去了重心,猶如航船失去了方向在迷霧中摸索前行,而大學士申時行的出現及時緩和了這一緊張局勢。但與張居正強硬態度不同的是,申時行是一個不斷妥協退讓的人,他不斷地協調著皇帝與文官,文官與文官,文官與武官之間的矛盾。

對申時行而言,他永遠扮演著一個“和事佬”的角色,“和稀泥”是這位“和事佬”的獨門絕技。但這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至少從申時行個人前途的發展看是這樣的。盡管有時被指責為“墻頭草”,但他一笑了之,毫不在意。他的能力不僅體現在這一方面,還體現在對人才的安排能夠恰到好處。他總能夠將一個人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從不拔苗助長,使一切看上去都安排得剛剛好。從表面上看,這一系列做法使大明帝國在一片安詳中緩步前進,更有希望回到帝國的巔峰,然而,這些做法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明王朝存在的問題,明朝內里早已潰爛不堪,只需要一點點星星之火,就能將這個岌岌可危的王朝炸得粉碎。

《萬歷十五年》中說到的文官代表——海瑞,也在這一年去世。海瑞是四朝元老,清廉正直,嚴懲貪官污吏,興修水利工程,造福百姓,積極推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致力于國家的改革。他也因為有所建樹,官至二品,卻極為清廉,在他去世時只給自己留下了十兩白銀。由于其幼年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母親極為重視海瑞的教育,對海瑞要求嚴格。海瑞也不負母親的期望,通過科舉考試成為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的一名教諭(中國古代的正式教師),這也為他以后從政路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雖然被朝廷樹立為道德引領的官員模范,但沒有人愿意去效仿。海瑞悲劇的形成與張居正有相似之處,與張居正一樣不諳陰陽之道,不懂得變通,一次次地觸碰皇帝的逆鱗。

在講述完文官的故事后,黃仁宇先生還講述了武官的代表——戚繼光。戚繼光雖然家境貧寒,但酷愛讀書,精通儒家經典,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從嘉靖二十五年開始,受張居正的推薦,開始走上抗倭的道路,與倭寇的抗爭長達四十五年之久,成功地解決了東南沿海的倭寇問題,實現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愿望。戚繼光取得的成就與張居正是分不開的,當萬歷皇帝對張居正實行清算時,戚繼光也難逃被貶的命運,最終這位孤獨的將領在貧寒交加中離開了人世。

黃仁宇先生在戚繼光這一章的描寫中用“孤獨的將領”來形容他,這又究竟是為什么呢?因為能夠支持戚繼光的,只有譚綸和張居正。戚繼光能夠在抗倭戰爭中一次次地取勝,與張居正有很大的關系,張居正在位期間,戚繼光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軍費物資的保障,使得戚繼光沒有后顧之憂,能與倭寇殊死一戰。但等到張居正被清算后,戚繼光立刻變成了孤家寡人,因為張居正的原因,戚繼光被革職。這時,文官集團的矛盾就出現了,文官集團一致認為是戚繼光的出現打破了原來文官與武官間的平衡。這種平衡主要表現為當國家遇到戰爭時,武官負責帶兵打仗,文官負責后勤維護,文武之間相互協調。和平時期,文官治國,武官受文官的牽制。但是,戚繼光的出現成功地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文官集團感到恐慌,他們不僅懼怕戚繼光這個人,更懼怕戚繼光手中的“戚家軍”。因此,文官總是攛掇皇帝收編“戚家軍”。文官集團只看到“戚家軍”的實力威脅到了文官的地位,卻沒有看到“戚家軍”為明王朝立下的汗馬功勞,這一做法不免令人心寒。讓人不禁感嘆是英雄的末路,更是大明帝國的末路!

李贄,一朵明朝歷史上的奇葩,在高中歷史課本上的李贄被冠上了四個大字——離經叛道!他的思想在當時被看作是異類,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但以今天的眼光看來,李贄的思想是具有創新精神和超前意識的。他提出一些被當時思想環境所不容的理論,實際上就是在思想上挑戰文官集團的權威,但是這種思想上的挑戰,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明王朝存在的問題,更沒有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反而加速了明帝國的滅亡。

三、人物與歷史間的聯系

通過對《萬歷十五年》中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間的脈絡梳理,也根據書中人物形象的描述,不由得聯想到了六度分隔理論和拓撲關系。書中所提到的人物有萬歷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從表面看他們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與其他人存在著微妙的聯系,他們集體處于一個龐大的組織中——文官集團。

在閱讀過程中,感慨古代官場中那種微妙的人際關系。一切事情都不只是表面上的結束和開始那么簡單,它的開始可能在幾十年之前就埋下伏筆,它的結束可能在鼎盛之時開始醞釀。因為國家這個機構太龐大,牽涉的范圍也過于廣泛,所以一舉一動都比較緩慢,一點細微的變化會像蝴蝶效應一般從群眾中擴散開,從量變到質變,直至達到質的飛躍點。

《萬歷十五年》中對人和事的推演,其實就是通過萬歷十五年看到明王朝發展的走向,是明王朝衰亡失敗的總記錄。

張居正的生前風光也換來了他死后悲慘的命運,遭到清算,背負狼子野心的污名,成為皇帝內心積郁得以抒發的突破口。而戚繼光因為與之交好,他的命運也在歷史的另一個角落悄然發生變化。

再有,就是當時的文官制度。明朝治貪腐是很嚴格的,明朝官員的俸祿也是很低的,官至正二品的各部尚書年俸只有152兩??涩F實并非如此,中央官員的收入主要依靠地方官員的饋贈以及各省總督巡撫所送的禮品盒禮金,往往一次可相當于十倍的年俸。如果擔任地方官員,所撈到的油水就更多了。由此看來,張居正的改革的確觸犯了文官集團的利益,而廉官海瑞的所作所為也與當時的官場風氣格格不入。

四、結語

因此,把握人物與歷史發展的聯系是學習歷史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歷史都是關于人的故事,歷史是人類創造的,所以每一個歷史人物身上都蘊藏著時代的特征,都有值得挖掘的歷史價值。

歷史作為聯通過去、現在、未來的紐帶,是由不同的人物與史實構成的。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除了使用教科書外,還能使用諸多的課外材料,歷史經典名著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選擇正確的長篇歷史名著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更能全面地了解明朝中晚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存在的歷史人物,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增加學生對于國家古代歷史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通過文字來解釋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能力。

經典名著的歷史與人物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歷史教師能夠選擇合適的歷史名著,這一歷史名著應該符合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需要,使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歷史教學,合理安排課時實行教學,在完成教學后及時形成反思,對下次的教學提供幫助,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除了教師的努力外,學生自身也應該養成閱讀的習慣,尤其是對歷史名著的閱讀,使用不同的方法閱讀不同的歷史名著,撰寫讀書報告,定期參加讀書會交流心得體會。

在2020年修訂的歷史課程標準中,歷史教科書編寫指導原則中寫道:“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在史事敘述和觀點闡釋上符合歷史學科的要求,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要求,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力圖科學、全面地對歷史進行解釋和評述,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蓖瑫r對歷史名著的選擇上需要實事求是地論述歷史。對于一本長篇歷史名著來說,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書中描述的內容帶有作者個人主觀色彩,但呈現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真實的歷史。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經典名著的歷史與人物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甘琦 ,吳思.《萬歷十五年》有什么缺陷?[N].北京日報 ,2001-3-26.

[4] 文波.試評黃仁宇的大歷史觀與《萬歷十五年》[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5] 劉昕.“大歷史”背后的人物命運——讀黃仁宇《萬歷十五年》[J].社會科學論壇,2016(10).

[6] 武岑怡.《萬歷十五年》的“大歷史觀”[J].文史月刊,2012(12).

猜你喜歡
小人物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從《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創作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嚴歌苓:那些小人物是怎樣打動我的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小人物”的正面報道可否進行微傳播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小人物的大格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