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2-05-30 10:48張建業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問題行為體育課堂小學高年級

張建業

摘? 要:問題行為的屢禁不止影響小學體育教學的有序實施,成為困擾教師的首要問題?;诖?,現以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表現為切入點,從學生和教學兩個因素分析造成問題行為的原因,并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特性,針對如何有效解決問題行為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

小學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對于促進學生增強身體素質、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社會適應力大有裨益。在大力倡導教學改革的當下,引發對于師生關系、教與學定位的反思,以互動、合作、探究為主導的教育新理念成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引性綱領。教學形勢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猛烈碰撞,使小學體育課堂問題行為日益凸顯,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影響了學生體育素養的長足發展。如何實現教學突破、擺脫教學困境,成為廣大一線教師亟待探索的首要問題。

一、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分析

1. 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表現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各類課堂問題行為層出不窮,對于體育課堂管理不失為一項挑戰。小學生的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外在性行為和內隱性行為,其行為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外在性問題行為,指向以直觀方式擾亂課堂秩序,影響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做與體育課無關的事情、體育動作練習懶散、與同學或教師發生沖突、損壞或爭搶體育運動器材、肆意破壞教學規則等。外在性問題行為是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薄弱的直觀體現,導致體育課堂呈現無序性,甚至會造成教學活動的被迫中斷,是具有直接破壞力的問題行為。

第二,內隱性問題行為,指向學習態度、方法與能力等方面,是打破教與學平衡關系的行為,對于教學質量產生消極影響。具體表現為注意力無法集中、交往膽怯而影響合作學習、被動等待教師的指導、有意回避教師的問題引導、興趣薄弱或范圍狹窄等。內隱性問題行為大多源自學生的體育意識、畏難心理和思維惰性,導致體育教學活動缺乏主體的積極參與,成為教師的“一言堂”,課堂氛圍沉悶,不利于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提升。

2. 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源自學生自身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

從學生角度而言,一是小學生的體育意識較為薄弱。思想觀念是影響行為的直接因素,學生對于體育學習意義的認知存在片面性,將體育課程單純作為娛樂活動的學生不在少數。在錯誤思想的驅使下,學生衍生出散漫的學習態度,對于教師的引導與約束產生逆反情緒,導致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頻繁發生。另外,學生并未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主體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機械地跟隨教師的指引而被動完成任務。二是小學生成長特性的影響。由于受到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的影響,一些學生展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處事態度,極度渴望受到他人關注,而且心智尚處于發育階段,思維能力欠缺完整性,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薄弱,貪玩好動的欲求無限釋放。成長特性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出現不可控的問題行為表現。

從教學角度而言,教學引導方式的運用不夠合理。雖然素質教育改革由來已久,但是一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疑放大了體育教學的指令性。教師占據絕對的權威地位,學生的自我意愿并未受到足夠的關注與尊重,導致教學活動欠缺人文性和說服力,造成學生的叛逆行為。另外,面對具有鮮明個性化差異的學生,教師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夠靈活,并未針對學生的成長需求提供及時且有針對性的引導,致使學生的問題行為得不到有效糾正。

二、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優化策略

1.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是從根本上解決課堂問題行為衍生與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應立足學生的興趣與學習需要組織教學活動,提升體育課堂吸引力。

例如,在教學“50米快速跑”時,首先,教師以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講解體育理論知識,組織“聽指令做動作”游戲,將知識要點作為游戲指令,如互扶蹬地、原地擺臂、原地高抬腿、原地小跑步等,教師隨機說出指令讓學生快速反應,準確完成標準動作。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遞體育知識,布置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其次,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組織練習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共同探討、實踐對比等方式探索提升50米快跑技能的方法。在小組得出共同結論的基礎上,輪流進行闡述與演示,并組織小組對抗賽,檢驗學生的探究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歸納總結,對于學生的自我突破提出贊賞,對于存在的疑問展開進一步探究。通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自覺遵守課堂規則,維護課堂秩序。

2. 增強成功體驗,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渴望受到關注、被認可是小學生的共性追求,也是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支點。因此,教師應該調整教學策略,善于運用情感與激勵教育,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成功體驗,提升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品質。

例如,在教學“背越式跳高”時,此項運動技能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需要依賴于學生的自覺性。教師可以借助巧妙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激發運動潛能。首先,教師借助榜樣典范,向學生滲透體育精神品質。教師選擇我國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跳高運動員,以故事形式講述運動經歷、訓練過程、取得的成就,為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追求,理解體育學習的價值。另外,教師帶領學生觀摩優秀運動員的職業賽視頻資料,給予學生感官刺激,感受職業競技的魅力,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其次,教師采取過程性激勵評價,幫助學生樹立運動自信。面對背越式跳高,有些學生展現出畏難心理而不敢嘗試。此時,教師應采取語言鼓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采取小組互助互惠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并在練習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與支持,促使學生消除心理障礙,享受運動過程。

3. 科學干預調控,及時糾正問題行為

小學生身心尚未發育完全,啟而不發和學而不達的問題客觀存在。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堅持追本溯源的育人原則,捕捉適宜的干預時機,選擇科學的調控手段,及時予以糾正,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

例如,在教學“臂交叉跳繩”時,首先,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課堂行為,并客觀分析產生原因,尋找契合的介入時機。對于存在交往膽怯的學生,教師充分抓住合作教學環節,嘗試以參與者的身份進行干預,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職責分工,讓學生能夠順利融入,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采取智慧教育的方式,糾正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有些學生過于活潑好動,時常出現違反課堂秩序的行為,但同時展現出較強的溝通交際能力。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杜絕直接批評的約束方式,可以從學生的優勢著手,讓其擔任體育委員,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自覺約束其行為,又可以借助其交際能力架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橋梁,幫助教師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反饋,為教學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三、結束語

對于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行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探明原因并思考解決方案。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特性和個體需求,采用行之有效的引導方式,糾正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提升體育運動技能。

參考文獻:

[1]岳巖. 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 參花(下),2021(2).

[2]陳冬梅. 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分析及對策[J]. 廣西教育,2013(37).

[3]宋偉. 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師如何優化課堂管理[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7).

猜你喜歡
問題行為體育課堂小學高年級
談體育課堂創設“和諧互動”的認識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對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滲透的思考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成因與教育對策
英語趣配音對小學高年級學習英語的影響
關于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思考
巧用游戲構建快樂體育課堂研究
“規則”先行,追求高效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