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糖,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

2022-05-30 10:48趙永才
家庭醫藥 2022年9期
關鍵詞:降糖藥饑餓低血糖

趙永才

俗語道: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應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治療,低血糖風險時刻存在。

您可能會說,沒事,血糖低了我就吃點東西或者喝點糖水,沒什么大不了的。

那您就大錯特錯了!低血糖,根本不是您想的那么簡單!下面筆者就帶您系統認識一下低血糖。

1.什么是低血糖?

正常人血糖晝夜變化雖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肝臟等的調節,基本穩定在3.9~7.8mmol/ L的范圍內。食量不足和(或)機體過度利用血糖,均可導致血糖過低。正常成人如果血糖低于2.8mmol/L,就稱為低血糖;而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低于3.9mmol/L時即可診斷為低血糖。

2.低血糖的癥狀是什么?

低血糖的表現多種多樣,且具有個體差異。一般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心慌、手抖、出汗、饑餓、頭痛、視物不清等;精神癥狀,如發呆、多話、答非所問、精神不安、意識不清、昏迷等。

低血糖的嚴重程度不同,表現也不盡相同。輕度低血糖表現為出汗、心悸、面色蒼白、手抖、饑餓、乏力、情緒和行為改變(如小孩哭喊、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中度低血糖除上述癥狀,還伴有生活不能自理(如進食和飲水困難)、表情淡漠、頭暈、恍惚、頭痛、腹痛、惡心等,出現中度低血糖反應時若不及時處理,可發展成重度低血糖;重度低血糖表現為無法站立、對周圍沒有反應、定向力消失、無法進食和飲水(可能誤吸入肺,發生窒息危險)、肢體面部痙攣,甚至昏迷。

一般當血糖低于3.9mmol/L時,患者就會漸漸出現低血糖的各種癥狀,隨著血糖進一步降低,癥狀將越來越嚴重。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經常出現低血糖而適應了這種狀態,或者由于并發植物神經病變,即使當血糖已經明顯降低也沒有心悸、手抖、饑餓、出冷汗等表現。這部分患者更容易發生危險,因為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患者會很快直接進入意識障礙與昏迷期。

3.低血糖有什么危害?

高血糖的危害是長期逐漸顯現的,暫時不會影響生命,而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的,可迅速危及生命。其危害主要有:

①低血糖會使胰島素的對抗激素(如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加劇機體的代謝紊亂狀態,使糖尿病更不易控制。

②低血糖會減少腦細胞供能,導致腦細胞壞死與腦軟化,進而引起腦梗塞等急性腦血管病。如持續低血糖昏迷超過6小時,腦損傷即不可逆轉。

③低血糖會減少心臟的供能和供氧,易使患者發生心律失常和心肌供血不足而誘發心肌梗死。

可以說,一次低血糖的危害,會抵消一生血糖控制所帶來的益處。所以,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應了解低血糖的危害,并加以識別和預防。

4.怎樣知道夜間發生了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夜間熟睡之中也會發生低血糖,但此時最不易發現,非常危險。那么糖尿病患者該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夜間發生了低血糖呢?

夜間低血糖常有以下癥狀:做噩夢、出汗(汗濕衣服)、晨起頭痛、乏力等。懷疑自己發生了夜間低血糖時,應該在次日午夜2~3點檢測血糖。證實低血糖后,可在睡前少量加餐,或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晚間胰島素劑量。

此外,總是空腹血糖高者要警惕蘇木杰現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后引起清晨空腹血糖明顯升高)。其原因是由于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使用過量、晚餐進食量不足或晚飯后活動量過大而導致夜間發生低血糖,機體為了自身保護,通過代償性地分泌相關升血糖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導致清晨血糖出現反跳性升高。出現蘇木杰現象時,糖尿病患者應酌情減少晚餐前(或晚上睡覺前)降糖藥或胰島素的用量,并可在晚上睡覺前適當加餐(如1杯牛奶或兩塊餅干),同時不必過于擔心睡前吃了東西會導致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要清晰地認識到,低血糖的危害更大,所以首先要防治低血糖。

5.出現了低血糖應采取哪些措施?

如果懷疑低血糖,應測定血糖以明確診斷;如果不能測定血糖,也應按低血糖治療。

對于清醒的患者,應該立即給予口服糖,如糖塊或液體葡萄糖(一般要15~30克),15分鐘后測定血糖,如未糾正可繼續補充。

對于不清醒的患者:靜脈給予50%葡萄糖液20~40ml,清醒后立即給予口服葡萄糖。

由長效磺脲類藥物(或長效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因此,口服這類藥物的患者在清醒后應繼續檢測血糖24~48小時。有時患者可能需長時間靜脈給予葡萄糖,因此需住院治療。

6.糖尿病患者該怎么預防低血糖呢?

首先,要保證規律飲食和運動,每天飲食做到定時、定量,堅持運動,但不要運動過量。出門時可以隨身攜帶糖果或餅干,如果出現上述低血糖癥狀,可立即食用來緩解。

其次,對于應用口服降血糖藥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出現進食減少、惡心嘔吐、腹瀉等情況,應該在監測血糖的前提下,由醫生指導適當減少降糖藥物的服用量。

再者,要定期監測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時的血糖濃度,特別是應用胰島素的患者,并每隔2~3個月復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 擴展閱讀

低血糖有時也是早期糖尿病的警示

在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早期階段,大部分患者并沒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癥狀,而是常常表現為餐前饑餓(表現在午餐前或者晚餐前,尤其是前一餐進食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面條、粥等食物),甚至出現低血糖發作(除了饑餓,還會出現心慌、手抖、乏力、出汗等低血糖表現)。其原因是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延遲,與血糖的變化不同步,餐后血糖達高峰時胰島素分泌卻沒達峰值,到下一餐前血糖回落時胰島素分泌反而達到高峰,這樣就造成了低血糖(反應性低血糖),引發餐前饑餓感。

提醒各位,如果您存在這種情況,一定要查一下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及時發現糖尿病,及時診治。

猜你喜歡
降糖藥饑餓低血糖
長效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與安全性
向著“零饑餓”的目標
兩味鮮為人知的降糖藥
服降糖藥要選對“時辰”
低血糖的5個真相,你都知道了嗎?
糖尿病反復低血糖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
回憶饑餓
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藥或胰島素的療效及對抑郁情緒的影響
新生兒低血糖108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