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出血,分型辨治

2022-05-30 10:48楊峰
家庭醫藥 2022年9期
關鍵詞:白茅根仙鶴草脈象

楊峰

鼻出血,又稱鼻衄、衄血、鼻瀝血,若出血不止則稱鼻洪,主要以鼻中出血為主要表現,是血證中最常見的一種。其多由火熱迫血妄行所致,其中尤以肺熱、胃熱、肝火為常見;少數患者可因正氣虧虛,血失統攝引起?,F代醫學認為,鼻出血可由全身疾病如高熱、高血壓、血液病等引起,也可由局部因素如鼻內炎癥、腫瘤、外傷等造成。對于鼻出血,中醫往往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分清證型進行辨治。

熱邪犯肺型

主癥:鼻孔出血量少,點滴滲出鮮紅血液,伴有鼻塞、鼻腔干燥,口干咽痛,或兼有身熱,咳嗽痰少,舌質紅苔薄黃,脈象浮數。

辨證:鼻為肺竅,熱邪犯肺,熱積肺內,耗傷肺陰,血熱妄行,上循清竅,鼻竅脈絡為熱邪灼傷,引發衄血。血熱,則血色鮮紅;邪熱在表,故出血不多。若風熱上受,衛表受遏,則身熱咽痛;肺氣上通于鼻,肺熱盛,則口鼻干燥、咳嗽。熱邪犯肺,肺氣不宣,則咳嗽痰少??诟?、舌紅、苔薄黃、脈數為熱盛陰傷之象,治宜清泄肺熱、涼血止血。

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薄荷、桔梗、側柏葉、小薊、陳皮各10克,連翹、丹皮各12克,鮮白茅根、鮮蘆根各30克,甘草6克。

加減:咳嗽痰稠者,加瓜蔞、川貝母,以化痰止咳;肺熱盛而無風熱表證者,去薄荷、桔梗,加黃芩、梔子,以清泄肺熱;陰傷較甚者,加玄參、麥冬、生地,以養陰潤肺。

胃熱熾盛型

主癥:鼻出血,量多,血色鮮紅,或兼齒衄,口渴欲飲,鼻干,口干臭穢,煩躁,便秘,舌質紅苔黃,脈象洪數。

辨證:足陽明胃之經脈上交鼻頞,齒齦為陽明經脈所過之處,胃火內燔,循經犯鼻,迫血妄行,故致鼻衄、齒衄,血色鮮紅;胃火耗灼胃津,故致鼻干,口渴引飲,便秘;胃熱憂心則致煩躁。舌紅、苔黃、脈洪數均為胃熱熾盛之象,治宜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清胃湯加減。黃芩、生地、鮮藕節各15克,赤芍12克,黃連、大薊、升麻、陳皮各10克,鮮蘆根、生石膏(先煎)、水牛角(先煎)、鮮白茅根、仙鶴草各30克。

加減:若失血過多者,加黃精、桑葚子,以養血止血;熱勢甚者,加山梔、丹皮,以清熱瀉火;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以通腑瀉熱;陰傷較甚者,加石斛、玉竹、麥冬,以養胃生津。

肝火上逆型

主癥:每當郁怒時鼻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深紅,頭痛,目眩,耳鳴,煩躁易怒,兩目紅赤,口苦,舌質紅苔黃,脈象弦數。

辨證:肝氣郁結化火,火熱迫血上溢清竅,故流鼻血;肝火上逆,故致頭痛、目眩、耳鳴、口苦、煩躁;肝開竅于目,肝火上炎,故兩目紅赤;舌紅、脈弦數為肝經實火之象,治宜清肝瀉火、降逆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山梔子、黃芩、側柏葉、枳殼各10克,柴胡、當歸、澤瀉、茜草各12克,川木通6克,生地15克,車前子20克,羚羊角粉(沖服)1.5克,甘草6克。

加減:鼻出血量多者,加白茅根、仙鶴草、旱蓮草,以涼血止血;肝陽上亢者,加代赭石、鉤藤,以平肝鎮逆;陰液虧耗,口鼻干燥甚者,去木通、澤瀉、車前子,加麥冬、玄參,以養陰生津。

氣血虧虛型

主癥:鼻出血量少,色淡紅,或兼齒衄、肌衄,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頭暈耳鳴,心悸,短氣,夜寐不寧,舌質淡苔薄,脈象細弱。

辨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虛不能統攝血液,外出而致鼻衄,甚或齒衄、肌衄;氣血虧虛,腦海失于溫煦濡養,則頭暈耳鳴;難于溫養心脈,則心悸,夜寐不寧;血虛不能上榮于面,故面色蒼白;四肢百骸失養則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弱為氣血兩虛、血脈不充之象,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止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紅參、當歸各12克,黃芪30克,白術、茯苓、生地、炒棗仁各15克,阿膠(烊化)、龍眼肉、木香各10克,仙鶴草、桑葚子各30克,大棗7枚,炙甘草10克。

加減:出血量多者,加三七、血余炭,以加強其止血作用;若大衄不止,失血過多,面色蒼白,心神恍惚,有陰脫陽亡之危急證候,宜給予參附湯,以回陽救逆。

腎陰虛損型

主癥:鼻衄量少,質地黏稠,時作時止,口干咽燥,頭暈眼花,心悸,顴紅,手足心熱,骨蒸潮熱,煩躁,失眠多夢,耳鳴,便秘尿短,舌質紅少津,苔少,脈象細數。

辨證:陰虛而致虛火上炎,傷及鼻竅血絡,故衄血量少,或時作時休;陰虛少津,故口干咽燥;虛火上擾清竅,故見頭暈眼花及耳鳴;水不濟火,心腎不交,故失眠多夢及心悸;舌紅、苔少、脈細數均為陰虛之象,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味。生地黃25克,山萸肉、山藥、旱蓮草、桑葚子、仙鶴草各12克,茯苓、澤瀉、丹皮、知母、黃柏、阿膠(烊化)、白及、陳皮各10克。

加減:流鼻血多者,加白茅根、仙鶴草、藕節,以涼血止血;虛火較甚而見低熱、手足心熱者,加地骨皮、白薇、知母,以清退虛熱。

陽虛失攝型

主癥:鼻出血量多色淡,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口淡不渴,大便溏泄,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細弱。

辨證:脾腎陽氣虛衰,不能固攝脈絡,血不得陽氣所固而外溢而鼻出血;陽虛不能溫煦四肢,故手足不溫;陽虛運化作用減弱,故口淡不渴,大便溏泄。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細弱均為陽虛之象,治宜脾腎雙補、溫陽止血。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味。紅參、白術、炮干姜、制附子、側柏葉、艾葉、陳皮各10克,炙甘草6克。

加減:陽虛明顯者,加制附子15克,炙甘草10克,以溫補陽氣攝血;氣虛甚者,加紅參15克及適量黃芪,以益氣固攝止血;夾血虛者,加阿膠、熟地以滋補陰血;衄血甚者,加棕櫚炭、五倍子以收斂固澀止血。

猜你喜歡
白茅根仙鶴草脈象
基于時間序列和時序卷積網絡的脈象信號識別研究
仙鶴草治療眩暈驗案舉隅
白茅根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探究
仙鶴草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探究
治肩周炎治牙齦出血
瞬時波強技術對人迎、寸口脈象研究的意義探討
重用仙鶴草治眩暈
清熱小驗方
105例弦脈的“計算機脈象儀”脈圖參數分析
白茅根提取物在牙膏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