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區抗污染植物配置探討

2022-05-30 03:36林帥豪龐丹丹周榮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9期

林帥豪 龐丹丹 周榮

摘 要 工業區在進行抗污染植物配置時,需符合適地適樹原則、生物多樣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及保證安全生產原則。工業區較之城市其他地方的溫度更高、濕度更低、噪音更高、總懸浮物更多,其綠地宜采用喬-灌-草的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模式更能改善工業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對于抗二氧化硫污染的植物、抗氯氣及氯化物污染的植物、抗氟化氫污染的植物、阻滯粉塵的植物、具有減噪作用的植物及能夠分泌殺菌素的植物,按照喬木、灌木、草本三大類型來分別給予了介紹。

關鍵詞 工業綠地;抗污染植物;配置原則;植物配置模式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64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進程的加快,能源消耗問題和人類所面臨的環境惡化問題日漸突顯,城市工業區進行抗污染植物配置迫在眉睫[1]。工業區綠化建設對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平衡區域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植物配置不僅可以調節空氣濕度、降低噪音、殺滅細菌、防風防火、清除灰塵,改善環境整體質量,還可以美化區域環境、城市環境[2]。本文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目前工業區抗污染植物配置的植物應用種類、配置模式、綠化效果等,同時提出展望。

1? 現狀及主要問題

我國關于城市工業區綠地系統的研究開始較晚,所以大部分城市工業區缺少合理的植物配置綠化,導致工業污染日益嚴重。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積極致力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先后頒布了城市規劃法、城市綠化條例等法規,這些法規對工業綠化指標都有詳細規定[3]。目前我國工業區植物配置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規劃設計不夠合理。鄭罡等的研究表明,當前工業區園林植物規劃缺乏相關規定,沒有與城市綠化規劃相關聯,無法進行有效合理的綠化結構空間布局;并且大多數工業區偏重于生產,將大部分地塊用于生產而忽略了綠地面積[4]。2)植物配置模式單一。大部分工業區用于種植植物的綠地很少,大多只種植一些喬木,而忽略掉中層和低層植物的種植,也沒有進行綠化結構立體化,這樣就無法最大化利用綠地效益。3)植物種類選擇單一。工業區的植物群落配置樹種構成單一,物種多樣性差,防護作用弱,居民易出現審美疲勞,植物景觀效果多樣性差;植物搭配手法趨于同一化,未考慮季象變化,缺乏美感、缺少生機,群落穩定性差,很難對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改善作用[5]。4)對科技不夠重視,管養粗放。工業區在規劃階段就有了園林綠化規劃,但在實施階段因為缺少一定的關注,投入不足(人員、經費、技術、研究等方面),綠化等級標準不明確,導致植物配置盲目化、單一化,甚至造成植物生長不良、容易死亡等;后期管理不當,管養粗放,無法對已建成的園林綠化空間進行持續維護[6]。

2? 植物配置原則

2.1? 適地適樹原則

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各具特色的植物種類,也是不同地域下產生的獨特景觀資源[7]。不同地域的工業區植物不僅要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還要發揮對不利條件的抵御能力。選用鄉土樹種不僅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使其健康生長,達到預期的綠化景觀效果,還能體現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工業區景觀。

2.2? 生物多樣性原則

生物多樣性在合理利用水資源、保持土壤肥力、調節pH值、調控地表溫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工業區的植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之一,植物配置應充分考慮植物的層次結構和群落組成,打造景觀優美、生態結構豐富的工業園區。

2.3? 以人為本原則

綠化系統要從企業的生產特點及工廠的環境設置布局出發,使綠化的適應性及實用性得到最大化發揮[8]。工業區植物配置應充分考慮在工業區活動人群的需求,合理有效的植物配置不僅能更大程度上發揮生態功能,也能很好地發揮景觀的社會功能,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活環境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持職工的身心健康,在身心愉悅的同時也會提高工作效率。

2.4? 保證安全生產原則

由于工業生產的需要,往往在地上、地下設有較多管線,因此綠化設計一定要合理,不能影響管線和車間勞動生產的采光需要,以保證安全生產[9]。

3? 植物配置模式

喬木是園林植物景觀營造時使用的骨干材料,其株型挺拔,體量大,生長壽命較長,在植物配置中,喬木是植物景觀營造的主景,也是人們視覺的中心點。灌木是構成城市園林系統的骨架之一,在城市中可以充當廊道,將一些相互隔離的綠地進行連接,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城市綠地系統;可以對各種類型的灌木通過不同方式進行組合栽植。由于喬木種植需要的場地空間條件更為嚴格,因此灌木的使用較喬木更加常用。草地是園林的皮膚,其頑強的生命力和落地扎根的生長特性使其成為城市綠地系統的基質??傮w而言,抗污染能力一般為喬木>灌木>草地。

植物配置依據種植的景觀和生態效果可以分為5種典型的模式,即“喬木+灌木+草地”、單喬、“喬木+灌木”“灌木+草地”“喬木+草地”。

3.1? 喬木+灌木+草地

喬木+灌木+草地的種植模式是大自然最常見的植物配置方式,這種配置方式不僅可以豐富植物的景觀層次結構,還可以增強植物的生態結構,增強其抵抗性和恢復性,發揮生態功能,達到1+1>2的生態效果。

3.2? 單喬

單喬在城市中多作為行道樹或者孤植樹,多用于營造景觀效果和發揮喬木的生態效益。單喬種植有利于城市通風、通光。喬木下面可以硬質化,用于廣場、休息區等,這樣可以在充分利用空間的同時達到遮陰、降溫、增濕等效果。

3.3? 喬木+灌木

喬木+灌木的種植模式多用于場地的景觀營造或防護地帶。高大的喬木和茂密低矮的灌木成線種植就像一堵密不透風的墻,遮擋刺眼的陽光和風沙塵埃。

3.4? 灌木+草地

灌木+草地的種植模式多用于場地較小,對植物冠幅和高度有限制的地方,例如道路中間的分隔帶,充當線條分隔空間,灌木高度不高,不會遮擋行人和車輛的視線,既能吸塵降噪又能美化道路。

3.5? 喬木+草地

喬木+草地的種植模式多用于休憩草坪,草坪為主,喬木為輔。人們可以在草坪上活動,充分發揮景觀和游憩功能。喬木充當點、線、面,用作圍合,阻隔視線??臻g被喬木分割開來,使得整個草坪空間有大小、形態的變化。

丁睿用上述5種典型園林綠地配置模式進行增濕、降溫、消納總懸浮顆粒物及減噪,生態效益調查發現,5種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生態效益依次為:喬木+灌木+草地>喬木+灌木>單喬>喬木+草地>灌木+草地,其中以喬木為主的喬木+灌木+草地模式的綜合效益最佳[10]。田志會等人研究得出,在輕度及中度大氣污染條件下,喬灌草植物配置模式對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的消減作用最顯著;與以灌木或草為主體植物的配置模式相比,以喬木為主體植物的配置模式能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11]。

總體來說,喬-灌-草的植物配置模式對增濕、降溫、消納總懸浮物和減噪的效果最佳;復層綠地模式較單層綠地模式具有明顯的結構功能優勢,其中以喬木和灌木為主的配置模式的生態效果優于草地。工業區較之城市其他地方的溫度更高、濕度更低、噪音更高、總懸浮物更多,其綠地宜采用喬-灌-草的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模式更能改善工業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4? 抗污染植物選擇

抗污染植物要選擇有相關抗性、凈化和吸附能力的植物,符合因地制宜和應用鄉土樹種的原則。應盡量選擇同時對多種有毒有害氣體有抗性的植物,選擇繁殖容易且便于移栽和管理的樹種,選擇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還要滿足工藝流程對環境的要求。植物選擇注意形式多樣,一般以喬、灌、草、藤相結合,選擇的樹種要多樣化,堅持生物多樣性原則[12-13]。本文根據眾多學者的文獻報道[12-17],歸納總結出以下具有相應抗性的植物。

4.1? 抗二氧化硫污染的植物

二氧化硫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危害最為廣泛。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的植物有:1)喬木。高山榕、小葉榕、垂榕、黃金榕、苦楝、牛乳樹、海芒果、竹柏、廣玉蘭、天竺桂、油茶、番石榴、海南蒲桃、海南紅豆、菠蘿蜜、菩提榕、欖仁、海紅豆、扁桃果、人心果、盆架子、雞蛋花、銀杏、沙松、白皮松、檜柏、臭椿、山桃、紫穗槐、合歡、加拿大楊、構樹、懸鈴木刺桐、黃皮、麻楝、大葉桃花心木、樟葉槭、芒果、皂莢、梧桐、大葉黃楊、女貞、旱柳、榆、花曲柳等。2)灌木。含笑、鷹爪、海桐、紅果仔、黃槿、九里香、米仔蘭、鳳尾絲蘭、忍冬、衛矛、水蠟等。3)草本。大花馬齒莧、細葉結縷草等。

4.2? 抗氯氣及氯化物污染的植物

氯氣對植物的葉肉細胞有很強的破壞力,能夠破壞葉綠素結構及其合成,使植物葉片出現褐色傷斑,嚴重時甚至出現葉片失綠漂白、枯卷脫落,最終導致植物生長不良或死亡。對氯化物抗性較強的植物有:1)喬木。銀杏、沙松、紫穗槐、側柏、樟葉槭、臭椿、合歡、榕樹、海南紅豆、羅漢松、印度榕、高山榕、木麻黃、肉桂、苦梓、蒲桃、芒果、扁桃、陰香、蝴蝶果、牛乳樹、銀樺、黃槿、復葉槭、番石榴、花曲柳、桑、櫬柳、旱柳、銀鉚、山桃、皂角、榆、黃菠蘿、刺槐、刺榆、木槿、棗、加楊等。2)灌木。鳳尾絲蘭、米仔蘭、山茶、九里香、夾竹桃、桂花、忍冬、水蠟、衛矛、紫丁香、油麻藤、木香、茶條槭、刺玫、葉底珠、連翹等。3)草本。假儉草、細葉結縷草、落地生根、龍舌蘭、美人蕉、菊花、竹節草、狗牙根等。

4.3? 抗氟化氫污染的植物

氟化氫是最毒的污染物之一,對人類的健康影響十分嚴重,對植物同樣有極強的殺傷力,能夠破壞葉綠素,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對氟化氫抗性較強的植物有:1)喬木。銀杏、檜柏、側柏、白皮松、臭椿、樟樹、女貞、栓皮櫟、合歡、黃檗、構樹、紫穗槐、龍爪槐、榆樹、槐、花曲柳、絳柳、桑樹、大葉黃楊、雞蛋花、皂角、旱柳、檉柳、山桃、棗、小葉榕、大葉榕、白蘭、火力楠、羊蹄甲、麻楝、蒲桃、蒲葵、山楂、丁香、懸鈴木、白皮松等。2)灌木。錦熟黃楊、山茶、鳳尾絲蘭、杠柳、木槿、角花胡頹子、接骨木、忍冬、枸杞、水蠟、葉底珠、衛矛、海桐、夾竹桃、大紅花、山杏、連翹等。3)草本和藤本。爬山虎、竹節草等。

4.4? 阻滯粉塵的植物

粉塵是大氣污染的主要物質之一,粉塵中含有大量的煙塵、碳粒、汞、鉛、鎘等成分,對人體傷害極大。對粉塵耐性好的植物葉片多毛而粗糙,能夠分泌油脂和黏液,可以很好地起到阻滯、吸附粉塵的作用。對粉塵耐性較強的植物有:1)喬木。榆樹、樸樹、構樹、木槿屬、刺槐、臭椿、楊屬、桑樹、泡桐、秋楓、杉樹、火炬樹、國槐、大葉黃楊、小葉黃楊、大葉榕、小葉榕、高山榕、垂葉榕、大葉紫薇、油茶、廣玉蘭、龍柏、油樟、山楂、枇杷、懸鈴木等。2)灌木。夾竹桃、衛矛、紫葉李、榆葉梅、紫葉小檗、夾竹桃、紫薇、桂花、繡球等。3)草本。山蕎麥等。

4.5? 具有減噪作用的植物

噪音不僅會影響人的情緒,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噪音已經成為環境污染之一。能夠起到減噪效果的植物大多是喬木,利用其廣闊繁多的葉片和枝干起到阻隔效果。減噪性較好的植物有:雪松、龍柏、檜柏、水杉、柏木、懸鈴木、梧桐、垂柳、云杉、山核桃、鵝掌楸、臭椿、樟樹、榕樹、柳杉、櫟樹、海桐及女貞等。

4.6? 能夠分泌殺菌素的植物

空氣中有許多的細菌,有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的威脅,而有些植物能夠分泌一些殺菌素,有效抑制細菌的侵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殺菌的作用。這類植物有:1)喬木。榆樹、絳柳、石榴、臭椿、槐樹、木槿、銀杏、胡桃、合歡、黃櫨、欒樹、油松、華山松、白皮松、絨毛白蠟、欒樹、大葉黃楊、側柏、桑樹、懸鈴木、女貞、垂柳等。2)灌木。金銀木、水栒子、紫丁香、珍珠梅、樹錦雞、紫葉李等。

5? 展望

工業區為城市組成的重要部分,當今城市快速發展下,城市的氣候和社會問題日漸嚴峻,工業區作為城市氣候問題的重要來源,同時工業區職工也是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群體之一,未來工業區的植物配置應當立足于解決這兩個問題,其升級方向應緊扣國家生態戰略和人文關懷的同時滿足景觀效果,適地適樹,打造特色工業區景觀。

5.1? 生態:形成工業區綠地系統

王建森等認為,生態工業園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后中國的第三代產業園區,植物配置是實現生態工業園目標的第一步[18]。工業區要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戰略,重視綠地的功能,加強植物層次結構、植物群落的結構抗性和恢復性,形成工業區綠地體系,從系統上很大程度地減少污染物釋放進城市,減少城市綠地系統的壓力。

5.2? 游憩:體現人文關懷

中共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兩個名詞,城市發展中,居民的心理壓力和焦慮等心理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熱門議題,大多工業區集工廠和生活一體,長期流水線式重復枯燥的工作很容易使職工的身體和精神出現問題。綠地空間能促進職工們的戶外交流,優美的植物配置有利于職工釋放壓力,降低枯燥感,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5.3? 空間:布局合理

工業區綠地空間合理布局不僅可以減少經濟支出,也能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經濟功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管理。不同的植物能營造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工業企業總體綠化規劃布局應與區域形態功能有機結合[19],根據建筑的功能進行設計種植。根據工業區不同的功能區規劃出相應的綠化空間,如辦公區是交易的場所,也是工業區的門面,美好的景觀效果不僅能使人身心愉悅,也能體現企業文化,吸引人才,拉動經濟交易。

5.4? 協調:適地適樹配置

協調是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范圍內,利用科學規劃等措施使多種植物達到相互促進,也就是說協調主要有相容性、互動性兩個大的方面,協調性對于規劃體系具有嚴格的要求[4]。工業區依據不同的生產內容和規模,以及廠區不同的自身特性和發展需求,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等內容篩選適生樹種,以達到豐富植物的層次和配置,加強植物的結構抗性,達到對多種植物進行協調的目標。選用當地樹種不僅可以提高樹種成活率,還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區。

6? 結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減輕因工業快速發展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必須選用有相應抗性的植物來進行種植,并且在園林植物配置上要采用立體復合結構模式,遵循園林美學、生態學等原則,采取因地制宜、種植鄉土樹種等方法,重視統一規劃、設計、實施等環節,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工業區抗污染植物的配置水平。工業區綠地是城市綠地建設中重要的一環,其環境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環境質量,所以未來工業區綠地建設不僅要符合綠色生態要求,協調自然環境,還要空間布局合理,體現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劉嬌妹,于順利.城市工業區綠地植物配置[J].綠色科技,2017(17):76-78.

[2]? 鄭小兵.城市工業區綠化造景及其植物配置[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253.

[3]? 劉曉琳.工業區生態綠化系統之維度[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4]? 鄭罡,費鈺婷,趙艷.工業區園林植物配置調查分析[J].南方農業,2014,8(27):62-63.

[5]? 肖嬋,付林江.貴州六盤水水鋼工業區植物配置調查分析[J].價值工程,2020,39(16):76-78.

[6]? 陳劍清,潘東明.泉港石化工業區園林植物配置調查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4,36(6):102-106.

[7]? 肖嬋,余婷,張龍.六盤水城市舊工業區植物景觀設計探討[J].冶金管理,2020(21):100-101.

[8]? 魏鵬.關于工業廠區綠化系統的探討[J].石河子科技,2010(6):31-32.

[9]? 丁睿,劉照輝,索濤濤,等.石化工業區綠地的植物配置——以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為例[J].草業科學,2013,30(2):203-210.

[10]? 羅曉瑩,黃細燕,梁榮,等.鋼鐵工業區不同園林綠地配置模式生態效益評價——以韶鋼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8):238-244.

[11]? 田志會,劉佳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大氣顆粒物消減效應研究——以北京市中關村森林公園為例[J].北京農學院學報,2020,35(1):50-54.

[12]? 許桂芳,吳鐵明,張朝陽.抗污染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林業調查規劃,2006(2):146-149.

[13]? 尚鐵.遼寧地區污染企業廠區綠化樹種選擇與搭配[J].科技與企業,2012(9):145.

[14]? 葉琦君,周明順.抗污染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實踐[J].現代園藝,2014(12):161-162.

[15]? 黃達.園林綠化中抗污染植物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4):283.

[16]? 董宇岐.植物在防治環境污染中的作用及主要抗污染植物[J].南方農業,2015,9(6):65-67.

[17]? 郎俊霞.植物在防治環境污染中的作用及主要抗污染植物[J].現代園藝,2017(15):178.

[18]? 王建森,黃義林,黃共新.生態工業園植物配置的比較[J].現代裝飾(理論),2011(8):40-41.

[19]? 丁睿.石化工業區綠化景觀的規劃和效果分析[D].蘭州:蘭州大學,2013.

(責任編輯: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2-05-17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工業區抗污染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研究——以佛山市為例”(教高司函〔2021〕13號,202111847012)。

作者簡介:林帥豪(2000—),男,廣東揭陽人,在讀本科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