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策并攤,為閱讀“添柴加火”

2022-05-30 05:18蔣凱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蔣凱

教學目標:

1.運用人物關系圖,理清復雜的長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對應情節、關鍵事件,感受主人公童年成長中的苦難。

2.借助人物評價圖,運用比較、聯結等閱讀策略,學習用追問策略進行深度閱讀,在環境、情節中全面立體地感受人物形象。

3.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展示多種自主閱讀成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閱讀進度,交流閱讀收獲

1.短短的一周時間,我們都在共讀《童年》,先來了解你們的閱讀進程:讀到第幾章了?有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閱讀?有什么收獲?

預設一:交流閱讀這本小說的方法。

學生呈現閱讀計劃表,交流運用預測、快速閱讀、批注、和同學家人交流、聯結生活等方法。

預設二:交流閱讀前半部分的感受。

學生交流對阿廖沙、外祖父、外祖母等人物的看法,對阿廖沙寄居生活的閱讀感受。

2.小結:大多數同學都能按照閱讀計劃閱讀完了前八章?!锻辍愤@部小說比較難讀,大家邊閱讀邊自主選擇運用了我們之前讀整本書的方法,讀有收獲。

(設計意圖:讀中交流課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承前啟后。本節課一開始就設計了“承前”的環節:了解學生閱讀狀況,交流閱讀收獲。這一環節的交流,是學生承接導讀課中制定的閱讀計劃,將以往學到的各種閱讀策略自主運用到閱讀小說中的展現;是學生基于“篇”學習了本單元語文要素“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后,運用于讀“本”中的一些收獲。了解學情,以便保證后續閱讀的有效推進。)

二、分享閱讀成果,建立要素關聯

1.展示人物關系圖。

在導讀課上,我們學習了將讀單篇小說梳理人物關系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讀《童年》這本書中,我們來展示一下你們的閱讀成果。

(1)學生展示魚骨圖、環形圖,交流。

(2)小結:《童年》人物眾多,按照不同人物的出場順序邊讀邊梳理,這些人物和主人公阿廖沙之間的關系也就一目了然了,讀起故事來也就順暢多了。

2借助人物關系圖,理清主要人物。

(1)老師發現有些同學邊梳理還邊在人物旁邊作了數字或文字的標記,追問:你標記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根據出場的次數,可以看出他(她)在阿廖沙童年成長中的重要性;可以梳理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共同梳理出前八章中的主要人物,在人物關系圖上作不同標記。

3.借助人物關系圖,梳理小說情節。

(1)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情節,三要素是相互關聯的,我們可以通過人物梳理出情節。來試一試:通過“人物關系圖”,你能回憶起他和阿廖沙之間發生的故事嗎?

學生交流,用一兩個詞在人物關系圖上記錄事件。

(2)選擇兩個主要人物,小組合作快速回讀相關章節,在人物關系圖中梳理出發生的相關事件。

(3)小組匯報。

(4)小結、推進思考:這么多事件,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前八章中阿廖沙童年的生活,你會用什么詞?(預設:苦難、痛苦、可怕、復雜;溫暖……)《童年》描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比較瑣碎,借助“人物關系圖”,我們將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一一對應,前八章的整個故事情節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看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經歷。

4.根據情節,提煉關鍵事件。

(1)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成長中發生的這么多故事,有的如過眼煙云,有些則讓他難以忘懷。在書的前半部分大家梳理的人物情節中,影響阿廖沙成長的關鍵事件有哪些?我們可以通過“阿廖沙童年大事件表”進行梳理。(出示“阿廖沙童年大事件表”,共同梳理前兩個事件。)

(2)小結:通過人物關系梳理情節,是閱讀長篇小說的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在后面的閱讀中,同學們可以這樣繼續進行梳理,你會對眾多的人物、復雜的情節更加清晰。

(設計意圖:《童年》是一部長篇小說,出現的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情節豐富。交流“人物關系圖”這一板塊,展現學生邊閱讀邊運用導讀課上習得方法的成果,但這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以“人物關系圖”為閱讀切口,理清主要人物,梳理情節,提煉關鍵事件,在層層推進中引導學生將自己閱讀小說時原本收獲的零散的人物、情節等要素串聯起來,學生在分析整理的過程中,思維將更加清晰?;趯W生閱讀收獲的推進,也提高了他們繼續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

三、基于閱讀現狀,提出閱讀困難

1.同學們交流了閱讀《童年》的前半部分的收獲,在閱讀時你們有沒有遇到困難?或產生了什么困惑?

預設:

書中人物很多,我雖然進行了整理,但發現他們的稱呼前后不一樣,我讀得就比較慢,需要前后關聯著細細讀。

有些情節、人物的表現我不太能讀得明白。例如:阿廖沙的外祖父有時候是殘暴的,可有時候卻是溫柔的,在師傅和外祖母的眼中,外祖父還有不同的特點,是不是很矛盾?

阿廖沙寄居在外祖父家,這家人為什么總是爭吵?

外祖父對親人為什么會這么殘暴?

對待阿廖沙,外祖父更多的是打罵,外祖母卻非常溫柔慈善,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外祖母和外祖父對上帝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阿廖沙的童年到底是苦還是樂?

……

2對于這些困惑,大家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嗎?交流:回讀、觀看電影《童年》、和家長老師交流等。

(設計意圖:閱讀話題的交流,應該來源于學生的閱讀收獲、閱讀困惑,此環節就是從學情出發,尊重學生真實的閱讀體驗,為下一環節從學生關注度最高的角度入手,深入閱讀小說的研究做鋪墊,也凸顯讀中交流課的針對性、有效性。)

四、比較小說要素,推動深度閱讀

剛剛大家談到的困惑,主要來源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兩個要素繼續聊一聊。

1.交流“人物信息圖卡”。

(1)談到人物性格,我們在閱讀《童年》前八章的過程中,還進行了小組合作,分別為阿廖沙成長中出現的一些人物制作了“人物信息圖卡”。

(2)出示學生制作的《童年》人物卡片、《童年》人物圖,學生分享,重點交流對人物性格評價的依據。

(3)小結: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現高爾基在塑造人物性格時,將其放入到圍繞阿廖沙展開的日常生活環境以及不同場景、情節中,人物形象就更加豐滿、鮮明。

2.運用“人物信息圖卡”,比較相似人物。

(1)比較“小茨岡”和“好事情”。

“小茨岡”和“好事情”是《童年》前半部分中阿廖沙寄居在外祖父家時認識的朋友。同樣都是伙伴、朋友,“小茨岡”和“好事情”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結合圖卡記錄的信息,尋找依據,還可以回讀記錄的相關頁碼,前后比較著讀一讀。

預設相同之處:

A.都善良樂觀?!靶〈膶彪m然被外祖父和舅舅當成牛馬使喚,仍然開朗活潑,勤快地干活?!昂檬虑椤泵鎸ν庾娓负推渌従拥某靶ψI諷,沒有在意,樂觀面對。

B都給予阿廖沙溫暖?!靶〈膶痹诎⒘紊潮煌庾娓副┐驎r,用自己的胳膊擋住,讓孤獨的阿廖沙第一次感受到了友情?!昂檬虑椤蹦仃P懷阿廖沙,指引他正確地看待人和事,是阿廖沙形成正直品行的啟蒙者。

預設不同之處:

A陪伴阿廖沙的方式不同?!靶〈膶笔情_心地聊天,活潑好動?!昂檬虑椤眲t少言寡語,安靜地相處。

B.兩人的結局不同?!靶〈膶痹诟苫顣r被砸死?!昂檬虑椤焙椭車酥救げ煌?,被迫離開。

(2)推進:人物之間的比較,我們可以用“人物比較維恩圖”進行梳理。(出示)

3.在比較中質疑,學習追問。

(1)這樣比較著閱讀,你又會產生什么新的疑問?

預設1:“小茨岡”勤勞能干,但他為什么有時候會犯“偷癖”?教師提供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出示)

十九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俄國社會,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于沙皇的統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形成了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于半饑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的謀生手段。

學生得出結論:當時俄國的人民真可憐!進一步質疑:書中還提到阿廖沙的舅舅也有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也是這個原因呢?

預設2:阿廖沙覺得“好事情”有吸引力,能觸動心靈,為什么外祖母卻讓阿廖沙離他遠一點?

預設3:當阿廖沙把自己和外祖母趕走欺負人的小市民的事情告訴“好事情”時,“好事情”激動地肯定阿廖沙的做法,可是為什么“好事情”面對大家的譏笑欺負卻選擇離開?

……

(2)認識“追問法”。

回顧對“小茨岡”和“好事情”的比較,同學們解讀這兩個人物,不斷產生疑問,然后尋找答案,又產生新的疑問的過程,其實就是層層追問的過程。用“追問法”讀復雜的長篇小說,能幫助我們把書讀深、讀透。

(3)指導“追問法”。

同學們圍繞“小茨岡”和“好事情”提出的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建議像我們課上這樣前后對比著反復細讀,嘗試回答。也可以補充閱讀關于十九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俄國社會的背景資料?!锻辍肥亲髡吒郀柣淖詡黧w小說,我們還可以通過了解高爾基的生活思考和解答。

4.選擇話題,打開思路。

(1)你還想把誰和誰比較著讀一讀?追問追問。

預設:比較大舅和小舅的性格、比較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性格、比較每次搬家的環境、比較外祖母幾次講的故事……

(2)推進:除了相似人物性格的比較追問,我們還可以把人物在情節中的前后變化進行比較追問。例如外祖父暴打阿廖沙的前后行為、語言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追問:為什么會不同?我們還可以將前后情節進行比較追問,例如都是挨打,兩個舅舅和阿廖沙挨打的原因、挨打的方式、挨打的結局有什么異同?追問:外祖母為什么呵護挨打的阿廖沙?“小茨岡”為什么甚至幫阿廖沙抵擋挨打?

(3)小結:大家可以自己挑選一個話題進行質疑,尋找答案,再提問,再尋找答案這樣層層深入,你會發現你將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本質與核心,你的思考也將越來越深刻。

5.總結:阿廖沙回憶童年的這些人、這些事時,這樣來形容—(出示書中第九章開頭文字)

我總是把我的童年時代比作一個蜂房。各式各樣的平凡的人好似蜜蜂一樣,把各自的知識和生活體驗當作蜜一般送進蜂房里,他們從方方面面毫不吝嗇地滋養著我的心靈。這種蜜通常夾帶著一些污濁的東西,而且味道有點兒苦,但是無論什么知識終究是蜜。

接下來的閱讀中,你們可以圍繞閱讀中產生的困惑,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像這節課上一樣進行比較和追問。堅持這樣讀下去,當讀完這本書時,你會有更多的思考和收獲。

(設計意圖:讀中交流課應該引導學生對“小說借助環境、情節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特點進行深層的探究與方法策略的滲透。這種滲透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基于學生的困惑,把“閱讀困難”變成“閱讀鑰匙”,為學生開啟深度閱讀的大門。比較和追問是閱讀小說實用又有效的方法,本節課學生初識追問,教給方法,點到為止,實現了方法引路,為“啟后”鋪路,閱讀更有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市香江花城小學)

責任編輯郭艷紅

猜你喜歡
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向著光亮生長
——走進《童年》,走進阿廖沙的成長歷程
外祖母的美味(節選)
我與阿廖沙的童年
靈感不是等來的
父親的群星
回憶我的外祖母——堅強獨立的女“水客”廖德英
你希望外祖父怎樣做
獵犬感冒
菊香依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