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素材開發與應用路徑研究

2022-05-30 10:48曹亮梁艷
校園英語·上旬 2022年7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曹亮?梁艷

摘 要: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本文深入挖掘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元素,從師資建設、素材開發、方法革新、考評優化四個維度探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創新模式,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素材開發與應用路徑,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作者簡介:曹亮(1982.02-),女,遼寧營口人,營口理工學院外語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與文化;梁艷(1983.04-),女,遼寧撫順人,營口理工學院外語教研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美文學。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背景及可行性

2016 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陡咝K枷胝喂ぷ髻|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指出,要統籌推進課程育人,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剖析課程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實現英語語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人文性強調以人為本,發揮人的價值,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指出,就人文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但要掌握扎實的英語知識,還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更深層次地理解西方文化,明確中西方文化差異,不斷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高校開設的所有學科中,大學英語是受眾面最廣泛的公共基礎必修課,開設3-4學期,每周4學時左右,輻射幾乎所有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因此適宜進行長期、穩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滲入。與其他課程的教師相比,大學英語教師與學生相處時間更長,互動交流的機會更多,更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與其他課程相比,大學英語課堂是中西方文化對比、中西方思想碰撞較為強烈的場所,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從多維度了解和學習中西文化差異,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更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規范,把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融入英語課堂教學。通過將語言知識的講授、語言技能的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大學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語言學習與思政教育的雙重目標,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在認識世界、發現自我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而行,協同創新,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素材開發與應用路徑研究

(一)推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創新教學模式

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是一種教學技巧,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有史以來的任何教學改革都離不開教師、教材、教法、教學評價等重要因素。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起主導作用;教材為開展課程思政提供內容來源,是思政素材開發的依據;教法則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手段支撐,是推進課程思政的路徑和方法;教學評價是對課程思政實施過程的價值判斷,是衡量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活動。筆者試圖從師資建設、素材開發、方法革新、考評優化四個維度來探索與研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創新教學模式。

1.提升教師思政教育意識,創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推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首先要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大學英語教師要認識到英語學科所承擔的思政教育任務,提高開展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在教學中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正能量。同時,通過參加研修班、培訓會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通過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長期定向開展伙伴式學習研討,全面了解思政教育體系結構,提升教師自身思想品德修養,打造具有較高育人能力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2.深入剖析思政素材,有效增添思政元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思政教學素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深度剖析教材,不拘泥于原有教學內容,利用增、刪、調、換、改的方法對原有教學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篩選出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學習和思想品德提升的素材,整合其中的思政教育資源,適當合理地增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美德的教學內容,以視頻、音頻、圖像、文字等形式解讀思政元素所傳達的思政內涵。大學英語教師亦可結合當下時政熱點,學生熱衷的事物等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學當中,使英語語言教學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載體,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3.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情境采用講授、小組討論、辯論、角色扮演、調查匯報、競賽、問答、演講等教學形式,將體現中西方文化比較、中國文化特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語言材料作為思政素材巧妙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啟發、探究、參與等教學模式,一方面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真正實現在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其次,隨著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智慧校園”建設的普及,教師可利用先進教學手段,如智慧教學系統、“雨課堂”網絡教學平臺、iTEST智能測評云平臺、U校園、“詞達人”公眾號等,以更加新穎、直觀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通過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方式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模式。

再次,依托校企實習基地,開展校外工程師進課堂活動。在科技英語和商務英語等特色模塊課程中,采用與企業聯合互動的授課模式。來自一線的工程師以生動的案例將“匠人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等思政元素更真實、更具體、更生動地融入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大學英語課程。

4.建立體現課程思政的教育考評機制。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拓展原有知識、技能等層面的考評范圍,將學生思想道德層面的教育效果納入考評參數當中。加大過程性評價考核力度,關注學生價值取向、文化自信、愛國情懷等培養內容,從知識、技能、素養等多維度建立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思政考評機制,檢驗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效果的同時,適當向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擔當精神的發揚、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等方向傾斜,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實踐中強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拓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第二課堂活動、增加文化類大學英語選修課程數量、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形成聯動,在實踐中強化對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

1.“以賽促學,以學促行”。以賽訓實踐平臺為依托,“以賽促學,以學促行”,在實踐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以學科競賽為引領,搭建賽訓實踐平臺,舉辦以“我的中國夢”“我和祖國共成長”“一封家書”等為主題的英語演講、閱讀、寫作大賽,著力構建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訓一體”的綜合性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第二課堂。

2.增開文化類大學英語選修課。增開文化類大學英語選修課,對大學英語課堂主陣地形成有益補充。增開“中國文化英語說”“歐美國家概況”“報刊選讀”等文化類大學英語選修課,在中西方文化比較等相關話題中給予學生正確引導,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

3.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實踐中。教師利用大學英語模塊化課程,如科技英語、商務英語的優勢,將教學內容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如“出國務工人員科技英語非營利性培訓”“燃點愛心,關懷兒童——鄉村小學線上線下混合英語公益培訓”等項目。通過指導學生將大學英語學科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將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學習實踐有機融合,挖掘大學英語學習實踐活動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另一方面在實踐中達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培養學生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理想,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教學中的顯性體現。

(三)營造思政校園文化環境,打造網絡思政文化陣地

1.營造獨具特色的外語思政校園文化環境。舉辦“中外文化沙龍”“中華經典劇目外語展演”“講好中國故事”等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建立特色突出的外語思政校園文化環境,彰顯文化育人的獨特價值,突出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思政育人作用。

2.打造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文化陣地。在校園網、外語部微信公眾號等開辦“雙語紅詞,共筑夢想”“慶祝建黨百年”等欄目,加強“外語角”文化引領,組織紅歌賽、紅詩會,開展 “情景黨課”,打造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文化陣地,拓展課程思政育人路徑。

綜上,在課程思政視域下,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為主渠道,深入挖掘和運用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元素,從師資建設、素材開發、方法革新、考評優化四個維度探索與研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創新教學模式。將拓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第二課堂活動、增加文化類大學英語選修課程數量、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打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校園文化環境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主渠道形成合力,推動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和技能、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寬國際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丁水芳.協同育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67-70.

[2]陳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思政教育的融合實踐[J].智庫時代,2019(49):62-63.

[3]張巨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4-99.

[4]和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9(6):96-100.

[5]夏元芬.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154-157.

基金項目:本文系省社科聯2021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合作課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素材開發與應用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1lslhzwzz-1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