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農業生產性景觀探究

2022-05-30 22:09榮振霆張旭冉
藝術科技 2022年8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吐魯番

榮振霆 張旭冉

摘要:農業生產性景觀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備受學者和景觀行業從業者的關注。吐魯番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核心的地區,葡萄文化的傳承使葡萄晾房成為吐魯番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代表性建筑,所形成的農業生產性景觀也獨具地域文化特色。文章對比葡萄晾房的幾種形式,分析其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性景觀,作為傳統村落的一部分景觀元素,在當代會有怎樣的傳承,旨在促進吐峪溝地區傳統村落中生態、生產、生活三者的和諧共生,延續其傳統村落的地域文化,建設出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農業生產性景觀,為吐峪溝村農業生產性景觀的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農業生產性景觀;葡萄晾房;傳統村落;吐魯番

中圖分類號:TU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8-0-03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部分鄉土景觀的地域特征逐漸淡化,如何發展鄉土文化與地方經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吐魯番自古以來就以農業生產為核心,葡萄文化的延續使葡萄晾房成為吐魯番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代表性建筑,所形成的農業生產性景觀也獨具地域文化特色。文章以吐魯番吐峪溝村葡萄晾房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田野調查研究傳統村落中的農業生產性景觀。

1 傳統村落與農業生產性景觀的內在聯系

傳統村落指那些形成時間較早,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擁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價值,國家發布相應政策予以保護的村落[1]。傳統村落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寶貴財富。農田與傳統村落息息相關,如果沒有農田,農業景觀和鄉土文化就會缺失,農業發展也無從談起。生產性景觀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農業景觀,要實現農業生產性景觀在當代的傳承,其核心就是保護鄉土環境,在傳承農耕文化的同時,應該傳承鄉村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農業生產性景觀的應用可以保護農村鄉土環境,還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能形成雙贏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2 葡萄晾房作為吐魯番生產性景觀的成因機制

2.1 吐峪溝村農業生產性景觀特征[2]

2.1.1 “三面環山,沿水而居”的村落景觀布局

吐峪溝古村落地處吐峪溝南出口,北有火焰山,東西方向也有山圍繞,村中有一條珍貴的蘇貝希溝,村子南邊則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平原,這便是吐峪溝村“三面環山,沿水而居”的景觀肌理。蘇貝希溝縱橫于吐峪溝大峽谷中,吐峪溝峽谷的盡頭處有一片人工水壩,其面積約7 000平方米,其中的一條人工水渠引入了吐峪溝村中。

2.1.2 “南北為田,繞田而居”的農業景觀體系

吐峪溝村的農田依據地勢山脈開墾在緩坡地帶,其農田均勻坐落于民居的南北兩側,使整個村落的農業景觀肌理呈現出“H”形的形態布局,因此村落中的傳統民居、灌溉水渠由內向外將農田分隔環抱。

2.1.3 以葡萄晾房為代表的農業生產性景觀

吐魯番氣候炎熱,光照充足,所以當地的葡萄產量極高。每逢入秋,葡萄紛紛下架,為了使葡萄長期保存,當地村民將其晾干制成葡萄干。正因這樣,一種特殊的農業生產性景觀應運而生——葡萄晾房。葡萄晾房位于村落四周及公路邊上,吐峪溝村三面環山,一眼望去便能看到葡萄晾房。葡萄晾房可以說是吐峪溝村的隱形邊界,吐峪溝村葡萄晾房的數量較多、樣式豐富,是制作、儲存葡萄干的重要空間場所,形成了村民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晾曬葡萄干的農業生產性景觀。

2.2 從農作角度分析生產性景觀

2.2.1 葡萄文化

吐峪溝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擁有2 0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村落上游和下游都是葡萄種植的農業用地,大約有400多畝,可以說這里是葡萄真正的故鄉。葡萄文化與獨具特色的維吾爾族民俗文化相融,為當地的旅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文化條件[3]。除了種植葡萄以外,吐峪溝村也種有哈密瓜、甜瓜、桑葚、棉花、西瓜等農作物。

2.2.2 葡萄干制作工藝——“種采晾”生產性景觀[4]

吐魯番人至今傳承著“種采晾”傳統生產制作工藝,結合當地良好的日照條件,形成了“種植葡萄—采摘葡萄—晾曬葡萄”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葡萄干晾曬工藝使葡萄干可以更好地保存,整個流程對當地農業生態系統具有積極意義。

2.2.3 傳統晾曬方式——葡萄晾房

吐魯番葡萄的種植、采摘、晾曬、倉儲一直沿用傳統的方法。為滿足葡萄干晾曬和儲存的需求,吐魯番人民建造了葡萄晾房。生土建造的葡萄晾房遍布吐峪溝村全村,雖然有的組團建造在村落邊界的山坡上,有的建立在民居二層,但其都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建在高處,這也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性景觀[5]。

3 吐峪溝村農業生產景觀中葡萄晾房的特征研究[6]

3.1 葡萄晾房的建筑形態

葡萄晾房的材料源于本土——生土材料,一座座生土建筑融入三面環山的吐峪溝村中。葡萄晾房大多建在山坡高處,因為高處擁有地勢平坦、通風、干燥的良好條件。在吐峪溝村,只要有葡萄地存在,葡萄晾房就會存在。當地有獨立的個體晾房,也有成片的葡萄晾房組合群。村民也會將晾房建在民居二層,這樣不但方便管理,而且可以節省資金。制作葡萄干時,葡萄晾房可以作為農業生產用房,秋收之后又可以發揮儲存和活動空間的功能。

葡萄晾房內部的承重以土柱為主,其整體高約4米,葡萄晾房以長方形為主,東西長、南北寬,這樣可以保證陽光最大限度地照射,還可以避免陽光直射葡萄。晾房中的土柱擁有支撐和加固晾房的作用,人們在土柱上架起擦木,在檀條上放上木椽,在木椽上鋪上蘆葦并抹上草泥當作屋頂。地面則主要用草泥或者砂漿鋪平抹面并鋪上生土磚。維吾爾族人民在農業生產性景觀建造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3.2 吐峪溝村常見葡萄晾房樣式

葡萄晾房大多以土坯磚壘成,在四周墻壁留出孔洞以方便陽光進入。葡萄晾房大致分為兩種形式:二層建筑與單體建筑。其中單體建筑是獨立式晾房,常??梢栽诘貏葺^高或者開闊的地方見到;二層建筑是村民們為了方便管理,直接在自己居住的建筑二層搭建的葡萄晾房,其與民居融為一體?,F階段葡萄晾房中的磚孔元素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民居中,許多民居的房頂與墻壁銜接處預留出了高度約30厘米的十字形孔洞[7]。

葡萄晾房面積最大可以達到200平方米。二層建筑搭建在民居二層,其內部格局與單體建筑類似,但是面積較小。葡萄晾房建筑非常注重功能性,以十字孔洞或正方形為主,其形態與檁子的數量和晾房的整體高度有關。

4 吐峪溝村葡萄晾房在當代傳承與應用的策略

4.1 農業生產景觀中葡萄晾房在當下面臨的問題

4.1.1 葡萄晾房受材料影響存在耐久性的問題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持續惡化,土地資源惡化(如草場退化、鹽漬化、土壤沙化、荒漠化等)現象日趨嚴重,這會直接導致葡萄晾房原材料的缺失。與磚混和石混結構壘成的建筑相比,土磚砌成的葡萄晾房是很難長久保存的,因為生土建筑長期被風蝕會導致結構破壞。筆者考察發現,許多葡萄晾房坍塌后就無人問津了,并沒有任何維護、修繕措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4.1.2 當代社會影響導致地域文化缺失

隨著社會的進步,吐峪溝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悄無聲息地發生了改變。隨著傳統村落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吐峪溝村的生產性質也發生了改變。人們除了種植葡萄以外,逐漸將發展重心轉向了旅游業,導致傳統的民族文化被忽視,導致葡萄晾房這些傳統的農業生產性景觀被忽視,這也是葡萄晾房損壞卻沒人修復的主要原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村中的年輕人大部分選擇進城發展,傳統的“種采晾”技術無人傳承,這些變化無疑對葡萄晾房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重重阻礙。

4.2 吐峪溝村葡萄晾房在當代傳承與應用的可行性

4.2.1 保護地域文化是傳承與應用的前提

吐峪溝村作為吐魯番唯一的傳統村落,人文精神傳承至今,當地的農業生態環境保存良好。地域文化是一個傳統村落的靈魂,葡萄晾房是當地傳統農業生產性景觀的物化形式,它依托吐魯番的民族文化而存在,只要吐峪溝村傳統文化繼續保持發展,吐峪溝村的葡萄晾房就有傳承和應用的可行性。

4.2.2 維吾爾族人民生產勞作的記憶是葡萄晾房在當代傳承與應用的精神內涵

葡萄干的制作生產方式和葡萄晾房的建造技藝,都體現著獨特的民族智慧情感。

4.2.3 生土建造技藝是在當代傳承的核心

葡萄晾房體現吐魯番生土民居建筑營造工藝和對周圍環境適應性的建造方式,其豐富了吐魯番農業建筑的形式,對當代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有很大的啟發。葡萄晾房的建造技藝體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的智慧,發揚葡萄晾房的生土建造技藝,其核心就是傳承吐峪溝村聚落景觀和民俗風情[8]。

4.3 葡萄晾房的空間微更新策略

基于本土材料與葡萄晾房建筑形式,提升葡萄晾房高度,擴大內部空間,結合新材料,嘗試采用新舊材料結合、尊重建筑的在地性、引入體驗性景觀的策略,實現維吾爾族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體系的有效結合。

4.4 策略功能的多元化——功能置換模式下的葡萄晾房空間體驗

要想使葡萄晾房的功能多元化,就需要將其單一功能置換為多種功能。葡萄晾房的空間形態豐富,四周的墻壁開滿了孔洞,在不同的時段,晾房中呈現的光感也有所不同。這種多樣的空間可以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人與文化、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所以葡萄晾房是一個可以體驗的、多變的農業生產性景觀。

4.5 農作體驗——模塊化的組合方式

吐峪溝村落的建筑多采用土木結構,本方案試圖將傳統木構手法結合本土材料,采用模塊化搭建模式建造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要的農業生產性景觀,這樣既可批量生產,又能節約人力物力,適合吐峪溝村這種有大量葡萄農田的環境。在設計建造的過程中,要讓村民結合自己的需求改造升級。方案中所構建的農業景觀構筑物有以下幾類:葡萄架、葡萄晾房體驗館、巴扎集市貨架。

4.6 葡萄晾房組團式更新策略

葡萄晾房的選址多為山坡的高處,其在當代的傳承與應用中,除了單體建筑與民居二層建筑外,更多是組團式建造在山坡高處,有計劃地排列組合,形成一個具有形式美感的葡萄干生產片區。這樣既可以在秋收季節方便村民管理,也能夠在其余時間供游客參觀體驗,了解吐魯番地區的葡萄種植文化。

5 結語

吐魯番農業生產型景觀在當代的傳承與應用中,需要本土村民、設計師通力合作,共同設計,這樣既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又可以引導人們對農業生產性景觀有更深入的認識,讓人們了解吐魯番農耕文化,為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傳承帶來新的思路。

吐峪溝村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通過建筑本身、農業產物與景觀設計結合的手法,采用功能置換等微更新策略,結合本土材料與葡萄晾房文化,應用新舊材料結合、尊重在地文化、引入公共景觀的策略,搭建出共生式的葡萄晾房,設計出既可以傳承歷史又能迎合當代社會需求的葡萄晾房環境藝術設計作品,能使當代設計方法與新疆少數民族傳統建筑手法相結合,形成一種有生命的葡萄晾房農業生產性景觀。這樣既可以體現生土建筑的生態性、新疆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展示需求,又可以打造一個供本土村民與游客交流的空間場所。

參考文獻:

[1] 楊卓瓊,李健紅,姜萌.泉州后龍鎮土坑村宗祠、宗教空間改造設計研究[J].中外建筑,2018(6):99-104.

[2] 榮振霆.地域文化視角下傳統村落公共空間特色營造設計研究[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21.

[3] 張英杰,王萬江.葡萄晾房建筑風格的傳承與保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5):65-69.

[4] 姜麗.生產性景觀中農業建筑的當代傳承與應用研究[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19.

[5] 陸易農,王元新,苗青梅.吐魯番的葡萄晾房:不朽的生土建筑[J].建筑與文化,2008(2):82-83.

[6] 王立群.生產性景觀要素在鄉土景觀中的再利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7] 郭志靜.吐魯番地區葡萄文化景觀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20.

[8] 王玉粉,郭玲.淺析維吾爾葡萄晾房建筑特色與人文價值[J].現代裝飾(理論版),2012(1):98.

作者簡介:榮振霆(1995—),男,河北邯鄲人,碩士,助教,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傳統村落景觀。

張旭冉(1995—),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吐魯番
相逢吐魯番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晚清吐魯番協理臺吉
吐魯番地名新探
吐魯番的高
吐魯番,漫過香甜的長風(散文詩 外一章)
吐魯番·駝鈴酒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