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大膽提出“真”問題

2022-05-30 10:48聶欣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教學價值問題學生

聶欣

[摘 要]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素養、新學生、新課程的新時代,時代的變化提醒我們要讓教學觸及學生的心靈,以使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提問是思考的開始,學生發自內心的提問是其對學習內容真實的反應,是真正的思考困惑,這類問題往往具有真實性、激趣性、代表性的特點,是“真”問題?!罢妗眴栴}有豐富的教學價值:以“真”問題為契機引發共鳴,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真”問題為內容展開討論,可以讓學生的探究走向深入;以“真”問題為任務創設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以“真”問題為反思調整教學,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讓教師獲得成長。教師重視學生的真實質疑,讓學生大膽提出“真”問題,不僅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落實“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的培養要求,強化深度學習與探究,使學生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度。

[關鍵詞]學生;“真”問題;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8-0005-03

皮亞杰說:“我們所期望的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講授者……而是善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未知事物的導師?!笨鬃右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薄皯崱薄般笔菍W生主動思考時產生疑惑并積極提出問題的表現,教師如能抓住這樣的時機對學生加以引導和啟發,便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然而,在當前課堂中,學生很少提出問題,主要的一些原因有:1.課堂教學全程由教師主導,學生根本沒有提出自己真實疑問的機會。尤其是在公開課上,有些教師因準備不到位、應對不足而不敢放手讓學生提問。2.問題大多由教師基于自己的認識和預判設置并提出,學生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真正存疑的問題。3.學生為了配合教師而提出“形式上”的問題或是事先準備的“假”問題。4.學生礙于面子等,不敢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疑惑。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張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然而,一些常規課、公開課等存在形式大于內容、表演多于真實的問題。學生的“真”問題、“真”思考往往被埋沒,主動思考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低。如果學生的“真”問題被忽視和埋沒,那么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又從何談起呢?其實,學生的“真”問題尤為珍貴,具有豐富的教學價值,教師讓學生大膽提出“真”問題,是把教學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的黃金契機。

什么是“真”問題?“真”即真實的、真正的,“真”問題相對于“假”問題而言,其不是附和的、形式化的、場面上的問題,而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真實的反應、真正的困惑,不僅是學生最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而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通常還是能引發共鳴的典型問題。具有真實性、激趣性、代表性特點的“真”問題,往往是教學的最佳切入口。

教師為什么要大膽讓學生提出“真”問題?問題是思考的開始,學生有提出“真”問題的機會,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動力。學生的“真”問題是教育寶藏。教師不應代替學生提問,要鼓勵學生勇于提問,與學生一起挖掘和探索相關問題所蘊含的豐富教學價值。

一、以“真”問題為契機引發共鳴,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备咧猩鷮Τo的學習向來興趣不濃,一是因為有理解難度,二是因為課后要背誦默寫,他們難免產生畏難情緒。在《湘夫人》的教學中,筆者明顯感覺到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氣氛比較沉悶。當翻譯到“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一句時,一位平時很愛思考的學生突然舉手問道:“老師,湘君為什么一生氣就把衣服脫了扔進江里?”這一提問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爆發陣陣笑聲,隨之產生了不少附和的聲音:“對呀,為什么呀?”“是呀,我也想問這個!”此時所有的學生都被這個問題吸引了,并且眼睛放光等待筆者回答。筆者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真”問題,說明學生對這一詩句的意思產生了誤解。教師有必要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章。于是,筆者提問:“請先想想,湘君為什么生氣了?”學生答道:“因為湘君左等右等,湘夫人都沒有來,湘君的希望落空了?!薄罢埾胂笠幌?,如果是普通的戀愛男女出現類似的情況會怎么樣?”“會吵架!”“會分手!”筆者繼續追問:“男女吵架分手經常會做什么事?”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說不出。一位反應快的學生脫口而出:“老師,我知道了!退還信物!湘君是在丟定情信物!”其他學生聽后恍然大悟,原來把“捐袂”“遺褋”簡單地理解為“脫衣服”是不夠準確的,“袂”“褋”是湘夫人送給湘君的定情信物,湘君生氣了于是把信物丟進江中。一位學生感嘆道:“原來神仙也通人性??!”全班再次哄堂大笑。

抓住課堂上的一個“真”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活躍度也大大增強了。

二、以“真”問題為內容展開討論,讓學生的探究走向深入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由驚奇和問題開始?!薄峨x騷》的背誦默寫是語文考試中經??疾榈膬热?,但因難度比較大歷來是高中生心里的“痛”。部分學生背了忘、忘了再背,反反復復,落下了“心病”。有一次,一位學生愁眉不展地問道:“老師,屈原為什么把《離騷》寫得那么難背呀?”這是學生發自內心的呼聲。那么,不如把這個“真”問題作為小組探究的內容,發動學生展開討論、自主探究。于是,筆者布置了課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任務:《離騷》為什么那么難背?如何把《離騷》的背誦拿下?由于任務問題來源于學生的真實呼聲,學生討論起來自然積極投入了許多。一天之后,各學習小組就分析出了《離騷》難背的幾點原因:1.《離騷》是楚辭,內容多含楚地方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2.《離騷》多用花草禽鳥作意象,同學們的生物學知識不夠豐富,生活經驗尚不足,對花草禽鳥的具體形態特征印象模糊,認知也只停留在概念的層面,因此對相關句子只能死記硬背,這樣自然會遺忘得比較快;3.《離騷》篇幅比較長,生僻字較多,且句式靈活,五六七八言常常變換,這增加了背誦的難度。各學習小組還根據這些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背誦《離騷》的辦法。1.形象記憶法,通過查找相關圖片、視頻資料,直觀感受相關意象的特點。例如,學生找到“蕙”“茝”的圖片,感悟其美而不艷的特點,從而體會屈原雅而不群的高潔品質;找到“蛾眉”的相關圖片,了解當時楚地的審美潮流。2.吟唱記憶法,借助現成的《離騷》譜曲作品,一起反復和樂而唱,從而在不知不覺間就把文章背誦下來了。3.短劇演繹法,自編自導屈原短劇,將《離騷》原文作為人物臺詞編排進去,從而在聲情并茂的表演體驗中不僅順利地完成了背誦,而且深化了對屈原及其作品的理解。

教師重視學生提出的“真”問題,換位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進而發動學生積極探尋答案。這樣做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深度學習的開展提供動力和保障。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完成了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增強了主體意識。

三、以“真”問題為任務創設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學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后,有學生問道:“老師,隱居生活太美好了,我要怎么樣才能像陶淵明一樣隱居?”學生的這個“真”問題讓筆者突然意識到,課本中選取的陶淵明的作品多描寫悠閑自得的田園生活,內容比較單一,比如《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等。這讓一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學生誤以為田園美好、官場黑暗,所以陶淵明才選擇了“歸園田”。這些學生對陶淵明的人生選擇產生了非黑即白的認識。既然如此,何不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隱居”生活呢?于是,筆者組織了一次語文活動——“農夫的一天”,帶領學生到城郊的稻田去,從割稻谷、篩稻谷到曬稻谷,親身體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一天下來,學生累得直不起腰,紛紛表示原來當隱士不是只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要“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原來陶淵明的鄉村生活也沒有那么好過?;氐綄W校,學生重新討論了陶淵明的人生選擇問題,并意識到務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詩句來看,陶淵明算不上一位“合格”的農夫,他隱居避世的生活其實是物質匱乏,十分艱苦的,但是,相比要忍受官場黑暗帶來的精神痛苦,他堅定地表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學生意識到他們最需要領會和傳承的,是陶淵明至真至誠的人格魅力和淡泊明志的人格精神,而非形式上的隱居避世。這樣,學生最初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習《蘭亭集序》時,學生對“流觴曲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僅憑書中簡單的注解很難對其形成完整的認知,他們更想了解“流觴曲水”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活動。我們的校園里有一處“流觴曲水”的造景,周圍既有“茂林修竹”,又有清溪,正是開展語文活動的好地方。于是,筆者決定選擇“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日,開展一次“流觴曲水”體驗活動。當日,學生個個身著漢服,有禮有序,落座溪邊,大家以茶代酒,借“流觴”形式開始了飛花令游戲。其間,學生“暢敘幽情”,談笑風生,不時有精彩的詩詞“對決”產生。時間在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顒咏Y束后,有學生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流觴曲水讓我親自體驗了一回做君子的感覺?!边€有學生說:“良辰、美景、賢人、雅事,今天‘四美聚齊,讓我理解了‘蘭亭集會為什么是文人雅集的代名詞,也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p>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以學生的“真”問題為任務創設語文活動,不急于公布答案,“讓子彈飛一會”,把尋找答案的機會交予學生,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體驗,在實踐中探尋問題的答案,在探尋中提升思辨感悟能力。

四、以“真”問題為反思調整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讓教師獲得成長

《雷雨》是重要的教學篇目,按照常規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通常放在把握戲劇沖突、分析人物的語言及心理等方面,筆者也是如此進行常規數學的。然而,最近一次教學中的“突發情況”促使筆者突破了定式思維,調整了教學策略。在《雷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正在梳理《雷雨》的故事梗概,突然教室里一陣騷動,不少學生或偷笑,或竊竊私語。在筆者的追問下,有學生坦言:“老師,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亂倫加四角戀的狗血故事呀,這樣的故事網上有很多,我不明白它為什么能成為經典?!逼渌麑W生紛紛附和。原來學生在此處產生了“真”問題。筆者想了想,如果僅從情節內容上看,學生所說的不無道理,再加上當下部分文學和影視作品為了吸引流量在情節刺激上下足了功夫,因此學生產生這樣的認識不足為奇。筆者認識到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只停留在情節層面,他們以看客的身份在看“故事”,無法深入作品去感受人物的悲慘命運,更難以體會作者曹禺的悲憫情懷。沒有這些感受做基礎,教學重點的落實便淪為空談。于是,筆者果斷將教學重心調整為“探究《雷雨》中的悲憫情懷”。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筆者補充了《俄狄浦斯王》、曹禺訪談資料等群文閱讀資料,展示了表達悲天憫人情感的詩句,還布置學生撰寫《雷雨》人物小像——以悲憫的眼看劇中人物,組織學生排演《雷雨》話劇片段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逐漸從故事情節轉向作品的主題,理解了曹禺想讓讀者用一雙“悲憫的眼”俯察反觀人類命運的初衷,體會到了悲憫情懷是人性至高的光輝?!独子辍返奈膶W價值和啟示價值深深打動了學生,讓學生明白一部偉大作品對讀者的滋養是經久不衰的。

在課后反思時,筆者慶幸自己及時調整了教學安排,與其機械刻板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如讓學生大膽提出“真”問題,直面學生的“真”問題,以“真”問題為標尺,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認識需求,以做出及時的調整,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如是說。大膽提出“真”問題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教師應重視質疑的價值,創設活動,反思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度。學生通過發問激發興趣,主動思考,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學會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如能堅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表達,多創設“親身參與”的情境,學生所提出的有價值的“真”問題便能源源不斷地為教學帶來充足的靈感和啟發。從普適度來看,語文教學如此,其他學科的教學也同樣如此。

猜你喜歡
教學價值問題學生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工體課教學價值對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