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盆紀大滅絕并不存在

2022-05-30 10:48海生
科學之謎 2022年6期
關鍵詞:時間跨度古生物學家超級計算機

海生

按主流的觀點,在地球上的生命曾經發生過5次大滅絕事件。

第一次發生于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

第二次發生于3.7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許多海洋物種被消滅,包括著名的三葉蟲。

第三次發生于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有96%的物種滅絕。

第四次發生于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造成了75%左右的物種消失。

第五次發生于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次大滅絕事件造成了恐龍家族的集體覆滅。

但對于上述說法并不是沒有異議的。早在2004年,有人就指出,晚泥盆紀可能沒有發生過大滅絕事件。因為我們所謂的大滅絕事件,是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物種大量死亡。而在泥盆紀晚期,雖然也發生了物種大規模死亡,但時間跨度太大,算不得是一次“事件”。就好比一座山,盡管海拔高,但假如坡度很緩,山頂就不能稱作“峰”。

這個觀點最近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得到證實。

在古生物學上,化石被用來測定巖石的年代。因為大多數物種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如果一個物種的化石存在于來自不同地方的巖石中,那么這些巖石就被認為有著大致相同的年齡。

不過,這樣的判斷太粗略?,F在,我國古生物學家創建了一個改進的記錄,以2.6萬年的年長來劃分。他們分析了在中國和歐洲發現的1.1萬個海洋物種的10萬個記錄。記錄涵蓋了從5.4億年前的寒武紀到2.4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時間跨度大約3億年。

改進后效果就細化了:過去因為沒法作更細的區分,只好把生活在同一個世紀的所有人算作相同年齡,但現在,古生物學家已經能做到只把生活在同幾個月的人才算作同一個年齡。這是高強度的計算,在一臺普通電腦上至少要運行幾十年時間。因此,研究小組開發了機器學習程序,并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運行。

他們發現,其他四次大滅絕都符合“大滅絕事件”的定義。譬如,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大多數物種僅在6.3萬年內就滅絕了。唯有泥盆紀晚期的那次大滅絕,物種是在大約5000萬年的時間內緩慢滅絕的。由于時間跨度太大,所以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大滅絕事件。

猜你喜歡
時間跨度古生物學家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
如虎
——黃胄畫貓賀歲展
性的起源與演化——古生物學家對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復原兩億多年前烏龜化石
電視劇《父母愛情》受歡迎的原因探析
超級計算機及其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
淺談回顧性成就報道的創作思路
新一代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掀起“恐龍熱”
美國制造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每秒100億億次 中國超級計算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