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爾夫《新裝》中女性形象的展現與重塑

2022-05-30 10:48代曉燕
文學教育 2022年7期
關鍵詞:英國文學弗吉尼亞新裝

代曉燕

內容摘要:《新裝》(The New Dress)是Virginia Woolf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Woolf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技巧來表現主題,細膩地刻畫了一名中下階級傳統女性的形象。本文試從原型批評理論的視角下對《新裝》中主人公Mable的女性原型形象進行深層剖析,探究Woolf如何通過人物多變的心理狀態和繁雜的意象進行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節的展開,以此體現了中下階級女性苦苦追求上層階級的認可而漸漸迷失自我,身處上層社會卻無法真正融入的窘迫無助,最終認清現實離開。此研究便于更加透徹理解Woolf筆下這種女性原型形象背后深刻的社會含義和啟示意義。

關鍵詞:弗吉尼亞·伍爾夫 《新裝》 原型批評 女性形象 英國文學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國著名女作家,以意識流寫作所聞名,伍爾夫(2001)在《現代小說》中寫道:“生活并不是一連串左右對稱的馬車車燈,生活是一圈光暈、一個始終包圍著我們的意識的半透明層?!蔽闋柗蛞簧袆撟髁艘恍┲囊庾R流作品,包括《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等。其意識流作品有著隨思緒漂流的動態性,生動描寫了人物復雜多變的心理狀態。

作為著名的意識流作家和女性主義作家,其所作的短篇小說《新裝》于1927年發表,展現出了獨特的寫作特點,文中并沒有過多地對人物進行直接的描寫,主要運用了大量的不同意象,構建了一個龐雜的意象系統,通過意象的象征意義可以使人物描寫地更加準確,讀者更加直觀地感知到文中人物的狀態。另外,Woolf通過Mable的心理狀態和情景中的人物互動來展開故事情節。全文行文比較混亂,沒有嚴謹的敘事結構,而是隨著人物思緒的漂流來進行故事的講述,這也充分展現了Woolf意識流小說的特點,Woolf獨特的詞匯選擇和句子結構讓讀者覺得自己讀的是一首散文形式的詩(Sinem Bezircilioglu,2009)。

本文采用文獻細讀的方法分析Woolf小說《新裝》中女性原型的形象以及重塑過程,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分析文中以Mable為代表的中下層階級女性人物形象特點,描繪其心理原型和社會原型,以及原型重塑過程,剖析《新裝》中人物背后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一.《新裝》故事梗概

《新裝》主人公梅布爾(Mabel)是一名處于中下階級的中年婦女,因身著不合時尚的新連衣裙而在宴會上受盡冷落,這件新連衣裙是在一家狹小的裁縫店設計完成的,裁縫店的米蘭小姐同是中下階層的代表人物,每日蝸居在密不透氣的小小裁縫店,這件“新裝”就出自她手,衣服的出處也表明這件連衣裙并不適合出現在上層社會的宴會中,預示了Mable受盡冷落的下場。Mable心里明白自己并不屬于上層階級,為了滿足自尊心和虛榮心,她想在高級宴會上得到大家的贊賞和重視。但是,文中極具特色的一系列心理描寫卻將其完全暴露在眾人面前,表明了她脆弱的內心。在這篇作品中,雖然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這件衣服展開聯想,但最主要的故事發展線其實是Mable的內心獨白,小說中處處描寫了Mable心理狀態的豐富變化。連衣裙代表外界事物,即客觀真實,梅布爾代表敘述者內心的意識流動,即主觀真實,整篇作品就是由這種意識流動來回交叉構成的(瞿世鏡,1989)。

二.原型批評理論簡介

原型批評理論起源于20世紀初,英國學者弗雷澤的人類學理論對原型批評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弗雷澤之后,瑞士心理學家榮格(1959)提出的“集體無意識”是指人類自原始社會以來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經驗的長期積累,“集體無意識學”認為在整個人類無意識心理中不僅有個人自童年起的或快樂或陰暗的心理經驗而且還積存著許多人類原始的、祖先的生存經驗這就是某種帶有遺傳性質的“集體無意識”(Carl Gustav Jung,2011)。榮格(2011)認為種種集體無意識各自在神話當中存在著大量的原型,文學藝術創作正是集體無意識即原型外化的直接結果。

弗萊(2006)在《批評的解剖》一書中寫到:“原型是典型的反復出現的意象,是那些在文學中反復使用的文學象征或象征群?!比~舒憲(1987)認為在文學作品中重復出現的意象、象征、主題人物都可以是原型。

原型批評理論探析了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的各種意象、敘事結構和人物類型,找出它們背后的基本形式。本文試以《新裝》為例通過對人物和意象的剖析來尋求背后的原型形象和社會意義。

三.《新裝》原型分析

原型理論潛藏于重復出現的基本形式,該研究使用原型批評理論分析小說中主要的女性形象,對文學作品進行人物形象賞析,更好剖析人物特征。原型批評的目標之一就是不僅發現作品的敘述和意象表層之下的原型結構,而且揭示出連接一部作品與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最終“使我們的文學經驗成為一體”(程愛民,2000)。

(一)原型意象

《新裝》運用了大量的不同意象,構建起了一個龐雜的意象系統來進行人物刻畫,這些意象大多是一種在文學作品中重復出現的原型,這種原型意象體現了人們長久累積的世界經驗。通過轉化、運用原型理論,弗萊把一部作品構織成一個由意象組成的敘述表層結構和一個由原型組成的深層結構,并通過原型的零亂的提示去發掘出作品的真正含義(程愛民,2000)。

1.“新裝”(The new dress)

小說中對于“新裝”有著細致的描寫,“dress”帶有女性特征,而“The new dress”實指裙子主人Mable,有著明顯的象征意義。

Mable身上的“新裝”就是一種原型意象,是中下階級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這件裙子是按照母親的那本老舊的時裝冊子制作而成的,制作過程是在裁縫米蘭小姐狹小簡陋的房間里完成的,這個房間也是一種原型,正是所有下層社會人們生活狀態的縮影,窄小,陰郁。Mable由于經濟原因,在小裁縫店設計了價格低廉的新禮服,希望穿上“新裝”可以得到認同和贊美,從而躋身名流社會,讓眾人接納自己。然而那件“新裝”卻并不入時,宴會中她感受到了奚落、嘲笑。小說中那條裙子不僅僅是一件衣裝,它代表著個體的審美和身份,也是當時中下階級女性形象的共同體現。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Mable就屬于一個原型,代表著所有下層社會女性,她就如同那條裙子一樣在高級宴會中格格不入,最終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從而匆忙逃離。

2.“蒼蠅”(Fly)

小說中頻繁出現的一個意象“蒼蠅”,受到誘惑向奶碟中飛去,猶如飛蛾撲火,陷于一汪牛奶之中不能脫身,難以自救。

“蒼蠅”未能抵制誘惑而沖進奶碟象征著Mable受制于他人評價的狀態?!吧n蠅”受到牛奶的誘惑一股腦沖進碟子,卻差點溺死在致命的誘惑里,掙扎著想要逃離。Mabel則是一門心思想要躋身上層社會,絞盡腦汁想要獲取那虛無縹緲的贊賞和虛榮,卻不料遭人冷落,不受待見,匆忙逃離。文中的“蒼蠅”就是社會中追逐名利的小小縮影,代表了Mable在內的眾多躋身上層社會的形象。

(二)人物原型

小說中刻畫的主人公代表著中下階級的傳統女性,她們苦苦追求躋身上層社會,渴望得到社會認可,Mable是這萬千女性的縮影,是眾多文學作品以及現代社會中女性形象的一種原型,下文試從主人公Mable的心理原型、社會原型、原型重建等方面來進行人物分析。

1.心理原型

小說著重描寫了Mable隨故事發展產生的心理變化過程,《新裝》中的Mable就是一個心理情感豐富多變,思想認識逐漸清晰的典型,于是小說中按照Mable的思緒飄蕩來展開故事敘述。

《新裝》中Mable多愁善感、復雜多變,盡管她知道參加高級宴會需要高額花費來準備適宜的時裝,自己無法承擔此項費用卻又忍不住設計“新裝”,期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后她發出了感嘆“我們都像竭力要爬過碟沿的蒼蠅,……盡力亂爬的蒼蠅?!保ㄎ闋柗?,2003)。小說中這句對蒼蠅的描寫說明Mable想到自己卑微的身份,卻更想受到大家認可,既不甘愿在宴會中被當做上層階級的笑料,卻也無可奈何,不愿離開所謂的上流社會,可以看出她的心理狀態一直隨著宴會的進行在變化著,到小說最后當她做出最后決定匆匆離開名流宴會的時候也是她真正得到解脫徹底認清自己的時候。這是一個豐滿的心理原型構建,更加真實可感。全過程她的心理狀態一直在變化,入會之前滿懷自信,在鏡子中打量著自己穿著新衣的模樣時,是光彩照人、滿心歡喜的狀態,進入宴會之后局促不安,穿著劣質的新裙子處在華麗奢華的會場,看著別人談笑風生,自覺受盡了嘲弄和冷漠,最后絕望離去,心理原型構建過程也是她覺醒和成長的過程。

2.社會原型

伍爾夫探討在宴會當時女性左右為難的處境,從中可以察覺到她們對自主意識的渴求(趙東梅,2014)。像《新裝》中的Mable一樣,渴望自我的自主意識可以被認可,得到的卻是敷衍的簡單寒暄。在社會階級地位中迷失自我的大有人在,而女性在傳統觀念下常常被視為依附于他人的形象,這種迷失現象尤為更甚,不止是文學作品中出現了這種攀爬階級的例子,現代社會中也描繪了一些更加真實的案例,如2021年新鮮出爐的《致命女人2》也重現了《新裝》情節,三位女性形象塑造非常成功,其中Alma與Mable的形象完美契合,她作為中等階級的家庭主婦,穿著平日勞作的衣服,修理著平平無奇的花園,但她夢想著躋身上流名媛的園藝俱樂部,和Mable一樣暢想著用自己設計的“新裝”打開上流社會的大門,卻受到了冷落,最后Alma為圓夢做出了一系列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走上不歸路,一發不可收拾。

生活在物欲橫流的都市生活中,人們總是在不停地攀比,不停地試圖融入高層階級的圈子,但其實普通人本就微薄的薪水只能支付家庭的普通生活開銷,卻總是頭腦一熱買下代表身份的奢侈品,似乎做了一些象征身份的事情,就代表自己進入了高階層,其實不然,像Mable一樣被邀請入會,卻完全受制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郁郁寡歡并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最終她發現唯有離開才能結束這一切痛苦。于是,在自己還沒達到足夠的能力時,這種不同階級硬融的現象并不可取,容易迷失自我。

3.原型重建

伍爾夫的意義和價值還在于她在竭力為女性的精神存在拓展空間,努力挖掘被男人所遮蔽、被社會所忽略的女性存在的精神價值和社會價值(劉愛琳,2007)。于是這部小說在最后則打破了先前構建的女性原型,建立了新的覺醒的女性形象,在這里,Mable終于清醒,不再依附于他人的評價,不再是上層社會的點綴,她追求重新獲得自信、自重、自強、自尊、自立,勇敢選擇人生,沖破社會世俗的束縛。

《新裝》中的Mable在感知到自己無論如何也融不進上層社會時,她為自己感到悲哀和可笑,覺得自己一切努力都只能成為那些人的笑柄,于是她終于想明白自己該拋棄這種追逐階級的痛苦狀態,匆匆逃離宴會這個名利場,這也是Mable一直以來迎合他人的形象的轉變,是原型形象的一種重塑結果。

追求更優越的圈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凡事也要講究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強求高階層或是其他圈子的認可。硬融圈子容易適得其反,有時候硬融一個圈子就像硬穿一雙不合腳的鞋,為了滿足自己看似光鮮亮麗的階層身份,太過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想方設法地進入別人眼里的上層階級的圈子,這樣不僅容易迷失自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也會使自己身處尷尬、痛苦、掙扎的境地??缭诫A層的方法有兩種:努力融入更高階層的圈子;或者努力讓自己在當下的圈子中獲得更多的人際關系。與其不切實際地硬融圈子,不如拋開階層的局限,努力提高自己,取得進步,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活出真正的自己,足夠優秀便會自成一派,在自己的圈子里更加如魚得水。

小說最后Mable女性形象重建也表現出伍爾夫所呼吁的女性自覺意識,正如趙冬梅 (2014) 所說:“伍爾夫借助文學創作來思考女性問題和女性面臨的困境,呼喚女性沖破羈絆,爭取物質與精神的獨立與解放?!?/p>

Woolf充滿意識流特點的語言和敘事方式呈現了Mable復雜的心理狀態,將其心理變化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看似是一場簡單的宴會,實則是萬千女性通過衣裝爭奇斗艷的暗流涌動,暗指了階級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Woolf從女性視角深刻揭示了Mable所代表女性受社會壓迫的內在感受。

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對人物形象分析發現Mable復雜多變的情緒變化貫穿了整個故事情節,這種思緒的飄流充分展現了Woolf的意識流敘事技巧,通過原型理論對人物形象的剖析,以原型意象、和心理原型、社會原型對原型人物進行了構建,最后根據人物的心理變化又實現了人物形象的重建,借此可以更加深刻地解讀出Mable的情感轉變和心理狀態,探討了《新裝》中女性形象背后展現的社會問題和深刻的啟示意義。

Mable由無助被動的圈外人,在漸漸認清現實后,決心放棄眼前上流社會的一切假象,直至最后選擇離開。經過這一系列心理轉變后,Mable的人生態度也相應改變,她拋棄了過去一心躋身上層社會的自己,不再執拗于別人的評價,而是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實現了人物形象的重建。

參考文獻

1.Bezircilioglu,S.(2009).The rhythm in the corridors of Virginia Woolfs mind.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Sciences: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01): 771-775.

2.Carl Gustav Jung. (1959). The Basic Writings of C.G. Jung, ed. Violet Staub de Laszlo, Modern Library,287.

3.Frye, Northrop. (1957). 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Sandram Gilbert,& Susan Gubar (eds.).(1985).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The Tradition in English,W.W.Norton & Company,New York,London,1364-1370。

5.程愛民.(2000).原型批評的整體性文化批評傾向.外國文學(05),67-74.

6.劉愛琳.(2007).論伍爾夫女性主義的歷史意義.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04),134-138.

7.諾斯洛普·弗萊.(1998).《批評的解剖》.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8.瞿世鏡.(1989).《意識流小說家伍爾夫》.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9.榮格.(1987).《心理學與文學》.蘇克譯.北京:三聯書店.

10.榮格.(2011).《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徐德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1.申荷永.(2004).《榮格與分析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2伍爾夫.(2003).《伍爾夫文集.雅各的房間·鬧鬼的房子及其他》.蒲隆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39-47.

13.伍爾夫.(2001).《伍爾夫隨筆全集》.石云龍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31-142.

14.葉舒憲.(1987).《神話—原型批評》.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15.趙冬梅.(2014).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達洛維夫人》中的女性形象.外語學刊(02),130-133.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外語學院)

猜你喜歡
英國文學弗吉尼亞新裝
文化觀念流變中的英國文學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訪談錄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中世紀晚期英國文學中的農民寫作
《皇帝的新裝》后傳
mothercare:新年將至,快來搭一套美美的新裝吧!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的成長主題解讀
弗吉尼亞就是愛
開關的新裝
英國文學經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顧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