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視域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究

2022-05-30 03:54王超薛佳楣張磊陳育德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31期
關鍵詞:協同培養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

王超 薛佳楣 張磊 陳育德

摘要:校企合作協同培養有助于提高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更能體現其優勢。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設計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框架,介紹了創新創業教育中學校、企業和政府的協同保障機制。

關鍵詞:創新創業;計算機專業;協同培養;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31-0161-03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與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相一致,必須要與學生就業和創新創業的學習需求相一致。在校企合作平臺基礎上,廣泛開展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培養等方面的教學改革是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普遍采用的模式。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平臺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是目前各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1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計算機專業與企業協同培養的模式是以課堂實踐教學和校內外實習實訓為主要形式,通過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和畢業生頂崗實習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創新創業背景下,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協同培養中來,學校在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下能夠很好地傳遞雙創理念,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為目標來改進培養模式。企業的參與能夠彌補高校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的落后問題,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服務,并為部分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畢業生提前提供就業崗位。但在實際的校企合作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落后、學生基礎不統一、企業參與度有限等因素造成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協同培養并不順利,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模式單一、保障制度不健全、教學內容更新慢等[1]??梢詮囊韵聝蓚€方面分析影響校企合作協同培養質量的因素。

1.1 校企合作模式單一、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雖然已經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由來已久,但高校一直是充當協同培養模式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學校和專業對校企合作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了校企協同培養的開展程度。目前部分高校計算機專業以研究型人才培養體系為主,課程和教學內容都偏向理論文化課,學生學習的導向性非常明確,就是順利通過考試畢業,對于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只是在畢業學年才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企業雖然參與了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但模式相對單一,都是在學校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充當服務區加油站的作用,并沒有深入教學全過程參與組織和協作。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只是一紙合同,并沒有明確的保障機制支持,這很難調動學生參與其中主動學習的積極性[2]。

1.2 學生個性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需求得不到滿足

校企協同培養人才必須要有學校、企業和學生3方主體的共同參與才能順利開展,企業提供的資源要能達到學校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需求才能物盡其用,學校的培養模式也應關注畢業生3~5年的職業發展,學生則應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和創新創業的意義。這些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鮮有體現,更多的是在低年級走馬觀花地到企業參觀和校內外短期培訓,只有在畢業季才有真正的頂崗實習學習過程,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受教育需求[3]。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都在疲于應付考試和各類教學活動,企業組織的技能訓練普遍效果不佳。

2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框架

校企合作視域下的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要以行業領域產業升級為培養目標,充分發揮高校、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的主體作用,根據政策導向和培養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架構設計,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創業成功率。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框架設計的核心在于發揮高校、企業和政府的聯動作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協同培養保障機制,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產業升級改造,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資源和師資保障,最終為區域經濟的產業升級注入多元化的創新動力[4]。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框架示意圖如圖1所示。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框架是一種“三位一體”育人模式,即高校、政府和企業相互配合實現高質量育人??蚣芟碌钠髽I和高校要由政府負責協調和政策引導,充分總結區域經濟產業升級發展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工序關系,發揮企業和高校育人主體地位。高校要做好組織和管理工作,調動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積極性,積極推動框架機制有效執行。企業要做好優勢資源供給和按需培養,將市場優勢資源引入教學并將企業發展的理念和人才需求作為合作基礎。

3 校企合作視域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校企合作的參與主體有高校、企業、教育管理部門和學生等,只有互相配合和聯動,形成合力才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造升級。在明確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框架后要調動各方主體的參與積極性,發揮高校的組織作用和深化企業的參與程度,這樣才能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3.1 突出高校專業的組織作用

高校在校企協同培養模式下是負責組織、管理和實施的重要主體,相關負責人和任課教師的觀念和行動直接影響著協同培養的教育質量。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緊跟產業升級需求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創新創業受教育需求,這就要求專業負責人和任課教師要做好組織管理工作,落實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方針,切實保障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落到實處,關注學生的技能訓練需求和職業發展需求[5]。

首先,計算機專業要以創新意識培養為基本教育理念,任課教師要積極配合校企協同培養課程,關注學生參與企業技能訓練的實踐效果和積極參與和投身到教法培訓和校企合作教材編寫的工作中去,在校內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做好指導工作,配合企業導師完成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技能訓練課程;其次,學校也要通過聘請和自我培養等形式不斷擴充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完善教師任用和提拔保障制度,建立一支真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再次,專業負責人和任課教師要做好協同培養的宣傳工作,積極引導學生認可和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實踐教學和企業實訓活動的學時學分,鼓勵學生加入創新創業孵化器或參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最后,計算機專業要善于建立符合自身培養模式的教學資源庫,通過和企業合作建設的形式來建立一批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材和多媒體資源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庫,為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技術保障。

3.2 充分發揮企業在協同培養中的資源優勢

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業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普遍不高,這一方面是因為校企協同培養的架構設計忽視了企業的參與作用,另一方面則是缺乏有效的保障制度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在開展校企合作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政策扶持和保障制度建立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6]。

首先,在合作初期學校要開展宣傳工作,通過企業專家座談和培養模式設計討論等形式給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頂層設計的機會和動力,找到企業自身經營發展的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的交叉點,讓企業成為校企合作的受益者而不僅僅是付出者;其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從企業補充師資、教學資源來服務創新創業教育,讓企業結合自身人才需求來幫助學校制定長期和短期的校企協同培養計劃,并做好校企協同培養計劃實施的實施者;再次,校企合作培養過程應考慮企業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實踐教學內容和實習實訓項目要多樣化,讓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讓不同經營領域和規模的企業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技能訓練項目;最后,為校企合作培養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如畢業生回訪制度、企業參訪制度、互派教師學員制度等。通過畢業生走訪學??梢粤私猱厴I生在3~5年的職業發展情況,找到當前課程體系和實踐訓練與市場需求的差異,為后續的培養模式持續改進提供有效依據。企業參訪制度可以構建企業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平臺,讓企業有更高的積極性和話語權參與人才培養,讓學校有更多機會了解行業發展情況和調整優化教學內容?;ヅ山處煂W員是指邀請企業專家來高校授課和實踐指導,為教學帶來最新的行業資訊和技能訓練內容,派遣學校青年教師去企業短期培訓,提高教師的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合作企業開展創業項目指導活動,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去學校進行現場作業參觀,對教學實踐需求進行考察,并且對參訪內容進行記錄,以此作為優化校企協同培養模式的有效依據。

3.3 建立全面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系統

高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管理的完成情況作為教師考核和學生成績評定的重要指標項,通過教務處、院系和專業3級聯動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每年的固定周期組織學生和教師互評,評判結果作為當年開展新一輪教學改革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完善質量監督制度,實施創新創業人才教學的聽課和評課制度,既要形成日常性的評價,也要形成定期的評價。

3.4 建立三創融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傳統的校企合作培養專注于課程體系建設和實習實訓建設,在創新創業背景下要在創意產生、創新實現和創意指導3個方面構建三創融合的合作新模式。在創新創業教育各個環節都要體現校企合作協同性,不僅是課程教學本身的途徑,還要在產學研交流、創業項目孵化、師資培訓等多個領域形成互補。高校要引導教師主動參與到校企合作育人中來,通過開展學術交流、雙師指導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來提高師資水平,在非創新創業課程中融入創意產生內容,給學生講述相關的產業發展知識,促進學生對創新創業本身更好地理解,降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抽象性,起到校企協同育人反哺課堂教學的效果。企業派遣資深專家到學校進行創新實踐類課程教學, 將校企協同育人開辟成“第二課堂”,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對校企協同育人進行相關補充與引導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與補充,而不能在過度的講解過程中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在就業指導和創業實踐訓練中形成雙導師制,企業和學校導師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

4 結束語

校企合作視域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在于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和技能培訓,讓培養目標更加符合行業市場的人才需求,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計算機專業校企協同培養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和學生的積極配合和聯動,只有發揮各主體的積極性和資源優勢才能促進創新創業工程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颯,楊小東.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協同育人模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4):73-75.

[2] 江愛華,施大寧,易洋,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師跨界發展:概念模型、工作機制和實施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46-51.

[3] 李偉靜.協同育人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人才資源開發,2021(16):56-58.

[4] 宋佳.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1(9):102-103.

[5] 馬青香.校企協同育人視角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1):97-101.

[6] 孫穎.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模式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6):101-106.

【通聯編輯:唐一東】

收稿日期:2022-06-20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研究項目(專業認證專項)(ZYRZ2021-14);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SJGY20210842)

作者簡介:王超(1979—) ,男,山東海陽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網絡安全、隱私保護、軟件工程;薛佳楣(1974—) 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庫、軟件工程;張磊(1982—) ,男,黑龍江綏化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陳育德(1981—) ,男,黑龍江富錦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庫、圖像識別。

猜你喜歡
協同培養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理念創新與實踐研究
高校理科專業協同培養通用技術師資人才的研究
創新型女性人才的協同培養模式研究
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淺析
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教學探討
新形勢下技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