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譯策略在“區塊鏈”新媒體科普中的應用

2022-05-30 14:26翁雪倩冷冰冰
關鍵詞:區塊鏈新媒體

翁雪倩 冷冰冰

關鍵詞: 區塊鏈;科普翻譯;變譯策略;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H31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895X(2022)02 ? 0124 ? 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2.003

2019 年,我國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一詞成為當年的十大商業科技熱詞之一。區塊鏈能夠應用于金融、物聯網、公共服務、數字版權等諸多領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當前區塊鏈科普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選取國外的前沿研究及專業人士評論加以翻譯,借助網絡向大眾闡述“區塊鏈”的基本概念和日常應用。網絡交往中誕生了被普遍應用的新媒體語言,開啟了“以物聯網為機體而誕生、傳播并迅速蔓延的新媒體語言革命”[1]。和傳統紙質媒體相比,新媒體以網絡為代表,其語言具有新穎前衛、多元立體、輕松隨性[2] 的特點,巧妙利用“新媒體復雜、開放而動態的語境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專業話語體系與通俗話語體系的轉換,形成有效的對話和溝通”[1]。但區塊鏈話題包含大量專業知識,在語言表達上較為客觀嚴肅,與網絡媒體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不同。故譯者應思考如何使譯文用詞生動有趣,概念傳達直觀形象,從而最大化地吸引讀者。本文基于筆者參與的微信端推文翻譯實踐項目,分析以新媒體為載體的區塊鏈文本的特點和翻譯對策。以下案例的原文均來自海外優質文章平臺Medium,漢語譯文均以推文的形式發布于公眾號“棧外”(2019 年7 月)。

一、區塊鏈文本的特點

從內容上看,區塊鏈主題文本包含“區塊”“節點”“交易確認與廣播”“共識算法”等專業術語,這些術語構成了基本的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更細化的內容,如“智能合約”“超級賬本”“以太坊”等衍生概念。大量出現的術語往往意味著專業知識在傳播時會略顯枯燥,而各個概念相互交織滲透,有時還會出現單句中嵌套多個術語的情況,這就意味著讀者在閱讀時,不能將單個知識點與整個知識網絡相脫離,而是要形成系統性的整體認知。

從文體風格上看,區塊鏈文章多以說明文的形式出現,特點是“直接、高效、簡潔”。這類文章結構大多為先拋出核心觀念或問題,再闡述具體的理論概念;沒有文學作品華美的辭藻,基本不含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這種文體雖能夠高效地傳播知識,但由于本身較為專業、嚴肅,如果直譯原文,則難以與網絡語言風格適配。因此,在區塊鏈科普翻譯中,譯者需要采取適當的翻譯策略,使譯文滿足現今網絡讀者“快速、碎片化”的閱讀需求。

二、變譯策略在區塊鏈科普翻譯中的使用

“變譯”是非完整性翻譯,是為了滿足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殊需求,所采取的智能活動和符際活動 [3]。廣義上的變通包括“任何借以實現翻譯實質中所包含的意義轉換途徑”[4]。根據黃忠廉教授的研究,變譯的八大變通手段為:增、減、編、述、縮、并、改、仿。這八種手段又組織成了十二大變譯方法,即:摘譯、編譯、譯述、縮譯、綜述、述評、譯評、改譯、闡譯、譯寫、參譯、仿作[5]。諸法均適用于科學技術、人文社科等領域,均求“多快好省”地傳達原文信息[6]。

科普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是通過了解大眾的語境框架和現有知識,以相關和有趣的方式提供科學信息,使信息兼具教化和娛樂功能[7]??梢越柚霸?、減、編、述、縮、并、改、仿”等變通手段來重構原文信息,盡可能滿足特定讀者的閱讀需求。下文將從現代科普的五個目的入手,探討如何借助變譯策略重構原文信息,幫助讀者獲得“知識快餐”。

(一)寓趣于理

科普的目的之一就是將科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給大眾,“幽默或趣味性”是一種使普通讀者樂于接受科技新聞、進而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強有力手段[8]。為實現這一目標,要盡可能保持文字上的活潑有趣,通??山柚惐?、擬人、借代等修辭,以富含趣味性的語言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1 Fees can be considered a barrier for microtransactions, but they are necessary in PoW-basedDLTs where the network distinguishes between minersand users.

譯寫 交易費?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交易費對小額交易并不友好,但在采用工作量證明機制的分布式賬本中十分必要。

著重號標記的部分是原文直譯所得,這樣的表述專業性有余,趣味性不足。為提高趣味性,譯者在保留這部分譯文的同時,譯寫出小標題“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不僅揭示、概括了交易費“有利有弊”的特點,還能借常見俗語吸引讀者眼球,引導讀者一探下文究竟。

例2 Bit by Bit: Building a New Stadium andTokenized Permanent Seat Licenses

譯述 比特幣步步為營:虛擬世界的小數據VS 現實世界的大變化

前半句中“bit”兼具“少量”和“比特”之意,“bit by bit”表達的意思是“每一條二進制信息的微小作用都能累積起來”,對于一個標題而言,這種表述字數過多。譯者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采取譯述策略,用“步步為營”來概述,不僅簡潔,還能用擬人手法勾勒出比特幣“智慧有謀略”的人物形象。后半句直譯為“構建新的體育場和代幣化的永久席位許可證”,表述略顯平淡,想要突出的重點也不明確,譯述后用“現實世界的大變化”來概述原文的“New Stadium(新的體育場)”和“SeatLicenses(席位許可證)”,并增寫“虛擬世界的小數據”,以構建兩個對比“虛擬-現實”“小數據-大變化”,使標題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

例3 Under the Helmet: Fan Identity

仿作 是誰在”猶抱頭盔半遮面” ?

結合語境,此處的“helmet”用到了雙關修辭,兼具“棒球頭盔”和“表面掩飾物”之意,整個小標題含義為“區塊鏈只是表面形式,其下暗含著球迷身份信息數據”。原文直譯為“在頭盔下:球迷身份”,顯然無法表達出原文的雙關之趣,故在此處仿擬了讀者較為熟悉的經典詩句“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吸引注意,并將主題詞“頭盔”替換“琵琶”,以緊密貼合下文內容。同時以疑問詞“是誰”代替主語“球迷身份”這個關鍵信息,相比直譯或省略“球迷身份”,這樣改寫后的譯文更能激發讀者好奇心,挑起讀者潛意識中獲取完整信息的欲望。

(二)貼近讀者

科普新聞要盡量地貼近群眾,具體來說要“努力從時間上貼近讀者,從地域上接近讀者,還要特別重視心理上的接近性[9]。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可以設計某種方法將大眾的認知內容和主題聯系起來[8]。比如與讀者熟悉的生活環境做類比,將讀者納入所談場景中,或將異域文化中的概念改頭換面為熟悉的本土概念等。

例4 Blockchain-based racing game, F1 DeltaTime, uses tokenization to offer unique and tradeablecars, drivers, and components.

還記得曾經風靡一時的賽車游戲么?比如極品飛車或者跑跑卡丁車?現在,你在區塊鏈上也能玩“賽車”了!它就是F1官方合作開發的區塊鏈游戲F1 Delta Time。

原文非常直接地敘述了主題內容(F1 DeltaTime),直譯應為“區塊鏈上的賽車游戲F1 DeltaTime 借助代幣化提供獨一無二的、可交易流通的車輛、駕駛員和組件”,這在語義上沒有殘缺,但在語氣表達上略顯生硬、疏離,在“貼近讀者”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因而采用譯寫,先保留直譯的原文“區塊鏈上的游戲F1 Delta Time”,再在前面增加設問,以讀者較為熟悉的游戲為鋪墊,喚起讀者對此類游戲的回憶,引發共鳴,拉近讀者對下文區塊鏈游戲話題的心理距離。

例5 First, let us look at the steps for the JPMcoin issuance and redemption as given on the JPM site.

譯寫 想必大家都有過在銀行存錢、取錢的經歷吧?先把錢轉換成卡上的數字,需要的時候再把這個數字轉換成現金。但當你要和國外的人進行交易時,你就需要找一家清算行,比如,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JPM?他們創建了JPM Coin,簡單來說,它就像大型賭場的籌碼,能幫你快速完成跨境清算。

原文以祈使句開始,是較為直白的引入方式。通過查閱可知,JPM Coin 僅面向摩根大通的機構客戶,這意味著一般讀者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它,若以直譯的方式直接呈現,則可能令部分讀者感到與自身關聯不大,從而放棄閱讀。譯文借助“譯寫”之法,用讀者熟知的場景做類比,分別做兩處增補,即增補“存取現金”和“涉外交易”這兩種熟知的生活化場景,引導讀者勾勒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畫面,再流暢地過渡到新知識;在直譯原文“JPM Coin”后,又增補原理相似且讀者熟知的概念——“籌碼”,相比直譯,此處增譯既能鞏固新知,加深印象,又能拉近新知識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例6 While baseball cards will always exist,tokenization paves the way for new digital collectiblesbeyond trading cards, such as MLB Champions (truedigital ownership of authentic baseball collectibles)that inspire millennial and gen z collectors.

改譯 實現代幣化后,除實體收藏卡之外的數字紀念品交易也將邁上康莊大道。不少80后和90后一定忘不了,年少時為了集齊整套 水滸傳人物卡, 而掏錢買的一大堆“小浣熊 ”。這種實體卡現在可能正躺在某個角落積著灰,但它的新版本——數字紀念品卻在屏幕上發著光。

目的語中的譯者會基于目的語的主流意識形態,通過各種語言手段進行語境重構[10],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專業文本的科普化。原文中有兩組國人難以產生共鳴的文化概念?!癕LB Champions(一款棒球賽游戲)”和“baseball cards(棒球卡)”在歐美文化中十分流行,原文讀者對此比較熟悉,能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就產生強烈的共鳴。但考慮到棒球運動在國內的受眾較少,“baseball cards(棒球卡)”也顯然不是國內讀者真正購買過的收藏品,若直譯成“棒球卡”無疑會使絕大多數讀者產生陌生感,影響閱讀時的角色代入感,故采用“改譯”,將這組文化概念替換成國內大眾曾購買過的“小浣熊”,和內含的收集品“水滸卡”,以使譯文讀者獲取與原文讀者一樣的熟悉感和代入感;“millennial(千禧年世代)”和“gen z(Z 世代)”也是歐美文化中流行的紀元劃分方式,若直譯難免會產生文化層面上的割裂感,故此處改譯為國內讀者耳熟能詳的“80 后”和“90 后”,以期更符合國內讀者的常規思維方式。

(三)概念形象化

現代科普的目的之一是用公眾易于接受的方式來傳遞科學信息,為實現這一目的,不少科普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要對內容進行通俗化處理。實現通俗化的手段包括具體闡述科學概念、解釋原導語中的預設內容、運用百姓語言等 [8]。為科學知識賦予形象化的比喻,能清晰具體地敘事說理,不失為實現“通俗化”的一大策略。

例7 Nodes are the bookkeepers and entry pointsto the network, required to serve as independent verifiersof history and passers-on of that which is sent tothem.

直譯 節點是網絡的簿記員和入口點,它們獨立驗證發向自己的歷史信息數據和交易發起方。

譯述 一個區塊鏈網絡就像一座豪華的城堡,而每個節點都是一位任勞任怨的老管家,他們手中握著鑰匙,能打開一扇扇通往這座城堡的大門,懷里還揣了本登記簿,記錄著每一位來訪賓客的數據。這些老管家的專業素養都很高,從不接受賄賂,向來公正無私地對待每一位前來拜訪的客人。

例8 INT employs a multichain framework pioneeredby Polkadot to split the network into “ cells”that can operate alone while still being able to seamlessly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直譯 INT采用Polkadot率先提出的多鏈框架,將網絡劃分為多個“單元”,這些單元可以單獨運行,同時仍然能夠彼此無縫通信。

譯述 INT采取的是異構多鏈架構體系,內含多條平行鏈(子鏈)——

就像是銀行分設的柜臺,每個柜臺都負責處理專門的業務,每個柜臺不僅能獨自操作業務,還能無縫集成到后臺,獲取其他柜臺經辦的業務信息。

以上兩例的原文都是純粹的理論描述,直譯后得出的也是抽象化的科學原理敘述,這種教材式的純理論描述在科普活動中可能會給讀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因而需要有形象化的說明,來進一步述理。此處選擇類比修辭,將復雜、抽象的概念類比成常見、具象的事物,兩例均在譯者理解的基礎上以“譯述”的方式重述了理論知識,優化了表述。例7 借“城堡”“管家”“賓客”“鑰匙和大門”分別來指代“network”“nodes”“history and passerson”“entry points”,將原文“bookkeepers”譯為“登記簿”,“independent verifiers(獨立檢驗者)”則譯為“老管家公正無私”。用“管家管理賓客進出”來類比“節點管理數據交流”。例8 原文的斜體部分若直譯是“這些單元可以單獨運行,同時仍然能夠彼此無縫通信”,譯文著重號標記部分用原理相似的銀行“分柜臺”和“總后臺”來重構這部分信息。這樣一來,變譯譯文顯然比直譯譯文更加有趣易懂。

例9 So to b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e tangle isbased upon reput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number oftransactions that the node processes or transactionsthat reference it which are free to send.

直譯 顯然,纏結的方向是基于信譽的,信譽是基于節點處理的交易數量或引用該節點的可自由發送的交易的數量。

譯寫 簡而言之,纏結(tangle)擴展的方向可以用一棵樹的內部結構來類比:交易數量相當于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節點相當于交換養分的樹根(負責處理交易或被其他交易驗證);信譽值相當于輸送養分的莖干(將一個個交易集中起來,并加以統計);最后,哪個莖干輸送的養分最多(哪個節點的信譽值越高),其枝葉就越茂盛(纏結就向其所在的方向擴展)。

原文 以“逆序”引出各個關聯的概念:the directionof the tangle→reputation→the number of transactions→the node processes/ transactions that referenceit。這樣的表達順序(由果到因)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但遵循這種敘述順序得出的直譯譯文,與大多數情況下中文“由因到果”的邏輯順序不符。因而加以譯寫,首先調整各要素的位置,轉“逆序”為“順序”:節點處理其他交易或被其他交易驗證的次數→節點的信譽值→纏結的方向,這樣一來更加符合中文的思維方式。而這種由底層因素推演到最終結果的演繹順序,恰好與“樹的內部結構”原理相似,因此借用了“樹的內部結構”來串聯三者,打造出三對類比?樹根對節點,莖干對信譽值,枝葉對纏結方向?借具象事物形象化地呈現出抽象的邏輯關系,進一步以形象化的描述來表抽象之理。

例7 至例9 均將抽象的科學信息,整體轉換成原理相似的日常情景描述,賦予專業概念形象化的闡述,從而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抽象概念的形象化類比常見于此類純概念描述的區塊鏈文本中。原文為了確保陳述客觀性,往往平鋪直敘;而譯者可以在了解各概念的整體關系后,挖掘出這些專業概念的首要特點,再尋找出與該特點相符、原理相似的形象化事物,以譯述或譯寫構建出形象化的類比。

(四)降低專業難度

在科普文扮演的多種社會角色中,“科普教師”角色旨在補充公眾的科學知識,從公眾需求出發,倡導公眾踐行科學的意識[8]。為使此處的“公眾”范圍最大化,應盡可能將科學信息的專業難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能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

例10 The problem is not about data availability,it is about the siloed operations of sports businesses,lack of interoperable data management, and a misalignedfan-sponsor-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省譯 現在的問題不在于我們是否能拿到數據,而在于體育行業是按照不同職能劃分部門的,而且各個部門之間存在明顯的間隔,這就導致了,即便現在我拿到大量數據,這些“各司其職”的部門之間也無法共同操作、管理。此外,球迷-贊助商-球隊之間錯綜復雜的三角關系也是當前的一大難題。

例11 INT on the other hand, with 13 validatorsoperating a DBFT algorithm at 10 second block time,gives us explicit finality in about 2.5 seconds.

省譯 而INT 完成最終確定僅需2.5 秒。

例10 原文列舉了三大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siloed operations”指的是“豎井式運營架構”,屬于管理學的術語,與此處的區塊鏈和體育主題的聯系較弱,而且,考慮到第二個問題“lack of interoperabledata management(缺乏可相互操作的數據管理)” 也能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 故省略了“siloed operations”來降低專業難度。例11 原文的斜體部分提到“DBFT algorithm(拜占庭容錯算法)”“ block time( 區塊時間)” 和“ validators(驗證器)”,但考慮到段落主旨是為了表達INT的“速度快、用時短”,故選擇刪去了這些較為復雜的技術原理類術語,直接呈現出“2.5 秒”這個信息點。

上述兩例采用省譯,刪除與語境關聯度較低的專業術語,降低了內容的專業性門檻,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效率,避免過于專業而讓大眾讀者望而生畏。

例12 Being that IOTA is a DAG (DirectedAcyclic Graph, Acyclic basically not linear like ablockchain), verified transactions in the network can beattached to many different “tips”.

譯寫 在深入探討下一個概念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IOTA 所采用的數據結構?DAG(DirectedAcyclic Graph,有向無環圖),且看圖1。

正如圖1 所示,有向無環圖也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坝邢颉敝杆袛祿樦环较虼鎯?“無環”指不像區塊鏈一樣只能線性延伸,而是可以多線同時擴展,而且多線間不會形成閉環。

上圖中的白色方塊代表了已經驗證的交易,因為有其他方塊指向它們;最右邊的灰色方塊稱為“tip”,因為還沒有別的方塊指向它。白方塊允許任意一個灰方塊(tip)跟在后面。

此處的“DAG”是理解整段文字的基礎,不可直接省略,因此選擇增補解釋說明。在諸多的輔助手段中,圖表是最為直觀的表達方式。例12 先呈現出原理示意圖,再結合這張圖給出“有向”“無環”和“tip”的解釋,讀者可以結合文字與圖片來進一步理解,借助圖片的形式還可降低大篇幅純文字理論帶來的枯燥感。在降低專業難度方面,譯者應當擴散思維,跳脫出文字這一形式的限制,巧妙借助音頻、圖表等輔助手段,更好地實現傳播目的。

(五)與讀者對話

以科學傳播為目的的現代科普與傳統科普相比,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擺脫了傳統的“說教式單向交流”,不再以權威者的身份向群眾灌輸知識點,而是試圖與讀者進行“雙向交流”[8],以平等的身份開啟同網絡讀者的思想博弈。具體措施包括:使用提問式導語和直呼式導語;在標題中使用設問修辭;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代詞來開啟與讀者的對話[8]。這些具體做法在區塊鏈翻譯實踐中也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例13 This sounds great on the surface, and forvery small amounts of data, this is. But even for slightlymore complex IoT devices like a simple GPS positionwill transmit at least 10 bytes of raw data with everyupdate.

譯寫 你是不是也覺得這種方法聽起來還挺靠譜的?好吧,如果你要傳輸的數據量確實很小很小,那么這種方法也不是行不通。(1)

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數據量稍微大了點,這種方法是否還能行之有效?(2)實際上哪怕是僅僅復雜了一點點的物聯網設備,其最終數據量也絕對不容小覷,比如常見的GPS定位儀,每次更新都會傳送至少10字節的原始數據。

例14 This Mana will also be used as spam prevention in lieu of fees.

譯寫 同時,在防止垃圾交易阻塞網絡方面,IOTA 選擇用Mana 來替代交易費。那么這兩種方法孰優孰劣?Mana作為后起之秀,是否真的無懈可擊?我們在實際應用時,又會遇到哪些問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例13、例14 原文在述理方面均一氣呵成,卻缺乏與讀者的溝通,概念/原理接連出現,但各自之間缺乏適當的過渡,讀者可能認為是在被動接受一連串新信息,而非主動探索,由此產生反感和倦意;而變譯則是實現“雙向交流”的可行方法,采用譯寫所增補出的引導式提問,可以承上啟下,緩沖大量涌入的新信息,實現概念/原理間的流暢過渡,還可增強與讀者的思想互動。例13 將原文陳述句轉述為譯文(1)的設問句,同時擴寫出(2),如此便將原文的單純理論灌輸,轉化為引導讀者主動進行思考;例14 采用譯寫,直譯原文后,結合下文擴寫出譯文著重標記部分的引導式提問,引導讀者加以思考后再閱讀后文的解釋。兩例均引導讀者參與到與行業專家的討論中,此外,這種“設問引導”的方法還可以幫助讀者梳理知識點,邊理解邊思考。

三、結束語

“區塊鏈”作為當下的熱門話題之一,目前正處在推廣普及階段。對于科普翻譯者而言,翻譯難點在于如何將“專業性強、文風嚴謹”的原文文本處理為通俗易懂的譯文。本文結合新媒體“趣味、輕松”的文風特點,列舉豐富例譯,指出各種變譯策略乃是區塊鏈科普翻譯中的重要手段,譯者可以借助“增、減、改、述、仿”等翻譯手段,將原文信息轉換為新媒體平臺讀者喜聞樂見的文字,從而實現趣味性、相關性、形象化、易讀性等科普目的。

猜你喜歡
區塊鏈新媒體
保險企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方向選擇研究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前景研究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
“區塊鏈”的茍且、詩和遠方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與傳統貨幣辨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