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的再開發與實施

2022-05-30 10:48嚴文法李毓婷孫婷婷
化學教與學 2022年15期
關鍵詞:實施建議傳統工藝

嚴文法 李毓婷 孫婷婷

摘要:項目式學習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新魯科版教材增設了微項目欄目,為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與開展提供了教學依據。教材涵蓋的微項目數量與類別有限,教師可借鑒新魯科版教材中微項目的設計思路,依托相關教學主題展開微項目的開發與應用。在分析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的構成要素及其教學價值的基礎上,以“食醋釀造”為主題,圍繞傳統工藝文化與科學技術原理設計“食醋釀造”微項目,并給出相關實施建議。

關鍵詞:微項目;傳統工藝;食醋釀造;實施建議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8-0017-05??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8.004

一、前言

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重要平臺,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建構學習、探究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1]。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落實與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強調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將建構學習、探究學習、問題解決學習融合在同一實踐活動中,并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優化與創新學生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建立以真實情境為載體、化學知識為工具、實際問題為任務的一般學習模型,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的形成與進階,并在實現項目式學習與“知識—能力—素養”發展有機融合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實踐活動前后知識、能力與素養各方面的變化與提升。

新魯科版高中化學教材增設了“微項目”欄目,微項目是項目式學習的一種新型衍生形式,其借助主題式的實踐活動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化,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與開展相關探究活動,逐步達成微項目目標?!拔㈨椖俊碧幱隰斂瓢娼滩拿恳徽碌哪┪?,基于所在章節的化學學科核心概念或基本原理,創設既符合學生學習特點、興趣和需求,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學科前沿、傳統文化的實際問題情境,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梳理與概括章節重難點,鞏固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縮短實際問題與學科知識之間距離,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達成課堂上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任務。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的數量與種類有限,故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借鑒新魯科版教材中微項目的設計思路,開展微項目的再開發與設計,不僅為一線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提供更多機會,也為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與外顯化提供更多教學載體。

二、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欄目的構成要素與教學價值

1.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欄目的構成要素

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欄目由“項目名稱”“項目學習目標”“項目活動”“項目成果展示”四部分組成?!绊椖棵Q”是教學內容與流程的高度凝練,呈現與統領著教學核心內容,使讀者對項目大致內容與結構體系一目了然;“項目學習目標”是該項目承載的學科核心素養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完成項目后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項目活動”是微項目的主體部分,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探索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并在解決復雜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構建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模型;“項目成果展示”既是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部分,也是學生自我反思進步的環節,學生借助實踐中拍攝的視頻、圖片或撰寫的活動報告等形式匯報與展示自己的項目成果,并與同伴展開交流、討論、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逐步鞏固知識、習得方法、發展能力。

2.新魯科版教材“微項目”欄目的教學價值

微項目將核心知識、陌生情境、實際問題三者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建構了在不同陌生度與復雜度的真實情境中利用核心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平臺。在微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深刻體會化學在生活、工業、農業等各方面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領悟化學學科與社會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感受微項目獨特社會價值的同時,深化對化學學科的感性認識。教材是銜接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中介橋梁,微項目是新魯科版教材的創新欄目,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教材更新具有獨特的功能價值。

首先,教師借助“微項目”欄目中的活動主題,創造性地開展互動式、合作式、啟發式、體驗式教學,通過設置任務型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活動方案的設計與問題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對學生展開核心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學科思維方式方法的訓練以及正確價值觀的教育。其次,微項目符合“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能夠借助真實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方案設計、問題解決、科學探究等關鍵能力的形成,因此,從學生角度來說,微項目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過渡為積極主動的問題探究者與知識建構者,能夠不斷建構和完善

自身知識體系促進知識結構化,并在建構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建立一般思考模型,逐步實現關鍵能力提升與核心素養發展;同時微項目活動中情境蘊含的多種歷史文化價值,能夠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形成。再次,從教材角度來說,教材是師生溝通的重要教學工具,微項目通過深挖教材背后蘊含的隱形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與聯系,促使教師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凸顯教材的輔助功能,充分發揮教材的知識價值與育人價值。

三、“食醋釀造”的微項目設計

新魯科版必修教材設計了“海帶提碘與海水提溴”“研究車用燃料及安全氣囊”“自制米酒”“探秘膨松劑”“科學使用含氯消毒劑”“論證重污染天氣——汽車限行的合理性”等微項目,為結合教學內容的主題開發和微項目設計提供了依據和范例。新課標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化學教材應“為教師選擇、整合教學內容預留空間,方便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為一種動態的課程資源”[1]。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主題與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等進行微項目的設計與開發,在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與全面性的同步發展。

新課標在“主題4: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的“情境素材建議”部分建議將我國釀酒技術與酒文化、釀醋技術與食醋文化作為情境素材,在中學化學教學與評價中適當引入傳統文化,既傳承發展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教師基于真實情境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與評價[2]。新魯科版教材圍繞我國釀酒技術與酒文化設計開發了“自制米酒”微項目,本文借鑒其設計思路,以我國傳統“食醋釀造工藝”為主題展開微項目的設計與開發。

1.“食醋釀造”微項目設計依據與思路理念

食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現在食醋釀造技術也比較成熟和穩定。食醋釀造工藝是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碰撞的智慧結晶,既承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擁有嚴謹的科學原理,密切連接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

“食醋釀造”微項目由“微項目名稱”“微項目學習目標”“微項目活動”“微項目成果展示”四部分構成,各部分在探究活動中承擔著相應的教學任務。該項目設計以“食醋釀造”為教學載體,借助“食醋釀造”承載的傳統文化與化學原理,將化學學科知識、生活元素以及傳統文化三者融合,既開展了學科知識教學,又發展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將項目名稱擬定為“食醋釀造——領略傳統工藝的文化魅力與探秘生活中的化學世界”。微項目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3]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開展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養落實與關鍵能力形成的課堂。而“微項目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由“思想匯聚,文化傳播”“技術碰撞,工藝傳承”“科學探究,生活實踐”三個探究活動組成。實踐探究活動內容層層遞進,由食醋的文化歷史逐步過渡到傳統釀造工藝,再逐步深入到釀造工藝背后蘊含的相關化學原理,揭示傳統文化工藝與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痕跡。學生在探索化學學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實現學科核心素養與文化素養的同步發展。最后是項目成果展示部分,也是一個評價環節,學生與同伴間相互展示項目成果,展開活動討論與反思。

2.“食醋釀造——領略傳統工藝的文化魅力與揭秘生活中的化學世界”微項目設計與開發

(1)項目學習目標

①搜集與整理食醋文化相關資料,在掌握我國食醋文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提升科學文化素養。

②通過調研食醋文化發源地,能簡單運用古代食醋釀造工藝的一般流程與化學原理,感受傳統文化與科學技術的碰撞,能利用化學原理解釋相關問題與現象,建立原理與問題現象間的一般關系。

③能從化學視角出發自主設計與開展“食醋釀造”實踐小活動,能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與化學思維。

(2)項目活動流程

“酸甜苦辣咸”的酸味位于五味之首。酸味通常來源于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調味劑——食醋?,F在市場上食醋的種類繁多,制作原料、工藝等也有所不同,有的利用糧食釀造,有的利用水果釀造,也有的借助地方特色物質來釀造,因此,現在我國食醋品種繁多、味道鮮美。那我國食醋又是經歷了怎樣一個發展歷程才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呢?今天我們一起以一個工藝人的視角走進我國食醋的發展歷史,揭示食醋釀造工藝背后蘊藏的化學原理,領略我國傳統食醋的文化魅力與科學精神。

活動1:思想匯聚文化傳播

閱讀“視野拓展”中的相關資料初步認識我國傳統食醋文化,通過網絡資源的搜集整理、探索食醋文化發源地、復盤古代食醋釀造流程,進一步領略我國傳統食醋文化蘊含的智慧與精神。結合你搜集的信息與同伴展開討論:我國食醋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我國食醋的種類有哪些?食醋的釀造方式有多少種?

視野拓展:

從古至今食醋都是人們最常用的調味品,據《尚書》中記載“若作酒醴,爾惟麹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這句話記載的是商朝第二十二代君主武丁的發言,意思是說如果要制作甜酒就需用到酒曲,而如果要制作酸湯羹則需用到梅子??梢娚坛瘯r期還沒有出現“醋”,想吃酸的東西只能借助酸梅來調制?!按住痹谥袊糯部煞Q作“酢”“醯”“苦酒”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醋,客酌主人也?!边@個意思與“醋”的同胞兄弟“酢”的意思相同?!磅 庇袃蓚€讀音cu 和zuo,讀zuo是指客人給主人敬酒,所謂“獻酢酬”,主人給客人敬酒曰“獻”,客人敬主人曰“酢”,主人再給客人敬酒曰“酬”,所以現代漢語中有“酬酢”或者“一酬一酢”等詞。而讀cu 的時候,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醋”了,因此在日本,食醋亦被稱作“酢”。

我國食醋發展歷史悠久,不斷累積的釀造經驗與文化底蘊造就了高品質食醋,但由于各地區不同的地方特色與餐食習慣,因此食醋的種類、釀造工藝、口味等也有所差別。我國食醋種類繁多,其中比較出名的糧食類食醋有:山西老陳醋、南充保寧醋、鎮江香醋、福建紅曲米醋、“神秘湘西”原香醋、天津獨流老醋、福建永春老醋、廣靈登場堡醋、岐山醋、河南老鱉一特醋等。除了糯米、大米、麩皮、小麥、高粱等糧食可用于制作食醋之外,水果也是食醋釀造原料之一,即我們口中常說的果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果醋是賈氏柿子醋?,F將一些我國食醋種類整理見表1。

我國食醋種類繁多,不同種類食醋背后都承載著其歷史發展的文化沉淀,了解食醋品牌歷史,有助于領會傳統文化傳遞的精神與力量。

活動2:技術碰撞工藝傳承

食醋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劑,食醋的使用歷史長達上千年,隨著食醋釀造技術的不斷精煉與進步,市面上食醋種類也越來越繁多,不僅有我們平時使用的糧食醋,還有各種類別的果醋等。醋的種類與其原料和釀造工藝有關。食醋釀造工藝傳承了上千年,在傳承過程中文化與科技不斷發生碰撞并產生智慧的結晶。通過網絡搜集相關文獻或與工藝傳承人溝通交流,探索食醋釀造工藝發展歷程,掌握食醋釀造一般流程,進一步揭示食醋釀造工藝背后的化學原理。

資料卡片:

山西老陳醋釀造工藝[4]

山西老陳醋是我國知名食醋品牌之一,其采取傳統固態發酵法,以高粱、大麥、豌豆等純糧為制作原料,選取精制大曲為酶制劑,經過“蒸、酵、熏、淋、陳”五道傳統生產工藝,制作出具有“甜、綿、香、酸”獨特品質的山西老陳醋?!罢簟笔巧轿骼详惔揍勗旃に嚨谝徊?,采取固態蒸糧法,首先將高粱放入溫水中燜4~6小時,然后再蒸2小時,?;鸷笤倮^續燜半小時,取出放置在晾場,冷卻后撒入大曲即完成第一道工序。老陳醋釀造第二道工序“酵”采用稀醪厭氧酒化,液態法酒精發酵,曲料送入酒精發酵室內進行發酵,在經過酒精發酵后進入醋酸發酵階段,酒精在醋酸桿菌的氧化作用下轉化為乙醛,乙醛再進一步被氧化成醋酸。第三道釀造工藝“熏技術”是起源于山西的獨特釀造技術,將發酵好的醋糟用爐火熏烤至焦糖色,將醋醅一分為二,取一半倒入熏缸熏制,于70℃~75℃下間接加熱熏醅6天,逐漸由黃變褐直至成黑紫色,黑醋的顏色逐漸顯現即可。山西老陳醋的第四道傳統精細工藝“淋”采用浸潤萃取,經過浸、悶、煮、細淋、淋凈幾個步驟。將熏醅后剩下的醋醅倒入淋缸,加入二淋醋醅液浸泡,再加入泉水浸泡,淋醋至醋液全部淋出,得到白醋。然后將淋出的白醋加熱后浸泡,再進行淋醋,所淋出的棕紅色醋液稱為熏醋,也稱原醋。最后一道工序是將淋好的新醋放在大缸里,利用自然條件,提高食醋濃度。經過上述五道工序山西老陳醋基本制作完成。

活動3:科學探究生活實踐

任務1:從化學的視角出發提取活動1和活動2中涉及到的化學原理,梳理出食醋的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并進一步過渡到乙酸的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

任務2:結合任務1的梳理結果,自主設計實驗,探究食醋的相關性質,深化對乙酸化學性質的理解與把握。

①家庭小實驗(見表2):

小組合作探究,查閱雞蛋殼與食醋反應的實驗步驟,研討和制定實踐方案。課后在教師指導下在家中或實驗室開展活動,準備好實踐活動記錄本,對實驗現象與實驗結論做好記錄,概括實驗原理與實驗影響因素。

實驗藥品:雞蛋殼、家用食醋、澄清石灰水、注射器、細口玻璃瓶、氣球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與討論:

②課外小實驗:

從科學視角探究家用食醋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借助觀察與記錄等方法從食醋顏色、味道、狀態出發認識食醋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見表3):

化學性質(見表4):

從化學的視角認識家用食醋,查閱相關信息歸納與概括出乙酸的化學性質,并小組合作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乙酸相關化學性質,對實驗現象與實驗結論進行詳細記錄,并從中概括實驗原理與實驗類型。

(3)項目成果展示與反思設計

①通過上述探究活動簡要概括我國食醋文化的發展歷程,梳理和總結我國食醋品牌與釀造工藝的一般流程,并將上述內容制作成活動報告進行匯報。

②將實驗探究的活動過程及結果以照片、視頻、活動報告的形式進行交流匯報,與同伴相互交流總結評價。

③回顧活動流程,與同伴展開交流與討論,反思活動中優缺點并展開改進討論。

四、“再開發微項目”的實施建議——以“食醋釀造”為例

微項目實質上是項目式學習的微型化,具備項目式學習的一般特征。而項目式學習隸屬于建構主義教學法,旨在通過允許學習者借以探究的手段,處理與所研究主題既密切相關又真實豐富的問題,從而實現深度學習[5]。在開發與設計新的微項目之后,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就成為了關鍵?;谏鲜觥笆炒揍勗臁蔽㈨椖康脑匍_發與設計,以核心素養的發展為目標導向,本文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反思評價等方面闡述微項目相關實施建議。

1.課前明確項目式學習的目標與任務,做好資料收集準備

微項目是新課程改革下項目學習的典型代表,而項目學習是指學生在成果導向下,完成各類綜合任務的學習過程[6]。在分析項目主題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以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導向,明確項目式學習目標,設計與布置關聯性的探究任務,學生在相應任務的指引下,展開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為課堂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以“食醋釀造”為例,基于食醋釀造工藝中蘊含的化學原理與承載的文化素養,明確設置了“掌握醇、醛兩類物質的氧化反應”“了解食醋文化的發展歷史”等學習目標,再以學習目標為基礎,規劃與設計探究任務。在一系列探究任務的指引下,學生通過超市調研、廚房考查、閱讀食醋包裝上“配料說明”等,初步認識食醋的釀造原料、品牌種類、濃度與香型等。隨后進一步借助網絡資源,查詢與了解食醋的發展歷史與釀造工藝,并將調研結果進行梳理歸納,課堂進行匯報交流。課上活動與課下任務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形成、素養發展提供了一個實戰平臺,課下的探究任務是學生信息收集與分析能力發展的問題載體,課上問題解決的過程則是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素養的發展載體。

2.課上基于項目目標與任務,開展深度學習

項目式學習強調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在做事中實現專家思維的形成與跨情境的遷移,并通過驅動性問題與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知識展開關聯,完成核心知識深化與思維遷移[7]。教師以微項目為課堂教學載體,開展基于問題導向、高階認知發展的項目式教學,引導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展開深度學習。學生在項目目標與探究任務的指引下,親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頭腦中逐步形成復雜情境下問題解決的思路,為后續核心知識和化學思維的遷移與應用奠定基礎,逐步達成深度學習的指向目標。以“食醋釀造”為例,學生在探究任務的引導下,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剖析,掌握了食醋釀造工藝所承載的化學原理,進一步對乙酸性質進行推理預測,并自主設計驗證方案,在實驗現象與數據的支持下得出結論并撰寫報告,最后課堂上進行交流匯報。學生經歷問題發現、性質預測、方案設計、實驗驗證、反思總結等過程后,逐步掌握物質性質探究的基本方法與思路,在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達成了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發展的項目目標。

3.課后開展總結反思評價,深化素養與能力的發展目標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在真實的問題中探索,在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基礎上,凸顯以學生素養能力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全方位促進學生情感、思維以及科學能力的發展[8]。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標凝練后的集中表現,關注學生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的形成與發展,而項目式學習是落實與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對課上活動與課下任務的統一籌劃,為學生提供了項目式學習的平臺。學生順利完成項目式學習后,開展課堂總結與反思評價,通過回顧與梳理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框架與流程,厘清任務群所承載的知識脈絡,將頭腦中形成的思路與方法進行外顯化處理,實現能力線的拓展與延伸,進一步促進核心素養的升華與進階。課堂總結與反思評價是學生在達成項目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學習過程的回顧與自我反思,認識與深化目標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嚴文法,劉貝貝. 傳統文化情境在中學化學教學與評價中的應用[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1,34(4):69-7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11)[2021?04?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 _5401568.htm.

[4]楊常偉,楊小明. 山西傳統釀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4(1):37-42+65.

[5]Milentijevic I,et al. Version Control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2008(50):1332-1338.

[6]陳穎,王磊,徐敏,尚榮榮,陳松,寧燕丹. 高中化學項目教學案例——探秘神奇的醫用膠[J]. 化學教育(中英文),2018,39(19):8-14.

[7]夏雪梅. 從設計教學法到項目化學習:百年變遷重蹈覆轍還是涅槃重生?[J]. 中國教育學刊,2019(4):57-62.

[8]胡紅杏. 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活動[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5(6):165-172.

猜你喜歡
實施建議傳統工藝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關于計算機專業軟件方向課程改革及實施的建議
新舊高校會計制度比較實施建議
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幾點建議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落地實施得幾點建議
芻議現代工業設計對傳統工藝的發展性繼承
傳承·融合·再創造——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綜述
磚與竹
——印度傳統工藝成就的家具系列
淺談“鋦瓷”傳統工藝及其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