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北京地區明代太監墓出土玉帶

2022-05-31 19:58劉妍申紅寶
收藏與投資 2022年5期
關鍵詞:玉帶北京地區明代

劉妍 申紅寶

摘要:有明一代,太監群體機構龐大,人數眾多,規模遠超前代,其在明代的權力結構中占有重要位置。北京作為明代的京城,太監墓數量龐大,高等級太監墓出土高規格的玉帶,是北京地區考古的一大特色。本文就北京地區已知明代太監墓出土的玉帶做簡要梳理,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北京地區;明代;太監;玉帶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北京地區發現了大量明代中晚期的太監墓葬。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這些太監墓墓主貧富差距極大,有的富可敵國,有的卻只有簡單的木棺。在大型太監墓中,出土了數量頗豐的精美玉帶。玉帶是封建社會辨明身份等級的重要因素,權傾一時的太監對其趨之若鶩。太監死后將玉帶等價值連城的寶物埋于墓中,希望其死后在地下依然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目前,北京地區明代太監墓出土的玉帶數量較多。

一、地質力學研究所太監墓出土玉帶

1999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海淀區地質力學研究所院內發掘了一座明代太監墓①。該墓呈南北向,內葬石槨、木棺,保存狀況較好。石槨蓋刻有陽文銘文,為“乾清宮牌子尚衣監掌印太監楊公之墓石槨”,墓主人卒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出土的隨葬品中有龍紋玉帶1副,由18塊玉帶板組成。

二、北京工商大學太監墓出土玉帶

2002年5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馬神廟的北京工商大學在操場整治過程中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隨即對該范圍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清理出古代墓葬三座。三座墓葬均位于該校2號宿舍樓的南側,呈東西向排列,居中為1號墓,東側為2號墓(已被盜),西側為3號墓,均為明代萬歷時期的太監墓②。三座墓的隨葬品中共出土玉帶3副。

1號墓墓主為明代御用監太監趙西漳,卒于萬歷壬午年(1582年),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15塊玉帶板組成,青玉質,散落于墓室內,7塊長方形,長5.0~6.9厘米,寬2.45~2.50厘米;4塊桃形,高2.3厘米,寬2.4厘米;4塊豎條形,高2.4厘米,寬1.05~1.25厘米。厚度均為0.5厘米。原有連綴順序及具體組合情況不明。每塊玉帶板正面均有圖案,背面鉆有穿鼻,供穿銅絲以連綴于腰帶上。圖案題材有桃實、雙眼靈芝、“壽”字等,均以減地法淺雕而成。

2號墓墓主為明代御用監董姓太監,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14塊玉帶板組成,白玉質,散落在后室內,7塊長方形(6塊完整,1塊為一端弧形的玉帶板右上角殘塊),長4.35~5.70厘米,寬2.6厘米;4塊桃形,高2.25厘米,寬2.60厘米;3塊豎條形,高2.5厘米,寬0.95厘米。均厚約0.7厘米。原有連綴順序及具體組合情況不明。正面透雕有紋飾,背面鉆穿鼻。紋飾題材有二龍戲珠、升龍、如意頭等。玉質精良,做工精巧(圖一)。

3號墓墓主為明代御用監總理太監滑永形,葬于萬歷乙未年(1595年),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13塊玉帶板組成,白玉質,中略泛青,散落在后室內,8塊長方形(1塊為一端弧形的玉帶板),長6.55~13.85厘米,寬5~5.15厘米;3塊桃形,高4.9厘米,寬4.8厘米;兩塊豎條形,高5.0厘米,寬2.15厘米。均厚約0.7厘米。正面用雙層透雕法鏤刻紋飾,背面鉆穿鼻。紋飾題材有云龍、升龍、如意頭等。

三、北京射擊場太監墓地出土玉帶③

2006年4月,在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過程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此發掘出明代太監墓163座。北京射擊場位于石景山區福田寺甲三號院內,東臨西五環北路,南接香山南路,西連八大處北路,北靠翠微山。其中有7座墓葬隨葬品中出土玉帶,共計7副。根據發掘者命名,這7座墓葬編號分別為M6、M24、M130、M133、M155、M167、M171。

M6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材質為青白色和田玉,其中8塊長方形,長7.4厘米,寬5.7厘米,厚0.85厘米,邊框寬0.2厘米;4塊長條形,長5.8厘米,寬1.1厘米,邊框寬0.2厘米;6塊桃形,厚0.85厘米,邊框寬0.2厘米;兩塊圭形獺尾,長14.9厘米,寬5.8厘米,厚0.85厘米,邊框寬0.2厘米。雕飾采用留邊框,每塊帶板均有減地浮雕蟒形圖案。整個玉帶線條婉轉流暢,剛柔結合,制作工藝精湛。

M24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青白色,光素,其中8塊長方形,長7.3厘米,寬5.2厘米,厚0.6厘米;4塊長條形,長5.2厘米,寬2厘米,厚0.6厘米;6塊桃形,厚0.7厘米;2塊圭形獺尾,長12.4厘米,寬5.2厘米,厚0.6厘米。帶板正面拋光,潤滑平整,背面鉆有與帶革相連接的穿孔,這種玉帶又稱為光素帶(圖二)。

M130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青白玉,其中8塊長方形,長6.9厘米,寬3.3厘米,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4塊長條形,長3.3厘米,寬1.3厘米,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6塊桃形,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2塊圭形獺尾,長8.9厘米,寬3.4厘米,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雕飾采用留邊框,每塊帶板均用透雕手法鏤雕鳥戲牡丹圖案。整個玉帶線條婉轉流暢,制作工藝精湛,立體感強(圖三)。

M133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19塊玉帶板組成,青白玉,其中8塊長方形,長6.8厘米,寬2.9厘米,厚0.6厘米;4塊長條形,長2.8厘米,寬1.8厘米,厚0.6厘米;6塊桃形,厚0.6厘米;1塊獺尾,長8.5厘米,寬2.8厘米,厚0.6厘米。帶板正面光素無紋,質地潔白細膩,溫潤晶瑩,與M24出土玉帶相似,均為光素帶。

M155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青白和田玉,其中8塊長方形,長6.6厘米,寬2.75厘米,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4塊長條形,長2.7厘米,寬0.8厘米,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6塊桃形,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2塊圭形獺尾,長7.3厘米,寬2.9厘米,厚0.7厘米,邊框寬0.2厘米。正面帶板分上下兩層,采用透雕手法,鏤雕蟒形圖案形態各異,整條玉帶雕刻圖案線條流暢,紋飾層次豐富,制作工藝精湛。

M167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20塊玉帶板組成,青白玉,其中8塊長方形,長5.2厘米,寬2.2厘米,厚0.5厘米;4塊長條形,長1.9厘米,寬1.4厘米,厚0.5厘米;6塊桃形,厚0.6厘米;2塊圭形獺尾,長8.6厘米,寬2.1厘米,厚0.6厘米。帶板正面呈青白色,滑潤平整,質地潔白細膩,溫潤晶瑩,背面鉆穿鼻,與M24、M133出土玉帶相似,均為光素帶(圖四)。

M171出土玉帶1副。玉帶由15塊玉帶板組成,青白玉,其中8塊長方形,長6.4厘米,寬3.7厘米,厚0.7厘米;3塊長條形,長3.7厘米,寬2.1厘米,厚0.7厘米;4塊桃形,厚0.7厘米。帶板正面拋光,玉質溫潤柔和,光素無紋,滑潤平整,背面鉆穿鼻,與M24、M133 、M167出土玉帶相似,均為光素帶。

四、北下關明代太監墓④

北下關明代太監墓于1991年被發現,位于海淀區北下關街道北下關上園飯店西側。其為南北向長方形石室墓,券頂,有石門兩扇,墓室有浮雕窗型小龕。墓中發掘的隨葬品有“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瓷罐、一塊萬歷年款銅牌、大小玉帶板和金銀器。

五、八里莊趙政墓④

八里莊趙政墓,1969年發掘,位于海淀區八里莊街道八里莊37號摩訶庵后院。磚室墓,墓室中有木棺,出土墓志一合,根據志文可知墓主為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間司設監太監趙政,隨葬品有石五供、羅袍玉帶、龍首玉帶鉤、玉石、象牙方章、金戒圈等金銀玉石器數十件。

根據《明史·輿服志》⑤等相關文獻記載的文武官常服革帶的相關規定,玉帶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區分。除皇室成員外,只有公、侯、伯、駙馬及官至一品的大臣等少數特定身份人群才有資格使用玉帶,其他濫用玉帶者,治以重罪?;鹿偃后w顯然不屬于有資格使用玉帶的人群,然而在北京地區發掘出土的太監墓中,出土的玉帶數量之多,玉質之佳,制作之精,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鹿賹嘣诿鞔紊鷳B中尤為突出,大量太監墓中出土玉帶有兩種原因,一是皇帝賞賜,例如北京工商大學太監墓1號墓墓主御用監太監趙西漳。根據墓志記載,趙西漳供職于御用監,做事細心,勤懇謹慎,備受嘉靖帝恩寵、重用。嘉靖帝賞賜他飛魚、斗牛、蟒衣等文武百官不許擅用的違禁華異服色。明代皇帝對宦官優容有加,厚于百官,趙西漳墓中出土的玉帶,或即出自文中明世宗所賜。⑥二是自身僭越,由于根據太監墓出土墓志能夠確認身份者屬于少數,大部分太監墓墓主身份不能確定,因此僭越的數量占比要高于賞賜。

根據考古發現玉帶出土的時間來看,其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這種現象與當時整個宦官集團的政治地位相符合。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地區已經發掘的太監墓有300余座,有些大型墓葬由于被多次盜擾,并沒有出土玉帶,但是從墓葬規格、墓志和其他隨葬品出土情況來看,應該也有玉帶。因此,實際陪葬玉帶要遠遠大于現有的數量。另外,從現有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北京地區出土的玉帶,除了太監墓之外,在外戚墓、品官墓中也有發現。

作者簡介

劉妍,1979年10月生,女,漢族,北京人,本科,文博館員,研究方向為博物館。

申紅寶,1984年1月生,男,漢族,河北邢臺人,副研究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考古研究、文化遺產保護、歷史研究。

注釋

①程利:《地質力學所出土明太監墓》,北京文博,2000年版1期。

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學明代太監墓》,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奧運場館考古發掘報告》(下),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④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北京分冊》,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⑤(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輿服三》,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637頁。

⑥王清林:《明御用監太監趙西漳墓志考》,《北京文物與考古》第六輯,2004年版,第263-264頁。

猜你喜歡
玉帶北京地區明代
北京地區現代農業裝備應用技術發展及人才培養分析
自駕往湘西高速路上
暮景
歌華發布
基于技術輸送與合同類型的北京高端裝備制造業技術交易現狀及對策分析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明代延綏鎮列女研究初探
“七品芝麻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