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時書信遠,那時車馬慢

2022-06-01 17:45柯柯
課堂內外(初中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信鴿青鳥讀書人

柯柯

假如時光倒流,沒有了微信、QQ,手機、電話也不復存在,該如何與思念的人保持聯系?對于古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率是——寫信。手中那一封封信,字里行間飽含情意,在望穿秋水的等待中醞釀著思念。

讓我們短暫地脫離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看古人在書信間傳遞的綿綿情思吧!

寫信用“紙”的講究

坐上時空機器,我們回到了秦漢時期的中國???,那邊剛好有一個讀書人在寫信呢!他的右手正拿著一根毛筆,左手則拿著一塊木片。等等,難道他不用紙嗎?

其實,在東漢造紙術被發明之前,古人寫信的材料和今天大不一樣。當時,大家選擇的主要書寫材料有兩種:第一種是狹長而平滑的竹片和木片,其中竹片叫“竹簡”,木片叫“木簡”或“牘”,為了郵遞方便,這些小片片通常是三寸寬(約10厘米)、一尺長(約20-30厘米),所以書信又叫“尺牘”。

第二種書寫材料則是輕薄的絲織品,比如絲綢絹帛,這種信叫“尺素書”。絲織品雖然比木簡竹簡方便許多,但也比較嬌貴,稍有不慎就會被弄破。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古人會把寫好的“尺素書”裝在兩塊刻成鯉魚形狀的木塊之間,這樣的書信又叫“魚書”。絹帛在古代屬于“奢侈品”,一般人可沒有拿它寫信的經濟條件,所以還是便宜的木簡、竹簡更為流行。

寫信為什么要空格?

讀書人正很認真地寫著,讓我們看看他寫了些什么吧!

“季常先生足下”,原來,這封信是寫給“季常先生”的,和今天一樣,古人寫信的開頭也要寫稱謂、用敬語,“足下”是對收信人表示尊敬的詞語,類似“閣下”;第二句,“近來起居何如”,這一句是寒暄,就如同我們問“最近過得怎么樣”,古人把它叫“前介”;第三句——下面就是人家寫信的主要目的啦,為了保護隱私,先不看了;后面,“惟保愛之”,這是“祝頌”,表達對收信人的祝福,大概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照顧好自己”;最后,就是落款和署名啦。

看上去,古人寫信的格式和我們差別不大。不過,這個讀書人時不時會在一句話里面空幾個格,比如,在“公”這個字前面,就空了一個格,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古人在書信中提及尊敬的人或事時,要空出一兩個字的位置,或另起一行;在提到帝王名稱時,要另起一行,并再抬高一個字,以示禮貌和尊敬。這種寫信的格式,被稱為“平闕”或“抬頭”。

古人也有“修正液”

讀書人寫完了信,長舒一口氣,突然,一滴濃墨從筆尖滴下,剛好落在信的最后一個字上。唉,又得重寫了!正當我們這群圍觀群眾為他惋惜時,只見他從腰間解下了一把精致的小刀。

這把小刀就是“書刀”,在用竹簡和木簡寫字的時候,它承擔著“修正液”的功能。一旦不小心寫錯了字,就用書刀輕輕刮去錯字,這樣,就不會因為錯字或墨團影響書寫的整體美觀了。為了方便取用,古人往往會把這件小巧的“神器”掛在腰上,所以,很多熱戀中的女子也會把精美的書刀當作信物送給戀人,這樣,每當戀人寫錯字時,自己的禮物就可以派上用場。

而當紙張普及之后,古人的“修正液”變成了雌黃。古人的紙張顏色偏黃,寫錯的地方用雌黃輕輕涂一下就立刻會被蓋住,不仔細分辨很難看出來;而且雌黃不容易脫落,可以長久地保持,所以很快就成了“案頭必備”。因此,“雌黃”慢慢有了修改文字的意思,并被進一步引申為“胡說八道”,成語“信口雌黃”正出于此。

做好保密措施——信封的妙用

讀書人拿起信,仔細讀過一遍后,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他拿出一塊木板蓋在信上,用繩子綁了起來。厚木板的兩側有許多小槽,剛好可以把繩子卡進去;厚木板的正中央,還有一個凹進去的地方,可以把綁好的繩結安置在里面。隨后,讀書人又揪了一小塊泥巴,使勁按進凹槽里的繩結上,并在上面蓋了個章。

這塊特殊的厚木板,就是古人的“信封”——“檢”;而封信的泥巴,則是“封泥”?!皺z”的大小和書信相近,既可以保護書信,也可以保密內容,防止被拆開偷看。有些更講究的寄信人,還會在“檢”的外面再套一個布袋或小盒子,在上面寫郵寄地址。

在信的書寫載體變成紙張后,就不需要這么麻煩了,只需要把寫好的信卷成卷,用另外一張稍大的紙包裹在外面當作“外封”,在上面寫收信人、寄信人信息,如有需要,也可以蓋上封泥印。這種紙信封比“檢”方便得多,因此在宋元以后備受歡迎。

書信里,那些驚艷時光的深情

戰火中的家書

這是兩千年前,一個普通秦國士兵的家書。

這封信,是“黑夫”寫給大哥“衷”的。在信中,黑夫請母親寄些錢,再做件夏天的衣服給自己送來;他還特意囑咐母親比較一下價格,布不貴的話就做整套夏衣;貴的話,就只多送點錢,自己在這里買布做衣服。

黑夫和弟弟“驚”都在軍隊里,他們馬上就要攻打淮陽了。黑夫并不清楚自己和弟弟能不能活下來,但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黑夫掛念著家人,他代弟弟囑咐新媳婦“好好照顧老丈人,千萬不要和人慪氣”,希望家人們“盡力活著”。

在那之后,黑夫與驚都沒了訊息。他們大概死在了戰爭中,尸骨無存,留給家人的東西,就只有這封信。

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史學家司馬遷因為李陵辯護,被漢武帝處以“腐刑”。這樣的刑罰,對士大夫是極大的侮辱,遭受此刑的司馬遷,亦自言“腸一日而九回”“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但在這樣的苦痛和煎熬中,司馬遷仍然咬牙堅持著。支撐著他的,是父親臨終前的囑托、自己畢生的心愿——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書?!叭斯逃幸凰?,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選擇的是前者。為了理想,他愿意在譏謗中隱忍茍活,讓歷史給出最公正的答案。這番心跡的剖陳,被他寫進了給友人任安的信中;而這封《報任安書》,也成為沉雄激壯的絕筆。

寫在“快雪時晴”處18C96640-43B1-497D-B642-213934ADD5EF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二十八驪珠”,以飄逸俊秀、豐姿神美著稱。仔細品味,會發現信的內容也十分令人動容。

這封信,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贝蟾啪褪钦f,在短暫降雪后,天氣突然放晴,王羲之想念朋友,希望對方一切都好。紙短情長,無法在信中一一詢問,就這樣吧。

看到雪后初晴的美景,王羲之最想做的,就是與朋友分享。奈何朋友不在身邊,千言萬語,只能壓縮在這短短幾行字中。透過這封信,魏晉名士的瀟灑與純真躍然紙上。

大展身手的“郵遞員”們

長途運輸,認準鴻雁

從匈奴的極北之地,到繁華的大漢都城,長途運輸,請認準鴻雁。想當年,使節蘇武被匈奴所困,匈奴首領單于欺騙西漢使者稱蘇武已經死亡,不料,一只鴻雁帶回了蘇武求救的帛書。于是,匈奴的謊言被識破,蘇武在流亡十多年后,終于回到祖國。雖說事情的真實度有待考證,但從此,在長途運輸界,鴻雁還是成為備受尊敬的“元老”。

私人速遞,選擇狗狗

在古代,如果有郵寄私人信件的需求,除了托人代交外,也可以選擇忠誠的狗狗。最著名的狗狗快遞員當推“黃耳”。黃耳的主人是晉人陸機,在京城做官的他離家遙遠,總是收不到家里的信,很是擔心,于是,便拜托自家狗狗將自己的信送給家人。黃耳不辱使命,日夜兼程,原本50天的路程,黃耳20天就能走完,從此,狗狗黃耳成為陸機和家人的“私人信使”。而在明清時期,狗更是進入了國家郵遞系統,當上了“公務員”。

信鴿加急,使命必達

信鴿一族是動物郵政的老前輩,據說,早在秦漢時期,它們就已經入職了。當年,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圍困,在這十萬火急的時刻,信鴿挺身而出,帶著高祖的信件找到援兵。優秀的工作能力使信鴿成為古代政府的首選合作對象,此后,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將傳信的重任交給信鴿。在漫長的歷史中,信鴿始終以“使命必達”的精準服務,牢牢把持著郵政界的龍頭地位。

VIP客戶的專享體驗

飽受相思之苦時,李商隱寫下“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南唐中主李璟有詩云“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詩仙李白也說“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他們呼喚的,就是高級信使——青鳥。相傳,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寫過信,正是青鳥擔任信使,替她將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從此,人們便以“青鳥”借指傳遞書信的使者。不過,在傳說中,青鳥主要還是為西王母提供“一對一服務”,屬于高端客戶的專享信使,一般人是無緣得見的。18C96640-43B1-497D-B642-213934ADD5EF

猜你喜歡
信鴿青鳥讀書人
我是快樂讀書人
青鳥
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讀書人的事
讀書人
信鴿白色念珠菌病的診治
欣賞美的眼睛——讀《青鳥》有感
信鴿的冬管養殖技術
信鴿是這樣練成的
青鳥“戰痘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