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建設新模式探析

2022-06-02 14:30邢啟昊
科技資訊 2022年8期
關鍵詞:新模式教育資源互聯網+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1-5042-7281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逐漸轉向信息化模式,并且成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經過專業人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研究,教育資源新模式的建設涉及到多個主體,且形式多樣結構復雜。了解到構建全新的教育資源模式,是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區域教育協調發展的重要路徑。該文首先分析“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的新特點,其次從幾個方面深入探討新模式建設的具體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教育資源 ?模式建設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4(b)-0000-00

New Mod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XING Qihao

(Heilongjiang College?of?Business and?Technology, 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ve gradually turned to the information mode, and become the core el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professionals and educato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model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volves multiple subjects, with diverse forms and complex structure. It is understood that building a new educational resource model is an important path to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pecific ways of building new models from several aspec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Internet; Educational resources; Mode construction; New mode

教育資源是教學過程中的組成要素,也是教育領域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從實施開放性教育資源開始一直到現在,建設共享性教育資源模式的工作實踐一直都在持續進行。說明教育資源的共享是推動教育公平化,實現教育均衡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看,同時也有助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尤其是對于部分欠發達區域而言,這項舉措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1“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的新特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依托先進的技術手段,將全部的機會重新匯集起來,從而出現知識回歸的社會現象,也就說人們會不斷去獲取新知,然后再傳播知識,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教育資源是承載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也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表現出全新的特點。

1.1互聯網化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力之下,互聯網更是滲透到社會生活與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成為一項基礎性設施?;ヂ摼W是生產知識與匯集知識的重要陣地,每一位知識的學習者都可以作為網絡環境中的節點,在網絡空間中,教育資源的建設則需要以動態化形式循序漸進的進行。在互聯網的作用下,讓諸多社會人群的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展現,以最常應用的微博、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等舉例,每一個社會獨立個體都可以作為生產與傳播信息資源的主體,共同組成網絡中資源建設的動態化節點。

1.2生成性

在網絡空間中,社會群體將智慧凝聚起來,共同展開創建資源、傳播資源、分享資源的行為,打造出全新的資源建設模式。同時伴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生產、分享、交互行為都會被完整保存和記錄下來,由這些行為與過程性信息共同打造出全新的資源形式,這也是突出了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的生成性特點。特別是在以抗疫階段,生成性的特點更是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例如這期間大部分教師都是將教學的完整過程錄制下來,作為教學儲備資源,不僅是有效地避免脫離教學環節開發資源導致的不可操作性,更是真實具體的呈現出教學互動的過程,其教學內容也更為清晰明了。

1.3多元化

受到互聯網+時代的影響,知識的體系結構內涵正在慢慢發生改變,不僅包含結構性、標準化的知識,動態化、境域化的內容也被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因此教育資源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符號形式的知識、人們積累到的專業經驗、認知態度、過程性數據都會成為教育資源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教育資源的呈現模式也表現出多模式特點,有音頻形式、圖片形式、視頻形式、文字形式、認知工具等。

1.4個性化

根據對回歸知識觀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互聯網+時代,人們認為術知識與教育資源已經不是群體共識的,學習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獲取。所以教育資源的生成表現出顯著的個體化特點,特別是具有生成性屬性的資源,在實際應用中會較大程度上受到個體學習者自身價值觀念、生活學習環境、文化背景等是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參與的用戶通過相關工具的輔助采取互動的形式生成資源的行為,也體現出主體不同對教育資源建設的方式與途徑也就不同,突出主體資源建設行為的個性化特點。相反在日后,任何教育資源的建設也要以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目標作為資源建設的落腳點。

1.5智能化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下,各個平臺在網絡空間中可以建立起緊密的聯系,且相互貫通,也就說各個平臺中的資源能夠實現自動化整合,并做到動態化實時更新,打造全面的資源信息互動模式。另外,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可以針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以及個性偏好做出深入分析,進而為其推薦所需要的資源,建造出智能化的資源推薦模式。

2“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新模式建設的具體途徑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屬于一項創新性的網絡教育,其本質是教育的結構的改變,因此也引發教育相關內容的一同變革。首先,課堂職能的改變,由傳統的先教后學轉變為現在的先學后教,讓學生處于主動性汲取知識的狀態,結果自身經驗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其次,教學服務輔模式的改變,由教師的教育供給驅動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驅動。再次,社會共建,由社會中各類型的主體共同參與教育資源建設的各個環節中。最后,技術加持,這里的技術是大數據技術,讓教育領域做出各項管理手段以及教育決策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也是基于這種系統性的變革,教育資源新模式建設也要以機制內容、服務方式、建設標準、權益保護這4個方面做為切入點,做出創新性調整,打造具有創新屬性的服務型教育資源模式。

2.1建立資源共享構建機制

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受到學習方式、學習者需求、網絡文化、技術手段等多種因素變革的共同作用力下,衍生出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行為,并為其提供全新的建設指導方向以及建設機制,這也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由以往的無序狀態,慢慢轉向以市場力量為主導的調價狀態。具體而言就是從機構內部入手,擴大教育資源建設覆蓋范圍,樹立明確的資源建設規則、以常態化持續化形式進行模式構建,最終讓教育資源逐步邁進信息化領域中。

2.2多主體共同參與建設

教育資源的新模式建設需要通過多主體參與的方式來進行,包括政府、學校、教師、學生、企業等,這些主體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既是作為建設者的角色,同時也是參與者的角色,特別是學校、教師與學生群體,更是資源的使用者,數字化資源建設要由以往的專業人員為主導,轉向學校、教師、學生、專業人員共同完成模式構建。并且在次過程中教育資源的建設需要表現出下列特點。

第一,去中心化,資源建設的過程需要讓全體教育資源的使用者共同參與協同完成。第二,使用者貢獻,知識是處于動態化流通與傳播狀態的,所以資源使用者需要通過使用資源的過程,完成資源的整合與建設,資源使用者將自己使用過程中所生成的一系列數據,也要納入到資源建設中的組成部分。第三,動態變化,資源建設的過程要確保開放式、動態化形式來進行,資源建設也要始終在學習者的現實性需求以及相關過程作為參考標準,在此基礎上進行后續的資源進化與資源再生。第四,將內容與過程數據充分結合,教育資源中不僅要具有知識與理論內容,更是要將過程性數據與資源服務納入到建設體系中,并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持續性更新。第五,資源服務數字化,教師以教學資源為基礎開展教學與指導工作,將服務作為數字化資源的特殊形式,并準確記錄下教學的具體過程,在后續加工為過程性資源,傳播與分享到各個區域或者機構體系中,借助這些智力資源更好的推動社會服務模式的建設進程。

2.3完善技術手段

教育資源模式的假設是要一項具有難度的工程,需要借助先進智能的技術作為力量支撐。技術是開展教育的前提條件,讓共享形式的資源模式成為可能。特別是伴隨物聯網、云計算、語義網等技術高速發展的驅動下,這些技術不僅在教育領域受到廣泛應用,更是為資源匯集的自動化進行、資源內容的實時更新、資源對象的個性化推送提供了方式與路徑的助力,讓學習整的資源使用中獲得良好的體驗。不僅如此區塊鏈技術、虛擬仿真技術都很好的突破了教育資源建設環節中的諸多短板問題,比如:最為嚴重的版權保護問題、運營成本問題、資源質量問題等。比如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性、不可偽造性等優勢,可以從源頭處解決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讓網絡空間中的教育資源保護工作投入有限的成本,就可以收獲到顯著效果。區塊鏈技術具備的分布式儲存、記錄數據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習者建立起具有高度信任度的資源分享機制,這也是對傳統教育共享壁壘的一種突破,讓各個資源建設主體可以快速建立起資源的對接。虛擬仿真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完成對學習環境的模擬性塑造,讓學習者可以獲得行為與環境的真實體驗感,從而在情境中更好的探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2.4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完善的建設機制以及保障體系也是確保資源建設順利進行的前提。首先是對建設機制加以創新,創新的機制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出多主體的參與行為積極性,是調節市場的主要基礎,能夠增強多主體更好的發揮協作力量。所以新模式的資源建設,需要針對各方面的動力機制以利益機制進行深刻的分析,讓資源建設項目能夠持續進行,質量能夠穩步提升。同時加大機制建設中的資金投入,確保各項教育資源的配置以及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積極與教育資源的使用主體、資源開發主體、其他利益群主體保持常態化溝通,打破模塊分離的陳舊式子資源建設局面,打造出以實際應用為驅動、以政府力量為主導、以企業技術助力開發的全新的共享共建教育資源模式。

另外,優質的教育資源,既需要政府方面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政策方面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建立保障制度,可以讓各個參與主體的自身權益受到應有的保護,推動教育資源的傳播與共享活動,確保教育資源的流動性與質量,促進其實現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另外還需要針對資源建設者建立起對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此來強化資源開發者的共享熱情,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與覆蓋范圍。

3結語

要想真正做好教育資源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工作,必要要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善的制度與政策體系為前提,確保通過建設信息化的教育資源,提高社會各類群體對資源共享價值的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力量參與到資源建設中,持續補充多元化的優質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 王世斌.“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46):210-211.

[2] 李曼寧.終身教育下高校創新創業學習資源庫建設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21(10):10-13.

[3] 馮峰.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資源庫建設探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1(10):79-84.

[4] 徐蕾,王潔,江燕,等.上海市長寧區健康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初步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8):764-767.

[5] 張琦.淺談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區域化高校數字圖書資源共享新模式——以重慶高校數字圖書館共需科目資源建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20):92-94.

[6] 倪曉豐.依托“互聯網+”模式構建區域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J].遼寧教育,2018(24):35-38.

基金項目: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多學科融合的特色在線教育資源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JGY20200613)。

作者簡介:邢啟昊(1988—),男,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現代教育技術主導的現代化教學環境建設研究。

猜你喜歡
新模式教育資源互聯網+
禮儀文化引領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吸收社會教育資源,創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劃片”:治標還需治本
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的認識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