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應用

2022-06-02 11:23魏勃馮卉姍牟煥晨
中國新通信 2022年6期
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線上線下

魏勃 馮卉姍 牟煥晨

【摘要】? ? 目的:探究分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間兩個學年度的臨床醫學專業12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學生入學的順序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常規教育模式)及研究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且每組例數各60名。比較兩組學生倫理知識成績、影像技術指標操作以及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學生的倫理知識考核以及影像技術操作掌握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學生對教育模式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醫學影像教學中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可提高學生理論成績以及增加影像技術的專業度,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 醫學影像教學? ? 醫學專業學生

隨著我國當今教育模式及學科的不斷推進發展,《醫學影像學》已將單一的X線診斷學及相關放射學發展為多學科綜合性的影像學教育體系。[1]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適用于綜合性的影像學教育體系,教學過程中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實踐學習效果。[2]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后,高等教育領域中,全國已有1454所高校實施互聯網在線教學模式;其中103萬教師根據不同專業開設出107萬門課程,總合計1226萬門次課程,且參加互聯網教學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占據1775萬,截止至2020年5月8日合計23億次。[3]線上學習主要依靠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而“互聯網+”時代不僅是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轉變也是教學手段的新型變革。[4]對于醫學影像教學來講,教學過程中借助線上互聯網的優勢,并將線上線下的教學體系融合引入醫學影像教學中,也是一種新型臨床實踐教學措施。[5]基于此,本文選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間兩個學年度的臨床醫學專業12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間兩個學年度的臨床醫學專業12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學生入學的年限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常規教育模式)及研究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且每組例數各60名。對照組學生年齡:18~22歲(20.59±1.16)歲;男75.00%(45/60),女25.00%(15/60);臨床專業41.67%(25/60)名、醫學檢驗58.33%(35/60)名;研究組學生年齡18~23歲(20.64±1.67)歲;男66.67%(40/60),女33.33%(20/60);臨床專業45.00%(27/60)、醫學檢驗55.00%(33/60)。兩組患者資料經處理無差異(P>0.05),兩組可進行分組比較。教學期間教師無調動或辭職現象。

(二)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醫學專業學生且以醫學影像學為專業課的學生;2.校長及教師治療此次研究項目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教學過程中學生中途轉換專業或因各種因素退學者。

(三)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模式,具體包括:1.課前準備,教師在上課前根據我校醫學影像學專業課本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制作PPT課件和課堂相關問題進行整理,并將整理出的內容提前做好預習,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運用語言刺激,將影像學中抽象模糊的技術,轉化為生動直觀的視覺刺激,將多媒體教學內容擴大將其作為主體位置。2.課中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影像歸檔、模型、掛圖、現場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反復演示,加強學生學習的認知度,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隨時提出問題,并幫助學生理解相關課題內容,解答學生疑問或通過學生的疑問展開多種對應課題的問題供學生解答。了解學生課堂狀態根據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相關習題,課中采取加分措施根據學生習題的完成情況以及日常學習狀態進行打分,分數低的學生教師可在課堂中增加提問的次數,進而增加分數。3.課后教學,教師利用信息化的教學平臺對學生狀態以及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出勤情況進行了解,實現學生個性化的教育體系。

研究組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具體包括:

1.教學前探索,課前教師需明確自身教學的目標,并通過互聯網或相關書籍整理教學資源,并利用線上互聯網教學平臺將影像技術工作流程以及設備檢查順序、成像序列、特殊成像、圖像質量等傳輸給學生,并提出學習目標及學習任務要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在視頻或圖像出增加問題,解答問題即可獲得相應分數,每段視頻或每段教學內容不超過20min,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疑問可在以彈幕或留言的方式提出。每周學生領取線上學習任務,通過登錄教學軟件完成學習任務,系統自動記錄學生完成情況,并將完成情況和問題反饋給教師提出解答。建立病例庫,可以為課堂教學及實習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料。

2.課中,將教學分為三大模塊進行教學,首先總論部分介紹X線、CT、核磁共振、超聲等影像技術的臨床運用理念、基本概念。作用優勢等;其次分論部分,通過機體組織劃分為神經系統、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腔等6種模塊,本提出相關疾病的病例作為線索,在檢查過程中融入多種影像技術為一體,整合各類影像技術的手段,著重講述各類系統性疾病以及并發癥在檢查過程中出現的臨床癥狀,了解核磁共振及其他影像技術的信號接收過程,并將相關視頻原理發布線上軟件,并將實驗步驟做成動態流程,通過軟件加深影像技術的專業度;最后做總結評價、開拓學生思維模式,每小組學生互相評價或自評學習效果,最后由教師對學生學習任務總結,點評學生學習表現給予課堂評語。教學過程中加強“大影像學”概念,同時與國際影像學教學實踐接軌,并將各類影像學檢查相關技術知識融合一體,強化教學課程。實踐內容,根據校內影像學設備進行實踐操作,在操作前讓學生觀看操作流程和設備調試流程,根據視頻或動態圖進行演示,演示完畢后在進行設備調試、體位擺放等操作內容,教師全程引導學生完成操作,觀察所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常見錯誤,進行統一的講解。

3.課堂后,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出勤狀況、活動參與以及臨床測試結果,每組學生對教師教學進行點評并提出整改建議,課后教師可將當前教學內容以流程圖的方式或動態圖的方式傳送到軟件上,并在其中插入問題,每道問題10分,分數不及格的學生可進行重新考試,考試機會為3次,若三次仍不合格需進行補考。課后教師根據學生測得的題目及完成情況收集學生對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困惑,在下一次教學前10min解答錯誤率最高的問題以及做題過程中最容易困惑的問題。

(四)觀察指標

1.根據每學期期末專業課考核比較兩組學生理論知識及專業課得分情況以及影像技術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分,影像技術評分包括:設備檢查、體位擺放、機器操作,每項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學生對專業課及影像技術的掌握程度越好。2.根據我校自制的網頁版及線下調查問卷,調查120名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情況,分為完全滿意(教學過程中無疑問或全程積極配合及時教學)、一般滿意(教學過程中無疑問學習過程中對教學模式產生反感)、不滿意(全程不配合教師教學并對教學模式嚴重反感,不認可教學模式),根據調查問卷內容匯總比較兩組學生教學模式總滿意度。

(五)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比較兩組倫理知識考核及影像技術掌握程度

研究組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學生的倫理知識考核以及影像技術操作掌握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混合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加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詳見表1。

(二)比較兩組教育模式滿意度

對照組及研究組教育模式實施后,通過滿意度調查問卷匯總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學生對教育模式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三、結束語

隨著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系統的應用及在線醫學教育系統的普及,醫學影像學臨床教育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醫學影像學雖是一門以影像為主的學科,但與病理學、解剖學、口腔醫學及臨床各相關學科密切相關[6]。正常影像表現是辨認異常影像表現的基礎,只有熟練掌握正常的影像表現,才能夠迅速地辨認出異常影像表現。[7]醫學影像學根據X線、CT、磁共振成像、數字減影DSA等多學科有機結合的綜合診療學科,既涵蓋全身臟器基礎解剖學知識,還兼有病理學、口腔醫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知識體系龐大、復雜,臨床教學難度大。[8]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影像的教學也步入互聯互通階段。隨著設備算法的改進和硬件的升級,高清影像生成技術愈加成熟,而高清圖像的顯示、傳輸與存儲技術也在快速發展中。解決了互聯網背景下影像的顯示、傳輸及存儲三大問題,醫學影像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教學路徑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追求成績而缺少對實踐技術的了解,導致學生線下動手能力弱,只能通過口頭敘述不了解實際的操作流程。而構建醫學影像學線上線下融合一體式教學體系,能夠優化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不僅打破了時間與時空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限制,還是一種包容性較強的理念,通過CBL、PBL、微信等平臺的結合。將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信息、多媒體教學、實踐內容等進行有機地融合。給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營造新型的環境,利用線上線下的同和提高了教育理念的新型轉變和應用,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分為和主動性,培養出具有醫學人文精神、自主學習、學以致用并具有良好臨床實踐能力的優秀醫生。通過臨床相關疾病的病例作為引導教學,教師實時在線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病例解析及影像征象分析,歸納影像學征象和疾病影像學特點以及檢查過程中患者出現的臨床癥狀,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遠程病例討論。建立病例庫,如以具體病例為線索開展案例式隨訪教學,學用相長,提升影像醫學思維能力和診斷水平。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困惑或疑問時,學生可通過語音或者文字信息回復,教師在接受的第一時間及時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的解答,進而調動在線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外,線上直播工具如釘釘、雨課堂、騰訊會議、QQ直播等都為教學提供了新媒體支持手段,包括簽到、數據統計等功能,進行考勤管理及成績統計,大幅度提高教師及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按照對臨床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實行導師制,安排特定的教師,輪流指導實習。學生可自發組織科研學習小組,培養并提高在相關醫學文獻資料的查找、科研課題的創設、數據處置及報告匯總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李周麗,陳基明,陳方滿等,[9]通過班級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授課方式,研究組給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結果顯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優于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期末成績(P<0.05)。此研究結果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學生的倫理知識考核以及影像技術操作掌握程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學生對教育模式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線上線下教學可有效地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專業度及操作技術,但仍需完善教學措施,進一步的完善教學過程中的相關考核指標,達到更全面的教學效果,進而在科研課題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以及在臨床醫學思維方面進行一定的挖掘和培養。

作者單位:魏勃? ? 馮卉姍? ? 牟煥晨? ? 佳木斯大學

參? 考? 文? 獻

[1]高小蟬,黃勇,熊建利,等.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水生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273-275.

[2]李瑋,李強,殷茜,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1,30(4):790-792.

[3]岳若蒙.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醫學影像成像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3):56-57.

[4]陳磊,苗重昌,李蕾.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1(19):189-190.

[5]陳麗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影像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8):41-43.

[6]許立陽,王麗麗.對超星學習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探討 ——以”寵物影像診斷技術”課程為例[J].當代畜禽養殖業,2020(3):62-63.

[7]吳濤,王玉鳳.基于T-PACS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醫學影像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沈陽醫學院學報,2021,23(6):638-640.

[8]康建蘊,王麗君,張麗娜,等.基于”OBE+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4):680-682.

[9]李周麗,陳基明,陳方滿,等.《醫學影像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皖南醫學院學報,2021,40(4):389-391.

猜你喜歡
混合教學模式線上線下
基于AHP方法對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
網絡平臺效應對傳統大型零售企業線上商業模式選擇的作用機理探討
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模式構建思路研究
高職院校軍事理論課混合教學模式初探
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慕課結合傳統教學對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方法探析
傳統零售企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研究
對我國零售行業O2O模式的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