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活化視角淺談小學數學單元練習課習題設計

2022-06-03 13:50宗業華孫龍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

宗業華 孫龍

摘要:練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的一種重要課型,也是實踐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陣地。在練習課中融入生活化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文就單元練習課中習題的設計進行探討,旨在提升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練習課習題設計 生活化情境 解決問題的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小學數學練習課的習題設計、情境創設要體現數學味道,探究活動要貼近生活實際,練習設計要關注知識本質屬性和應用性。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又能夠深刻感受到數學服務于生活,從而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一、課前通過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認知

練習課前,教師利用微課將本單元的相關知識融合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感知質量單位的產生來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采用拎一拎、掂一掂、稱一稱等多種方式都可以感知千克和克。通過生活情境中的觀察、稱重、推算、估算、計算等活動,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知道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同時配套自主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有條理的思考。比如在任務單中,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年齡、體重,更能直接感知千克這一概念。再通過搜集生活素材,舉例說明1千克和1克有多重,將生活經驗與質量單位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反饋得知很多同學的認知范圍較為狹窄,往往只是拘泥于課本中涉及的物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學通過微課中生活情境的啟發,挖掘了日常生活中質量的其他知識。而這些都是生生互動的資源、課堂的生長點,課上可引導學生以生活化情境為背景,在合作交流中梳理所學過的知識,在分享的過程中完成知識體系的架構。

二、課中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學中要創設有“數學味”的情境,充分運用直觀的方法,讓抽象的數學知識成為學生常見的生活原型,這樣既可以指引學生探索的方向,又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本節課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原有認知以及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以三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十歲生日為主線,創設了購買生日禮物、購買水果、吃蛋糕、做游戲等生活情境。

(一)情境一:購買生日禮物

購買生日禮物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一個生活情境,因此筆者設計了不同梯度的三個問題(見圖2)。第一梯度為基礎題,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質量單位,結合生活經驗給不同禮物添加合適的質量單位,其中棉花糖這個物品的設計,學生能夠根據生活經驗,很容易得出棉花糖應為“200克”,筆者隨即追問:“棉花糖看上去很大,怎么只有200克?看上去大的物體就一定重嗎?”引發學生積極討論。通過舉例交流和辨析,學生不難發現我們身邊有些物體雖然很大,但是很輕,而有些物品雖然很小,但是很重。這樣的處理既突破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又引導學生注意對日常物體的質量進行觀察。第二梯度為綜合練習,筆者設計了用袋子裝禮物是否可以稱重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跋拗?千克”這一生活問題,在同學們的交流中轉化為了數學問題,即三件物品的質量加在一起,不超過3千克即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還使用到1千克=1000克的這一單位換算,潛移默化地復習了千克和克之間的數量關系,并加以應用。第三梯度為開放性的問題,如果想剛好3千克,怎么做?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樣化,并通過選擇一個削筆刀400克,或者替換成2個200克的棉花糖,其中滲透了等量替換和推理的數學思想。通過練習題,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情境二:購買水果

超市購買水果也是學生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情境(見圖2)。通過讀不同類型秤上的數值,根據生活經驗去判斷分別對應的哪種水果是很常見的生活問題。再利用生活中超市滿額送貨上門的服務,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的身邊。利用單價×質量=總價,西瓜的總價+柚子的總價+葡萄的總價=總金額,兩個等量關系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情境的設計,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獲得了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情境三:你是標準體型嗎?

吃生日蛋糕是學生生活中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合理飲食也是目前人們關注的話題,故筆者設計了“你是標準體型嗎?”這一生活情境(見圖3)。根據課本提供的計算方法,三年級兒童的標準體重的千克數是“周歲×2+8”,創設了小胖這一人物,讓學生通過計算去判斷小胖是否超重。這時候,學生們自然就會好奇自己的體型是否標準。繼而通過對自己的體重、年齡進行測算,了解自己的體型是否標準?,F代社會,兒童營養過剩是比較普遍的問題,通過這一數學問題的解決,引發學生的思考——如果我超重了,怎么辦?這時筆者適時補充,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指南視頻,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使學生了解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不僅在生活情境中解決了數學問題,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情境四:抓零食游戲

在生活實際中,對物品質量直觀的感知、估算也是一種必要的生活技能。在學生日常學習中亦如此,在這一情境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讓孩子感興趣的抓零食的游戲(見圖4),先估一估單個物品的質量,再根據教師給出的總質量,選擇一些零食進行稱重,通過添加或去掉零食進行質量估算。游戲中若遇到困難,還可以向同伴尋求幫助。這樣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新知,掌握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又體會到了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三、課后挖掘生活素材,活學活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受學生學習場地的局限,很多知識只拘泥于課堂和課本,設計一些生活化、開放式的練習往往更符合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的需要。因此,筆者課后布置了分層拓展實踐作業,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體會數學的價值。

選做一旨在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觀察不同類型、不同種類的物品質量,加強對質量單位的直觀感受,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選做二提升難度,將數學知識和科學知識運用于一日三餐,體驗生活和數學的緊密聯系,活學活用。

綜上所述,通過單元練習課習題的設計,使數學練習課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找到生活的縮影,親身經歷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學態度,體驗數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穎瑄.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存在問題及策略研究——以第一學段數與代數為例[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3]沈林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40).

[4]吳信鈺.小學數學教學練習生活策略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生活化情境
高中政治課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的策略分析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創設
生活化情境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現
巧妙選擇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學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設及應用
嵌入生活化情境的中學物理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情境探析
多措并舉,推進英語口語教學
構建生活化情境,提高培智語文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