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教學中小樂器運用策略探究

2022-06-03 13:50吳會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關鍵詞:策略探究小學音樂

吳會玲

摘要:樂器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載體,對培養音感、情緒、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小樂器與其他樂器對比,方便攜帶、簡單易學,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對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樂理知識具有實踐價值。因此,本文以小樂器為輔助,探尋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小樂器運用的策略,立足合唱教學、技能培養、欣賞提升、情感內化四大維度進行了闡述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 小樂器 策略探究

小樂器是指與民樂類樂器或者管弦類樂器有所不同的一種樂器,適合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常見的有葫蘆絲、口風琴、口琴、豎笛等,可以增強音樂表現力,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在教學中,將音樂與小樂器進行融合,可以從合唱教學、技能培養、欣賞提升、情感內化方面入手,繼而更好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打造音樂品質課堂。

一、以合唱為基,小樂器促進和諧表達

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唱精神,提高音準,增強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感悟。將小樂器運用到教學中,既可以為學生在演唱方面提供幫助,如精準節奏、旋律感知,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我的中國心》音樂內容時,旨在通過合唱表演,使學生能夠從歌唱中感受青春,從歌唱中了解父輩的青春之歌,感悟人生,從而培養愛國情感,提高歌唱表達能力。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可以播放中國成長視頻紀錄片,展示祖國大好河山以及先輩奮斗歷程,結合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提出問題:作品中的情緒如何?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讓學生自主交流互動,先解析歌曲情感和歌曲大意,隨后以合唱為載體,以口琴為輔助,開展讀歌詞、賞歌詞、唱歌曲的活動。教師先利用白板找到口琴表演的視頻,以口琴為伴奏,讓學生自主朗讀歌詞,從歌詞中體會濃濃的愛國情感,鼓勵學生交流互動,說一說這首歌詞哪些地方好,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此時,可以配上一兩幅電影《公元1997》中的畫面以增強賞析氛圍,最后播放有關合唱以及運用口琴表演歌曲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口琴在這首歌曲表演中的運用,讓學生結合該歌曲旋律,用口琴進行創作性表演,如在學生演唱該歌曲低音和高音部分定音不準的時候,可以及時用口琴來固定音準,促使合唱更加和諧;歌曲開頭部分,可通過合唱和口琴雙重合作表演,提高學生的歌唱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表現力。

二、以技能為準,小樂器促進學習內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使用樂器進行歌唱表演的能力。為培養音樂素養,促進學習內化,可以以技能培養為基準,將小樂器運用到音樂節奏、旋律訓練中,從簡單到復雜,從知識、情感到技能提升,繼而實現整體表達能力的提升,提高音樂創作能力。

例如,《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亞的一首歌曲,曲調歡快,富有動感,歌曲中連續運用了切分節奏,表達了喜悅的心情,教學這首歌旨在通過此次學習,學生能夠運用打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情緒。在教學時,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不同的水果品種,以及小販叫賣水果的視頻,再播放《木瓜恰恰恰》歌曲,在聽的過程中,引發學生思考“恰恰恰”表現了小販賣水果時的心情,鼓勵學生跟著節奏一起拍手并讀出輕巧的“恰恰恰”,隨后為學生介紹歌曲創作背景,以及木瓜生長環境,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其能夠深入情境感受該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由此引入小樂器,運用打擊小樂器——沙槌來表現“恰恰恰”節奏,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節奏練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各小組用打擊樂器對該歌曲進行表演。用小沙槌來伴奏,表示“恰恰恰”,感受歌曲節奏之間的強弱變化。最后,開展“音樂之王”活動,鼓勵各小組運用不同樂器對該歌曲進行表演,用小樂器來表現作品的不同情感,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知能力,又可以豐富其情感表達,提高其對作品情感的內在理解,增強感悟能力。

三、以欣賞為由,小樂器促進鑒賞升華

音樂欣賞能力是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融合小樂器進行指導鑒賞,可以促使學生領悟到作品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感受作品中豐富的情感與音準之間的變化,繼而使其能夠多視角地進行音樂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例如,在教學《我和你》音樂內容時,旨在通過感受樂曲風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其理解內在情感。為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運用小樂器進行整合提升。首先,播放《運動員進行曲》,打造良好的音樂氛圍,繼而播放歌曲《我和你》,介紹歌曲的音樂背景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隨后向學生介紹豎笛,結合豎笛和歌曲的共同演繹,引導學生思考這首樂曲給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體會樂曲風格,欣賞不一樣的表現。在此次欣賞過程中,可以開展“找朋友”游戲,聽音識曲,播放豎笛旋律,讓學生找出對應曲段,提高其對歌曲節奏的感知能力,在欣賞的過程中,熟悉旋律。最后,開展歌曲鑒賞活動,為其播放運用豎笛演唱《我和你》歌曲的視頻,讓學生指出4/4拍及其強弱規律,鑒賞演奏指法,再融合歌曲的情感表達,進行共同賞析。在此時,可以為學生們播放運用不同樂器表演的視頻,如鋼琴,從樂器和小樂器對比的視角入手,探討兩種樂器演奏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使學生從音樂中感受世界的和諧、體會更高的精神與力量,繼而提高音樂鑒賞素養。

四、以情感為主,小樂器促進素養提升

學習音樂不是為了讓學生會唱便可,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對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其作品感悟能力。對此,在實際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可以運用小樂器進行教學引導,將樂器融入歌曲情感變化表演中,使其在特定情境中,感知作品情感,從而提高歌唱表現力,豐富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學《憶江南》音樂內容時,旨在讓學生能夠感受歌曲的意境美,感受江南水鄉風光的秀美,激發其對江南的熱愛之情。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從詩、景、歌、樂、畫多個方面對其進行情感引導。首先,可以利用微課播放江南六大古鎮風景圖,搭配憶江南詩詞歌頌,用葫蘆絲伴奏,在景、樂、畫欣賞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情感,使其初步感受江南風光之美,從而激發其音樂學習興趣;然后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葫蘆絲道具,介紹不同音孔排列順序,以及閉孔和開孔搭配表演時的氣流情況,并結合該歌曲進行演繹,基于速度、力度、旋律等各個音樂要素引導學生為歌曲伴奏,體驗歌曲之美,讓學生說一說用葫蘆絲進行歌曲表演時的感受,使其體會不一樣的情感。同時,為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以及表現力,在表演的時候可以深入情感體驗,讓女生唱詞,男生演奏,教師為其播放江南美景畫,將情融于唱、奏、景之中,從而使其更好地感悟江南美景。最后開展創新與改編的活動,以葫蘆絲輔助表演,讓學生對歌詞進行創編,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景進行填詞和表演,創新節奏,開展新歌會活動,發揮小樂器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樂曲情感表達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小樂器,對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強化其音樂核心素養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小樂器與合唱教學、技能培養、欣賞提升、情感內化四大維度相結合,在用樂器、賞樂器的過程中,實現樂器與音樂教學的整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卞莉月.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小樂器應用的問題與策略[J].知識文庫,2019(17):8889.

[2]張曉瓊.小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21(11):3536.

[3]張蔚波.小樂器大作用——小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思考[J].北方音樂,2020(21):130132.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策略探究小學音樂
淺析小學體育課堂足球教學策略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談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