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賦能高中思政課教學

2022-06-03 13:50趙傲雪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關鍵詞:賦能思政課信息技術

趙傲雪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科教學賦能。本文立足高中思政課教學,從“提供資源,助力自主學習”“創設情境,激活思政課堂”“生成數據,實現個性化教學”三個方面探索信息技術為學生之“學”、教師之“教”和教學之“評”賦能的路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 思政課 賦能

當前,教育領域正步入以信息化推動現代化的“教育信息化2.0時代”?!百x能”這一心理學概念的內涵已拓展為“為誰或某個主體賦予某種能力或能量”。在高中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將信息技術賦予的能量實現價值最大化,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賦能于“學”:提供資源,助力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現自我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將學科核心素養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恰當的學習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腳手架”,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利于為學生課前課后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

(一)前置探究類資源

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的課前學習提供知識性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針對抽象性較強的概念、理論,如“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框題中的“生產力”“生產關系”概念,教師可以通過錄制微課、推薦相關學習網站等形式,幫助學生在課前了解相關內容,提高課堂實效。

信息技術還能夠為學生的課前學習提供豐富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等背景性資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教學中,教師進行歷史學科的相關知識介紹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教學中又不能將思政課完全轉化成“歷史課”。在此情況下,將有關歷史背景的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整理出來,如由歷史普及漫畫改編的動畫視頻《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的相關劇集等,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對知識有直觀生動的了解,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興趣。

(二)鞏固拓展類資源

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豐富作業形式、拓寬作業邊界。如拍一張反映新時代城市或鄉村生活面貌的照片、拍攝制作一段以“稅收的作用”為主題的Vlog、在“我為政府獻一策”留言區提一條基于實際調研的建議等,都可以作為新型的思政課作業。

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將課堂上討論仍意猶未盡的議題繼續完善。高中思政課中的部分議題具有“辨析性”和“兩難性”,留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空間較大,若僅限于課堂討論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在課堂討論結束后,可以組織學生繼續利用互聯網搜集資料,借助各類“群”等平臺繼續開展研討活動。

信息技術的發展能為學生提供參與體驗的平臺。如微信小程序“假如我是委員”,學生可以注冊虛擬的政協委員身份信息,運用發布提案、評論、點贊、分享、積分晉級、留言等各項功能,在實踐中體驗委員履職、學習政協知識,提升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

通過提供資源,信息技術賦能高中思政課中的學生學習,讓知識資源數字化、平面資源立體化,讓智慧因“自學”而真正點燃。

二、賦能于“教”:創設情境,激活思政課堂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思維和學習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義”,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思政課的情境創設插上了翅膀。

(一)創設逼真情境

情境學習強調要在知識實際應用的真實情境中呈現知識,以此達到學用結合的目的,因此情境創設的真實性是情境學習發生的前提條件。比如在關于綠色發展理念的講解中,以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傳統授課方式易讓學生限于“記住”知識而非“認同”理念。此類情況下,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我”設置為“這座城”的一個市民,使用多媒體展示30年間城市的發展變化。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VR技術讓學生真正“走進”這座城市,通過體會環境變化對生活的影響來深入探討“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提出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二)提供多元視角

基于信息技術的情境創設,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個體認知的局限性,獲得更加多元的視角。比如如在“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包子鋪老板”“某國內連鎖餐飲店經理”“某中外合資企業研發部工作人員”“某國企職工”等各類角色,由學生在課前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相關資料,并以PPT或小視頻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闡述“我的一天”“我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工作的煩惱和困惑”等。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將自己代入到角色中,真切地了解和理解我國不同所有制經濟存在的意義,并以“我”的視角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由此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三)開展高效互動

實現高中思政課程內容活動化,就要求給學生更多參與、體驗、交流、表達的機會,各類信息化平臺可以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設更多機會。比如教師和學生可以圍繞某個議題“發帖”,其他學生再以“跟帖”的形式發表個人觀點,同時以互評的方式進行“對話”。以這種學生熟悉的形式進行互動,既能擴大互動的覆蓋面,讓學生全員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又能及時高效地了解學生的觀點,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實效。

通過創設真實、多元的情境,信息技術賦能高中思政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讓教育技術嵌入到學習系統中,讓核心素養在情境中生根發芽。

三、賦能于“評”:生成數據,實現個性化教學

在當前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政課評價需在關注學業成績的同時助力學生的精神成長。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助推評價的科學性和多元化。

(一)“信息”讓評價更科學

傳統的高中思政課評價主要集中于考試測驗的分數,基于信息技術所搭建的各類平臺,能夠促成教學決策數據化和評價反饋即時化。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將導學案發布給學生,學生在平臺上完成;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答題”還是“發帖”,都會以某種量化形式留下學生學習的“痕跡”;在課后作業中,平臺將每道題和對應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在考試后,不僅能看到學生個人得分,也會生成包含各小題得分及對應知識點分析的個人試題分析報告。由此形成個體獨一無二的學科成長檔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科學習進行縱向分析,根據數據變化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教師既能把自己所帶班級與其他班級進行橫向比較,及時診斷和改進教學,又能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分層教學和個性化輔導提供數據支撐。

(二)“技術”讓評價更多元

以教師為主體、以學業成績為對象、以紙筆測驗為方式的傳統評價不能順應新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也無法體現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特殊地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促生多維評價空間,讓評價因多元而智慧。

一方面,評價主體更多元。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參與互動狀況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價。信息技術的使用也使得學生之間的實時廣泛評價成為可能,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也可以利用平臺對教師教學進行某種方式的評價,以助力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評價內容更多元。智慧課堂等各類平臺不僅能生成學生考試成績,還可以記錄下隨堂練習的準確率、課堂中學生舉手發言的次數,以及學生在發帖交流、課前演講、時事分析、課堂辯論等活動中的表現、教師及其他學生對其相關課堂表現的評定等。

通過大數據的運用,信息技術賦能高中思政課的教學評價,通過評價的科學、多元、有效來助推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信息技術為高中思政課教學賦能的作用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越發凸顯,高中思政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既要提升靈活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又要提升個人信息素養,讓“智能”在教學實踐中轉化為“智慧”,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美,程佳銘,高守林.用技術賦能學習[J].現代教育技術,2018(11):1218.

[2]毛剛,周躍良,何文濤.教育大數據背景下教學評價理論發展的路向[J].電化教育研究,2020(10):2228.

[3]王娜.略談短視頻的教學應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8):3031.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賦能思政課信息技術
以人才“賦能”為核心 驅動一汽-大眾高質量發展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大藍鯨”系統:打造增強型的新廣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