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滲透

2022-06-04 00:32劉秋紅
教育周報·教研版 2022年14期
關鍵詞:環境活動教育

劉秋紅

摘要: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熱點問題,在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更是刻不容緩。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適時地對學生實施環境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環境問題,樹立良好的環境覺悟,養成文明的環境行為習慣。

關鍵詞:環境教育? 環境問題 地理教學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長,全球的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解決環境問題,教育的作用已深入人心。

一、高中地理滲透環境教育的意義

高中地理滲透環境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學習地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學會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一方面,只有對知識掌握得足夠全面,才能知道我們的環境存在的問題,才能去著手保護環境,所以滲透環境保護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另一方面,滲透環境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做一個有責任的良好青年。

二、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在地理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方面的知識內容相當豐富,教師要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他們對環境問題的興趣,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例如在《水資源》教學中學習了水資源是有限的,是人類生命寶貴的資源。在課堂中安排了“我是小當家”的出謀獻策活動,讓學生就“如何保護水資源”或“如何節約水資源”想辦法。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辦法:如在農業方面可以改變灌溉方式,廢棄大水灌溉,推廣噴灌;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在工業方面,可以提倡用水重復使用,循環使用;降低生產耗水,提高利用效率,對污水進行處理,達標排放等。

再如《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這節課,學習了全球氣候變化的特征、成因及碳循環和溫室效應原理,了解了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人類社會以及國家安全的影響。進行合作探究:碳排放中如何進行國際合作?《京都議定書》中“清潔發展機制”涉及的目標就是發展經濟的同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發展低碳經濟。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近200個締約方達成了《巴黎協定》。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1.我們國家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那么,什么是碳達峰? 碳中和又是什么意思呢??? 2.美國為什么退出《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3.作為中學生,你可以為減少碳排放做出哪些努力?積極參與節能減排的宣傳活動;身體力行,踐行綠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少開空調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養成愛護地球環境,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實現了環境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三、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還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手段獲取環境知識、發現環境問題、提高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性的環境問題,學習環境治理的方法,用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借鑒治理方法,使學生對環境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搜集到一些相關的資料。如在新聞中了解到中國治理沙塵暴的方法;在新聞媒體上了解到俄烏沖突給經濟人類環境帶來的危害,進而喚起國際社會要維護和平,不要戰爭。在短視頻上學習到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知識,如《環境保護法》、《森林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環境意識的加強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時刻想到地理課堂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地理教師應把環境教育“滲于課內,教于課外”,重視在實踐中滲透環境教育。組織學生參與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顒觾热莺芏?,可以是讓學生調查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和危害;也可以是讓學生學習水、氣、噪聲等污染的測定方法?;顒有问街饕獮橹R講座、參觀考察、社會調查、樣品采集、實驗測定等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在向學生傳授環境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環境責任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主動參與環?;顒拥姆e極性以及熱愛環境的情感。

總之,環境教育與地理教學的關系密不可分,地理教師有責任將環境教育繼續溶入到地理教學中,使環境教育與地理教學共同進步,達到雙贏。

猜你喜歡
環境活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環境清潔工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漫觀環境
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