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實踐探索與模式解析

2022-06-06 15:53黃祖輝傅琳琳
改革 2022年5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

黃祖輝 傅琳琳

摘? ?要: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浙江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承擔著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的重要歷史使命。當前的共同富裕是“經濟發展以效率優先,但要重視公平;公共保障以公平優先,但也要重視效率”的共同富裕,要聚焦重點對象和重點內容,在瞄準廣大農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體和外來農民工群體這些重點對象的基礎上,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公共保障、人居環境和文化生活等發展短板問題,其中,解決收入差距懸殊問題是主要難點。浙江確立“擴中”“提低”和“穩底板、揚長板、補短板、創新板、樹樣板”的共同富裕發展思路,圍繞縮小地區差距、縮小城鄉差距、縮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建設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六大領域開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實踐探索。展望未來,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民農村共富,以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富,以“擴中”“提低”加快群體共富。

關鍵詞: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示范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543(2022)05-0021-15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1],“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157。從當前發展階段和形勢來看,我國既是世界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最大的國家,又是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份額較低和城鄉、區域、階層收入差距懸殊等結構性矛盾較大的國家。實現共同富裕,還具有應對國際環境變化形勢、實施雙循環戰略,以及在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等重要意義。實現共同富裕,是國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總體上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力圖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建立長效脫貧機制以及全面小康社會補短板的決心體現,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作出部署,明確了2035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的目標任務。同時,面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任務艱巨的發展實際,2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實現共同富?!盵3],以浙江先行先試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探路。國家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既表明浙江已經具備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條件,又表明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探索和示范引路。2021年6月,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進展、15年基本建成”的安排,全面落實《意見》所要求的“兩階段發展目標”[4]。隨后,浙江省各省級職能部門圍繞浙江26個山區加快發展縣、農業農村領域、人社、醫保、“擴中”、“提低”等,出臺了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各地級市、縣(市、區)積極響應,出臺了地方配套方案。

在探索推進共同富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浙江省取得了明顯成效,具備開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現實基礎和發展優勢,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具有廣闊的優化空間和拓展潛力。一是省情代表性較強。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擁有陸域面積2.5倍的海域面積,占總人口約27.8%的鄉村人口,造就了浙江豐富多樣、代表性強的資源稟賦和省域特色。二是富裕程度較高。浙江率先推進民營、縣域、塊狀三大經濟發展,為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2021年,浙江經濟總量突破7萬億元,民營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兩個健康”標桿樣本;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2 413元,居全國各?。▍^)第1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21年和37年居全國各?。▍^)第1位。三是發展均衡性較好。從城鄉來看,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20年的1.96縮小為2021年的1.94,遠低于全國;從區域來看,設區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與最低倍差由2020年的1.64縮小為2021年的 1.61,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設區市居民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①;從階層來看,浙江省是全國首個較高水平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省份,2020—2021年浙江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10萬~50萬元群體比例由69.2%提高到72.4%;20萬~60萬元群體比例由26.8%提高到30.6%;從領域來看,浙江在全國率先全面實現縣(市、區)域范圍內低保標準城鄉一體化,并在綠色發展、教育醫療、現代法治、富民惠民等多個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四是改革創新性較強。浙江探索創造了“千萬工程”“最多跑一次”“‘三位一體農合聯”“宅基地‘三權分置”等多項改革經驗,創新了從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到“三治結合”智慧治理的鄉村現代治理之路,較強的改革和創新意識為大膽探索和及時總結示范區建設經驗提供了支撐。五是試點迫切性較強。面對用地不足、資源約束、經濟轉型升級、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等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好穩定擴大就業與技術進步的關系,如何優化支撐共同富裕的經濟結構,如何構建共享性收入分配政策和包容性民生保障制度等,均是浙江迫切需要突破的困境?;诖?,本文立足一年來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實踐探索,闡述中國特色共同富裕發展理論,揭示浙江試點實踐的行動邏輯,在此基礎上,圍繞縮小地區差距、縮小城鄉差距、縮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建設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六大領域,解析浙江共同富裕發展的12個實踐模式,提出進一步推進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相關建議。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一、共同富裕理論與浙江試點實踐的行動邏輯

從演化角度看待共同富裕問題,深化對共同富裕中“共同”的認識,從內涵、重點與難點角度解析共同富裕理論,加快共同富裕由理論走向實踐,是厘清浙江試點實踐行動邏輯的關鍵。

(一)共同富裕的內涵、重點與難點

從共同富裕的內涵來看,黨中央要求浙江建設的是高質量發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區,這意味著共同富裕要建立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是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共同富裕,是發展型經濟社會向共富型經濟社會躍升的過程[5-6]。很顯然,這樣的共同富裕是境界很高的共同富裕,它不是封閉排他的共同富裕,而是開放包容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的均平富,而是機會均等的共同富裕,是先富帶后富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創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是在高質量做大國民收入“蛋糕”的同時切好“蛋糕”的共同富裕,即處理好公平與效率關系的共同富裕,具體而言,是“經濟發展以效率優先,但要重視公平;公共保障以公平優先,但也要重視效率”的共同富裕。

從共同富裕的重點來看,主要是抓住兩大重點:一是重點對象,重點瞄準廣大農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體和外來農民工群體;二是重點內容,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公共保障、人居環境和文化生活等發展短板問題。抓住這兩個重點的關鍵,是破解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難題,縮小城鄉與區域發展差距以及居民收入與生活水平差距,實現城鄉公共保障與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有效覆蓋[7]。

從實現共同富裕的難點來看,主要是收入差距懸殊問題。共同富裕的重點內容包括解決收入分配、公共保障、人居環境和文化生活等發展短板問題,其中,解決公共保障、人居環境、文化生活等發展短板問題雖有難度,但解決的路徑指向與方法還是相對清晰的,只要下決心增加相關投入,就能較快補上短板。相較之下,解決收入分配或收入差距問題的難度更大,因為收入分配或收入差距問題的解決關系國民收入的三次分配,涉及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處理。具體來看,解決好收入分配或居民收入差距懸殊問題,一方面,亟須破解經濟社會的結構性矛盾。一是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主要體現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尚不均等,城鄉居民財產權利不平等,農村要素市場發展滯后等。二是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性矛盾,改革開放打破了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同時,基尼系數也在不斷上升,超過了臨界水平線,致使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性矛盾凸顯。三是供給與需求失衡矛盾。不僅長期存在相對于供給的內需不足矛盾,而且還出現了因世紀疫情沖擊、國際貿易爭端、地緣政治沖突惡化等逆全球化的動蕩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另一方面,亟須找準低收入群體有效增收的路徑。主要包括產業發展就業增收路徑和鄉村資源生態存量激活路徑,這都涉及相關制度(如供給側制度、產權制度、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等)的改革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破解。

(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行動邏輯

浙江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過程中,確立了“擴中”“提低”和“穩底板、揚長板、補短板、創新板、樹樣板”的共同富裕發展思路(見圖1,下頁)。2021年6—12月,浙江省級部門出臺64個專項政策[8],各縣(市、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出臺實施方案,六大領域28個試點單位均出臺三年行動計劃,初步構建“1+7+N”重點工作體系和“1+5+N”重大改革體系。

具體而言,“穩底板”就是要固本強基,不斷增強風險防控和社會保障能力,實現一體化與提水平同步,完善城鄉公共保障體系,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重點突出大病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社會救助的制度完善,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與教育資源向農村擴容?!皳P長板”就是要強化優勢,鼓勵勤勞創新致富,以數字經濟、三大科創高地、大灣區建設、“415”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等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把a短板”就是要消解弱項,著重縮小地區、城鄉、收入三大發展差距?!皠撔掳濉本褪且獎撔绿嵘?,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生態文明、社會治理促進精神共富?!皹錁影濉本褪且獎撓葼巸?,聚焦關鍵環節建設好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

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實踐模式解析

為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標志性成果,浙江圍繞縮小地區差距、縮小城鄉差距、縮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建設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六大領域,確定了28個試點。下文圍繞這六大領域,解析浙江共同富裕發展實踐的12種模式。

(一)縮小地區差距

加快縮小浙江地區發展差距,包括縮小11個設區市收入差距、山區26縣與其他縣域的差距、相對發達地區內部區域差距等,其關鍵在于完善省域統籌機制,推動區域之間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挖掘區域發展特色優勢,加快實現省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9]。具體來看,就是通過念好新時代“山海經”,拓展迭代山海協作的方式、載體和內涵,推動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探索建立統籌產業平臺,以“飛地抱團”“對口支援”等方式持續推進陸海統籌、山?;?,打造一批產業鏈協作標志性工程。

1.“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麗水模式

麗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浙江綠谷”之稱,是山區縣占比最多的設區市。近年來,“麗水山系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位居浙江省第一,但與此同時,麗水市全域9縣(市、區)均在山區“26縣”名單上,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排名靠后,屬于加快發展地區。

麗水市著眼于“揚己之長補己之短”,打通轉換渠道將生態優勢發揮到極致,著重凸顯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試點城市和較早引入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的地區(2019年遂昌縣大田村發布全國首份村級GEP核算報告)的基礎條件,全面建設“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范區”,加快構建“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第一,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開展“雙碳”路徑探索。麗水市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體系,建立國家級生態資產和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平臺,創建中國碳中和示范區。如麗水市代管的龍泉市推廣“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數字化改革的窗口。第二,發揮“紅綠”資源優勢,做好“紅綠融合”文章。推出了一批“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經典文創/民族風情/健康養生”等特色發展范例,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探索新路。如遂昌縣王村口鎮積極探索紅色資源、古鎮文化和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走出“紅古綠”深度融合振興之路。第三,創新引領產業振興,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以省級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建設為依托,構建浙西南區域創新體系;以完備有效的市域一體化新機制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加快實現產業飛地全覆蓋,并提出提升14個“消薄飛地”,打造30個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產業示范點,帶動1 200個村增收致富等建設目標[10]。如景寧畬族自治縣全力打造“景寧600”生態精品農產品品牌,與溫嶺組建“飛柜聯盟”促農增收。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2.“飛地抱團,山海協作”的嘉興平湖模式

平湖市自古是侍農養??壗z之地,“公私倉廩俱豐實”,素有“金平湖”之美譽,位列2021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縣第34位,但市域內部、村莊之間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

自2006年起,平湖連續17年實施“飛地抱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模式,探索出一條“1.0版”到“6.0版”活血幫扶、區域互動、合作共贏的“飛地抱團,山海協作”強村之路。一是從單村施策到“飛地抱團”。1.0版本以行政村單打獨斗來壯大集體經濟;2.0版本實現從村域壯大到鎮域聯建的轉變,主要通過在鎮、街道優質地段聯合建設物業項目促進集體增收;3.0版本推進跨鎮街道“飛地抱團”,跳出鎮域范圍,依托市級層面優質平臺建設高收益、高標準的物業項目,實現“村級收益、企業發展、中心工作”三方共贏。二是平湖·青田“三供三?!焙献髂J?。4.0版本實現了跨地市協作,平湖市和青田(浙江山區縣)本著“優勢互補、互贏協作”的原則,在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全省首個跨縣市山海協作“飛地消薄”項目,創新“三供三?!焙献髂J剑辞嗵锟h以“供土地指標、供錢投資、供人管理”的方式在平湖出資建廠,平湖市以“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的方式負責招商引資),確保了在優質企業的高效益下,推動青田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三是平湖·九寨溝精準扶貧模式。5.0版本實現了跨省域協作,平湖市與九寨溝縣聚焦智能制造、科技信息、生命健康、高端服務等優勢產業,在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內打造平湖—九寨溝“飛地”科創園,因地制宜將省內山海協作的“良方”惠及九寨溝,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平湖模式[11]。四是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模式。6.0版注重跨群體協作,致力于低收入農戶增收,籌建家庭、集體、企業、慈善、政府、銀行各出一點的“初心幫扶資金”,讓低收入家庭入股平湖投資額最大的“飛地抱團”平湖智創園項目,每年獲取10%的穩定收益。

(二)縮小城鄉差距

加快縮小浙江城鄉差距,關鍵在于突出以人為核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視鄉村建設的合理布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起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9]。具體來看,就是要以農業“雙強”行動推進農業現代化,組建鄉村共同富裕聯盟,加快推進市民化集成改革,實施新一輪鄉村集成改革和強村惠民行動,以都市區和縣城為主要載體提高人口承載和公共服務共享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補齊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線。

1.宅基地權能“雙向開放”的金華義烏模式

浙江金華義烏市作為首個縣級國家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的城市。近些年來,義烏成為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城市,走出了以城鄉“雙向開放”宅基地制度改革促進共同富裕的創新之路。

2015年以來,義烏市系統建立“1+7+9”(一意見、七辦法、九細則)制度體系,在全國首創首提、先行先試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1.0版;2021年后,義烏對標建設高質量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構建“1+10+10”(制定1個總指導意見、完善10項政策、新制定10項政策)的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體系,全力打造宅基地改革試點“2.0版”,努力構建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的宅基地權能“雙向開放”新機制[12]。一是打通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宅基地使用權通道。結合義烏市實際,完善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鼓勵宅基地有條件轉讓和跨村安置、“集地券”等多種方式騰退農村宅基地,探索落實允許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的有關規定。如“集地券”項目創新宅基地退出機制,鼓勵村集體、農戶對閑置、廢棄和低效的建設用地實施復墾,驗收合格形成相應建設用地指標,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農村更新改造、破舊立新、新社區集聚建設實現農民“有房可住、有租可收、可貸可抵”。二是探索返鄉創業精英宅基地使用權市場化運作通道。完善宅基地使用權抵押制度,建立科學評估、適時更新、動態調整、城鄉統一的農村宅基地基準地價體系;優化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標準和條件,深入推進“兩進兩回”,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發展鄉村旅游、電商等鄉村產業的有效途徑,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業“標準地”改革,支持鄉賢以及留學歸國、高校畢業、退役軍人、農民工等新農人返鄉創業。截至2020年底,義烏市發放農房抵押貸款23 812筆、金額138.09億元,完成“集地券”建設315.8公頃,農村農民通過改革直接獲利超過86億元①。

2.率先打造“無差別城鄉”的湖州模式

浙江湖州市是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早在2015年底就率先打破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此后農地入市等其他城鄉體制改革也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該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1.65,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綠色發展、城鄉均衡已成為湖州鮮明特質和顯著優勢。

湖州率先打造“無差別城鄉”,不是指城鄉無差別,而是指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聚焦綠色共富和城鄉融合,把城市和鄉村視為一個整體,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差別為核心,以居民收入均衡化、宜居環境高品質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素配置高效化、數智進程同步化為主攻方向,率先基本呈現共建共享、充滿活力、“差別”消失、普遍富裕的城鄉關系新形態。第一,“三是三不是”的基本特征。具體而言,是制度供給的均等化,不是功能形態的同質化;是發展機會的平等化,不是發展結果的一樣化;是品質生活的共享化,不是生活方式的平移化。第二,七項預期性標志性成果。分別是以“四個一百”(“百村聯百村,百企結百村”“百名人才強百村”“百賢百企興百村”“百個市直機關黨組織幫百村”)為引領的共富幫帶機制,以“強村公司”為品牌的村集體經濟抱團發展機制,以“未來鄉村組團”為抓手的片區高質量發展機制,以“兩山銀行”為代表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農業“標準地”等三地聯動改革為核心的農村土地權益實現機制,以“共享模式”為特質的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機制,以“數字鄉村一張圖”為標志的“四治融合”鄉村治理機制②。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三)縮小收入差距

加快縮小居民收入差距,關鍵在于體現效率、促進公平,通過“提低”“擴中”,激勵財富創造,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13]。具體來看,要全力推進創新創業和勞動力充分就業,千方百計拓寬居民增收渠道,構建低收入群體持續較快增收、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的新機制,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收入分配調節機制。

1.“我們的幸福計劃”促增收的金華磐安模式

浙江金華磐安縣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是浙江山區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近年來,該縣立足“生態富縣、生態富民”發展戰略,聚焦共富鄉村、強化數字賦能、突出生態轉化,構筑創新帶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增收循環鏈,奮力走出一條具有磐安山區特色的“六個十大”鄉村振興的共同富裕發展之路。

磐安縣聚焦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制定富民增收十大創新性舉措,即推動“我們的幸福計劃”、易地搬遷、“萬元系列”、農家樂經濟、盤活資源、就業技能提升、發展集體經濟、金融助力、“四小經濟”、“兩進兩回”促增收①。其中,“我們的幸福計劃”圍繞產業發展、居民增收、鄉村服務、產品營銷、社會治理五大體系,構筑幸福農產、聯盟、幫促、金融、三資、山居、農校、治理、營銷和醫養十大“幸福系列”場景,覆蓋范圍從局域邁向全域,經營業態從生態種養到拓展農家樂、休閑旅游等融合業態,以“我的”到“我們的”一字之增,提升“幸福計劃”的帶動能力、輻射范圍和覆蓋精準度。幸福計劃1.0版:幸福田園。通過“生態種養+現代營銷”,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生產模式,以生態化、標準化生產保障產品品質,提升農戶收益,形成生產銷售全閉環。幸福計劃2.0版:幸福家園。通過“農村資源+工商資本”,組建“政府+村集體+開發企業+農戶”利益共同體,盤活農村宅基地、林地等閑置資源,發展農家樂、“共享農屋”,以投資、入股、分紅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幸福計劃3.0版:幸?;▓@。通過“生態保護+科學開發”,形成“四季磐安、幸福之旅”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四季采摘、樂享磐安”農業休閑觀光線路,變“賣資源”為“賣風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2.“大愛鹿城”慈善品牌的溫州鹿城模式

浙江溫州鹿城區素有“大愛之城、文明之城、道德之城”的美譽,50年來,冬施熱粥、夏送伏茶的“紅日亭”,早已衍化成鹿城民間愛心慈善的代名詞,被中央文明辦譽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并先后涌現出三樂亭、旭日亭、白鹿亭、復興亭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草根組織,催生了網絡熱詞“善亭文化”。

鹿城區重點聚焦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圍繞解決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后發階層需求,充分發揮慈善事業作為三次收入分配方式在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的作用,著力改善各階層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2019—2021年,累計募集慈善資金3.2億元,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6.5%②。第一,以“慈善+改革賦能”縮小收入差距。推動慈善主導力量從傳統組織向社會多元組織轉變,打出了改革賦能組合拳。重構慈善組織體系,打造全省首個樞紐型慈善服務綜合體,縱向貫通慈善工作“最后一公里”;創新慈善載體模式,設立“低收入群體信貸互助基金”,引導本地企業和實力溫商成立各類慈善基金;迭代慈善激勵政策,構建慈善積分體系,實現“善行義舉、行善積德”可量化、可轉換、可感知。第二,以“慈善+機制賦能”聚焦造血增收。堅持“扶志為先、扶技為要、扶業為本”三“為”并進,推動慈善重心從救助貧困對象向支持低收入群體增收轉變。建立常態化的典型引領機制,設立慈善日,開展“十大自強模范”“十大創業之星”等選樹活動;建立個性化的就業培訓機制,為有就業潛力的低收入人員量身定制職業培訓方案,推行公益崗位試就業和“回爐再培訓”機制;建立精準化結對幫扶機制,開展“千企結千戶”先富帶后富行動。第三,以“慈善+數字賦能”變革慈善方式。開發“慈善鹿城”智慧大腦,推動慈善方式從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兩路并進轉變。推動慈善服務智慧化升級,打造“慈善參與一碼通”“慈善積分一鍵算”等場景應用;實現慈善資源高效率匹配,率先打造邊緣救助信息系統,實現供給端、需求端“雙向貫通”;實施慈善資金全流程追溯,打造慈善組織活動信息監管平臺,建立慈善捐款可查詢、可追溯的智能反饋機制。

(四)公共服務優質共享

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是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構建基礎,其關鍵在于加大民生要素投入,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擴大優質服務供給,顯著提升公共服務質效[9]。具體來說,以均等、普惠、便捷、可持續的服務理念,強化數字賦能、制度創新,瞄準人民群眾所憂所急所盼,更加注重公共服務向農村、基層、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破解各突出矛盾和關鍵堵點,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標。

1.“提升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優質共享”的杭州富陽模式

浙江杭州富陽區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與杭州主城深度融合,全部40項民生政策已于2017年底與杭州實現并軌,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上積累了較好的基礎優勢,如新勞動教育模式屬全國首創,智慧醫療新模式在省市推廣,打造“樂業富陽”金名片,多層次職業技能服務特色彰顯,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域覆蓋。

富陽區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聚焦浙江所需、富陽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按照“一年出成果,兩年大變樣,五年新飛躍”要求,努力使“富裕陽光的美好家園”成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最佳試點成果。第一,深化推進“人生一件事”。圍繞公民個人生命全周期9個階段216個“關鍵小事”進行梳理分類,實現一站式辦理、一體化服務,一次不用跑,一生一檔案,終生可享用。第二,大力建設美好教育共同體。引進主城區名校集團,全面推進城鄉學校教共體建設,加大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力度,創建成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第三,加強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加大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投用兩家省級三甲醫院;加快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家庭醫生服務平臺等數字化改革,創建全國健康促進區和省級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示范區。第四,全面保障市民安居樂業。深入實施“技能富陽”五年行動計劃,建設“富農用工”靈活就業場景,打造“就業超市”,推動就業供需信息精準匹配;深化“藍領公寓”住房租賃試點經驗,推廣共有產權房、自建和改建租賃房。第五,提升更有溫度的兜底保障,依托困難群眾救助“一件事”集成聯辦改革試點,強化托底政策,統籌救助資源,形成集“救助、管控、服務”于一體的社會救助模式。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2.“構建數字化智慧型‘養、育共富體系”的溫州甌海模式

浙江溫州甌海區以“教育立區”,把教育當作最大的民生、最美好的未來,舉全區之力實施未來教育創新區的建設。創新推行“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甌海區重點深化養老托育領域改革,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打造滿足托、育、養一體化場景,讓老人與兒童同樂互融,讓每戶家庭省錢、省力、省心。全面構建數字化智慧型“養、育”共富體系,建成“互聯網+養老+托育”系統,全面打通家園數據信息交互;堅持養老托育一體化,建成“老、小”同樂共享生態,落實新建小區、未來社區鄰里中心等配套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用房,探索“養老機構+托育機構”模式;創新模式建成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共辦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普惠性養老、托育機構建設,“1托N”養老聯動網絡全面形成,打造15分鐘居家養、育服務圈。

(五)打造精神文明高地

精神文明是共同富裕的精神支撐。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關鍵在于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凝聚文化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實現精神富有[9]。具體措施包括:圍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先行示范、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社會治理先行示范,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培育“浙江有禮”品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志愿浙江”平臺,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等。

1.“黨建引領,四治融合”的嘉興桐鄉模式

浙江嘉興桐鄉市是“三治融合”實踐發源地和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成立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嘉湖片區首個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實驗室。其在全國率先提出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經驗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被定義為新時代“楓橋經驗”。

桐鄉市秉承“三治融合”思想精髓,構建“黨建引領、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一是以黨建引領“四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通過建強堡壘、凝心聚力、統籌資源,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二是以自治消化矛盾。推動職能歸位,開展基層組織“去機關化”行動;推動協商民主,全覆蓋建立“一約兩會三團”治理載體;推動多元共治,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三是以法治定紛止爭。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化,實現“訴源、警源、訪源”三源共治;推進法律服務均等化,創新法官與人民調解員“雙向派駐”“一村一法律顧問”等舉措;推進懂法用法普及化,推進“一村一品”“法律十進”“法律明白人評選”等活動,引導形成自覺守法、全民懂法、遇事找法的鄉村法治良序。四是以德治春風化雨。注重示范帶動,弘揚“我自愛桐鄉”人文精神,打造“日行一善”文明品牌,推進“桐鄉好人”等道德模范選樹;注重文化熏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已建成市鎮村三級全覆蓋的“伯鴻”品牌城市書房和鄉村書屋151家;注重道德感染,實行三治積分制管理,形成“讓有德者有所得”的激勵機制[14]。五是以智治提升效率。突出數字治理,建立“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治理模式;突出數字監管,建立杭白菊全產業鏈數字管理系統;突出數字服務,構建跨區域政務服務“嘉湖一體化”通辦圈,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亮麗之窗”的紹興諸暨模式

浙江紹興諸暨市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先行試驗區”,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一項品牌工程來抓,推出了迭代升級關愛基金、全城志愿、移風易俗等特色亮點等做法,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諸暨市以“楓橋經驗”為引領,始終堅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致力于打造“諸善行、諸事和、諸業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亮麗之窗”。一是聚焦“文明實踐干什么”。開展理論政策走心、核心價值普及、優秀文化傳播、文明鄉風培育、鄰里守望暖心五大行動,催生了“公益人人做暖心八件事”“簡辦紅白事”“干部證婚”“平價菜單”“公益婚車”等基層經驗。二是聚焦“文明實踐怎么干”。建立一體化推進、網格化運行、集約化統籌三大機制,開發“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設立文明實踐銀行與實踐基金,定制“文明實踐聯名卡”,廣泛吸引企業、銀行、鄉賢參與冠名,完善好人禮遇、志愿褒獎機制。三是聚焦“文明實踐誰來干”。實施黨員干部帶頭示范、身邊力量便民常駐、公益組織專業助力、會員學員積極參與四大模式。四是聚焦“文明實踐如何干得長久”。探索建立市村“兩級基金”,引導發動黨員干部帶頭捐、鄉賢企業愛心捐、村民群眾互助捐、移風易俗農戶公益捐,不斷做大基金“蓄水池”。

(六)建設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

浙江將村社作為共同富裕的基本單元,以未來社區和未來鄉村為微觀抓手,加快推進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建設。未來社區是城鄉居民居住與公共服務高效集聚的空間,而未來鄉村是立足于鄉村原有資源生態特色,嵌入數字化、生態化等新技術元素,打造集鄉村“三生融合”功能與城市“公共服務”功能于一體,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的綜合體?!墩憬∪嗣裾k公廳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設1 000個以上未來鄉村,并對其特色進行了具體概括,即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化”建設方向,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三類”建設主體,造場景、造鄰里、造產業“三條”建設途徑,有人來、有活干、有錢賺“三有”建設定位,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三味”建設特色,以及未來產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九大”建設場景。

1.衢州衢江蓮花“田園型、國際化”未來鄉村

浙江衢州市蓮花未來鄉村已列入SUC聯合國可持續社區標準試點,成為全國首個建成開放的田園型鄉村未來社區。2020年,社區共有各類產業經營主體150家,常住人口達到9 400人,全年吸引旅居游客30萬人次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 200元、同比增長15.1%,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 050元、同比增長20.4%。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第一,空間重塑,共建鎮園企村美麗家園。重點突出規劃先行。編制《蓮花鄉村國際未來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形成“一核一軸、一環五區”的空間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牢固樹立生態化理念,強化村莊風貌管控和村莊有機更新,實現整個區域生態和人居環境的重塑和全面提升。第二,場景塑造,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社區。形成場景集成,科學布局九大場景,構建教育衛生、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15分鐘便捷生活圈。善用智慧治理,以數字治理、數字生活、數字經濟為主線,形成“1個智慧大腦+3條服務主線+N個應用場景”的“1+3+N”的數字社區運行體系。第三,產業再造,建設產村融合的活力社區。一是數字賦能農業,制定《蓮花鄉村未來社區數字農業發展行動方案》,對現代農業園區內26家規模農業主體開展種植設備數字化改造升級,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升級。二是壯大美麗產業,制定《關于加快民宿提質富民扶持獎勵辦法》,打造鋪里高品質民宿集群,建成晴耕雨讀研學基地,創建農旅融合產業園,引進上海復旦上科公司科教文旅綜合服務項目。三是培育眾創產業,大力培育共享美食、鄉村文創、傳統手工藝等特色產業,引入田園盒子、小而美集市、共享餐廳等新興業態。第四,社群營造,建設共治共享的和諧社區。一是推動“政府主導、企業主營、村民主體”的項目運行模式,推行和支持“自主創業、土地(投資)入股、就地就業、收益二次分配扶持低收入農戶”等增收模式、形成“租金+股金+薪金+二次分配”的財富分配機制。二是優化共治共享機制,做深做實黨建統領基層治理,通過村民共治、數字賦能、文化鑄魂三項舉措,充分調動村民共建共創、共治共享鄉村未來社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構建兩進兩回機制,以“蓮花,我的田園家”作為主題,以“產業導入、治理創新”為抓手,留住原鄉人、召喚歸鄉人、吸引新鄉人。

2.杭州蕭山瓜瀝梅林“數智型、低碳化”未來鄉村

杭州蕭山區梅林未來鄉村作為浙江“千萬工程”重要源起地、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首個村級共同富裕指標評價體系的建立地,緊扣“共同富裕+數字鄉村+低碳發展”,在“城市大腦+未來村莊”的總架構下,按照一體化、集成化、融合化的建設原則,通過多重新要素賦能,構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態、生產、生活“美好共同體”。

第一,健全配套升級“服務圈”,厚植共富底色。梅林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快鄉村5G基站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打造集聚蕭山八個“第一”的美好生活中心,積極推進“圍墻革命”“庭院革命”“?;\革命”,擦亮美麗公路、美麗河道、美麗庭院、美麗田園、美麗池塘、美麗立面等美麗底色。第二,三產融合擴容“生活圈”,激活共富動能。以三產融合發展思維構建業態“投、建、運、維”一體化的鄉村發展新模式,在全面展示工業小區、農業園區、住宅樓區“三區合一”建設成果的基礎上,以“美麗田園+”展示觀光農業、數字農業,以“技術提升+”打造愛迪爾集團“近零碳”工廠,以“模式創新+”招引社會資本,參與加油站運營、餐飲服務業發展等,逐步展示鄉村旅游、鄉村度假、文化創意等美麗經濟。第三,數字賦能加大“朋友圈”,讓共富看得見。以數字基建、數字生活、數字治理、數字產業、公共服務五大集成為抓手,架構打造“6+10+50”的梅林數字駕駛艙,將“瀝家園”服務端覆蓋全村629戶;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對共富的全面態勢監測與可視化分析,以“5+21+X”為架構發布全省首個村級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實施“125”,即構建一個未來村莊的雙碳能源平臺,緊盯未來能源和未來生活兩大發力方向,實現未來工廠、未來出行、零碳建筑、未來民居、未來驛站五個應用場景,打造近零碳村莊。

三、進一步推進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建議

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實踐探索中,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共富典型,推出了一批社會認可的共富理念,取得了較好的開局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探索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發展要在堅持“保障最底層、提低擴中層、激勵較高層”的共富發展導向的基礎上,把握縮小收入差距這個共同富裕的關鍵難點,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集成效應。

(一)以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民農村共富

一是供給帶動。在農民農村共富進程中,城市對農村的“反哺”既體現在城市對農村居民生活用品設施,即“工業品”的供給上,又體現為城市集聚的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對農村的供給帶動。打通城市與農村的雙向要素流通渠道,是實現城鄉要素優勢互補、城鄉融合互利共贏的基礎。

二是需求帶動。在新消費理念引領下,城市對農村的需求已由保障性需求向享受性需求升級,具體地,從以食物保障、勞動力供給、原料供給為主的需求擴展到旅游休閑、生態保育和文化傳承等多元需求。這種需求的拓展通過城市居民返鄉路徑來實現,客觀上要求開發“三農三多”,即農業的多種功能、農民的多項技能和農村的多元價值,為農村資源就地轉化、農業產銷順暢銜接、農民就業空間拓展提供牽引力。

三是空間帶動。在農民農村共富進程中,要重視中小城市和鄉鎮的集聚功能,發揮鄉鎮作為連接農村和城市重要橋梁的作用,以及對農村人口非農化、市民化和現代化的承載功能,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與共富發展。同時,要高度重視鄉村人口在鄉村空間相對集聚的城鎮化效應。優化鄉村空間布局,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使廣大鄉村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村、人、文“四位一體”,與城市群有機銜接的鄉村群和未來鄉村。

(二)以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富

一是鄉村產業促共富。深入實施農業“雙強”行動,加快構建地域優勢凸顯、業態類型多樣、產業融合深入、創新創業活躍、利益聯結緊密的共富鄉村產業體系。堅持特色化發展,優化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力布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優勢產業。堅持融合化發展,促進農業“內向”融合、產業延伸“順向”融合、功能拓展“橫向”融合、信息技術“逆向”融合、農業與城鎮“雙向”融合。堅持綠色化發展,大力推進產業綠色化生產,激發綠色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加快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轉化。堅持品牌化發展,建立健全綠色質量標準體系,加強產品品牌建設,實現質量興農。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二是農村改革促共富。以“確權、賦權、活權、保權”引領農村改革,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使農村沉睡資源優勢活化為發展優勢,重點深化“三變”改革、“三塊地”改革和完善“四個機制”?!叭儭备母锞褪峭七M集體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不斷把村級“三資”盤活;“三塊地”改革就是要深化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制度的改革,釋放農村土地活力。完善“四個機制”就是要完善強村公司、村莊經營、飛地抱團、片區組團發展等機制。

三是未來鄉村促共富。未來鄉村建設要深化“千萬工程”,疊加數字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和共富鄉村的內涵。未來鄉村建設要實現對小農的帶動和融入,使小農和低收入群體與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有效銜接、有機融入,實現持續增收和共富發展。未來鄉村建設要重視鄉村建設的合理布局,既體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公平性、融合性,又體現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在空間的效率和有效覆蓋。未來鄉村建設要做好“兩山”轉化文章,努力實現生態優先基礎上的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和共富發展。未來鄉村建設要創新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實現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對廣大農民持續增收和共富發展的調節作用。

(三)以“提低”“擴中”加快群體共富

一是產業就業促增收。圍繞科研人員、技能人才、中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高校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擴中”重點群體,激發其創新創業活力,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是最能容納就業,且收入需求彈性較高的領域。從目前來看,通過以縣域為載體的城鄉融合發展、城市群的擴容和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推動第三產業占比持續提升,是低收入群體收入增加、中產群體比重不斷擴大的一條重要路徑。

二是收入分配調節促增收。在“再分配”方面,提高稅收和轉移支付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一方面,構建共富型財稅體系,另一方面,重點關注新產業工人、低收入農戶、困難群體等收入水平低、發展能力弱的“提低”重點群體,堅持開發式幫扶、保障型幫扶并舉。在“三次分配”方面,培育有利于慈善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創設“慈善積分”,營造“人人參與慈善”的社會風尚。

三是資源資產化市場化促增收。促進鄉村存量資源向國民財富的轉化,實現低收入群體對財富的共享。重點是深化“兩山”理念踐行和鄉村存量資源的產權制度建構和市場化改革,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發展,使廣大農村低收入群體能在鄉村資源資產化、市場化轉化過程中獲得理想的收益。

Zhejiang's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Mode Analysis of Building a Demonstration Zone for Common Prosperity

HUANG Zu-hui? ?FU Lin-lin

Abstract: During the key period of China entering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and fostering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Zhejiang province, as a demonstration zone for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xploring new paths, accumulating experiences, and providing references. Common prosperity is essentially about "giving priority to efficiency with due consideration to fairness regar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giving priority to fairness with due consideration to efficiency regarding social insurance".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hore up weaknesses in areas such as income equality, social insuranc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life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vulnerable groups like rural residents, urban low-income groups, and migrant workers. To address the key challenge of income inequality, Zhejiang pursues common prosper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improving incomes among low-income groups" and "expanding the middle class", and "solidifying fundamentals, building on strengths, shoring up weaknesses, making innovations, and building demonstration zones". Moreover, Zhejiang makes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six areas, i.e. to narrow the gaps between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etween rich and poor people, to promote quality-sharing of public services, to deliver cultural-ethical progress, and to build basic units of common prosperity modernization. Looking forward, Zhejiang will further promote rural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common prosperity nationwide by "improving incomes among low-income groups" and "expanding the middle class".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demonstration zone for common prosper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reform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3-03-17)[2022-03-15].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17/c64094-20816352.html.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18):4-10.

[4]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N].浙江日報,2021-07-20(01).

[5]郁建興,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政策議程[J].政治學研究,2021(3):13-25.

[6]張來明,李建偉.促進共同富裕的內涵、戰略目標與政策措施[J].改革,2021(9):16-33.

[7]黃祖輝,葉海鍵,胡偉斌.推進共同富裕:重點、難題與破解[J].中國人口科學,2021(6):2-11.

[8]孫弋弋.浙江打造標志性成果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N].中國經濟導報,2022-02-10(07).

[9]何玲玲,袁震宇,商意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訪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J].政策瞭望,2021(6):21-22.

[10]中共麗水市委? 麗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麗水加快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J].麗水市人民政府公報,2021(9):1-16.

[11]市縣動態[J].浙江國土資源,2018(6):60-64.

[12]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促進共同富裕[J].政策瞭望,2022(1):47-50.

[13]李實,朱夢冰.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促進共同富裕實現[J].管理世界,2022(1):52-61.

[14]黨建引領數字賦能“三治融合”——浙江省桐鄉市超前推進基層治理新實踐[J].鄉村振興,2021(2):54-55.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農業產業融合中經營主體‘互利共生的機理與效應研究”(71903178)。

作者簡介:黃祖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傅琳琳(通信作者),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
論相對剝奪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一周年巡禮
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一周年巡禮
《共同富裕的中國方案》首發暨研討會召開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綱出席會議
共同富裕:繪就美好生活藍圖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確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傳遞企業力量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綿薄之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