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發展是否削弱了國內市場分割?

2022-06-06 02:56薛啟航王慧敏魏建
改革 2022年5期
關鍵詞:金融科技

薛啟航 王慧敏 魏建

摘? ?要:基于我國2011—2020年29個?。▍^、市)數據以及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從理論與實證兩個方面探討金融科技發展對國內市場分割的影響及其內在機理。研究發現:金融科技發展能夠明顯削弱國內市場分割。具體而言,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能夠有效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能夠有效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機制分析表明,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能夠有效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并提高企業銷售能力,從而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能夠提高企業的信貸資金配置效率以及地區的投資效率,從而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笆奈濉睍r期,應確保金融科技健康發展,加快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助推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金融科技;市場分割;消費品市場;資本品市場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543(2022)05-0110-16

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也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2020年9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指出,要“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良性循環”。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打破國內市場分割、建設全國統一開放大市場成為政府工作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消除各種市場壁壘,使各類資本機會平等、公平進入、有序競爭,引導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已進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配置有效的一體化市場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國內市場分割現象長期存在,這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始終未能根本解決的難題。通常而言,市場分割是指資源和要素受某種力量或者手段阻礙,無法在區域間自由流通,導致市場關聯性差的現象[1]。從人為角度來看,市場分割主要表現為本地區政府為了地方利益,扭曲資源配置,限制外地資源和要素流入或者本地資源和要素流出的行為[2]。雖然現實中地區市場分割能暫時促進本區域經濟增長[3],但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市場分割會阻礙人才、資本、商品、技術等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和擴散,不利于地區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更是制約了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及國內總體經濟高質量增長。因此,打破市場分割,建立競爭有序、開放統一的現代化市場體系,對于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重塑大國競爭優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近些年來,隨著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云計算等分布式計算技術、5G等移動通信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實現了快速發展。金融科技是一種利用技術改善金融活動的新興金融產業,涵蓋了金融領域的數字創新和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這種創新可以突破現有的行業結構,模糊行業邊界,改變現有公司創造和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從直觀上看,一方面,金融科技在線上銷售、移動支付、網購保險、消費信貸等領域的應用,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多樣的消費渠道,促進了居民消費增長,打破了消費品市場的時空限制[4-5];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提高銀行信貸審批效率、解決企業外部融資難題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有效改善了資本品市場的信貸資金配置效率與投資效率,促進了資本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那么,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到底是否有助于弱化國內市場分割?其作用機制又是什么呢?既有文獻已經證明金融科技在提高銀行效率[6]、降低信用風險[7]等金融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探究金融科技在削弱市場分割、建立統一開放大市場中的重要作用的文獻尚處于空白。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厘清金融科技與市場分割之間的關系及其內在機制,對于明確金融科技戰略部署、建立國內統一有序大市場,進而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此,本文使用消費者層面和企業層面金融科技指標來測度地區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不同側重方面,對金融科技分別影響消費品市場分割和資本品市場分割的效果與機制進行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

一、相關文獻綜述

促進市場整合與統一、打破國內市場分割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取得了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F有文獻對于國內市場分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維度:一是關于市場分割的測度與驗證。對于國內市場分割的測度,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目前的測度方法主要有貿易流法[8]、典型行業分析法[9]、價格指數法[10]等。二是關于如何打破地區市場分割的問題。學者們根據市場分割產生的不同原因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制度設計方面,地區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消除對生產要素流動的阻礙作用[11],此外,地方司法獨立性的提升也能夠顯著降低地區市場分割程度[12];在自然因素方面,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緩解兩地區市場的空間距離約束,在打破市場分割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13-14];在文化差異方面,有研究表明方言上的差異會扭曲地區間資源配置[15],因此促進市場一體化還需兼顧文化的多樣性和區域間文化的交流[16]。此外,還有一部分文獻聚焦我國不同類型的市場分割情況,學者們將研究范圍由傳統商品市場進一步擴展到消費品市場、資本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并沿用價格指數法分別測算出我國三大市場的市場分割程度[17],近期文獻又將要素市場分割的研究范圍由資本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擴展到技術市場和數據市場[1],研究結果均表明國內各地區、各類市場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市場分割,但市場分割程度都呈減小的趨勢。

近幾年,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動力。而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金融科技的發展,為傳統金融領域帶來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18]。金融科技是繼互聯網金融后金融領域的又一研究熱點,全球公認的金融科技定義是“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也就是利用科學技術發展成果實現金融業的創新升級。既有研究主要探討了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大都認為金融科技發展能夠從金融業的廣度、速度、深度等不同方面影響金融系統。首先,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數字保險等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業務服務的創新,擴大了金融業務的覆蓋面。第三方支付使居民憑借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消費活動[5],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世界各地的商品;余額寶等新型互聯網理財產品幫助居民通過貨幣基金等形式獲得收益,推動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19];數字保險借助互聯網平臺能夠提供跨區域保險服務,并且投保人與保險人簽訂合同時也不再受時間限制[20],緩解了交易的時空約束。其次,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利于中小企業高效便捷地獲取金融服務。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可以提高銀行對申貸企業的風險甄別能力,使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及時獲取信貸資金,保障企業生產研發工作的正常推進。最后,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傳統金融機構從根本上降低交易成本和簡化交易流程。例如,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賬本、token治理等降低了傳統金融業的組織和交易成本[21],通過智能合約不僅能夠幫助投保人定制專屬保險產品,而且能夠簡化保險產品銷售流程[22]。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的復雜性又使得金融科技風險更加隱蔽和易變[23],這也對金融監管提出了考驗。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市場分割領域的已有研究利用不同的測度方法得出我國存在地區市場分割現象的結論,眾多學者從地方行政制度、地理空間距離、文化交流差異等角度探討了如何打破市場分割;金融科技領域的現有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發展在促進金融系統多維度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先進技術成果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為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業務模式。但既有文獻還存在以下兩方面的空白:其一,考慮到地區技術發展水平與市場分割現象同樣存在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在互聯網普及和數字技術發展的趨勢下,新型科技的發展對地區市場分割的影響更值得關注[1],但鮮有學者以技術發展為切入點探究如何破解國內市場分割難題;其二,金融科技發展不僅能夠促進傳統金融業務的高效便捷,而且有助于緩解市場交易活動的時空約束,但目前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討金融科技對于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尚未有研究關注金融科技對統一市場以及市場機制改革的影響?;谝陨戏治?,本文將研究重點聚焦于金融科技這一前沿信息技術,從技術發展角度探討金融科技發展對市場分割的影響及其內在機制。

二、金融科技與市場一體化: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演化

金融科技的概念起源于英美等金融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最初表現為互聯網公司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應用于理財、借貸、融資等金融領域[24],使業務流程自動化來實現脫離金融中介、直接接觸客戶的目的。如今金融科技大多用來描述金融業的科技化,是前沿技術成果應用于金融領域的總稱。

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全面滲透,催生出一系列新型金融業態,成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金融科技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首先體現為幫助中小企業獲取融資服務。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夠通過征信技術進行多維度的信息獲取,緩解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25];另一方面,大數據風控技術降低了企業融資門檻,激發了實體企業生產研發的活力。其次,金融科技提升了銀行從事金融服務的專業能力,降低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本。網銀、手機銀行是金融科技時代新型銀行的經營模式,能夠在降低銀行網點經營管理成本的基礎上打破傳統銀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時空限制,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全天候、低成本的支持[22]。最后,金融科技有利于金融業更加精準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相結合的智能投資顧問模式,能夠促進投資者和理財項目的有效匹配,從而有助于改善實體企業的資產配置效率和決策效率。

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也可能會加劇現有金融風險和產生新的科技風險。一方面,金融科技仍具有金融的屬性,使用不當可能會強化金融的固有風險。并且,金融科技加劇了金融風險的隱蔽性、突發性與傳染性,一旦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出現問題,就容易誘發金融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對新興科技手段的依賴性較強,軟硬件設施不完善、系統漏洞等問題容易使客戶面臨資金損失、數據泄露的額外風險[26]。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一旦實現了數據的主導或者壟斷,很可能實行價格歧視,侵犯消費者權益。此外,數字化手段的廣泛運用也模糊了銀行、證券甚至科技等不同行業的界限,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有效性受到沖擊。因此,金融科技的復雜多變為現有監管體系帶來了挑戰,這就要求監管部門針對金融科技及時更新監管政策、創新監管模式,以實現對金融科技的動態監管。

(二)金融科技與消費品市場分割

消費品市場分割是指不同地區的商品和服務無法實現一價化,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價格差異和套利空間,原因在于一個地區為本土企業提供了消費市場保護。黃賾琳和姚婷婷的研究表明,較高程度的消費品市場分割會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對地區經濟發展帶來負向影響[27]。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品市場分割的存在不僅阻礙了商品和服務在區域間自由流動,而且嚴重制約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不利于居民消費質量的提升和改善。近幾年,隨著金融科技在消費領域的廣泛應用(比如移動支付、消費信貸等),金融科技的發展為弱化我國消費品市場分割提供了新的途徑。

從微觀層面來看,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產品銷售規模和銷售能力,弱化消費品市場分割。金融科技的發展給企業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機會,比如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讓企業的產品更加容易實現跨區域銷售,而且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企業的線下銷售成本;線上消費信貸的推廣使企業的產品銷售不再追求“錢貨交易”的同時性,讓企業與顧客之間達成了一種消費信任,這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銷售能力。此外,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企業也會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實現規模效應,這有利于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進行產品的制造、銷售以及售后。當企業的產品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與制度壁壘,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從而更加自如地在不同區域進行銷售時,區域間消費品的價格差異自然會有效降低。因此,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提升企業產品銷售規模和銷售能力,從而弱化消費品市場分割。

從宏觀層面來看,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促進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進而有助于弱化消費品市場分割。金融科技從多個方面推動了居民消費。首先,金融科技的發展顯著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從而緩解了消費者流動性約束;其次,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的誕生與發展有效緩解了居民的現金購物約束[5],并加速了居民消費決策;最后,金融科技在保險等領域的應用有效減少了家庭不確定性[20],進而增加了居民的消費欲望。進一步地,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會導致一個地區的產品供不應求,進而流入更多的外地商品,有助于市場的統一與開放。張昊從微觀角度探究了居民消費擴張與消費品市場統一的關系,發現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商品的跨地區流轉和市場的統一[28]。因此,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消費水平,讓商品在區域間的流動性增加,從而降低了市場分割程度?;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產品銷售規模與銷售能力以及提高地區居民消費水平,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

(三)金融科技與資本品市場分割

資本品市場分割通常是指由于一個地區實施區域保護的資本管制政策,形成資本品的市場壁壘,導致資產投資價格出現區域間差異。資本市場分割是阻礙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本作為三大生產要素之一,其流動性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削弱了資本品市場分割,從而推動了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具體來看,金融科技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影響資本品市場分割以及我國資本市場發展。

就微觀層面而言,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從而有利于弱化資本品市場分割,促進資本市場發展?,F階段,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影響著信貸配給[29],導致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低下和資金流動性不足。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為傳統金融機構有效“賦能”[25],增強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透明度[22],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的前沿技術手段精確獲取企業信息,引導資本要素在企業之間高效、自如配置,提高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和資金流動性,從而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另外,金融科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大大降低了銀企之間的交易成本與運營成本,提高了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批效率。因此,提高企業的信貸資金配置效率是地區金融科技發展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的重要機制。

就宏觀層面而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高地區的投資效率,弱化資本品市場分割,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地區間資產投資價格的波動性與差異性是資本品市場分割的重要表現,而地區間投資效率的提升能夠有效緩解這一現象。一方面,金融科技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將傳統信貸審批信息之外的非財務信息轉化為信用信息,全方位地識別企業特征與項目信息[30],將投資資金精準地配置到每個項目環節,最大程度發揮資本價值,從而提高區域間投資效率,并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利用前沿數字科技讓投資業務模式成本更低、收益更高,投資項目審核時間和貸款發放時間更短,也更容易實現區域間投資項目合作以及資金流動,進一步降低資產投資價格的差異性,從而有利于地區投資效率的提高和資本市場發展。因此,提高地區的投資效率是金融科技發展降低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的另一重要機制?;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2: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和地區投資效率,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在此,構建以下回歸模型分析金融科技發展對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

Segmm,t=α+βFintechm,t+γControlsm,t+δm+θt+εm,t(1)

式(1)中,被解釋變量Segmm,t為地區m在第t年的市場分割指數,分為消費品市場分割和資本品市場分割,采用經處理后的各地區相對價格變動方差來度量;解釋變量Fintechm,t表示地區m在第t年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采用地區m在第t年的金融科技企業數量來度量,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采用“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需要說明的是,就消費品市場分割而言,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能夠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拓寬企業產品消費渠道,從而對其影響更為直接;就資本品市場分割而言,區域間資本流動通常以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主體,使用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指標更具有針對性。Controlsm,t表示地區個體特征的其他控制變量,包括產業結構(IS3)、教育程度(Edu)、城鎮化水平(Urban)、對外開放度(IM)、交通基礎設施(lnINF)、互聯網普及率(INTER)、郵電設施(POST);δm表示地區個體固定效應;θt表示年份固定效應;εm,t表示隨機誤差項。關鍵解釋變量Fintechm,t的系數β表示金融科技發展程度對市場分割的影響,根據我們的假說,預期該系數β顯著為負。

(二)關鍵指標度量

1.市場分割指數(Segm)

對于市場分割指數的測度,本文沿用學者們的廣泛做法[10],使用價格指數法衡量各地區的市場分割程度。具體構建方法如下:

式(2)中,i、j表示相鄰的兩個地區。

最后,求出某地區與其所有相鄰地區相對價格方差的平均值,作為該地區的市場分割指數[31]。

在價格指數的選擇方面,消費品市場選取分地區的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17]來測算,包括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醫療保健類、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類和居住類等;資本品市場選取分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17]來測算,包了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工器具和其他費用固定資產三大類。需要說明的是,國家統計局于2016年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分類進行了一次微調,本文使用的市場分割指數測算方法重點關注的是兩地之間相對價格的方差變化,并不會受到具體分類的影響,因而指標構建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可以得到保證。

圖1(下頁)展示了2009—2020年我國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品市場的市場分割指數的變化趨勢。從圖1可以看出,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品市場的分割程度具有一定的差異,消費品市場的分割指數在2010年后始終高于資本品市場的分割指數,這說明國內資本品市場的一體化進程相對更快。進一步比較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的變化趨勢,可以發現兩大市場呈現非常接近的波動走勢。例如,2009—2011年兩大市場的市場分割指數均呈現下降的趨勢,在2011—2014年和2014—2018年的兩個區間內均呈現先升后降的走勢,2018年后又呈現略微上升的趨勢。由此可以發現,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品市場在一體化進程中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或者一致性。通常而言,資本品市場的一體化能夠為企業跨區域投資和銷售提供便利,而消費品市場的一體化也進一步促進了資本的自由流動。在后續分析中,為更好地識別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品市場的各自特征,本文將兩大市場分別進行實證檢驗,以考察不同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對消費品市場分割和資本品市場分割的影響及其機制。

2.金融科技發展水平(Fintech)

金融科技并不等同于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本質是前沿信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的一些新的金融業態和產業,而科技金融通常是指服務于科技企業的金融體系,二者雖有聯系,但側重點截然不同。目前,關于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測度并不唯一,學者們根據各自研究目的構造了多元化的金融科技衡量指標,主要包括“構建金融科技詞庫+百度新聞檢索數量”[29]、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19]以及地區金融科技企業數量[25]等。已有文獻均采用單一的指標衡量地區金融科技發展水平,但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其發揮作用的方式與途徑也大相徑庭。如前文所述,在本文的研究目的下,將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分為消費者層面(Fintech_Con)和企業層面(Fintech_Cap)來測度,并分別考察金融科技對消費品市場和資本品市場的影響更為合理。

具體而言,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采用“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衡量。該指數是基于支付寶個人賬戶數據開發的,涵蓋了個人支付寶賬號數、人均支付金額、人均貸款金額、移動支付筆數、芝麻信用免押筆數等消費者層面的具體指標,能夠很好地反映金融科技手段在消費者領域的具體應用以及消費者對于金融科技的采納程度,用其衡量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最為合適。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利用地區金融科技公司數量的自然對數來衡量。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能夠更好地反映地區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企業合作的情況,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越多的地區,金融科技公司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越密切[25],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更為迅速,因而用該指標衡量企業層面金融科技發展水平較為合適。

(三)其他控制變量

產業結構(IS3)。本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會影響該地區的就業水平和產品結構,從而影響地區間商品和要素的流動。因此,選取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來衡量地區產業結構。

教育程度(Edu)??紤]到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勞動者更換工作的可能性更大,跨地區工作變動還可能會帶來某地區消費需求的變化。因此,選取地區大專以上人口與地區常住人口的比重衡量地區受教育程度。

城鎮化水平(Urban)。通常而言,隨著地區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商品和要素會向城鎮地區更加集中,可能會造成地區間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因此,選取地區城鎮常住人口與地區常住人口的比重衡量地區城鎮化水平。

對外開放度(IM)。市場分割主要是為了防止外地產品的流入對本地產業造成沖擊[13],地區對外開放度可以表示本地限制外地產品流入的程度。對外開放度越大,本地限制外地產品流入的程度越低,市場分割程度越小。因此,選取地區進口總額占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衡量地區開放度。

交通基礎設施(lnINF)。交通基礎設施是商品和要素流通的基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利于促進市場的統一。因此,選取地區公路、鐵路、內河里程和的對數表示各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程度。

互聯網普及率(INTER)?;ヂ摼W普及程度能夠反映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互聯網的普及能夠促進當地居民和企業更大程度地接觸金融科技手段,從而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獲取金融服務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選取地區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與常住人口的比值測度各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

郵電設施(POST)。郵電設施的發展能夠體現傳統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傳統信息基礎設施水平會影響5G等現代化通信技術的發展,從而影響傳統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進行轉型升級的程度。因此,選取地區郵電業務總量與GDP的比值表示郵電設施的發展程度。

(四)數據及描述性統計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研究區間為2011—2020年,宏觀層面樣本為除海南、西藏外的29個?。▍^、市),微觀層面樣本為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使用“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衡量消費者層面金融科技發展水平,使用各?。▍^、市)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衡量企業層面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數據來源于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數據庫和天眼查網站。測算市場分割程度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分地區居民消費分類價格指數數據和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數據。各?。▍^、市)相關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和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方言等文化因素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大詞典》。企業層面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市場化指數》。表1(下頁)展示了主要變量的基本統計特征。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

在系統分析之前,需先進行Hausman檢驗,所有模型的Hausman檢驗結果均拒絕原假設,故選擇固定效應模型更為合理。表2列(1)和列(2)分別展示了金融科技發展對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和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的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均控制了地區和年份固定效應。

基準回歸結果表明,在消費品市場分割回歸模型中,Fintch_Con的估計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說明金融科技的發展有效降低了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金融科技發展程度越高,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越低??赡艿脑蚴?,金融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企業產品銷售規模的擴大,提高了居民進行消費活動的意愿和能力,從而促進了消費品的跨區域自由流動。

基準回歸結果還表明,在資本品市場分割回歸模型中,Fintch_Cap的估計系數同樣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說明金融科技的發展有效降低了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金融科技發展程度越高,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越低??赡艿脑蚴?,金融科技的發展通過降低資本要素的流動成本和拓寬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渠道等方式,優化了企業的資金配置效率以及地區間投資效率,從而實現了資本品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

回歸結果中控制變量的符號和顯著性與預期基本一致。在消費品市場中,IM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地區經濟開放程度對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具有顯著影響。因為地區開放程度越高,地區間消費品的流動性越強,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越低。在資本品市場中,IM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同樣顯著為負,說明地區經濟開放程度越高,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越低。因為地區開放有利于促進資本要素的跨區域配置,從而降低資本品市場分割。此外,在資本品市場中,Urban、lnINF和INTER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地區城鎮化水平越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越完善、互聯網普及率越高,資源和要素越容易在城市地區聚集,加劇資源不均衡,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越高。

(二)內生性問題

1.系統GMM估計

雖然基準回歸中盡可能對影響市場分割程度的其他因素進行了控制,但是實證結果仍有可能受到某些內生性問題的影響。為弱化這一問題的影響,本文進一步使用系統GMM回歸來檢驗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表3(下頁)的回歸結果顯示,在考慮市場分割指數的自相關性以后(控制L. Segm_Con和L. Segm_Cap及其導致的內生性),金融科技發展對降低消費品市場分割和資本品市場分割的作用仍然存在,前文結論依然成立。

2.工具變量法

為盡可能緩解內生性問題給本文結論帶來的影響,本文進一步選取合適的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最小二乘估計。對于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采用相鄰地區消費者層面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均值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最小二乘估計(見表4列(1)、(2))。研究表明,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間溢出性[25],選取周邊地區的均值作為工具變量難以滿足外生性要求。因此,采用滯后一階的企業層面金融科技發展水平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最小二乘估計(見表4列(3)、(4))。第一階段回歸結果顯示,IV1和IV2的系數估計值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且F統計量分別為2 908.58和316.23,說明工具變量的相關性和有效性得到滿足;第二階段回歸結果顯示,消費者層面(Fintech_Con)和企業層面(Fintech_Cap)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說明在最大程度緩解內生性問題后,前文的實證結論依然有效。

(三)穩健性檢驗

第一,排除傳統金融業發展的影響??紤]到傳統金融業的發展水平會影響企業獲取外部融資的途徑和銀行的監督成本,金融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銀行對企業的信貸審批效率較高,同時監督成本較低。因此,樣本所涉期間消費品和資本品的市場分割程度的降低有可能是地區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帶來的,而非大數據、區塊鏈等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賦能”?;诖?,進一步在控制變量中加入衡量地區傳統金融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使用地區金融業增加值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Fin)來衡量。表5列(1)、(2)的回歸結果顯示,在控制傳統金融業發展的影響后,Fintch_Con和Fintch_Cap的估計系數仍然顯著為負。這表明金融科技發展對削弱消費品和資本品的市場分割具有顯著促進作用,說明基準回歸的結果是較為可靠的。

第二,考慮遺漏變量。商品和要素價值在貿易過程中會產生損耗,使其在不同地區的價格呈現差異。一方面,考慮各個地區在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會影響市場分割程度,因而對各地的工資水平(lnwage)、土地租金(land)、物流情況(lncour)進行了控制①。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國行政區劃分和方言的邊界不重合問題會導致兩地區間資源錯配,從而影響市場分割[15],因而對文化因素進行了控制。由于各地區的文化因素不可直接觀測,參考徐現祥[32],采用各地方言的距離來衡量(tDiv)。表5列(3)、(4)報告了控制成本因素和文化因素后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Fintch_Con和Fintch_Cap的系數仍然顯著為負,證明了基準回歸結論的穩健性。

第三,剔除涉及直轄市的樣本??紤]到直轄市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較高,對降低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較大,因果關系可能比較強烈,因而將涉及直轄市的樣本剔除[25],重新進行回歸。剔除特定樣本后的回歸結果如表5列(5)、(6)所示,可以看出,Fintch_Con和Fintch_Cap的系數仍然顯著為負,說明金融科技發展有利于削弱消費品和資本品的市場分割。

第四,排除政府行為的干預。政府對于市場的干預是導致地區間市場分割的關鍵因素[31]。為排除地方政府行為對市場分割的影響,本文在基準控制變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政府對市場干預行為的變量,使用《中國市場化指數》中的政府與市場關系指標來衡量(gov_market),從而本文的結論更具說服力。表5列(7)、(8)的回歸結果顯示,在控制政府對市場干預的影響后,Fintch_Con和Fintch_Cap的估計系數仍然顯著為負。

五、機制分析

接下來,進一步探討如下問題: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于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和資本品市場分割的內在機制是什么?對于地區金融科技發展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的作用機制,以微觀層面企業產品銷售規模和銷售能力以及宏觀層面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為切入點分別進行分析;對于金融科技發展弱化資本品市場分割的作用機制,以微觀層面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和宏觀層面地區投資效率為切入點進行研究。

(一)金融科技發展與消費品市場分割

1.微觀層面

金融科技能夠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處理海量消費者數據,幫助企業更加準確定位消費者需求,并及時研發和生產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從而促進企業產品銷售規模的擴大和銷售能力的提高,讓產品銷售打破時空限制,進一步促進產品在區域間自由流動[28]。為了驗證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升企業的產品銷售規模和銷售能力來弱化消費品市場分割,這里以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使用上市公司年度營業收入衡量其產品銷售收入(ResCon)①。ResCon越大,表明企業的營收能力更強,產品銷售規模和范圍越大,產品的流動性越強,從而降低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此外,考慮到企業產品銷售規模和銷售能力可能與企業自身特征有關,進一步控制了企業資產負債率(Lev)、規模(Size)、現金流量(Cashflow)等因素?;貧w結果如表6列(1)所示。ResCon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顯著促進當地企業銷售能力的提高,進而弱化消費品市場分割。

2.宏觀層面

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會加大一個地區的產品需求,從而讓更多的外地商品流入本地市場,進一步促進商品的跨地區流轉和市場的統一。為了驗證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高地區居民消費水平從而降低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這里在宏觀層面使用地區居民人均消費的自然對數作為本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代理變量(lnCons)。lnCons越大,表明本地區居民消費能力越強。表6列(2)回歸結果顯示,lnCons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同樣顯著為正,說明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提高本地區居民消費能力,進而降低消費品市場分割程度。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微觀上促進企業銷售規模的擴大和宏觀上促進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弱化消費品市場分割,因此,假說1得證。

(二)金融科技發展與資本品市場分割

1.微觀層面

對于企業而言,銀行的信貸資金是企業擴大生產、技術創新的重要資金來源。信貸約束會阻礙資本要素的流動,不利于資本品市場的統一。地區金融科技不僅能夠緩解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而且可以通過前沿技術手段拓寬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渠道,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讓信貸資源能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

為驗證上文的理論分析: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進而降低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這里以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企業新增信貸資金與其盈利能力之間的敏感度來衡量信貸資金配置效率,敏感度大則信貸資金配置效率高。參考宋敏等[25],建立以下模型來驗證金融科技發展對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的影響:

DeltaLoanm,t=β0+β1ROE+β2lnFintechCapm,t+β3lnFintechCapm,t×ROE+β4Controlsm,t+δm+θt+εm,t(4)

式(4)中,DeltaLoan表示企業當年銀行貸款的凈變化額,ROE表示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在此主要關注lnFintechCapm,t×ROE的系數β3,如果β3顯著為正,說明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新增信貸資金與盈利能力之間的敏感度,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此外,同樣對企業資產負債率(Lev)、規模(Size)、現金流量(Cashflow)等變量進行了控制[33]。

表6列(3)實證結果顯示,Fintech_Cap×ROE的估計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提高企業的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從而降低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

2.宏觀層面

當地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的提高,不僅能促進企業創新活動和研發工作的持續推進,而且有利于地區投資效率的提高。資金需求者獲得投資后能夠將資金配置到各個產業的實際生產中,從而轉化為固定資產投資[34]。因此,一個地區的投資效率越高,資金的流動性越強,越有利于資本品市場分割的弱化。

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幫助投資主體精準識別出項目的各種信息與潛在風險,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提高投資的回報率。另外,金融科技能讓投資資金高效、便捷、低成本地進入被投資部門,提高投資效率,從而降低區域間資產投資價格的波動性與差異性。為驗證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提高地區投資效率進而弱化資本品市場分割的理論假說,參考韓立巖等[35]的做法,并考慮到分地區數據的可得性,通過以下方式計算各地區的投資水平(Invest):

Investm,t=(lnVm,t-lnVm,t-1)/(lnIm,t-lnIm,t-1)(5)

式(5)中,V表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I表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固定資產①。最終使用平移后取自然對數的Invest作為衡量本地區投資效率的代理變量(lnInvest)。

表6列(4)顯示了回歸結果,Fintech_Cap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利于本地區投資效率的提高,從而能夠弱化資本品市場分割。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能夠通過微觀上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和宏觀上提高地區投資效率,從而降低資本品市場分割程度,因此,假說2得證。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在我國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以及金融科技等新興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本文重點考察了金融科技發展對國內市場分割的影響?;谖覈?011—2020年29個?。▍^、市)數據以及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對金融科技發展對國內市場分割的影響及其內在機理進行了理論闡述與實證檢驗,得到以下結論:第一,金融科技發展能夠明顯削弱國內市場分割。具體而言,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能夠有效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發展能夠有效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第二,消費者層面的金融科技能夠有效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和企業銷售能力,從而削弱消費品市場分割;第三,企業層面的金融科技能夠提高企業的信貸資金配置效率以及地區的投資效率,從而削弱資本品市場分割。

基于上述結論,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加快國內市場一體化建設,消除制度壁壘,打破市場分割,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奠定基礎。市場的開放統一是優化地區間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重要前提。各地方政府應該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從制度改革、技術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消除消費品市場、要素市場、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現象,進而推動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步伐。

第二,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創新金融業態,不斷提高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一方面,金融科技是一種新型金融業態,政府應該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通過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和引導金融科技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要鼓勵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降低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拓寬企業外部融資渠道,提高企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從而更好地發揮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第三,在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要防范金融科技帶來的新的金融風險?,F階段,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迅速,但金融監管制度以及監管科技相對滯后。因此,金融監管部門要不斷創新監管理念,采取主動性、包容性監管思路,可以通過完善中國版監管沙盒等機制設計,平衡好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的關系。此外,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引入監管科技,通過培養監管科技人才、試點監管科技項目等途徑,實現金融監管的及時性、動態性和協調性。

參考文獻

[1]劉志彪,孔令池.從分割走向整合: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阻力與對策[J].中國工業經濟,2021(8):20-36.

[2]YOUNG A.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115(4): 1091-1135.

[3]付強.市場分割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實現機制與經驗辨識[J].經濟研究,2017(3):47-60.

[4]易行健,周利.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是否顯著影響了居民消費——來自中國家庭的微觀證據[J].金融研究,2018(11):47-67.

[5]張勛,楊桐,汪晨,等.數字金融發展與居民消費增長:理論與中國實踐[J].管理世界,2020(11):48-63.

[6]WANG Y, SUI X P, QI Z. Can fintech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n analysis based on big data[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21, (55): 101338.

[7]CHENG M Y, QU Y. Does bank FinTech reduce credit risk? Evidence from China[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20, (63): 101398.

[8]PONECT S. 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 14(1): 1-21.

[9]李杰,孫群燕.從啤酒市場整合程度看WTO對消除地方保護的影響[J].世界經濟,2004(6):37-45.

[10] 桂琦寒,陳敏,陸銘,等.中國國內商品市場趨于分割還是整合:基于相對價格法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6(2):20-30.

[11] 張錦華,胡雯.從“產權管制”到“市場分割”——農民工工資決定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20(11):25-41.

[12] 於勇成,褚紅麗,魏建.司法行政化背景下的市場分割——一個跨期合作選擇模型[J].中國經濟問題,2020(4):122-136.

[13] 范欣,宋冬林,趙新宇.基礎設施建設打破了國內市場分割嗎?[J].經濟研究,2017(2):20-34.

[14] 孫博文,雷明.市場分割、降成本與高質量發展:一個拓展新經濟地理模型分析[J].改革,2018(7):53-63.

[15] 劉毓蕓,戴天仕,徐現祥.漢語方言、市場分割與資源錯配[J].經濟學(季刊),2017(4):1583-1600.

[16] 丁從明,吉振霖,雷雨,等.方言多樣性與市場一體化:基于城市圈的視角[J].經濟研究,2018(11):148-164.

[17] 趙奇偉,熊性美.中國三大市場分割程度的比較分析:時間走勢與區域差異[J].世界經濟,2009(6):41-53.

[18] LYONS R. Economics of the ED Tech Revolution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17, 59(4): 49-55.

[19] 邱晗,黃益平,紀洋.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行為的影響——基于互聯網理財的視角[J].金融研究,2018(11):17-29.

[20] 封思賢,宋秋韻.數字金融發展對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1(1):101-113.

[21] 張禮卿,吳桐.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理論依據、現實困境與破解策略[J].改革,2019(12):65-75.

[22] 薛瑩,胡堅.金融科技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實踐基礎與路徑選擇[J].改革,2020(3):53-62.

[23] 陳紅,郭亮.金融科技風險產生緣由、負面效應及其防范體系構建[J].改革,2020(3):63-73.

[24] PUSCHMANN T. Fintech[J]. 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017, 59(1): 69-76.

[25] 宋敏,周鵬,司海濤.金融科技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賦能”和信貸配給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21(4):138-155.

[26] 馮素玲,趙書,吳昊悅.金融科技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及其內在機理——兼論金融監管的門檻效應[J].改革,2021(10):84-100.

[27] 黃賾琳,姚婷婷.市場分割與地區生產率:作用機制與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20(1):96-110.

[28] 張昊.居民消費擴張與統一市場形成——“本土市場效應”的國內情形[J].財貿經濟,2020(6):144-160.

[29] 李春濤,閆續文,宋敏,等.金融科技與企業創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20(1):81-98.

[30] Zhu C. Big data as a governance mechanism[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5): 2021-2061.

[31] 陳敏,桂琦寒,陸銘,等.中國經濟增長如何持續發揮規模效應?——經濟開放與國內商品市場分割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8(1):125-150.

[32] 徐現祥,劉毓蕓,肖澤凱.方言與經濟增長[J].經濟學報,2015(2):1-32.

[33] 呂越,盛斌,呂云龍.中國的市場分割會導致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下降嗎[J].中國工業經濟,2018(5):5-23.

[34] 任力軍,倪云松.投資結構、金融市場與資本配置效率——來自省級工業行業數據的實證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9(9):95-105.

[35] 韓立巖,蔡紅艷,郄冬.基于面板數據的中國資本配置效率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2(2):541-552.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Fintech Weakened Domestic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Consumer Goods Market and Capital Goods Market

XUE Qi-hang? ?WANG Hui-min? ?WEI Ji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29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0 and the data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fintech development on domestic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 from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It is found that fintech development can significantly weaken domestic market segmentation. Specifically, fintech development at the consumer level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segmentation of consumer goods market, while fintech development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segmentation of capital goods market.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fintech at the consumer lev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and enterprises' sales ability, thus weakening the segmentation of consumer goods market. Fintech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redit capital alloc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regions, thus reducing capital goods market segmentatio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 should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tech,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a unified domestic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double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ntech; market segmentation; consumer goods market; capital goods market

基金項目:嘉興學院中國共同富裕研究院招標課題“金融科技助推高水平共同富裕建設:理論機制與路徑研究”(ICCPR2021004)。

作者簡介:薛啟航,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王慧敏,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魏建(通信作者),山東大學中泰證券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金融科技
區塊鏈技術及其對金融領域的發展方向研究
金融科技創新與金融監管研究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業務創新問題研究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研究
金融科技的技術現狀、問題及對策
數字智能時代的供應鏈金融
金融科技發展對保險行業的影響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