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科專業課程思政融合探討

2022-06-06 04:08王海霞畢文峰胡奎李美云
科學與財富 2022年2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

王海霞 畢文峰 胡奎 李美云

摘?要: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在社會主義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供熱工程為例,從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到課程德育目標的融合,對德育教學目標的提煉、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進行探討,以期提高教學團隊的課程思政融合能力,實現為課程賦能,提高學習內驅力,最終提高德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供熱工程;課程思政;課程賦能

供熱工程是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以熱水和蒸汽為熱媒的集中供熱系統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并具有供熱系統與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的技能,成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1]。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教育作用,踐行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真正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學團隊進行了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的融合探索,實現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觀,培養愛國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終實現不斷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

1.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的全方位思政融入設計

(1)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

本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本科培養方案中的德育目標主要包括:堅守職業道德,承擔社會責任,遵紀守法,在工程實踐中堅持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確保公眾利益優先。自覺跟蹤建筑環境及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體現創新創造能力,具有參與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的能力,具有進行本專業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生產實踐的能力。身心健康,富有人文素養,具有團隊精神和較強的表達溝通能力,能夠勝任領導中型項目團隊或中等規模的工程項目的主要開發、設計所需要的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識和國際視野,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2)與時俱進提煉課程目標,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思政的融合首要任務是修訂教學大綱。根據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要求,結合行業需求,進一步明確課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在圍繞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將課程內容與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觀有機融合,同時結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的相關要求,提煉出“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充分挖掘相關的德育元素,滲透到教學內容和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專業思想,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從而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3)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實現德育“精準滴灌”

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后,將科學思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使命感、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北京原始人化石發源地龍骨山發現燒火遺跡以及古代宮殿中的火地、火炕到現代供熱工程,體現了祖先的智慧,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我國供熱事業的發展體現在熱源方式和規模、供暖系統形式和設備附件的多樣化、以及供暖供熱的自控技術方面,集中供暖南北分界線的南移和逐漸模糊更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體現了國家的富強,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供熱計量與公正、平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供熱熱源的多樣性和能源利用形式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觀,進一步引申到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在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供暖室外計算溫度的選取、圍護結構經濟傳熱阻的計算以及供熱系統的運行調節均體現了節能與舒適的平衡,充分發展科學思維;水力計算中讓學生認識到盡量在設計階段通過管徑調整避免不平衡,而不是粗放地直接采用閥門調節的方式,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熱水供熱系統水力工況分析,每一個用戶的調節都關系到其他用戶的流量變化,體現了個體和群體利益的關系,培養大局意識。

(4)教學過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基礎,學生借助學習平臺先行探索,師生隨后在真實課堂中進行協作探究,最后學生借助平臺實現拓展鞏固?,F代信息技術為思政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比如線上組織觀看德育視頻、上傳專業規范供學習、展開相關主題討論、提交德育融合作業。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觀看《大國工匠》等紀錄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追求職業技能的極致,成為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人才。結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的執業要求,提供課程相關的專業法規,弘揚工匠精神,恪盡職守,崇尚精益求精。

(5)課程評價引入德育目標考核

課程評價的考核目標引導和決定學習產出結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2]。德育教學目標的考核不宜通過考試進行,可以通過線上德育作業、主題討論、以及課程互動等實現。供熱工程除了重視過程性考核以外,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一方面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另一方面評價內容多元化:線上學習情況、課程互動情況、實驗完成情況、理論考試四個部分。線上德育作業可以是德育視頻觀后感、工程倫理討論、專業前沿研討心得。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則可以通過分組任務和實驗環節進行考評。

2.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必須提高認識。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傳道授業,更要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創新,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與時俱進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不僅眼中有書,還要眼中有學生,尊重愛護學生,嚴慈并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心、用情、用愛去教書育人。在不斷學習中成為一個師德高尚、學識廣博的老師,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課程思政教學反思

供熱工程思政融入改革,重新提煉了課程目標,修訂了課程教學大綱,改變了課程教學模式,完善了課程考核目標。為了更好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對課程思政融合作以下總結。

(1)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課程思政實現了課程賦能的作用,讓課程變得更加有趣,也更加有意義。與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聯系到一起后,學生明確了課程意義,學習行為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習內驅力提升是教學效果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

(2)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課程思政由改革前教師潛意識的活動轉變為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挖掘和設計。以學為中心的理念下,教師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搖旗吶喊者,學生有能力完成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課程賦能和組織設計。

(3)思政元素融合設計中效果較好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綠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能源觀、職業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當然改革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思政元素和課程知識點的結合不夠準確,尚不能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團隊還需要持續不斷地深入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真正推動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能力,推動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福玲.供熱工程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 (22):174-175

[2]胡冰,郭曉娟.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供熱工程課程教學探討[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9.26(3):116-119

基金項目:河南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20JGLX039)

作者:王海霞(1980-),女,河北威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供熱系統節能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
高校思政課程的現狀與改革措施研究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