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內卷,企業競爭,市場代謝的矛盾與對策

2022-06-06 06:31劉思嘉
科學與財富 2022年2期

摘?要:本文從職場內卷的社會情況出發,分析目前企業競爭與市場代謝之間的主要矛盾。當前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日益嚴峻的國際疫情和逐步衰退的全球經濟形勢,迫使中國企業面臨轉型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部分中國企業組織內部衍生出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引發職場內卷和職工倦怠,建立正確企業競爭關系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企業競爭的長久方案在于“知識代謝增長”,企業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創造新的知識,更新平臺、創造技術、發展模式才能增強商業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職場內卷;企業競爭;知識代謝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要“內卷”?加班究竟為了產出還是壓迫?五百強企業為什么要強過中小微企業,他們之間存在的是員工工作的時間差距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華為永遠無法趕超蘋果,“拼多多”永遠無法與“淘寶”搶奪客戶群體了。

由馬云提出的996工作制度被頂上輿論巔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竟然一部分企業家十分贊同這樣的工作安排。一百多年前確立的人類世界八小時的工作制運用至今,在21世紀被打破,資本主義的人力榨汁機制度開始萌芽。在現在的中國社會,東部以互聯網為首的發達企業率先開始采用996制度,并將此作為面試時是否具有員工資格的評判標準。這究竟是市場資本的驅使,還是企業家的禹禹獨行?

八小時工作制的由來最早是由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于1817年提出。主要內容有“8小時勞動, 8小時休閑, 8個小時休息”。這個制度最初在俄國十月革命工人取得勝利后以法條的形式得以存在。隨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8小時工作制被1919年國際勞工會議所采用。以后,在工人們長期的斗爭游行的示威之下,以資本主義為主的西歐各國被迫陸續確認了8小時工作制。建國后,我國也承認這一制度。而996,顧名思義,早九點晚九點一周六天,是中國企業面對強力競爭,將員工加班強制制度化的一種剝奪方式。在社會大幅度宣傳996制度的社會福利效應,尤其是像馬云,劉強東等這種具有偶像效應的企業家的提倡和支持時,"羊群效應"的產生不可避免。正因如此,大家更應保持冷靜,清楚分析利弊。在市場賽道上,生產者和消費者相互合作,暫時落后的企業和暫時先進的企業都在相互競爭追逐,誰也不知道最后誰會“跑”在了前面。

996制度應該早抵制早拒絕。996制度錯的不是加班,而是在于將加班制度化,這是資本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人力成本,剝削員工的借口。在日本,企業實行的員工終生應聘制。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低效率的表現,員工應該有權去追求自身自身價值的實現,如果一畢業就被一家企業簽訂職場獨家協議,是個人競爭優勢的喪失。但是從宏觀層面來說,穩定的工作制度有利于社會福利的提高,企業的人員穩定性增強了,減少了招聘和實現培訓等相關沉沒成本,企業獵頭之間的惡性競爭也得到根本的解決。忠于職位是員工對企業的一種使命認可感,是自主自愿的經濟勞動,這種良性循環于個人,于企業,于社會的福利效應都是增加的。換言之,加班的主動權應該在員工的手中,不是被迫的,否則,其結果是出現效率底下的“磨洋工”,明明一個小時的工作將會拖延到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去完成。

回顧996的擁護者,都是一些知名的企業家,雖然他們自身優秀,以廠為家,但是也不能,更沒有權利把對高管的拼搏要求泛化到普通員工身上。馬云這樣的企業家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為他做到了常人之難以做到的,他們舍棄了陪伴家人的時間,犧牲了空閑時間的娛樂和休息,工作已成為他們的日常生活。但企業家與員工之間的區別在于,他奉獻的是他自己的事業,成功之后的“名與利”為他私人所有,所盈利的企業財富將會是他的私人資產,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能得到滿足。而員工的加班不是為他自己,是他人的企業,員工的付出不一定會被看得到,也不一定有回報,如果在付出和回報的不成正比還要求普通員工犧牲家庭,個人生活,甚至是個人健康,就完全不合情理。不僅如此,007一詞的創造也給我們敲醒了警鐘,如果我們現在妥協了,接受了996的制度,誰能保證以后不會出現更荒謬扭曲的在工作時間制。為了平衡企業競爭與職場內卷之間的主要矛盾,找到解決方案迫在眉睫。反觀歷史,企業的成長是可以加速的,信息、技術、知識、資本等等因素都可以成為企業成長的加速器,關鍵不在于員工工時長短,而是知識的類別和積累。

企業的領導者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拒絕一味跟風,到底是壓榨員工可以讓企業暫時領先,還是勞逸結合更能夠讓企業長期發展?Google Docs公司則是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允許員工在辦公室玩游戲,帶孩子,做運動,還聘請米其林餐廳的高級廚師,這些高成本的投入都是為了鼓勵員工,提高員工工作創造性和企業忠誠度。學習西方制度,并不是全部抄板照抄,而是通過文化制度交流,改進自身弊端,從而成就更好的中國特色市場化。我國企業也能如此,把員工當人看,當做自己的合作伙伴,當成企業未來的星星之火,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道。

因此從制度本質挖掘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進步的第一步。要弄清楚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哪里?為什么中國能幾次避免和減輕制度危機的消極影響,成功轉型?就要對制度進行詳細闡述和研究分析,找到最適合自身的理論,加以改進。第一是政治制度,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有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二是主要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第三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主體,其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削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就是在資本主義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資本家無償地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對剩余價值的追求成為社會生產的決定性動機和根本目的。

資本的盲目逐利性成為我國當前職場內卷的主要原因。由于資本家的目的在于盡可能的追求工人生產的剩余價值從而獲得經濟利潤,在沒有新型技術突破、市場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企業盲目將希望寄托于工作時間,無論多出來的加班時間是否高效。當一家企業出現職場加班制度,在連鎖反應之下,其他企業相繼效仿,最終只是導致下班時間的延遲,產出并沒有很大效率的提升,還惡化了員工幸福指數。延長工時,剝削人力只是表明上的努力,而并不是提升效率,獲得產出的根本方法,根本方法還是在于知識積累。

在目前信息技術時代、知識經濟時代,資本顯然不成為重要因素。羅默提出的“內生增長理論”--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力是資本積累,已不再完全適用于現在市場的發展規律。取而代之的是知識,知識變成了人力資本了,那么先發展起來的企業,知識和技術積累多,自然比中小企業要走的快,走的遠。但知識的積累也并不一定會帶來競爭的勝利,類比國家更替的發展理論,如果僅僅依靠知識資本的累積就可以取勝,那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撼動中華五千年文化積累的地位,“日不落”大英帝國的君主霸權應該還在,而美國也不會實現“彎道超車成為目前的超級大國。

毛主席說過:“落后就要挨打?!边@句話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企業。如何改變落后,做個市場的領先者?想必是每個企業家都面臨的重大難題。

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平教授就這一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代謝增長論”。沉淀知識不完全是靠數量的積累,時間長短也不能代表文化的厚度,知識是新陳代謝的,時代永遠在進步,技術落后的產業就會被淘汰,與舊企業相關的知識也落伍了,一味的積累落后的知識是沒有意義的,這種量變也必然不會帶來質的更替。一方產業的沒落給新興產業的萌芽就創造了機會,新型企業的萬象可期,創造了符合時代更替的技術知識,迎合了不斷變化的市場規則。也正因為知識是優勝劣汰的,知識范式改變的可能性創造了準備者后來居上的可能性。決定勝敗的不是靠壓榨員工,剝奪時間的剩余價值,是學習的速度,是效率的提升。

立足于“經濟雙循環”視角,順應商業革命和消費潮流,倡導國際企業合作。過去是一種簡單的商品經濟時期,不存在商品生產過剩的狀態,企業之間關系較為穩定,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競爭,也被稱為“賣方市場”,很難出現資源危機。伴隨著國際貿易全球化,商品和勞務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的速度加快,國際化的競爭與合作深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地球村概念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模式。國際化商業改變了傳統的競爭模式,各國貿易壁壘不斷削弱,貿易自由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張,勢必會迎來技術變革。鼓勵“互聯網+資源循環”,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形成更多的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加大與外界聯系,與各國友好相處,相互交流文化和技術。促進流通創新發展,優化廣大企業溝通交流環境,增強商業發展能力,激發國內外消費潛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良性競爭。歐洲、美國的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端,從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網監管,再到基層的網絡服務競爭與平臺運營,掌握這世界頂尖技術人才與知識,給他們提供了強大的溝通交流平臺。事實證明,方便快捷的溝通交流體系,安全的知識儲存和更新系統對人民、企業、國際經濟發展的十分重要。反觀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加勒比地區企業之間的發展鴻溝也可以證明,知識和信息是這個時代經濟高發展的關鍵杠桿,要想縮小企業鴻溝必須加強人才建設,要學著突破“高精尖”技術,而不是一味的壓榨員工的體力。

綜上所述,以史為鑒。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提出的決定經濟增長的三個直接原因:經濟活動、知識增長和資本積累。中國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靠自己慢慢積累資本,擴張經濟活動,從過去的“百廢待興”實現物質自由,經濟活動和市場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接下來就需要通過知識增長和技術超車,解決國際市場代謝矛盾,這需要國家在教育和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方面進一步加強建設和投入。

參考文獻:

[1]劉廷華,寇奉娟,劉瀟.市場競爭、商業信用與全要素生產率[J/OL].金融發展研究:1-9[2022-03-06].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2.02.006.

[2]劉富康,茍震宇,黃文彬,步一.知識的新陳代謝:國內外科學文獻老化研究評述[J/OL].圖書館論壇:1-10[2022-03-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 1306.G2.20220217.2103.006.html.

[3]曾凡.理性看待內卷[J].成才與就業,2022(Z1):89.

[4]伍紅霞,雷小麗.職業教育行政化內卷對社會資源“倒吸”現象研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2(01):31-35.DOI:10.16350/j.cnki.cn12- 1442/g4.2022.01.009.

[5]李杰,周霞.競爭情報視閾下企業商業模式競爭優勢研究——以典型共享單車企業為例[J/OL].情報雜志:1-9[2022-03-06].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61.1167.G3.20220210.1040.016.html.

[6]付茜茜.從“內卷”到“躺平”:現代性焦慮與青年亞文化審思[J/OL].青年探索:1-13[2022-03-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022.D.20220210. 0836.006.html.

[7]戴亮.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視域下“內卷化”現象探略[J].長白學刊,2022(02):64-72.DOI:10.19649/j.cnki.cn22-1009/d.2022.02.009.

[8]許方.研發投入、市場競爭與企業績效[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02):133-135.

[9]楊霞.內卷化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路徑[J].現代商業,2022(02):108-110.DOI:10.14097/j.cnki.5392/2022.02.032.

[10]萬聰.互聯網“996工作制”下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22(01):19-21.

[11]謝寧,龍均云.管理層激勵與產品市場競爭和企業環境信息披露[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40(12):59-64.DOI:10.16594/j.cnki.41-1302/g4.2021.12.015.

[12]俞靜,王運棟.市場競爭地位視角下高管學術背景與創新投資——來自資源型上市企業的經驗證據[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21(06):56-65.

[13]楊龍志,魏征,郭欣桐.流通創新能否化解我國“996”閑暇福利困境[J].經濟論壇,2021(11):138-146.

[14]牛鏞.“996”模式可以休矣[J].工友,2021(10):7.

[15]平微.“996工作制”勞動者權益保護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7):186-187.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1.17.078.

[16]于玲玲.工作場所樂趣對“996”壓力的治理邏輯及其優化策略[J].領導科學,2021(14):92-95.DOI:10.19572/j.cnki.ldkx.2021.14.024.

[17]郭晶晶.互聯網從業繭房,“996”已成新困局?[J].標準生活,2021(01):16-19.

[18]曹宇平,韋海鳴.加班是時勢所趨,但“996”工作制不是[J].人力資源,2021(02):83-85.

[19]張芮昕.應然與實然:996工作制的問題及出路——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1(04):30-35.DOI:10.13803/j.cnki.issn 1009-9743.2020.04.006.

[20]張曉琪.廣義論證視角下論證性語篇的表達分析——以馬云宣揚996的言論為例[J].邏輯學研究,2020,13(06):131-148.

[21]王賢文,田文燦,胡志剛.基于知識概念的技術新陳代謝分析:以3G到5G的技術升級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9,9(02):4-10.DOI:10.13365/ j.jirm.2019.02.004.

[22]潘安成,李笑男,伏晶.知識代謝與企業戰略化并購行為:一個案例的理論探索[J].管理評論,2014,26(06):116-125.DOI:10.14120/j.cnki.cn11-5057/ f.2014.06.046.

作者簡介:劉思嘉,女,19980616,漢族,湖南長沙,湘潭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湘潭,數字經濟學,4111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