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幼兒隔代教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2-06-06 05:31沈卓卿
幼兒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父輩

沈卓卿

隔代教養既是我國傳統的教養模式,也是當下所需。一方面,受中國傳統文化中責任與倫理的影響,很多祖輩認為自己有幫助子女照顧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把照看孫輩當成家族傳宗接代的責任,作為自己晚年需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當今社會,尤其是城市地區,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很多父母面對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無法獨立承擔孩子的教養工作,需要祖輩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加之最近出臺的三孩政策,越來越多的祖輩將參與到家庭教養中。本期,讓我們聚焦城市幼兒隔代教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看看隔代教養中的常見現象;聽聽祖、父輩各自的心聲。

現象:

隨著二孩、三孩的到來,父母獨立養育孩子變得越來越困難。特別是在城市地區,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大多數幼兒父母面臨工作、

生活的雙重壓力,照顧孩子的時間與精力有限。因此,我們看到,幼兒園門口接送孩子的“銀發族”越來越多,隔代教養現象越來越普遍。而這些祖輩家長中,不少人是背井離鄉來到子女定居的城市幫助子女照顧孫輩。有研究表明,36.5%的城市家庭中存在祖輩為照顧孫輩而從原居住地流動到孫輩居住地的情況。

在現實生活中,祖輩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育行為不科學,容易與父輩家長產生教養上的沖突。然而,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信息化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祖輩家長的教育觀、兒童觀、家長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調查:

2021年,杭州市社科聯有一項關于祖輩參與家庭教養的重點課題調查。調查以杭州市4 所幼兒園中的祖輩教養家庭為調查對象,共收到問卷433份,其中有效問卷400份。我們從教養觀念、教養內容、教養行為和教養情感4 個方面對祖輩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新一代城市祖輩的教養情況的確發生了變化,呈現出新的特點,也產生了新的問題。

基本情況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家庭的教養模式是祖輩與父輩一起養育幼兒,占比90.8%。其中,祖輩、父輩輪流照顧的模式占比75.5%。只有5%的家庭是完全由祖輩教養,即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幾乎不參與幼兒的日常教養。

在這些家庭中,爺爺奶奶參與隔代教養的比例(62%)高于外公外婆(38%),其中,奶奶(40.8%)和外婆(30%)參與隔代教養的比例高于爺爺(21.2%)和外公(8%)。55-70歲的祖輩家長是隔代教養的主力(85.8%)。同時,大部分祖輩家長接受過教育,小學以上教育程度占比達到77.8%,有近兩成祖輩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為大專及以上。

教養觀念

根據調查結果得知,大多數祖輩的兒童發展觀較為科學,能夠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差異性,認同幼兒的發展有階段性;教育觀念的科學性也有很大進步,能夠理解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正確地看待兒童;在親子觀方面能夠尊重幼兒,與幼兒進行溝通,愿意聽取幼兒的意見;在成才觀上,能夠認識到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多元發展性。

以上這些調查結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主體方向、祖輩的受教育程度、祖輩生活的年代背景等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祖輩們的教養觀念與我們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也是正常的。

但是,在涉及教育過程中的自信心、方法和對幼兒的態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祖輩們對于自己能夠把孩子教育好的評價均值為3.41(總分5),說明仍有很多祖輩的教育效能感較低,認為自己不能夠把孩子教育好。在教育幼兒的方法上,“不打不成器"的方法仍舊被很多祖輩所認可,其認同分數均值為2.48(總分5)。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很多祖輩認為“聽大人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其認同分數均值為2.69(總分5)。

此外,祖輩們對幼兒園教育缺乏一定的信任,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或有危險”,其分數均值達到2.62(總分5)。

教養內容

該研究將教養內容分為保育和教育兩大塊,具體包括親子互動、規則制定、教育指導、社會性發展、日常生活、成長計劃和學習提升七部分。我們既比較了祖輩與父輩的分工差異,也比較了祖輩內部的分工特點——男性祖輩與女性祖輩、父系祖輩與母系祖輩。

結果發現,城市祖輩的教養分工有性別差異。在祖輩的性別分工上,男性在幼兒教養各個部分的參與度普遍小于女性。在教養過程中,女性主要負責照料幼兒的日常生活。比如,在“接送幼兒”調查中,外婆的頻率為29.0%,外公為21.0%,奶奶為44.9%,爺爺為29.0%;在“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調查中,外婆的頻率為30.3%,外公為12.1%,奶奶為41.2%,爺爺為16.9%。男性主要負責陪伴幼兒游戲。比如,在"陪孩子游戲"調查中,外婆的頻率為17.1%,外公為34.9%,奶奶為22.4%,爺爺為86.7%。由此可見,女性在大部分教養內容中的參與度都高于男性。

祖、父輩的教養分工較為明顯,表現為祖輩偏向保育,父輩偏向教育。祖輩所承擔的主要教養內容為幼兒的日常生活有些家庭母親也參與較多,但主要是以祖輩為主。而母親在幼兒教養中的重心偏向于教育,比如,在“教育指導”上,包括解答孩子提出的各類問題、教授孩子藝術方面的知識、負責孩子學習方面,母親參與的比例分別高達91.2%、78.5%、94.2%。

教養行為

家長的教養行為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影響重大,可以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們出現的很多問題行為來源于家長不恰當的教養行為。

調查中,我們將教養行為分為民主型、溺愛型、放任型和專制型。以往印象中,祖輩多以"溺愛孫輩"的形象為主。但此次調查結果卻發現,新一代祖輩們有較高水平的民主教養行為。比如,大多數祖輩會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包辦代替;會傾聽幼兒,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幼兒;會以適當的方式表揚幼兒,而不是盲目表揚。這與之前的教養觀念調查結果一致。

但是,祖輩們也表現出較高水平的專制教養行為。超過半數的祖輩會要求幼兒做任何事都要讓家長知曉,對孩子行為的干預較多,這可能與我國傳統的教育觀有關。比如,有93.0%的祖輩會經?!翱粗⒆幼鍪虑椴㈦S時指點”,86.5%的祖輩會非常認同“培養孩子哪方面特長由家長決定”,90.3%的祖輩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報告家長”。這也與之前的教養觀念結果一致,即,祖輩們認同“聽大人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并因此做出較為專制的教養行為。

教養情感

有很多祖輩將照看孫輩作為自己晚年的必要“任務”,他們為此犧牲了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娛樂。也有很多祖輩背井離鄉,他們在照料孫輩的過程中不僅面臨著生活規律的改變和身心的操勞,還需要重新學習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

調查中發現,有66.8%的祖輩認為照顧孫輩很辛苦,也有75.8%的祖輩覺得和孫輩在一起很開心、很幸福。這說明,對于大多數祖輩而言,照顧孫輩是一件既辛苦又幸福的事情,并且,祖輩在照顧孫輩的過程中彼此形成了親密的情感聯結。所以,即使祖輩為了照顧孫輩需要犧牲自己的社交娛樂時間,甚至放棄工作,但他們仍能從照顧孫輩的過程中獲得新的自我價值感。

但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子女的認可和感激,會令祖輩產生負面情緒。有59.3%的祖輩教養者表示完全認同“子女會對我的付出表達感謝和認可”,高達34.3%的祖輩則表示不完全認同。何況,新時代科學育兒觀對祖輩教養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在參與隔代教養時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無法得到關注,更得不到合理解決,這令祖輩們產生了心理負擔。

建議:

我們認為,隔代教養這一現狀將成為時代的特點和趨勢,無論家庭、幼兒園還是社會,都需要肯定祖輩作為重要教養人的身份。無論父母、老師還是大眾,都需要給予祖輩尊重。這里的尊重不僅包括尊重祖輩教養孫輩的權利,也包括尊重祖輩教養孫輩的能力,還包括尊重祖輩教養孫輩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受。而針對調查中發現的新特點和新問題,我們有一些建議給祖輩們。

首先,肯定自己作為教養人的身份,加強教養的信心,樹立“生活即教育”的觀念。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新祖輩的教養觀念總體上較為科學。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因此,新祖輩們的教養行為較為民主,可以說,祖輩們有教養能力。盡管在教養內容上和父輩們有分工差異,但從兒童發展的全面性上講,日常生活保育也是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張“兒童的生活才是兒童的教育”,認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所以,祖輩一定要堅定自己作為教養人的信心,在生活中對孫輩進行活的教育。

其次,用恰當的方式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處事智慧傳授給孫輩,而不是強制性地讓孩子“聽話”。

科學兒童觀強調,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享有一切基本的人權,他們是主動的學習者與游戲者,他們富有差異性,理應被平等對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祖輩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成才心理,但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需要有自主性、有創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聽話”的人才。祖輩們在教育孫輩時應將自己的優秀經驗與社會規則結合,給予孫輩們恰當的支持和引導,幫助他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懂得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的關系,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與“指揮”。畢竟,孫輩們需要聽的是語言背后的智慧與技能,而不是不經思考的執行。更何況,“專制”教養行為下的幼兒容易在行為上出現兩面性,表現為順從、懦弱、焦慮、退縮、不滿,對人缺乏信任,同時也缺乏自信,不開朗,叛逆心強,從而產生報復心理和攻擊行為。

最后,重視溝通,做好父輩的“助力軍”,而非“主力軍”。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與健康的家庭氛圍,還需要幼兒園和社會提供支持與幫助。特別是家庭中兩代人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家長與老師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幼兒園與社會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因此,祖輩要重視溝通,包括與父輩的溝通、與孩子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同時,祖輩要重視溝通的內容和方法,包括溝通孩子的問題、與父輩的問題及自己的問題。我們理解祖輩不愿意讓父輩擔心,寧可獨自承受養育孫輩的辛苦和困難,但也要請祖輩們明白,祖輩是家庭教育中的“助力軍”,而非“主力軍”。祖輩不要丟失自己的生活,要讓父輩承擔教育幼兒的主要職責。只有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有健康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這個家庭才能擁有積極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父輩
父輩們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爺爺奶奶來“聽課”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兩只小貓
隔著代,相親愛
隔代家長怎樣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