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理論機制、制約因素與推進路徑

2022-06-06 09:07張蘊萍
改革 2022年5期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農業

張蘊萍 欒 菁

伴隨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標志著我國農業農村工作邁上了新臺階,正在步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我國要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對鄉村振興工作的新背景、新局面、新現實,我國應充分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機遇,激發數據要素對農業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賦能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數智動能,大力構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數字經濟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現階段,我國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據要素作為最活躍的關鍵生產要素與傳統產業發展耦合共振,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主線的數字化創新為各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引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引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報告》指出,2021 年上半年,我國多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速超過20%,數字經濟領域上市企業總市值達14.5 萬億元,數字產業引領發展的勢能充分彰顯。當前,如何把握數據要素這一關鍵核心力量,以數字經濟賦能各領域高質量發展,成為需要迫切回答的現實問題。

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成為重要的戰略突破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賦能作用。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數字鄉村”概念,2019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以數字鄉村建設為重點任務的鄉村振興已成為鄉村發展的新趨勢。2020 年,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先后發布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和《2020 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農村數字化轉型趨勢進一步明晰。2021年,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多個省份相繼出臺了數字鄉村發展實施規劃,逐步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工作。2022 年,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2 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在具體實施層面完善我國數字鄉村建設政策體系,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但就我國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吨袊鴶底纸洕l展白皮書(2021 年)》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 的比重為38.6%,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趨勢不斷加強,但與我國整體產業數字化加速發展的態勢不同,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僅為8.9%。從目前來看,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處于即將進入快速發展的蓄勢階段。與二、三產業數字化相比,農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不多、質量不高、程度不深。本文通過厘清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探討數字要素賦能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與推進路徑,以期為推進“三農”領域數字化轉型、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些許建議,推動農業農村煥發數字化生機,共同打造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

一、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

數字經濟將低成本、來源廣、高效率的數據作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引領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激發我國經濟社會的全方位變革。 當然,農業農村也不例外。 現階段,數字經濟主要從變革農業生產方式、保障農民生活、完善農村政務服務三方面進行賦能,從而提高農業的數字化水平、滿足農民物質與精神發展需要、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通過建設富裕、宜居、美麗的現代化數字鄉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此同時,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的縱深發展開拓廣闊的市場空間,對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反向促進作用。上述理論邏輯如圖1(下頁)所示。

圖1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

(一)數據要素納入農業生產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設施裝備的廣泛應用,我國農村產業發展狀況不斷改善,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水平提高,農村經濟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但在數字化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較為單一、要素配置不夠高效、生產耗費過多且污染嚴重等問題日益嚴峻。面對我國農村產業發展中的限制與短板,數字經濟憑借“蒲公英效應”將數據要素納入農業生產過程,強化生產端的信息技術支撐,應用全新經營理念改良、重建數字基礎設施,在變革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同時促進農業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通過應用高能、清潔的數據要素減少生產階段的耗費,利用大數據平臺與數字化技術提高治污階段的效率,推動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綠色化。數字經濟賦能農業生產效率與生態效率提升,打造集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和綠色化于一體的綠色農業,推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

第一,數字經濟通過推動農村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數字經濟具有“蒲公英效應”,大型數字化企業通過產業協調配合將“數字化因素”在不同行業內進行延伸與滲透,促使相關產業不同程度地進行數字化改造?!捌压⑿笔沟脭底纸洕鷱墓┙o端賦能鄉村振興,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一是數據要素。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至關重要的新型生產要素,具有易傳播、可共享的特點,在高水平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下,數據要素即時、快速傳播,促使全面普及的網絡和廣泛鏈接的信息節點與傳統生產要素協調配合,實現與實體經濟的充分融合,促進農業生產的數字化和高效化,帶動農業相關產業發展,改善農業生產落后狀況,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充分激發產業發展活力。二是數字信息技術。數字經濟帶來的社會正外部效應通過先進的數字信息技術手段服務農村產業發展并惠及鄉村千家萬戶。數字信息技術能夠有效鏈接互聯網、物聯網,催化農業基礎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促進核心技術的創新與轉化,推動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培育壯大高效率、高產量、高技術、高品質的現代農業。此外,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農村電商遍地開花,不僅拓寬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與流通體系,而且在延伸農業產業鏈、變革農業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協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在擴展農村就業空間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三是數字基礎設施。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正在推動各市場主體通過多樣化的投融資渠道擴大數字基礎設施的供給規模并著力提高供給質量。通過增加農業生產性數字化基礎設施投入規模、保障農村服務性數字化基礎設施執行能力、強化社會性數字化基礎設施功能、保障流通性數字化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從而建設起智能化水平高、前瞻性強、統籌全局的數字基礎設施網絡,為農業農村的生產要素流動和農民的公共服務消費打下堅實的信息基礎。四是數字化理念和運營模式。數字經濟伴隨著飛速的技術進步與激烈的產業變革不斷蝶變發展,催生新的發展理念與運營模式,數字經濟賦能助推鄉村振興的效能日益顯現。農業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數字化理念與運營模式的影響,農業新零售、農業公園、鄉村旅游等新模式將產業化的組織形式和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相結合,能夠有效拓展傳統農業功能、改善農業經營效率。田園綜合體、農光互補等多樣化農業綜合發展模式兼具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實現了可持續、立體化的產業延伸與產業變現,為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第二,數字經濟通過推動農業生產集約化、綠色化賦能鄉村生態振興。數據要素低廉的邊際成本和可共享的無形服務等因素,使得數字化農業生產具有高能、低耗、清潔的特點。與此同時,數字經濟跨時空的信息傳遞與全局性資源統籌為農業綠色化轉型提供了新工具,數字經濟賦能的農業生產環節污染少、生態環境治理效率高,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數字經濟能夠促進農業生產清潔。相較于農業、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數據要素獨有的可復制、可共享性使其在生產中實現了近乎無需耗費的重復利用,數字經濟具有的邊際成本低、附加值高、要素周轉快等特性,使得數字經濟更具清潔性。數字經濟已經廣泛滲透至各行各業,快捷的信息傳遞、高效的運營模式、低廉的生產成本等優勢與傳統農業生產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價值正在加速釋放。農業生產不僅勞動效率提高、附加值上升,而且更具生態友好特征,這有助于加快實現生產污染少、資源耗費低和清潔程度上升的轉變。二是數字經濟能夠促進農業高效治污。隨著農村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及相關數據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介質連接大數據平臺,農業生產導致的環境污染可以通過數據可視化等手段直觀高效地接受監管部門及社會公眾的監督。與此同時,利用物聯網加速普及的先進農業防污治污技術與完整的平臺數據相結合,可以促進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為優化治污資源配置、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基礎性技術手段,加快推進農村產業集約化、綠色化轉型,為打造數字農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數字產品和服務融入農民生活

受農村發展階段和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我國在滿足新時代農民消費需求、社會保障需求和精神需求等方面存在著供給不足現象,具有供給規模較小、供給質量較低和需求難以滿足等特點。伴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平臺這一組織新形態正在崛起壯大,規?;?、高效化、綠色化的綜合性數字平臺的經營范圍不斷擴大,客戶群體不斷延伸,將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通過綜合性網絡傳送到廣大農村。在此基礎上,便捷的在線教育與技能提升平臺拓展了農民數字素養與文化素質提升的渠道,正在用數字點亮農民的幸福生活。數字產品與服務以大數據平臺為媒介,在鄉村生活中實現了廣泛應用,有助于培養出有文化、善經營、技能新、生活好的現代數字農民,助力鄉村的人才振興和文化振興。

第一,數字經濟賦能農村消費結構升級,能更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民消費新需求。多元、全面、系統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便捷的數字信息傳輸,無差別地為城市和鄉村提供包含吃、穿、用、行等日?;A消費在內的綜合性消費服務。在更精準地滿足農民現有消費需求的同時,利用數字化商業理念與營銷手段打造消費新熱點,充分發掘農民的潛在消費需求,并積極開拓可選擇消費市場,讓廣大農民能夠充分共享數字經濟在消費領域的發展成果,推動農村消費擴容提質升級。

第二,數字經濟賦能線上公共服務,能有效滿足農民社會保障需求。數字經濟通過“互聯網+”模式正在實現公共服務領域的數字化滲透,數字技術與社會保障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的數字化建設進程,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交通”等線上公共服務模式加速落地,促進一鍵問診、云上課堂、智慧交通云平臺等公共服務普惠均等化,有效疏通傳統公共服務在發達地區與農村地區的堵點,在創新中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另外,數字化投融資渠道與平臺開放式的資金流向使得公共服務的資金匯集更加方便、資金監管更加透明,豐富了鄉村公共服務的資金供給和資金支持。

第三,數字經濟賦能繁榮鄉村數字文化,能更好地滿足農民精神需求。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便捷的網絡學習渠道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增長知識與見聞、獲得專業技能的便捷途徑,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學習平臺獲取優質師資,通過豐富的網絡平臺學習從業技能。多元化的數字平臺使得廣大農民通過地方融媒體中心、線上文明實踐中心等網絡途徑即時獲取更豐富的文化娛樂資源。鄉村公共數字文化娛樂活動的多樣性、群眾性不斷增強,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鄉村文化活力正在被激發,廣大農民多元化的精神文明需求得到涵養和滿足。通過低成本、高效率、多元化的數字宣傳形式和手段,不斷發掘、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擴大美麗鄉村影響力,弘揚向上向善的鄉村文明風尚,提高鄉村文化自信,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并為鄉村旅游、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三)數字化思維融入農村政務服務

在我國,由于較長時期內城鄉發展客觀差距的存在,農村整體生產、運行與治理等方面長期處于低效率、粗放式的發展狀態。數字經濟將數字化思維引入農村政務服務,從直接與間接兩方面賦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就直接方面而言,依托數字技術實現現有政務服務的全面上網,通過數字化轉型簡化行政流程、提升治理效能。同時,依靠大數據平臺加大村民自治的參與力度、降低參與鄉村治理的門檻,通過便捷的數字化渠道與治理主體的多元參與重構傳統鄉村治理體系。就間接方面而言,通過搭建基于鄉村的全方位數字化應用場景,實現基層數據的全面集中,進而促使政府治理重心和治理力量下沉基層,間接推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

第一,通過推動政務服務數字化和農村治理主體多元化直接推動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數字技術促進鄉村治理流程簡化、效率提升。數字經濟在鄉村的蓬勃發展、數字技術在鄉村的廣泛應用及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脫胎換骨”,為全方位、多領域的線上政務服務提供了基礎性支持。相較于傳統政務方式,數字技術支撐的線上政務打破了傳統“辦事進政府、申請面對面”的束縛,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政務服務領域,通過便捷可達的互聯網著力打破距離、時間等門檻,通過“秒申”“秒辦”助力實現村務服務智慧化,掃除傳統鄉村治理的盲區。 此外,線上政務通過打破信息流動壁壘,間接實現組織管理機構全國范圍內的標準統一,著力推動鄉村公共服務的程序簡化、工作規范、公開透明,顯著降低農民獲取公共服務的成本,提高了鄉村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大數據平臺為鄉村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提供了重要載體。海量的“三農”大數據與綜合性數據平臺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更具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的有力支持。通過高效的數字信息傳遞與經常性的理念交流、先進的案例分析相結合,彌補了鄉村治理理念落后、信息封閉的缺點,為鄉村治理主體提供了新的信息來源。通過數字化宣傳手段增強農民自治意識,通過多渠道的信息共享與學習促使農民技能提升和治理能力提高,為農民政治需求和生活意愿的有效表達提供智慧化技術手段,降低農民參與治理的門檻,不斷健全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政府治理與農民自治良性互動的協同治理。

第二,通過全方位數字化生活場景的搭建間接推動鄉村治理水平的提高。普惠性的數字經濟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了信息經濟、流量經濟、創意經濟等多樣化的新經濟形態在城鄉之間跨時空、跨地域的均衡流動?,F代信息技術走入鄉村以及在鄉村的廣泛應用,不僅促進了智能化產品、線上服務等新消費形態的興起,而且通過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養老等形式構建起便捷、舒適的高品質數字生產生活模式,搭建全方位、數字化的勞動、生活場景,致力于實現鄉村生產生活智能化。通過數字手段將全鏈條溯源信息上傳至云平臺,推動鄉村生活的全面“上云”,構建鄉村生活“元宇宙”,從而使得政府治理直達基層,促使農村基層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能夠真實、快速地鏈接互聯網平臺,直達政府決策部門,為各級政府真實且充分地獲取鄉村治理數據、了解鄉村發展狀況、增強鄉村治理效能提供數據支撐。數字技術正通過基層政務治理數字化轉型和全方位智能生產生活場景的搭建推進鄉村治理的科學變革,從而構建起集生產生活智能和治理智能于一體的智慧鄉村,以助推鄉村組織振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四)鄉村振興對數字經濟的反向促進作用

依托數字技術,打造綠色集約的數字農業、富裕富足的數字農民、智能現代的智慧農村,實現產業、生態、人才、文化、組織的全方位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實現為數字經濟在農村的應用與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反向促進作用。其一,農村產業振興將進一步擴大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產業振興將有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通過推動創業就業與增加收入等手段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優化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從而為推動數字經濟向農村地區縱深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其二,現代數字農民的培育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活力更強、積極性更高的勞動力隊伍。物質、精神和社會保障三方面的富足將充分激發新時代農民的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擴大農業從業人群,并促使農民群體努力奮進,利用專業技能和數字知識創新鄉村發展理念、變革農業生產方式、增強鄉村吸引力,不斷推進農村地區產業與生活的數字化轉型,開辟數字經濟鄉村市場,進而抓住鄉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其三,鄉村治理的數字化實踐為豐富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提供基層數字化治理經驗。數字技術在鄉村治理與智慧農村建設方面深入應用,廣泛收集鄉村生產生活數據,深刻反映鄉村發展狀況,充實基層治理實踐,為豐富決策依據、提高決策精準度打下堅實基礎,促使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治理機制更加順暢,從而反作用于數字經濟,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二、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

當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正在以“蒲公英效應”賦能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大數據與農業產業、鄉村治理全面深度融合。然而,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數據要素下沉渠道不暢、數字人才隊伍相對短缺、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受阻等諸多制約因素,影響著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賦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數字基礎設施相對不足,要素下沉渠道不暢

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表征城鄉差距的重要指標。農村地區發展長期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與轉移支付水平都相對較低,同時,農村技術的滯后性和產業的原始性使得支撐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數字信息服務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傳統信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緩慢,鄉村基礎設施供給不足。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要素下沉渠道不暢且流轉緩慢,不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系統性優化。第一,農村地區的數字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受到短缺的資金、單一的投融資渠道、長期難以回收的高成本等因素的制約。大量數字信息服務基礎設施集中于城市地區,在農村地區則存在投資規模較小、運營效率不高、區域分布不科學的問題。第二,鄉村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數字信息傳遞的基礎與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存在運營商重復建設、承載能力較低與覆蓋深度有限等問題,尚不能滿足下一代互聯網規?;渴鸷痛蠓秶鷳玫囊?。 第三,農村地區在傳統信息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方面面臨困難。信息基礎設施的保養與管理水平較低,折舊速度較快,使得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存量相對較小,硬件設備的落后以及維護與運營人才的匱乏更是使得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面臨重重障礙。通?;A設施的不足會導致要素流動不暢。資本的逐利性使其易于集中在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導致資本與農村產業脫離;農村土地資源相較于其他生產要素流轉的先天弱勢,使得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與人才支持;城市與農村的數字鴻溝使得新型數據要素難以向鄉村流動,阻礙了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

(二)鄉村人才供給相對短缺,鄉村數字人才隊伍亟待壯大

近年來,由于城鄉之間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與公共服務水平存在客觀差距,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和資本傾向于流向收益更高、條件更好的城市,人口集聚在城市、教育資源集中于城市、科學技術發展于城市。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力資本、更好的教育和更快的技術創新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的發展進程,城鄉之間人才分布不均、鄉村人才供給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F階段,我國農村勞動力呈現老齡化程度高、受教育水平低、生產積極性不足、遷移意愿低等特征。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需要多層次、多領域的專業人才,面對緊迫的人才需求,鄉村數字人才隊伍亟待壯大。農民作為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主體,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明顯不足;農業職業經理人作為鄉村經濟活動帶頭人,供給規模與數量明顯不足;鄉村企業家作為鄉村創業創新領路人,孵化與培養渠道狹窄;鄉村教師作為鄉村人才隊伍培育的主力,崗位總量不足且結構不合理;鄉村醫生作為農村居民健康的保障者,供給水平較低且激勵不足;鄉村干部作為引領鄉村發展的“主心骨”,培養體系不完善且隊伍缺員,現有基層干部隊伍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建設需要。此外,現階段農村地區在數字人才的培育、吸引與激勵方面面臨的瓶頸亟待破解。由于缺乏政策保障體系與長效激勵機制,鄉村數字人才隊伍建設面臨人才數量少、培養難、引不來、留不住等問題。鄉村相對艱苦的生活環境與相對短缺的教育、醫療資源使得高質量勞動力由鄉村流向城市,鄉村人才流失嚴重,數字人才“頭雁”尤為缺失。較為匱乏的教育資源和單一的數字獲取能力限制了現有勞動力數字技能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技能考核的落后與職稱激勵的稀缺,使得農村勞動力數字技能提升動力不足,勞動力“群雁”數字活力發掘難度大。

(三)數據共享不夠通暢,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受阻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來源更加廣泛,數據體量急速膨脹。數據的有效應用建立在數據的收集、流動、分享、處理與加工的基礎之上。有些農村地區互聯網尚未普及,數字基礎設施尚未覆蓋,信息孤島與數字鴻溝的存在使得數字經濟應用范圍并不能覆蓋農村的每個角落,數據的收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數據的碎片化、數據流動接口的不一致與數據共享尚未形成全國統一標準,直接制約了數據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互通,對數據的流通造成了困擾。農村地區公共數據平臺與各類應用支撐平臺的缺乏使得涉農部門之間數據共享存在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據的加工與處理。由于農村地區在數據收集、流動、處理與加工等方面存在種種制約,數據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存在重重困難。農業生產經營數據、農村生態環境污染信息、農民困難與需求問題難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傳輸給基層政府部門,使得作為鄉村治理主體之一的基層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信息傳輸渠道,較多采用傳統的被動治理模式,鄉村治理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精準性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

(四)數字平臺應用視角狹窄,平臺鄉村互動場景受限

伴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設備的發展和普及,平臺這一新型組織形式實現了跨行業、跨領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變革,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供需的精準匹配、消費需求的科學研判、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國數字平臺已在多領域進行諸多探索,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的整體性變革,然而數字平臺在鄉村的應用視角相對較窄,尚未形成覆蓋農村區域經濟社會生活全方位的多元化數字平臺。在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新背景下,亟須構建符合農業農村發展需要的鄉村治理數字化、農村產業智能化、村民生活智慧化的多場景應用數字鄉村云平臺,集政策宣傳、網上村務、惠民服務、資源共享和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聚合鄉村經營、鄉村文化、鄉村環境和鄉村治理等板塊的數字鄉村網絡信息系統。面對我國鄉村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需求,目前數字平臺在鄉村的應用視角多集中于鄉村經營與鄉村治理等方面,平臺鄉村互動場景受限,在數字鄉村文化娛樂、農業科學預測、鄉村生態環境方面仍存在一定空白,面臨多元融媒體文化平臺相對缺失、鄉村文明數字化轉型受限、綜合性國土規劃與農業信息平臺供給不足、平臺在鄉村環境保護上的應用較淺等問題。

三、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推進路徑

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雙輪驅動的數字經濟不斷拓展應用場景,通過推動農村產業變革升級、滿足農民美好生活需求、規范農村政務服務賦能鄉村振興。促進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賦能作用的有效發揮,需要直面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多層次的配套政策措施并落地落實,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打造數字農業、數字農民、智慧農村,共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完善數字基礎設施以推動要素流動與技術落地

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是發揮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作用的基本前提,因此,應當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推動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全覆蓋。降低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用網成本,推動寬帶、電腦、智能手機等固定和移動網絡設備進入鄉村,努力提高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盡量實現農村地區的網絡全覆蓋,保障農村地區互聯網使用的可獲得性,幫助農業生產主體通過互聯網獲取數據和信息,改善農村地區的信息貧困。

第二,統籌鄉村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掃除建設盲點,對建設薄弱的地區加大補短板力度,提高農村地區數字技術基礎設施的普及水平。由于數字技術基礎設施的成本較高、前期投入較大,利用數字融資平臺采取多樣化的投資模式,通過政府與市場的協調配合,吸收社會資本補充鄉村振興資金投入的不足,既能發揮數字技術基礎設施賦能鄉村振興需要的公共性,又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社會資本的盈利水平。

第三,加快推動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整合農村水利、氣象、電力、交通、物流與農業生產等領域的公共基礎設施資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數據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農村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應用和數字化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的管理、運營和維護。通過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全覆蓋式建設、數字技術基礎設施的戰略性布局以及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構建順暢的要素流通和技術落地渠道,為數據生產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賦能農村產業發展以及促進新技術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二)打造農村數字人才隊伍以激發農民內生動力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農民是鄉村振興實現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行動主體,打造農村數字人才隊伍、培養農民內生動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不斷充實農村數字人才隊伍,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從現有勞動力數字技能水平的提升、在校數字專業人才的培育和政策性數字人才的吸引等方面加強農村數字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農村人力資本水平,讓更多數字人才投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

第一,加強農民數字素養培育。為農民群眾開展手機應用、網上辦事、電商物流、直播帶貨等數字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應用培訓,在數字化應用中提高參與度和獲得感。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線上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農村人口進行數字素養培訓,采取課堂教學和實地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基礎知識、實踐技能的推廣與運用,提升農村自有勞動力的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能。

第二,通過高校專業性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持續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與就業需求相銜接,通過設立基礎通識性課程普及數據處理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字思維,通過學校教育分層分類培養更多的農業技術型人才、農產品營銷人才、數字農業發展人才等,為鄉村振興儲備充足的人力資本。

第三,通過政策性手段吸引培育數字人才。遵循數字人才群體特質,優化引人、選人、用人制度框架設計,創建數字人才共享平臺,以此為抓手推進農業數字人才的柔性集聚、虛擬集聚。推行數字人才“引培并重”政策,重視本土農業數字人才的培育,積極推進數字人才孵化器建設,以此為抓手培育中高端數字農業種養人才、管理人才、運營人才,并加強農村數字人才梯隊建設。

第四,通過拓寬宣傳渠道激發農民的創新活力。選取利用數字化思維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的成功案例進行分享與交流,以講解與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將數字經濟賦能傳統農業促進增收、打造高品質數字生活的方法與優勢展示給農民,激發他們勇于嘗試新事物、克服數字鴻溝的勇氣,從而為鄉村振興輸送層次高、技能強、有活力、肯吃苦的多元化數字人才。

(三)完善數據流動機制以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

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獨特的數據要素和大數據平臺,釋放鄉村數字發展活力,著力打破城鄉數字鴻溝,實現數據的自由、有序流動,以有效發揮數據要素和大數據平臺在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實現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賦能。

第一,加速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加快構建完善的數據流動機制,為數據自由流動奠定制度基礎。 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算法等數字技術對來源廣、規模大的數據資源進行分類,明確數據性質、權屬與可交易范圍,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易標準,通過不斷發展的數據存儲技術、確權技術、通道技術、脫敏技術等,不斷完善數據交易前處理,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為數據交易奠定技術和制度基礎。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市場主體之間、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數據流動機制,加快完善數字經濟市場體系,推動形成數據要素交易市場,研究制定數據流通交易規則,依法合規地開展數據交易,打通數據在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雙向流動渠道,促使數據合法自由流動。

第二,在數據自由流動基礎上實現鄉村治理效率的提高。在數字經濟時代,便捷的數據采集與加工使得鄉村治理呈現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為充分發揮數據賦能政府治理的作用,應在統一數據交易標準的基礎上,統籌全國數據、完善政府監督,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完備的數據支持,從而減少決策主觀性帶來的風險。簡化數據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流程。明晰數據交易權限所屬部門,避免因權責不清導致的運行效率低下。簡化數據交易的審批流程,降低交易操作復雜度,提高數據流轉效率,節約時間成本和行政成本,從而確保政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政府精準施策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數字化政府監督機制,建設數字政務監督平臺。一方面,通過拓寬農民參政議政渠道,充分收集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意愿,做到政策從群眾出發、為群眾考慮、給群眾便利;另一方面,增強政務監督力度,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激發群眾參政議政、建設家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各級鄉村治理的精準化、個性化提供技術手段,提高鄉村治理效率、保障鄉村治理有效。

(四)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平臺以拓展平臺鄉村應用視角

數字經濟在鄉村的廣泛滲透使大數據平臺在鄉村消費端蓬勃發展。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迫切需要拓展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場景,以平臺建設帶動鄉村振興。

第一,推動平臺建設向數字文娛方向延伸,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一是通過搭建云上平臺推動優秀鄉土文化永久保存與開放共享。深入挖掘開發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民俗文化、古鎮古街、傳統技藝等鄉村優秀文化遺產的數字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立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鄉村文化數字展館等新的文化傳播載體,實現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從而建設起多元、智慧的數字文化場景,延續鄉村文化脈絡。二是鼓勵多樣態的文化傳播平臺賦能鄉村文化振興。通過大數據跟蹤并針對農戶個性化需求提供門檻低、成本小、通俗易懂、內涵豐富的文化娛樂作品,為農民搭建起與城市和外界溝通的橋梁,從而豐富農民精神生活,讓鄉村文化“活”起來。同時,鼓勵多元數字平臺成為農民展現現代鄉村風貌、宣傳優秀鄉村文化的便捷渠道。通過搭建線上鄉村綜合文化服務平臺,宣傳鄉村景色、鄉村文化,將文明、美麗、宜居的現代鄉村風貌和極具地方特色的農家風情通過互聯網平臺展示出來,以數字化展現加深人們對新時代鄉村文化的了解和認同,為鄉村文化振興奠定基礎。

第二,推動平臺建設立足鄉村環境保護,助力鄉村生態治理。在利用數字平臺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結合大數據、“互聯網+”、衛星遙感等技術,收集、處理、分析全國范圍內的氣候、植被、供求、成本、價格等信息,打造全國范圍內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依靠數字經濟時代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可視化展示能力,通過實時的信息運算得到最優的生產數量和價格水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給農業生產的各個市場主體,打破數據在單個個體之間的壟斷,實現農業市場信息透明。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各地環境信息,加強科學預測氣候變化以及生物節律變化的能力,利用技術手段提前預防氣候災害與病蟲害情況,以最高的效率調配資源,從而應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環境出現的變化,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村生態。 在農業生產污染治理方面,利用多元化的數據共享平臺促進數據交易和流通以及新興技術的傳播和應用,從而促進不同背景、不同發展狀況的鄉村共同通過技術手段檢測污染物排放水平,并監督減少單位面積農田施用化肥、農藥的強度。利用新興技術進行鄉村污染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從而促進全國范圍內農業農村的綠色發展。在推進氣候惡劣地區山水林田湖治理方面,利用現代技術建立系統化的生態改善策略,因地制宜制定適應各地區發展的治理手段和方案,通過數字平臺整合社會資源對已有方案進行實踐,并建立監督和預防機制,嚴厲打擊不顧農村生態進行農業生產的行為。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農業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