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超聲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診斷價值

2022-06-06 14:08辜蘭玲
保健文匯 2022年1期
關鍵詞:腸系膜主動脈造影

文/辜蘭玲

在臨床中,腸旋轉不良是小兒常見疾病,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為主要特征,而中腸扭轉則是此病的常見合并癥狀,增加了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性,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F階段,對于腸道疾病的檢查,影像學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常見的X 線造影、超聲等,可為治療方案的制訂及調整提供有效參考。本文主要就超聲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診斷價值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50 例),基于檢查方法不同的前提下分為對照組(25 例)和觀察組(25 例)。其中,對照組的男女例數分別為15 例、10 例,日齡區間為1~25 天;觀察組的男女例數分別為16 例、9 例,日齡區間為1~24 天。研究開始前,患兒監護人已知曉有關內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對患兒日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分析,沒有發現明顯差異(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X 線造影檢查,主要內容:造影劑使用II 型硫酸鋇,檢查前讓患兒禁食45 小時,予以腹部平片透視檢查,進一步了解、掌握患兒的腹部狀況,明確患兒無腸梗阻癥狀后,將患兒體位調整為右側臥位實施鋇劑灌腸處理,注射管插入肛門注射,并對患兒的體位進行調整,更加全面地對鋇劑分布情況進行觀察。觀察組應用彩色多普勒檢查,具體內容:使用我院提供的彩超診斷儀,將線陣探頭頻率設定為16MHz,幫助患兒取仰臥位,對于哭鬧不止不配合的患兒,可予以鎮靜處理,之后再進行檢查。檢查時,在患兒上腹部橫切面放高頻探頭,探測腸系膜上動脈及上靜脈根部,之后慢慢向下移動探頭,在此過程中注意觀察腸系膜上動脈及上靜脈所處方位見的關系、走向,基于二維和彩色圖像的前提下,對系統等構成的特征進行檢查,合理辨識旋轉方向、度數,利用脈沖多普勒予以證實。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均由SPSS20.0 軟件完成,x、t分別應用于計數、計量資料的檢驗,P <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折斷中應用超聲檢查后,參照病理結果(100%),漏診率較低,診斷準確率較高,相比之下行X 線造影檢查的對照組情況則較差,組間呈現的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診斷情況對比

3 討論

在胚胎期腸管發育過程中,如若出現中腸旋轉障礙,抑或是腸系膜固定不良,就會導致腸旋轉不良。在胚胎期6~10 周內,中腸的生長速度較快,遠遠高于緩慢發育的腹腔,由于腹腔容積狹小無法容納中腸,導致一些中腸經臍孔疝進入臍腔,這就會導致生理性中腸疝的出現。同時隨著胚胎的發育,腹腔生長速度也會隨之提高,容積量有明顯增加,但如若中腸從臍腔回納入腹腔的過程中出現不完全逆時針選擇,抑或是反向旋轉等,就會造成腸旋轉不良?;谥心c還納選擇方式差異的前提下,可將腸旋轉不良分為以下幾種病理:其一,中腸反向選擇,主要是指將腸系膜上動脈作為軸心,中腸呈順時針方向選擇;其二,中腸完全為旋轉,即中腸在腹腔內沒有旋轉,系膜未固定在后腹壁,可在腸系膜上動脈根部前面觀察到,呈狹窄面懸掛;其三,近、遠端中腸旋轉未同步,其中前者主要包含了十二指腸、空腸等,后者包含遠端回腸、升結腸等,主要表現為一端旋轉正常,另一端沒有旋轉,一端呈反向旋轉另一端沒有旋轉等。一般而言,無異常情況下,小腸系膜主要附著在后腹壁,根部具有寬闊的特點,當出現腸旋轉不良后,小腸系膜僅附著于腸系膜上動脈根部附近、后腹壁,附著范圍有明顯縮小,導致小腸極有可能圍繞狹窄的腸系膜根部出現扭轉,如若十二指腸、回腸、盲腸等近端二分之三扭轉,此時就可稱之為中腸扭轉,扭轉方向主要以順時針為多見,扭轉的度數在90°~720°范圍內,情況還會超過此范圍。值得注意的是,受扭轉度數差異、松緊不一等因素的影響,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常見的癥狀包含十二指腸梗阻、腸壁缺血壞死等。

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診斷中,既往大多會采用X 線造影,效果明顯,利用造影劑在腸道內流動,可獲取腸道位置、結構圖像,可為病情的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但如若患兒出現十二指腸完全梗阻,X 線造影則不能將十二指腸空腸曲位置清晰、準確的顯示出來,極有可能導致漏診或誤診情況的發生,易促使患兒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不僅加劇腸梗阻危險,也增加了鋇劑吸入性肺炎發生的可能性。近些年來,在影像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超聲檢查被廣泛地應用到了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診斷中,主要是基于腸系膜上動靜脈位置關系的前提下,落實對病情的診斷。在胚胎期腸管發育期間,中腸主要是將腸系膜上動脈作為軸心,逆時針進行選擇,故無異常情況下腸系膜上動脈位置在胰體后方、腹主動脈前方,其與腹主動脈間夾角在40°~60°內。腸系膜上靜脈在上動脈的右側,位于下腔靜脈前方,上動脈及上靜脈的位置呈并行排列狀態,如若出現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情況,兩者的位置關系就會發生變化,腸系膜上靜脈往往會圍繞腸系膜上動脈呈螺旋狀扭轉,且上靜脈還會出現擴張,上動脈和腹主動脈間間距也會有明顯增寬。

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診斷中應用超聲檢查后,圖像主要表現為:在進行中上腹縱切面掃查時,不能將正常位置的腸系膜上動脈掃查出來,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間夾角有發生改變,即增大或縮小,一些患兒可顯示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發出后向上、向前、向左上走行并中斷;實施中上腹橫斷掃描檢查時,可觀察到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間距離有明顯增大,腸系膜上動脈與腸系膜上靜脈的位置關系也有變化,上靜脈在上動脈的左側,抑或是前方,行脾靜脈下方橫斷掃描檢查,能夠觀察到腸系膜根部以靶環狀,抑或是螺旋狀呈現,包塊低回聲,上靜脈環繞于上動脈順時針,抑或是逆時針扭轉;超聲的實施,可進一步觀察到包塊內的血流信號,如若呈漩渦狀則可診斷為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不用再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有相關研究指出,在腸系膜深靜脈位于上動脈左側時,往往有腸旋轉不良情況,而上靜脈在上動脈前方時,大概有四分之一存在腸旋轉不良情況。另也有研究指出,實施超聲檢查后,如若觀察到十二指腸水平部在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間,就可排除腸旋轉不良,而十二指出水平在腹腔內,則需及時考慮腸旋轉不良。針對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患兒來說,患病后其主要以不同程度腸梗阻為表現,病情的嚴重程度直接受扭轉度數及松緊不同的影響。在實際的診斷中,需與常見的幾種小兒消化道梗阻性疾病進行鑒別,包括十二指腸閉鎖、新生兒壞死性腸炎、環狀胰腺、腸套疊等,以盡可能的規避漏診、誤診情況的出現,進一步確保診斷準確性,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

通過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折斷中應用超聲檢查后,參照病理結果(100%),漏診率較低,診斷準確率較高,相比之下行X 線造影檢查的對照組情況則較差,組間呈現的差異顯著(P <0.05)。說明,在腸旋轉不良合并中腸扭轉的診斷中,超聲應用價值較高,可為后續治療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腸系膜主動脈造影
超聲造影在鑒別診斷膽囊壁彌漫增厚性疾病中的應用研究
超聲造影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診斷價值分析
超聲造影和x光造影區別?
如何看待CT冠狀動脈造影
主動脈也會長潰瘍
腹部MR偶然發現的腸系膜脂膜炎影像表現
“腸系膜淋巴結炎”要治嗎
不得不防的“健康殺手” ——主動脈夾層
還原主動脈夾層疾病
關于主動脈夾層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