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腹瀉的效果探討

2022-06-07 22:22張玲
醫學前沿 2022年6期
關鍵詞:腹瀉小兒

張玲

摘要:目的:探討在小兒腹瀉治療中以中醫綜合療法施治的價值。方法:試驗對象選擇于2021.03-2022.03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干預的腹瀉患兒8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2組,分別以常規治療與中醫綜合療法施治,統計組間施治效果。結果:觀察組大便形狀與次數恢復時間、體溫下降時間與嘔吐停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以中醫療法施治,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促進其恢復。

關鍵詞:腹瀉;小兒;中醫綜合療法;施治效果

小兒腹瀉是臨床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好發于嬰幼兒群體中,大多是由于病原菌及外界因素所造成的,臨床癥狀主要變現為體溫升高、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次數增加、水電解質失衡等癥狀,一旦患兒在發病后未及時得到救治,會導致其出現一系列不良情況,如生長發育緩慢、營養不良等,嚴重影響到患兒健康[1]。西醫在治療該類疾病患者時,以口服補液鹽、靜脈補液及營養支持等方法為主,然而臨床療效并不顯著[2]。中醫對于小兒腹瀉治療有著獨特優勢且療效顯著,為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本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探討以中醫綜合療法對患者施治的價值,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本組入選對象為80例患有腹瀉癥狀的患兒,組間以隨機數字表法實施分組,回顧性分析組內對象資料,對照組:年齡在10個月至45個月,均齡值在25.74±3.78個月,患病時間最長為40h,最短為5h,平均18.78±4.02h,男患兒22例,女患兒18例;觀察組:年齡最大在42個月,最低在10個月,均齡值為24.35±3.19個月,患病時間在5h-42h,平均患病時間在19.32±4.15h,男性與女性患兒各20例。綜合分析2組資料數據(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提供常規西醫療法,給予患兒蒙脫石散,用藥方式為口服,不同年齡患兒所服用劑量不同,對于年齡<1歲者,每次服用0.3g,每日服用3次;對于年齡在1歲至2歲者,每次服用0.45g,3次/日;對于年齡在2歲-3歲者,每次服用0.9g,每日服用3次,均以50mL的溫開水沖服。觀察組則提供中醫綜合療法,內容為:(1)中藥內服:藥物組成:藿香 5g、木香 5g、蒼術 5g、白術 5g、黃連 5g、蘇葉 5g、訶子 5g、生甘草 5g,太子參 10g、葛根 10g、 黃芩 10g、茯苓 10g,隨證實施加減治療,對于咳嗽者加入烏梅與五味子;對于惡心嘔吐者加入生姜、陳皮與法半夏;對于腹痛嚴重者加入白芍、延胡索;對于熱重苔黃者加入金銀花,上述藥物以水煎服,分別在早晚各溫服1次;(2)中藥外敷:取云南白藥粉劑(生產企業是云南白藥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Z53020798),將該藥物0.125g放于患兒神闕穴,并加入0.5mL-1.0mL酒精(濃度為75%),之后貼敷上丁桂兒臍貼(生產企業是山西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日治療1次;另以60mg/kg雙黃連粉針劑(生產企業是哈藥集團中藥二廠,Z10940044)與20mL的生理鹽水充分稀釋后,經灌腸方式給藥,每日1次。持續對患兒展開為期5日的治療干預,在治療過程中注意合理以母乳喂養,對于以母乳喂養者,繼續哺乳并暫停輔食;對于以人工喂養者,可給予患兒食用一些米湯,待其腹瀉次數減少后,逐步過渡至半流質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主要食用清淡類食物;待患兒病情趨于好轉后,過渡至正常飲食。

1.3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

癥狀改善時間,對比指標:大便形狀與次數恢復時間、體溫下降時間與嘔吐停止時間。

1.4數據處理

本研究數據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分析,所得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以百分數%與(x±s)表示,以卡方x2與t值進行檢驗,若檢驗顯示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表1可知,通過對比2組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組各項指標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祖國醫學將腹瀉歸于“泄瀉”范疇內,結合小兒病理與生理特點,認為該疾病是因脾胃薄弱促使脾失健運、清濁不分、水走腸間所造成的,而病理關鍵是脾虛濕盛,由于脾喜溫燥而惡濕,應以安腸止瀉、清熱利濕為原則[3-4]。小兒止瀉湯主要由黃連、茯苓、蒼術等藥物組成,具備燥濕止瀉、清熱解毒之功效;雙黃連粉劑由黃芩、連翹及金銀花組成,經腸內灌注法施治,有利于藥物被充分吸收,起到消除或殺滅病毒作用,可增強患兒機體免疫能力,實現腹瀉目的[5]。本研究中,經比較常規西醫療法與重要綜合療法在腹瀉患兒中的施治效果差異性,結果顯示觀察組大便形狀與次數恢復時間為1.67±0.84d、體溫下降時間為1.58±0.37d、嘔吐停止時間為1.73±0.59d,短于對照組大便形狀與次數恢復時間、體溫下降時間與嘔吐停止時間3.12±1.02d、2.23±0.59d、2.60±0.45d,這表明以中醫綜合療法施治,具備有效性及可靠性,有利于促進患兒恢復,臨床應用意義較高。

綜上所述,將中醫綜合療法應用于腹瀉患兒治療中,可得到確切施治效果,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鄧桂元. 針灸結合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2):184-187.

[2]田燕.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秋季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2019,31(02):113-114.

[3]楊頻. 中醫臍灸療法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療效[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4):21-22.

[4]萬瑞,周照玲. 葛根止瀉湯聯合針灸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1,35(09):73-75.

[5]董彩鳳,龔致平. 中醫臍灸療法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 當代醫學,2020,26(25):144-145.055E6FB7-DD8D-4DAA-A91B-CA468A0A727A

猜你喜歡
腹瀉小兒
小兒難養
舒肝健脾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68例療效觀察
腸炎寧顆粒治療小兒腸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聯合復方胃蛋白酶散治療小兒肺炎繼發性腹瀉效果觀察
雙歧桿菌活菌聯合蒙脫石散對腹瀉患兒的療效影響
蠟樣芽孢桿菌對入住ICU多發傷患者腹瀉影響的臨床觀察
小兒驚厥緊急處理
話說小兒常的肛直腸疾病
容易混淆的兩種小兒紫癜
小兒厭食的簡易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