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公園生態景觀建筑設計

2022-06-08 00:54王喜標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公園

王喜標

藍城房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21

1 城市道路交通景觀設計理論基礎及設計原則

1.1 相關理論及概念

1.1.1 道路景觀

道路景觀是指從道路使用者(駕駛員和行人)角度出發的道路狀況和周圍環境,道路線形、綠化、路邊建筑等隨著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的移動而不斷變化。它可以從外到內分為不同的層次,可以喚起人們的內心感受,影響司機的心理,這可能會導致交通事故。道路景觀現已成為綜合性工程與藝術專業,主要方向是道路空間和影響道路空間的各個部分的美學問題。在道路建設初期,人們利用天然景物來增加出行的樂趣。

一般來說,設計時應注意道路線形設計,考慮地形地貌及相關事項。在設計建筑時,綠化設計應解決道路照明及其與交通的關系,要考慮原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和諧性,考慮道路兩旁植物的生長適應性,可綜合種植喬木、灌木、草坪、花卉等,以達到整體效果。

1.1.2 低碳景觀的概念

低碳景觀是指在景觀規劃設計、景觀材料與設備生產、施工、景觀維護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減少石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隨著環境退化、資源稀缺、能源短缺和溫室氣體排放過多等問題的到來,全球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出現“低碳經濟”、“低碳技術”密切相關概念,“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對應著低碳時代的新理念、新政策。

在中國,低碳理念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據估計,一個城市30%的碳排放來自汽車排放,60%來自建筑行業。推廣低碳景觀設計的概念,對于減少碳排放具有實際意義。

低碳景觀設計符合推廣微型城市特點,以集約化城市建設和土地多用途,開發豎向空間和地下空間,修復和再生城市的廢棄土地。同時,保持景觀連續性,營造城市森林,創造城市綠地,保護或改造濕地,擴大綠地面積。進而合理利用水資源,建設節水型城市[1]。

1.2 城市道路交通景觀所遵循的設計原則

1.2.1 以人為本的原則

城市道路交通景觀以尊重人們工作、生活和休閑的出發點,從使用者角度,更好協調空間與空間、空間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創造“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統一被認為是景觀設計的最高藝術境界。獨特、舒適、健康的景觀環境為人們提供休息、休閑、娛樂等活動的重要場所,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重視人文價值,鑒于此景觀設計中要尊重本性,考慮人在景觀環境中的情感,注重景觀的運用。

在設計低碳城市景觀時,要充分考慮周邊自然環境因素、使用價值和建設目的,打造以人為本的低碳景觀。如今很多市政廣場的建設,設計精致、奢華,大面積使用硬質鋪裝,降低了城市綠化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后期可能產生維修。此外,一些街道大量使用景觀燈具,增加能源消耗,使用價值低,與低碳景觀應有的功能完全背道而馳。

1.2.2 可持續性原則

當前,景觀發展方向正向追求休閑、田園、山地、享受自然景觀的生態自然景觀發展?!吧鷳B”已成為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認識文化的新標準。它允許被遺忘和被摧毀的傳統建筑以更高層次的現代眼光重建。低碳環保設計理念,側重提高場地綠地比例,加強綠化,合理利用現有空間條件,發展多方位綠化形式,注重后續管理,最終創造品質的軟質景觀。在世界各地環境不盡人意的情況下,景觀建設必須是可持續的,使人們的生活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既滿足當前人們生活需求,又為子孫后代奠定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景觀設計不僅需要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種元素和設計,還需要通過將受損或污染的景觀改造,合理利用景觀。

1.2.3 地域性原則

景觀設計離不開原始地域文化特色,歷史遺留的審美情趣是景觀設計風格標準。城市道路建設在滿足城市建設要求的同時,要緊跟城市形象定位,融合相關地域文化元素,突出城市整體空間形象、城市景觀環境。道路綠化設計滿足空氣凈化要求,還必須結合當地文化,營造出具有親切感和歸屬感的城市景觀。在有效完成道路綠化建設的基礎上,解決城市低碳建設問題。

1.2.4 整體性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應遵循整體性原則,使城市道路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城市道路建設不是道路,而是整體建設。在道路景觀設計中,道路綠化、中央分隔帶、道路鋪裝、人行空間等都是道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整體的一致性風格。

因此,在設計時需要從整體的角度來設計系統,使之能與城市完美結合。在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綠色植被選擇、道路地形、生態環境以及道路兩側的景觀設計規劃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使整體設計原則上能體現整體性[2]。

1.2.5 美觀性原則

我們都喜歡美好的事物,熱愛美。同樣,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過程中,也必須遵循美學原則。美麗的城市道路風光,能給人一種愉悅的心理感受。道路兩側的建筑、地形、植被綠化和道路景觀節點,共同構成了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樣的道路景觀要體現城市的特色,就需要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優美的景觀元素,充分實現藝術美,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展現美感。在前期規劃中,道路規劃師與藝術設計師交流分享,加入美學設計,使道路景觀體現藝術與科學的融合。道路景觀的配色方案和造型設計應按照美學設計原則進行規劃設計。

2 案例實踐—某公園生態景觀建筑設計

2.1 案例一

圖1 某公園生態景觀建筑設計效果圖

某公園生物園林的設計方案顯示,在調節氣候和空氣質量等方面,建立一個濕地園林已成為一個發展的潮流。在這里,一是為了讓游人可以更好的欣賞和欣賞濕地的植被,二是為了給游人們納涼的時間。另外,這種景觀還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可以讓工作人員在工作人員的注視下,了解周圍環境的變化,從而防止樹木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凋謝。同時,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也更加貼近現代人的審美,色彩也更加貼近自然,與周圍的植被、天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2 案例二

圖2 某公園的生態景觀建筑

在園林綠化建設中,由于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好,園林綠化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由于公園是公共區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游客前來參觀,為了保證游客的安全,晚上的時候,要盡量把四周的光線都給照得通明,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游客掉進湖里。這里,水泥橋的上方和下方都有燈光照明,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風景建筑物,并且在建筑物周圍布置燈光,不僅可以照明,還可以作為裝飾品。這棟樓的色彩與地面融為一體,非常的和諧,再加上一些光線,讓這棟樓看起來更加的漂亮。此外,這個風景建筑物還為步行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近距離觀察湖泊的環境,使步行者可以在其上欣賞到整個湖泊的美麗景色,因此其實用價值非常高,可以為游人帶來極大的便利。

3 生態原則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分析

3.1 城市公園的生態設計分析

生態設計是指少城市景觀與生態進程之間的有機統一,從而減少對資源、環境和生態平衡的損害。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一種基于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即在城市的景觀規劃中,通過合理的方法來實現對環境和環境的影響。

首先,在實施以上的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設計中,其生態設計思想即:在進行濕地公園的設計時,應堅持以自然環境為先決條件,并重視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盡可能降低人為因素對其造成的破壞和破壞,并在充分利用其天然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之上,通過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生態設計理念,充分發揮該人工濕地公園景觀的生態系統與特征。例如,在濕地公園的多樣性和多樣性的保護和修復中,除了植被種類和種類的多樣性外,還存在著許多野生動物和珍稀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是鳥類和兩棲動物繁殖、遷徙、越冬的重要區域。在濕地公園的生態設計中,應加強對其多樣性的管理,并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合理地限制其種類和品種,在挖掘當地特有的植物種類的基礎上,還應對其特性等進行全面的研究,控制有害生物對動植物生態系統發展的破壞影響。另外,在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規劃中,應從降低人工破壞、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原則和要求入手,對其進行生態化的設計。例如,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應盡可能的避免或降低人為的影響,以使其成為一個有天然韻味的城市。

其次,根據這些特點,在進行濕地公園的生態規劃時,應從科學、藝術性、實用性、文化性等方面進行規劃,并根據這些原理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綜合掌握,從而實現更好的城市園林生態設計。例如,在以上提到的濕地公園的規劃中,既要做到對生態的科學把握,又要防止在南部地區的植物中采用北方植物造景,以免對植物多樣性或正常生活環境產生破壞影響,從而導致整個濕地公園生態系統受影響;同時需要對自然環境下的動植物屬性與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在本次景觀設計中靈活應用,以達到更好的城市園林生態設計的目的。

3.2 生態原則在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中運用

根據“海綿城市”的概念,從防洪、生態、完整性、空間層次感等方面的角度出發,在消落區的規劃中,采取了“基地干預”的方法,在原有的濕地基質土的保護下,將水陸消落區的生態特征與生態環境相統一,并根據現有的地形、生態、完整性和空間的層次性來進行,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原生態的濕地駁岸的原生態,不采取堅硬造地,僅通過鵝卵石或片石等硬質材料進行加固處理,形成自然防護岸,以避免破壞濕地原有的生態特征。另外,針對城市濕地的地形特點和天然溝槽等特點,對草灘、綠地和河道進行了綠化和排水改造,并與周邊的河道連接起來,在雨水季節達到了防洪標準,可以避免免城市的內澇,同時也為城市的濕地增添了新的生機。

4 建筑設計

4.1 生活館

生活館坐落在北入口廣場的西面,與西北側的居民居住區相鄰,方便居民購物、娛樂,東側連接洪山體育館,南側依傍洪山,覆蓋的房屋與山巒的高度結合,將建筑掩埋在綠色的陰影里,既節省了空間,又節省了不少的土地。該項目最大的特點是,多條15X15X2的透光孔整齊地分布在覆蓋式建筑的頂端,這樣可以確保室內的光線,同時也為房頂上的人們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多個庭院與整體流線式的立面結合,既能使室內的空氣得到流通,又能引入新的植被系統,使室內的環境得以更好的凈化。居住屋使用了網格狀的天窗,它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光線,并具有某種節奏?!吧铕^”是一個集合了眾多商務團體的綜合體。

4.2 生態館

湖濱生態博物館坐落在湖心島東部,從南到北依次向上,南側是面向水的露天平臺,北側是透明的玻璃結構,面向湖泊,內部主要是咖啡、書屋、創意場地,一棟小巧的小型建筑是這里的主要活動地點。因此,大樓的大部分設計都是豎向的,能夠有效地抵御太陽的照射,這樣可以降低室內的光線,而且還能保持室內的美感。同時,建筑采用了半透明的外立面,吸收了大量的太陽能,通過吸收熱量來控制室內的溫度。

5 公園生態景觀建筑設計原則

5.1 設計要素

5.1.1 道路本身

隨著城市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空間和景觀設計的重要元素。道路在景觀設計中,道路自然而然地成為主體,是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道路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延展性、平整度、連續性等線路問題[3]。

5.1.2 道路邊緣地區

所謂路邊區域就是道路邊界問題,包括城市道路的寬度和長度。城市道路的寬度邊界是指道路寬度與公園、建筑物、植物等接觸的區域[3]。

5.2 確保道路安全暢通的原則

①綠植的種植要注意適當和位置,以免妨礙交通,綠植的建設不應影響或妨礙道路安全設施,即道路標線和箭頭。道路不應被遮蓋,遮掩道路監控系統和消防系統,合理設計綠化植物,確保道路發揮最大的交通功能。

②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應與城市的整體設計風格和形象相匹配,兼顧城市的歷史、整體色彩和文化表現。道路不宜過于顯眼,兩側應緊密相連,城市建筑、綠地布局協調,營造整體視覺美感[3]。

6 結束語

簡言之,在都市園林規劃中,生態原理的應用通過對城市環境進行的研究,可以為城市園林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發展生態、自然、綠色、環保的要求,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都市建設。本文從園林景觀的設計方面,探討了公園生態景觀建筑設計的實施。并以此為基礎,總結園林景觀構建原則,實現低碳生態的最終目標。

猜你喜歡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公園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城市道路拓寬改造設計探討
城市道路照明電氣設計常見問題探究
垂直綠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城市道路清掃之我見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在公園里玩
城市道路及設施的維修養護技術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