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文物保護、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

2022-06-09 00:38馮雨絲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文物部門

馮雨絲

國家進入發展新時期,“中國夢”的提出要求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共同繁榮。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作為我國文化傳播的載體,對其進行宣傳和保護就是對民族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強有力推動。因此,基層文物保護部門要在新時期伊始明確使命,厘清責任,找準問題,改進創新,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人民精神文化素養的提高與加強。本文就基層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內容、權限深入探究,對基層歷史文物、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對應的改善策略,僅供參考。

黨的十八大對“中國夢”的提出讓文化傳承、民族復興的大主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各地響應號召紛紛對文化事業的發展加強了關注。全國自上到下越來越重視文物工作,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及《國家文物局關于加強文物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深入落實也在近年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隨著人們對文物文化價值的挖掘不斷深入,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問題也日漸突出[1]。尤其基層文物保護部門在資金、人才方面都比較欠缺,遇上管理職責不明確、地方產業發展的沖突問題常常陷入兩難之中。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從主要問題切入,結合多重渠道與思路深入落實文物的利用與保護,讓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快速獲得提升。

一、基層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內容、職責

(一)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內容

文物保護即對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研究價值的歷史遺留物所展開的一系列保護措施,其作用在于使前人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免受損害,受到損害的文物則不能繼續發揮文化傳遞、教育等價值作用。文物保護部門在全國各地都有設點,主要負責各地的基層文物(包括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3252處,包含具有藝術、科學、歷史價值的古建筑、古墓葬、文化遺址和石窟寺、石刻等大型不可移動文物,其保護工作的開展涉及博物館、野外等多個區域。如何根據不同文物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的價值挖掘、宣傳與利用是有關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方向。讓這些文物能夠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各盡其用即工作開展的核心目標[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這意味著新時期基層文物的保護工作肩負著更大的時代使命。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改進、完善有關工作成了基層文物保護部門能否取得有利發展位置的關鍵,所以新時期工作的展開不僅要強化文物的保護,還要加強對文物宣傳與利用的深入落實。

(二)文物保護部門的職能、權限

基層文物保護部門的具體工作職責是對地方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設立保護標志,并建檔展開有關信息、數據的記錄,配備專門的人員負責維護、管理,保障文物或文保單位不被其他建設工程所破壞(田野的文物保護單位涉及自然環境的侵蝕和人類活動的破壞,需要針對自然災害、人工的地質開發、鉆探、挖掘和爆破工作進行防御,做到對文物保護單位的原址保護)。而對于文物保護單位的界定和劃分,基層部門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三條規定向有關機構部門報備,并報國務院備案,由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負責核定公布,對尚未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要交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進行登記和公布?;鶎游奈锉Wo部門要對已經公布確立的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并配合地方文旅局等做好宣傳和挖掘利用工作。目前為止,許多縣級地區文物主管部門的工作仍沒有明確具體的劃分,文旅局加掛文物局牌子的情況比比皆是,讓文物保護相關工作的開展崗位不明確,職責不清晰,大大妨礙了文物保護與利用的落實。

二、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現狀

(一)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特點

歷史文物主要用于區別革命文物。因為革命文物具有獨特性,所以暫且將非革命期間的文物納入一大類,這類文物作為人類發展的見證分為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其中不可移動的就是指上文提到的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古建筑、古墓葬、石刻、雕塑等;可移動的又可根據材質的不同展開劃分,如金銀鐵器、石器骨器、陶瓷玉器、青銅木器,這些文物因材質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且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環境的侵蝕,所以需要采取針對性的保護措施。而革命文物一般是指近代共產黨帶領人民與敵人展開革命斗爭期間留下來的實物遺存,因為飽含著珍貴的革命“記憶”,所以這類文物對我國紅色教育的開展和紅色基因的傳承意義重大,需要文物管理者在正常利用(展覽)的同時加強對文物的管理和保護,使其能夠長久地發揮其功能價值。然而革命文物通常是革命展示的日常用品,經歷了戰火硝煙后或多或少存在破損,這種損傷雖然也是寶貴的歷史見證,卻著實為保存與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難題,需要有關人員格外注意。

(二)基層部門缺資金設施投入

如果說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自身損傷即特質加大了其保護難度屬于文物自身的內在原因,那么基層文物保護部門資金設施不足,不能為文物保護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措施支持就是妨礙文物保護工作的最主要外在因素。對文物保護部門而言,資金的花銷不僅僅要用于文物保護措施的設計與開展,破損的文物還需要定期的修復,而上報給國家的修復名單里只是一些一級的重點保護文物,地方文物保管部門(博物館等)的大多數文物都是非一級保護文物。這就造成了文物修繕費用遠高于政府審批資金的情況,讓很多文物都沒辦法及時得到維護。除此之外,文物保護部門還要花費資金找人幫忙挖掘文物的價值,以在更好地保護文物的同時開發其社會教育意義,吸引社會各界認識了解和宣傳這些文物,為地方知名度的打開、經濟的發展帶來促進作用,同時也能讓文物得到更廣泛的保護。而這部分開銷通常是很大的,加之各地文物保護部門都想要向更科學、科技的方面發展轉型,也就造成了出現基層文物保護部門資金與設施不足的問題。

(三)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沖突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建設,農村的城鎮化推進,各地的工程建設都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在田野、鄉村的文物保護單位面臨著地方發展與文物保護工作沖突的問題,要保障文物保護單位不受干擾、影響,勢必會制約地方經濟的發展,而地方經濟如果提升不上去,也會對文物的宣傳與保護帶來連鎖影響;但要以經濟發展建設為主,文物保護單位涉及的保護內容、就都具有損壞的風險,阻礙眼前的社會教育工作是小,耽誤文化的傳承是大,何去何從一直困擾著有關的工作人員。一些地區嘗試將文物保護單位改成旅游景點,讓文化價值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對于革命文物,各地都興起了建設紅色基地、發展紅色教育的潮流,但過度地利用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來增加曝光度,獲得收益,也會對文物的保護工作帶來一定壓力。比如文物的過度損耗,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來維護,甚至還會面臨文物破損嚴重無法修復的情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得不償失。因此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在某種程度上就難以兼顧,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給予科學的對待才行。B0F9A98B-A120-4879-BF2A-4BAE076EEB4F

(四)文物價值挖掘、研究不足

從上文的文物過度開發轉化成經濟效益的問題中又延展出另一個問題,就是當前基層文化保護部門對文物的價值挖掘研究還存在不足,文物部門也缺少對文物研究挖掘、宣傳人員的栽培,讓文物只以一個單一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而更多的價值、意義乃至作用都無從得到發揮。事實上文物保護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且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他要熟練掌握每一項(負責的范疇內)文物的質地、保護要點,做好定期管理和修復工作;要能了解文物的歷史與經歷、在其之上挖掘出更多、更廣泛的價值,以便于整理記錄、歸類劃分和后期的調動與應用;要能熟練操作文物保護部門的各個系統,對文物的日常監測、管理起到全面的把握和掌控的作用;要善于利用網絡拓展宣傳渠道,做好群眾服務;還要激發群眾自主參與到文物的宣傳與保護活動當中。雖然不至于讓某一個文物保護工作者同時兼顧所有的技能,但至少要有所涉獵、部分精通,否則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更不要說為人民、為社會帶來怎樣的服務。

三、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優化措施

(一)協同地方政府,明確工作規劃

要對當前基層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展開帶來優化和促進,首先要協同地方政府明確好具體的文物保護工作的規劃和安排,尤其是一些縣級地區對待文物保護工作不嚴肅,或受到一些現實條件的限制,存在文化局、文旅局代為管理的情況,容易為后面文物的開發與利用留下隱患。針對這類問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又一次明確了地方政府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并指出要將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領導班子考核內容,為地方文物保護工作的規范化開展鋪墊了基礎。地方上應在此《意見》的指導下組建專門的文物保護(管理)局,而組建好的文物保護局要聯通地方公安系統、國土和建設系統,協同這些部門做好工作的劃分,形成一套聯動保護機制,并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擔負各個部門應盡的職責,避免文物價值的挖掘與利用中文物保護部門承擔著超綱的責任,有沒有匹配相應的權限,進而限制了圍繞文物的各項開發、宣傳活動的展開。同時有了聯動的保護機制,有關文物保護的信息也就能聯通共享,相當于為文物的保護工作帶去更多支持。

(二)集中具體問題申請建設資金

明確好基層文物保護部門的具體工作范圍、職責,相關部門要圍繞文物保護工作的具體開展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匯總,集中資金使用問題向地方政府申請建設、開發與維護的資金,讓文物保護工作得到更順利開展,并為地方群眾帶去更豐富多樣的服務。實際在國家的大力宣傳和支持下,各地應用于文物保護的資金調動力度都在加大,但總有一些現實的條件限制不利于資金的申請。比如上文提到的非一級文物占較多的情況,文物保護部門就要自己想辦法籌集經費維持文物的修復。對此,文物保護部門及有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宣傳、合作等手段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向資源修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或未公布成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個人或組織提供一定的場館(博物館)使用權,或提供部分文物(確保文物安全情況下)的定期使用權,讓文物保護工作得到更順暢的開展。文物保護部門還可以聯系一些社會公益機構,征集一些志愿者輔助文物的保護及宣傳工作,為文物的保護工作帶去促進作用。當然將基層文物保護部門與地方的旅游文化產業聯合在一起推出經濟項目,所獲得的資金也能用于文物的日常維護。前提是合作項目不至于對文物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如果將古建筑開發成飯店、酒店,涉及內部的大規模改造,就會讓原本文物的價值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三)協調地方產業,促進“保用”雙贏

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在某種角度是相互矛盾的,但這并不影響二者在其他角度達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因為對文物的科學利用本身也是對文物的一種保護,這能夠讓文物的價值得到深入的挖掘,從而獲得更高層級的重視和更廣泛的群眾關注,而這也能為文物的維護、修復帶去大量的資金、政策支持,同時又能在群眾對文物的了解下增進群眾對文物的自發性保護。所以文物保護部門注意預防的是文物被過度開發,適當的開發和利用還要給予一定的支持。當前,除利用文物保護單位開設景點、商業街獲取經濟收益與知名度之外,文物保護部門還可以投資建設多功能體驗館,利用先進的VR技術、AI技術讓游客在場館(多是博物館)中自助獲取文物的介紹,了解其“產生”與“經歷”;革命文物的展覽則能結合一些革命故事增強前來參觀人員的代入感,使他們愿意為如此生動、豐富的體驗付費。如此,文物保護部門也能透過此種方式獲取一定的資金,且減少游人對文物的破壞。當然,合作的機構、企業也能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經濟或品牌推廣方面的益處,從而實現合作雙方的雙贏和文物保護的一箭雙雕。

(四)強化人才隊伍,綜合宣傳服務

文物的保護也要透過一定的宣傳工作來開展。畢竟,宣傳能夠提高文物或文物管理部門的知名度,讓更多群眾來到文物陳列場所對文物及其所蘊含的文化進行了解,使他們深入理解文物的價值性(經濟的、文化的、藝術的),進而對文物進行自發的保護與宣傳。而要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工作人員一方面要熟練掌握網絡信息技術,能夠拓展出多元的宣傳渠道,吸引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注意,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對參觀者的服務,讓他們感受到專業化又人性化服務。只有這樣,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才能徹底打開。為確保文物保護宣傳工作能有效地展開,基層文物管保護部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養,針對不同的能力素養開展定期的培訓,讓工作人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課程,最后對其綜合素養進行全面的考察,以讓信息化辦公(文物信息記錄、分析與統計)能力、文物保護與價值挖掘的專業素養、協調各機構、各部門的素質、服務參觀者的能力水平都得到均衡的提升,進而將基層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做到更高水平。

四、結語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前人留下的智慧、經驗眾多,對其進行挖掘與傳承是我輩的使命。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和民族復興的重要途徑?;鶎游奈锉Wo部門負責地方文物保護,但在城鎮化的推進和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其工作展開與其他單位、機構存在沖突,保護與利用如何平衡常常困擾著有關人員的工作,加上文物保護部門的權限不明確、資金的欠缺,優秀管理、服務人員的匱乏導致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陷入困境。地方政府需要正視有關問題,幫助文物部門做好工作規劃、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協調其他經濟產業與文物利用互利互助,而基層文物部門除了要積極爭取以上措施的落實,還要加強對優秀文物工作者的引進與培養,讓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得到兼顧,基層文物保護部門對地方文化的推動作用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1]陳剛.新時期基層文物保護現狀與對策再探討[J].大眾文藝,2018(3):38-39.

[2]張運鋒.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2):102-103.B0F9A98B-A120-4879-BF2A-4BAE076EEB4F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文物部門
我給文物當“醫生”
文物的棲息之地
文物保護利用信息化建設研究
地下文物保護首要舉措考古勘探程序應前置
102個中央部門公開預算過“緊日子”成關鍵詞
當前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89家預算部門向社會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