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書畫裝裱藝術款式的影響與演變

2022-06-09 01:14王淑婕
收藏與投資 2022年4期
關鍵詞:明代

摘要:裝裱對書畫作品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避免其出現黃斑、蟲蝕、霉污、折裂等損害,并且在裝裱之后能夠重現書畫作品的神韻,增強其藝術效果,便于書畫愛好者觀賞與收藏。我國書畫裝裱藝術由來已久,明代書畫裝裱藝術受政治、文化、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地方特色。周嘉胄所著《裝潢志》對書畫裝裱技藝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本文對書畫裝裱藝術的發展歷史、明代書畫裝裱藝術的創新及其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進行分析,為我國裝裱藝術的發展探尋新的方向。

關鍵詞:書畫裝裱;明代;裝裱藝術

書畫裝裱藝術屬于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已經傳承了幾千年,逐步成為書畫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史料顯示,我國書畫裝裱藝術起源于戰國時期。隨著書畫行業的發展,書畫裝裱技藝不斷提升,在明代基本達到巔峰狀態,裝裱技術和裝裱風格都有了較大進展,并且在原有基礎上有了明顯的創新。據史料記載,蘇州是明代極具影響力的書畫裝裱中心,蘇州裱字畫的技藝(以下簡稱“蘇裱”或“吳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當時的同行業中位居首位。明代裝裱藝術受到社會經濟、特殊文化政治、室內裝飾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裝裱風格,對后世書畫裝裱技藝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研究希望通過對明代裝裱藝術的研究,使裝裱藝術在現代社會重新煥發活力。

一、我國書畫裝裱藝術的起源

據史書記載,我國在戰國時期已經有了書畫裝裱的雛形,人們發現通過裝裱可以對書畫作品起到保護與裝飾作用。1973年,湖南戰國楚墓出土了《人物御龍帛畫》,此畫配有竹軸、絲繩,可供懸掛欣賞,這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書畫裝裱案例[1]。

中國的書畫裝裱按照款式可以劃分為三大類:軸、卷、冊。觀者從不同的觀賞角度、順序、距離觀賞書畫以及局部與整體展示書畫時,不同的裝裱款式所呈現的效果有很大差別。在裝裱時,按照書畫作品畫心的形狀,可以選擇不同的裝裱款式,這樣能夠提升整幅畫作的整體效果,使之更加美觀[2]。在經歷漫長歲月后,裝裱款式的使用逐漸變得模式化,形成了一定的風格,但同時也對畫心幅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幅畫心面積較小的畫經過裝裱,既可以做成冊頁的形式,又可以做成斗方的形式。裝裱方式的不同,帶給人們的鑒賞體驗也不一樣。裝裱形式會改變欣賞者的鑒賞方式,久而久之,根據裝裱款式,書畫界逐漸產生了特定的鑒賞方式。由此可見,裝裱方式與裝裱技藝對鑒賞方式的形成影響非常大[3]。

二、明代之前裝裱藝術的發展

我國裝裱藝術是伴隨中國繪畫藝術而逐漸興起的,史書中詳細記載了裝裱糨糊的制作、防腐處理,裝裱對于紙張的要求,以及古畫在裝裱過程中的除污、修補、染黃等工藝。裝裱也常被稱為“裝潢”“裝池”“裱背”,是我國書畫保護與裝飾的特殊藝術形式。書畫作品經過裝裱后能使人賞心悅目,裝裱后的成品可分為卷、軸、冊頁、片等幾種類型,便于書畫、碑帖作品的收藏與賞析。明代周嘉胄著有《裝潢志》一書,對于書畫裝裱藝術及相關技藝進行了系統的論述[4]。

在明朝之前,手卷的形式已經出現。因為書畫作品較長,古人為了方便閱覽,將書畫作品握于手中并按順序展開,衍生出卷的形式。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用一幅整卷完成,橫幅長達1 191.5 cm,因整幅畫作的幅面較長,需要裹卷起來,鑒賞時不能一眼觀其全貌,必須從其中一頭開始,漸次領略。在瀏覽不同裝裱部位的題款、題跋時,便于前后進行對比,觀者的印象會逐漸加深,審美欣賞情緒逐漸高漲,當閱至尾部題跋時則能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5]。中國裝裱藝術獨具風格,審美取景方式獨特,基于此,裝裱也成為一種常用的裝飾形式,比如卷軸、屏風、壁畫等都可納入裝裱藝術之列,使裝裱所展現的藝術形態更具魅力與藝術價值。歷經千年的發展與演變,中國裝裱藝術產生了多種形式,比如宣和裝,宣和裝為宋徽宗內府常用的裝裱形式,其特點是復雜而講究;吳裝,吳裝為蘇、揚兩地常見的裝裱形式,在明、清兩代傳播最廣,受到周嘉胄和胡應麟的高度評價。因宋代書畫繁榮,裝裱藝術得到了空前發展,裝裱樣式也變得豐富多樣。至明清時代,以素絹或淺色絹作為裝裱所用材料越來越盛行,并出現了地區性差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裝裱風格。在裝裱藝術發展的過程中,針對裝裱藝術進行的理論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比如宋代趙希鵠的著作《洞天清祿集》和米芾的著作《畫史》中,都對橫卷形制及其演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對裝裱技藝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對裝裱技藝的創新使得橫幅款作品能像立軸作品一樣在墻面上進行展示,這項創新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即使發展到今天,仍然有著積極的效應[6]。

三、明代書畫裝裱藝術的變化

(一)立軸的變化

立軸是一種豎向的書畫形式,在鑒賞時視線需要沿豎向上下移動才可以觀其全貌。立式卷軸的長方形畫心是一種典型的書畫形式,在書畫裝裱中也是比較固定的一種框架模式。明代沿襲了以前書畫裝裱的經驗,使用風俗紋飾和裝飾品裝裱在明代依然很受青睞。明代畫家苗復的作品《鸞鳥畫》,就是仿照宋代宣和裝的裝裱樣式,使用了窄檐這一元素。明代朱端對《沿江夜景》的裝裱,則突破了宋代傳統思想的束縛,創造性地使用了米色寬邊錦緞圈、深藍色花錦緞面料作為裝裱材料,體現了明代裝裱的鮮明特點。

(二)手卷的變化

明代手卷作品中常見大卷軸畫,因畫幅較長,常被稱作“長收卷”,因款式為橫幅,也被稱作“橫卷”,東晉時期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橫卷。對于這種形式的手卷,其裝裱方法在不斷變化。明代手卷裝裱中加入了引首,據史料考證,明代以前并沒有此種做法。加入引首后,裝裱對書畫作品的保護效果更好,更加適應鑒賞者的品題需求。此外,明代卷軸品式在沿襲宋代“撞邊卷”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使用了轉邊裝和套邊裝的形式。

(三)冊頁的變化

冊頁產生于唐代,對于冊頁的裝裱多采用旋風裝、梵夾裝、經折裝、蝴蝶裝(圖1)等方式,這是因為人們發現較長篇幅的作品閱讀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更加簡潔的裝裱方式應運而生。在明代,冊頁的裝裱方式依然盛行,在沿襲前代裝裱方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五鑲式的裝裱方法,該方法采用五條一色鑲料進行裝飾。此后,隨著文人墨客對折扇的喜愛與日俱增,還出現了一種更適合折扇裝裱的方式—推蓬裝[7]。

四、明代書畫裝裱的歷史影響

(一)吳裝的影響

吳裝,亦稱蘇裱,興于宋代,盛于明清,在中國書畫裝裱藝術文化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吳裝的特色是比北方拼裝流派多了幾分優雅,裝裱成品往往大而柔軟。受南方氣候條件的限制,吳裝在裝裱細節上更加嚴謹(圖2),更注重成品的防霉防蛀。吳裝的盛行應該與吳門書畫有密切關系,書畫家與裝裱師之間往往交往甚密。受書畫家的影響,裝裱師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這對于提高自身技能、品位作用明顯。與眾多書畫家接觸,裝裱師也更了解文人墨客的鑒賞風格和偏好。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吳裝已經成為獨具一格、應用廣泛的裝裱類型?,F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裝裱風格依然沿用著吳裝的樣式與功能,同時在此基礎上也有創新與發展[8]。

(二)裝裱文獻的影響

在中國書畫裝裱史上,名人論著輩出,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明代周嘉胄所著《裝潢志》、宋代趙希鵠所著《洞天清祿集》和米芾所著的《畫史》,這些都對書畫裝裱的發展與演變進行了闡述?!堆b潢志》中詳細地說明了洗、揭、補、全到糊的書畫修復過程,裝裱紙料、絹料的使用與配比,以及軸品的選用等。這本書對裝裱與修復過程中的技術難點、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明代對于書畫裝裱的要求非常高,在材料的使用與裝裱質量的控制方面尤其嚴謹,就連適合書畫裝裱的季節是秋天都有說明?!堆b潢志》是書畫裝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書中所闡述的裝裱技藝、理念與文化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現代裝裱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9]。

(三)時代發展對書畫裝裱的影響

古代信息閉塞,裝裱技藝的傳承往往依靠口口相傳,各種流派也都墨守成規,必須有師承關系才可以學習。新時期,這種狀況基本不存在,新一代的裝裱師成為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與獨特審美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受到人們的尊敬。新時期,更多技術手段被引入書畫裝裱工作,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比如在裝裱時加入驅蟲劑,可以防止發生蟲蛀;真空展柜能減少字畫與空氣的接觸,減緩氧化,對書畫作品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對出現損壞的書畫文物進行科學的保護與修復,能使之恢復原貌,更好地傳承下去[10]。

五、結束語

書畫裝裱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的發展,部分裝裱技藝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現代教育體系缺乏對書畫裝裱行業人才的專業培養,傳統的裝裱技藝面臨失傳的困境。因此,新時期,筆者希望裝裱修復專業能夠打破傳統因素的限制,學習明清時代盛行的裝裱技藝,為我國裝裱行業的發展開辟新的路徑,讓中國的書畫裝裱技藝綿延不斷、薪火相傳,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書畫文化的魅力。

作者簡介

王淑婕,1992年7月生,女,漢族,甘肅舟曲人,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

參考文獻

[1]范惠琳.淺析《人物御龍帛畫》中蘊含的古人生死觀[J].藝術評鑒,2019(13):9-10.

[2]趙江華.傳統裝裱藝術在書畫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品鑒,2020(17):50-51.

[3]呂國瑞.中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轉變與實踐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9):80-81.

[4]陳雅倩.《裝潢志》傳統裝裱技藝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0.

[5]楊婧熙,丁山.分析宋代山水畫審美表達的時代延承—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例[J].藝術品鑒,2019(36):117-118.

[6]劉洋.我國傳統書畫裝裱工藝的變遷與發展[J].北方文學,2018(17):108.

[7]何雅瓊.明清書畫裝裱設計研究與應用—以汪采白《晚香坐譚圖軸》為例[J].安徽文博,2020(1):123-130.

[8]蘇桂蘭,何鑒之.蘇裱之精與神[J].藝術品,2019(7):48-53.

[9]張喜德,張蒴.淺談中國古書畫裝裱修復的重要意義[J].風景名勝,2019(6):38.

[10]王瑩瑩.新時期藝術書畫裝裱修復的理念與技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21):104-106.

猜你喜歡
明代
論明代文人茶畫中的審美意蘊
淺論明《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現 寶藏增輝
明代中后期山水畫發展情況梳理
明代官員如何發揮諫言監督作用
明代貴州衛學與地域文化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