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霸權

2022-06-09 07:24段娟
海風 2022年2期
關鍵詞:霸權科學技術全球化

在世界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國際間科學技術領域的交流互動愈加頻繁,科技全球化特征明顯??萍嫉娜蚧訛橥苿邮澜缃洕l展帶來紅利的同時,科技霸權這一霸權主義新的表現形式也在科技的全球化中對科技落后國家的經濟、科技、政治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美國的5G政策一步步打壓華為、中興等中國高科技公司,實際上是為了維持其在全球科技中的壟斷地位,阻擊中國產業升級,進而影響中國在全球新形勢下的國家經濟戰略轉型。本文以美國5G政策為例反思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霸權,批判科學被政治權力、社會利益所左右的社會建構論思想,提出以科技全球網絡中社會、科學、自然各異質性要素辯證互動的科學實踐哲學觀點,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建立更為良性的國際間科技互動關系。

一、科技全球化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它是一個涉及到各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多方面的重大問題。全球化定義頗多,涉及內容廣泛,其中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最為突出的表現??茖W技術作為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毋庸置疑,因此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科技全球化的表現日益凸顯??萍既蚧c經濟全球化緊密相關,科技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科技全球化的表現除了科技產品的貿易往來與科學技術的交流研發之外產生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科技研發資源的全球配置,科技研發活動的全球管理,科技研發成果的全球共享??萍既蚧龠M科學技術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內交流,應用到更大的范圍,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全球化同樣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作為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新表現的科技霸權就是其中之一??茖W技術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不平衡的狀態。發達國家擁有先發優勢在科學技術領域遙遙領先。發展中國家處于弱勢地位,科技發展存在先天不足,后繼乏力的狀況,大大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在科技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發展中國家雖然可以借助全球化東風學習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但科技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并不順利,發達國家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采用高科技出口管制,為發展中國家科技引進引出設置多重障礙,更有甚者,為了維護科技領域內的霸權地位通過霸權主義手段遏制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美國的5G政策就是為了維護美國信息通訊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對中國高科技公司的權力壓迫[1]。

二、美國5G政策引發的科學哲學思考

(一)科技霸權下的科技競爭

20世紀70年代的后殖民主義科學史研究學者指出西方科學是西方殖民擴張的幫手,是西方國家推行霸權主義的一種手段,西方科學伴隨殖民侵略活動傳播至全世界。殖民者站在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上將西方科學奉為絕對真理,并以西方科學的標準去審視其他非歐文化。這種文化霸權使武力壓迫的殖民統治即使已經從前殖民地離場,但前殖民地的文化仍受到殖民主義的極大沖擊。前殖民地人民對宗主國文化的推崇,對自身文化認同的缺失,西方科學背后附帶的西方意識形態價值起著重要作用。西方霸權主義的深層內涵正是歐洲中心主義和西方特權思想。暴力的殖民主義已離我們遠去,但充斥著歐洲中心主義和西方特權思想的科技霸權正在以新的方式對欠發達地區進行資本剝削。歐美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擁有絕對領導權,這一領導權成為其實行科技霸權的有力支撐。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部分欠發達國家在某一領域科技研發后繼有力,發展勢頭迅猛,隱隱有趕超的趨勢,這使得歐美發達國家為了保持科技霸權地位從而霸權手段頻出。

發展中國家想要經濟戰略轉型,產業升級是必不可少的階段,要想完成產業升級,掌握行業最尖端的技術勢在必行,但顯然發達國家對此并不樂見其成??萍及詸嗟某R幉僮魇前l達國家利用自身科技優勢攫取更多他國經濟、政治、文化、安全資本。當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威脅到他自身地位時,發達國家的科技霸權就愈發明顯,利用政策法規限制貿易交流,采取經濟財務調查掣肘跨國公司的行動,對發展中國家的科技進行重重限制。發達國家掌握科學技術領域話語權,控制國際科技標準設置權,以此設立對自身更為有利的國際標準,從而取得產業競爭優勢。發達國家擁有的行業標準設置權越多,其在科技領域的霸主地位就越難以撼動,就能夠在科技全球化一輪一輪的利益追逐中始終處于有利地位,從欠發達地區攫取源源不斷地資本。2019年以來美國政府就開始針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公司進行行政制裁,實際上就是為了爭奪5G領域話語權。為了保住信息通訊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一方面,美國聯合其盟國公開抵制使用華為5G技術,另一方面,出臺一系列壓迫性限制政策,切斷華為等公司的代工技術的供貨來源,達到限制其發展的目的[2]。

(二)科技霸權下政治化的科學技術

古希臘時期的自然科學與哲學密不可分,對世界本原和事物本質的追求為科學奠定了濃厚的真理性色彩。19世紀中葉電磁學領域的革命為電力的廣泛使用奠定了基礎,科學知識才開始真正的作用于技術生產,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變得緊密,此后慢慢發展到被人們合稱為科學技術。近代西方科學認為科學知識應該是完全排除人的主觀性,呈現為客觀的、嚴格決定論的、精確的科學體系??茖W的客觀性、普適性使科學被人普遍接受并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一時期西方科學哲學逐漸形成,科學哲學家們拋棄了形而上學,圍繞“科學的哲學”展開討論,忽視了科學的歷史性和社會文化性。這一階段哲學家對知識的追求,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科學知識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力量。工業革命后,科學與技術的結合使科學知識顯現出改造世界的力量??茖W哲學家對科學的認識也從極力排除人的主觀性,改變為意識到科學具有歷史性和情景相關性。

在5G技術的研發過程中,科技與社會密不可分的,社會的需求促進科技進步,科技又應用在社會中,推動社會的發展。5G技術的研發處在科技全球化中,這是一張復雜的網絡,其中包含著研發人員、跨國公司、潛在消費群體、技術、實驗儀器等眾多異質性因素,他們在其間相互作用促進5G技術的成果的產生。同時,5G技術處于全球化競爭狀態,參與競爭的有中國、美國、韓國等,美國在自由競爭呈現劣勢時企圖以政治主導這場科技競爭,這一做法打破了科學與社會互相建構的平衡。美國的5G政策在5G的研發和全球推廣應用中,有針對性的遏制華為5G技術的全球推廣,以一種霸權政治的強有力手腕打破科學技術生產,流轉的正常秩序,科技在這時發生了異化,它不再是社會要求的技術進步,而變成了美國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的工具。美國想要掌握5G技術的話語權,掌握通信產業領域的尖端技術,以確保獲得這一領域更高的全球利益,科技進步改造世界的本意,變為了個別國家壓迫,剝削他國的利器,政治主導的科技進一步發生了異化了[3]。

我們對科學與技術的認知從古至今不斷在改變,但它追求真理的腳步從未停止,正是因為科學有這樣的內涵,科技又展現出強大的力量,科學在今天被我們廣為接受,應用到各個領域。但科技霸權無視這一科學內涵,僅僅將科技的技術層面放大,將其作為一種稱霸世界的工具,利用強權,企圖遏制他國科技發展,造成科技全球化中對抗性的產生。政治主導化的科技只是在為政治利益服務,權利對抗造成的科技對抗只是一種帶有政治目的的內耗。在霸權主義影響下政治主導化的科技表現在軍事方面更為恐怖,冷戰時期蘇美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霸權國家借化學武器、核武器之名對他國發動所謂的正義戰爭,造成諸多難以挽回的悲劇。在政治多極化浪潮的新形勢下,蘊含巨大能量的科技應當保持其內在的特殊性即表征性、普遍性、價值中立,將其看成政治工具的做法不利于科技自身發展,同時不利于人類社會的發展。

(三)科技霸權對科學特質的解構

科學知識社會學代表人物默頓在研究科學與社會問題時談到了科學的精神特質,在持續的考察后提出這種精神特質有五種規范,即普遍主義、無私利性、公有性、獨創性和有組織的懷疑態度??茖W規范是為了約束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時的行為,保持科學發展的正常秩序。這種規范的基礎是建立在科學的知識維度與社會維度嚴格的區分??茖W的社會維度僅僅研究科學發展過程中受到的社會影響,這些社會影響是非本質性的。在此基礎上科學知識的內涵是價值中立,不受社會因素影響。為了保持科學發展的正常運行,“拓展被證實了的知識”,需要建立實現科學的“制度性目標”,為了達成目標,科學研究過程中科學家這一最基本的社會因素需要科學規范加以約束。在科學社會學家打破科學的知識維度與社會維度的界限之前,默頓對于科學的社會維度所做的工作符合一直以來人們對科學知識內涵的認知,即作為知識和理論的科學,是獨立于社會之外的,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的特質。在莫頓之前的社會學家未曾考慮社會對科學知識內容的影響。默頓的科學規范更多也是體現和維護科學知識的客觀性、普遍性的特質。

在大科學背景下的今天科學哲學家們意識到默頓提出的科學規范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為科學家制訂的倫理規范和行為準則?,F在科學哲學研究的基礎是建立在“實踐中的科學”也可以稱之為“行動中的科學”上,而不是作為“既成知識”的科學。那么是否還需要科學規范?答案是肯定的。在大科學時代背景下,現在很難想象科學設立的龐大研究項目,在其研究過程以及研究成果的運用中,沒有經濟、政治、文化的參與??茖W的自我實踐早已遠去。如果科學沒有了精神特質,隨社會因素而任意變化,科學技術連自身的發展都無法保證,更何況是推動世界的發展。默頓的科學規范雖然過于理想化,但在大科學時代下,對于理想的純科學的追求也永遠不會消失,不然科學就淪落為徹底的工具了。

美國5G政策體現了典型的“美國中心主義”思想,在此思想下制訂的科技霸權政策徹底無視科學技術作為相對獨立的系統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霸權思想下科技政策使科技價值附載了權利、政治、資本因素??茖W技術的生產過程充斥著價值導向、利益妥協,導致科學的客觀性和普遍性難以保證??萍及l展應當盡可能多的保證科技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符合,而不是由資本利益主導??萍及詸鄬⒖萍伎醋魇峭耆恼?、經濟、軍事的工具,工具只有使用價值,在倫理道德上沒有規范要求,在這一層面上科學特質存在的意義被解構了[4]。

三、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的交流與發展

(一)“多元文化”互動推動科技創新

“多元文化”互動,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研發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全球科技合作的要求。在科學實踐哲學的視角下社會、自然、科學都處在建構的過程中,它們都是“行動中科學”的異質性要素。在科學技術研發過程中,科學、自然、社會相互沖撞、纏繞、互相生成??茖W實踐強調消除先驗的分界,平等的看待科學技術研發過程中的一切因素,不論是人類因素還是非人類因素。各種多元、異質性因素處于科學活動網絡之中,他們不斷沖撞、共舞、生成,推動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成??萍紕撔碌倪^程不只是科學家對研究對象的單向反映。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自然科學知識、理論、技術物、技術物產業鏈、科技政策、商人等都參與其中,對科技創新起著作用,它們呈現出異質性、雜合性、歷史生成性的特征。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多元因素辯證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各因素會反應出問題和需求,正是對于問題的解決和需求的滿足,不斷推動科技創新。最后,正確的把握技術創新過程中異質性“多元文化”的問題與需求,能夠推動技術創新向前發展。

全球科技合作是時代的需要,面對重大人類發展問題的挑戰,單個國家無法應對只能集合全人類的力量共同應對。國際間促進科技的“多元文化”互動才有足夠的力量應對風險挑戰。以狹隘的國家利己主義隨意操控科學研究的過程,科學研究的結果,科學研究的應用不利于加深全球的科技合作,以科技霸權操控全球科技合作必然會阻礙科技創新,不利于科技發展,帶來更多全球性社會問題。

(二)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良性互動

近些年來科技的迅猛發展在取得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安全、信息安全、資源爭奪、科技異化、科技壟斷等科技問題。各國為了科技創新、科技安全,國家安全,紛紛制定了關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科研成果保護的一些法律法規。一些國家利用技術標準作為貿易壁壘或是技術壁壘對國際貿易進行諸多限制和禁止。發達國家常常是國際標準的制定者,以此牽動科技交流合作。國際間的科技合作缺乏深度和廣度、存在諸多禁止和限制。全球科技合作未能形成良好的國際科技交流互動體制。這樣的現狀一方面不利于全球科技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世界關系和平穩定的大局。世界歷史已經多次證明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國家間對抗性的關系,只會為人類社會帶來災難。國際間科技交流合作過程中,應當注意各方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多元因素的互動,以大科學的視角看待科技交流,建立良性互動關系,實現科技發展目標,造福全人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一文中所提倡的“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共同應對未來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類健康、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挑戰,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推動全球范圍平衡發展?!笔澜绺鲊鴳写髧膿斉c責任,通力合作,共謀發展,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

參考文獻:

[1]劉鵬.社會中的科學與技術[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王民選.默頓科學規范結構理論新解[J].社會科學家,2018(6):6.

[3]肖洋.西方科技霸權與中國標準國際化:工業革命4.0的視角[J].社會科學,2017(7):57-65.

[4]袁鐘怡,張孟媛.技術的安全化:特朗普政府5G政策與中美戰略競爭新態勢[J].長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76-81.

作者簡介:段娟(1992-),女,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哲學。

猜你喜歡
霸權科學技術全球化
全球化時代的數字紀念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更名為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
科學技術部令第19號 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
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話語制衡是霸權護持的重要手段
“霸權秩序”的國際關系多維度視角探析
給IP成“霸權”澆一盆冷水
三十六計之釜底抽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