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特征分類及層次分析法的適老APP 功能設計研究

2022-06-10 02:47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劉浩通訊作者許占民
工業設計 2022年5期
關鍵詞:分析法智能手機界面

1 特征分類及層次分析法概述

1.1 特征分類法

用戶特征分類方法是對用戶分組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標準,可以分析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應用特征分類方法對用戶進行分類可以明確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張郅政等依據老年人的特征將老年人分為四類,并分析各類老年群體的界面設計偏好,針對不同類別的老年人進行不同的設計改良,提升老年用戶的使用體驗

。

1.2 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一種能將復雜的目標分解成若干準則、若干層次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科學方法

。層次分析法將待解決問題按目標層、準則層、決策層進行分解,據此構建層次結構模型,通過計算各元素的權重值獲取備選方案的最終權重,權重值最大的備選方案,即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層次分析法可以對難以完全定量的復雜系統作出決策,應用較為廣泛。

2 老年用戶的特征分類

受個人閱歷、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的影響,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機時會呈現出顯著的差異,如果將他們歸結為同質化的群體,在設計時容易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因此不能再將衰退、不足、遲鈍等刻板印象與老年人的用戶畫像聯系起來,在對適老APP 進行設計研究前有必要對老年群體進行劃分。文章采用問卷訪談的形式對一百名老年用戶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分為基本情況調研及智能手機使用情況調研兩部分?;厩闆r調研的目的是了解受訪人群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家庭結構等基本信息。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根據受訪人群回答問題時的主觀態度進行1—5 級里克特量表評價打分(問題后標注評價標準),部分受訪人員的智能手機使用情況評價見表1。去除14 份信息不完整或信息表述不清楚的數據,共得到有效數據86 份。

根據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得分將老年用戶分為四類:得分0—10 分的老年用戶共16 人,占比18.6%。這類老年用戶基本不使用智能手機,他們對智能設備有很大的排斥感,不太能接受高科技產品,將這類老年用戶記作A 類用戶;得分10—20 分的老年用戶共26 人,占比30.2%。這類老年用戶雖然使用智能手機,但大多都不是因為對智能設備感興趣而學習使用智能設備,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將這類老年用戶記作B 類用戶;得分20—30 分的老年用戶共32 人,占比37.2%。這類老年用戶大多對智能手機有很大的興趣,接受程度較高,愿意去學習和操作,但因為受自身認知因素的影響,在操作過程中仍然會出現問題,將這類老年用戶記為C 類用戶;得分30—40 分的老年用戶共12 人,占比14.0%。這類老年用戶大多追求時尚,能夠快速學習并熟練地使用智能設備,對智能設備的學習和操作能力與年輕人差別不大。這四類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機時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研究APP 的適老化設計時不應只單獨考慮某一類用戶。

3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適老APP 功能設計流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及用戶需求的增加使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以微信為例,2011 年1 月微信發布初始版本僅有即時通訊、分享照片和更換頭像等簡單功能,但到2021 年4 月就發布了最新版本。微信已經從簡單的通信軟件發展為多樣化的社交軟件

。手機應用的新增功能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科技智能,但對部分老年用戶來說這些功能卻成為他們學習使用智能設備的一道屏障,多樣的功能菜單及復雜的操作流程增加了他們的認知負擔,使得他們不能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應用層次分析法分析各類老年用戶使用智能手機時的常用功能,可以明確用戶各類功能的使用頻繁度,在進行適老化設計時可以根據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功能需求優先級將界面進行合理布局。

3.1 構架層次結構模型

智能手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越來越廣泛,方便年輕人使用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老年人學習使用,他們開始接觸到各類手機APP。為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各類手機APP,百度、高德、滴滴等各大應用紛紛推出專為老年人研發的老年模式,這些老年模式的界面沒有多余的信息,字體大小和圖標樣式也比較符合老年人的操作習慣,簡潔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的學習壓力,但其打開方式較為復雜,老年人一般需要在“設置”功能菜單里點擊多步才能找到老年模式,這對老年人來說操作相當困難,因此各大應用的老年模式使用率較低。這些應用推出老年模式的同時,手機應用市場里也出現了一些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適老APP,然而這類APP 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界面信息仍然包含了大量的內容(如圖2),界面功能菜單的易視性和反饋性不佳,容錯性差,這給老年人帶來了較大的認知負擔,大多數老年人都不愿意使用。因此,如何幫助老年人更方便快捷地使用智能手機的各種功能,仍然是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進行適老化設計時應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功能菜單的設計,可以合理地利用設計資源,減輕老年人的認知負擔,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3.2 構建各層級判斷矩陣及權重

市面上的大多數智能手機都具有老年模式,方便老年人進行撥打電話、查詢等基本操作,但當老年人使用視頻通話、手機支付、打車等其他智能功能時,仍然會因為各類APP 復雜的操作信息而產生困擾。因此,對適老APP 進行功能設計是十分有必要的,對APP 進行適老化功能設計時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設計,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提升其對適老APP 的興趣。

對老年用戶進行分類后發現大多數A 類用戶不適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各類功能都不太了解,因此只邀請了另外三類用戶進行功能需求分析。以B 類用戶為例,判斷矩陣Aa 以適老APP 功能需求為準則層,B1a、B2a、B3a、B4a 分別以社交需求B1、醫療健康需求B2、休閑娛樂需求B3、便捷生活需求B4 為準則層建立判斷矩陣,B 類用戶的判斷矩陣見表3。從結果可以看出B 類老年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社交功能最為頻繁,這是因為大部分B 類老年用戶只使用智能手機與親友溝通。其次B 類用戶還常用智能手機的尋醫問藥及移動支付功能,因為部分B 類用戶學會使用手機支付功能及語音掛號功能。

B、C、D 三類老年特征用戶權重排序前三的次準則層見表4。C 類老年用戶雖然也常使用智能手機與親友溝通,但其智能手機掌握程度較高,因此經常智能手機查閱養生知識、觀看短視頻。D 類用戶使用最頻繁的功能為社交分享,其次他們還經常使用智能手機炒股理財、結識朋友。這類用戶雖然也使用智能手機與親友溝通,但其使用頻率與其他功能相比較小,因此權重值較低。

3.3 一致性檢驗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老年用戶對智能手機的功能需求有很大差異,文章針對各類老年人的功能需求分析結果提出了相應的設計策略:(1) B 類老年用戶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長較短,對智能手機的功能需求較單一,他們對智能設備不太感興趣,不愿意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的各種新功能,只使用視頻通話、手機支付等一些簡單功能。為B 類用戶進行APP 功能設計時應該盡可能地減少其他功能模塊,放大B 類老年用戶功能需求模塊,減少各種功能的操作步驟,在部分界面設計一鍵還原主菜單按鈕,當老年人操作失誤時可以一鍵返回主菜單,減輕操作失誤帶來的不良后果,提高智能手機的容錯率。(2) C 類老年用戶對智能手機的感興趣程度較高,他們一般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使用新功能,然而因為自身生理及心理的原因導致其在操作智能手機時仍然會出現錯誤。為C 類用戶進行APP 功能設計時應該合理分配設計資源,界面設計在符合交互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信息,調整各個功能需求模塊的大小,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主界面的功能模塊,在不增加功能模塊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滿足C 類用戶的多樣化需求。(3) D 類老年用戶每天使用智能手機最為頻繁,對智能手機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通話、支付等基本功能,這類用戶不僅愿意嘗試各種新功能,而且在使用時也很少會發生失誤。為D 類用戶進行APP 功能設計時不針對功能需求進行過多的設計,應盡可能地減少“適老化設計痕跡”

。在設計時只考慮用戶生理機能衰退帶來的各種使用問題,例如通過適當增大字體減輕老年人因為視力退化而看不清界面的問題。

式中,

R

為隨機一致性檢驗指標,

為判斷矩陣的階數,

C

為一致性檢驗指標,當

C

≤0.1 時,可以認為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經計算所得到的各項評價要素的權重值

C

<0.1 時均成立。故所構建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數據較為合理。

3.4 結論分析

據判斷矩陣的數據,計算出每一個評價要素的權重,即:

燕尾段埋深為125~365 m之間,其中大跨加寬段最大開挖跨度21.01 m,開挖高度15.82 m,開挖面積達到267.9 m2。隧道大跨段采用三臺階法進行開挖,連拱段以中導洞超前,右洞全斷面先行開挖,小凈距段采用右洞全斷面先行,左洞全斷面再開挖。隧道燕尾段采用Ф42超前小導管支護,長度4 m,間距40 cm;徑向注漿錨桿長度4 m,間距環向1.0 m,縱向1.0 m,;開挖后采用I22a型鋼和I18型鋼鋼拱架網噴,鋼拱架間距60 cm,噴射混凝土為C25合成纖維,厚度30 cm,二次襯砌為C35鋼筋混凝土,厚度60 cm。

4 基于特征分類及層次分析法的適老APP 功能設計策略

通過分析手機應用商城內的各類適老APP,總結適老APP的各類主要功能,并據此構建層級結構模型。該結構模型的目標層為適老APP 功能需求A,準則層為社交需求B1、醫療健康需求B2、休閑娛樂需求B3 及便捷生活需求B4。每一個準則又被細分為三個次準則,最終的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 所示。

一致性檢驗是指判斷檢驗矩陣的數據是否符合思維一致性

。因此,要對要素權重值進行一致性檢驗,為了使數據合理,需要對權重計算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則有:

5 基于特征分類及層次分析法的適老APP 功能設計實踐

根據各類老年用戶的功能需求設計要素,設計一款面向各類老年用戶的適老化APP,APP 的部分界面示意圖如圖3 所示。APP 共包含三種模式,B、C、D 三類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對智能手機功能需求在登錄界面選擇相應的模式,解決老年人不能在設置功能菜單找到老年模式的問題。初次使用的老年用戶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何種模式,可以使用模式測試功能,通過回答相關問題進行模式的選擇。簡易模式適合B 類老年用戶,主界面只顯示其最常用的功能,其他功能進行隱藏,放大相應功能菜單方便老人使用,設計一鍵返回按鈕,提高其使用智能手機時的容錯率;關懷模式適合C 類老年用戶,因為APP 主界面上增加了功能模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添加相應的功能模塊;正常模式適合D 類老年用戶,其主界面參考現有的適老化APP 界面進行設計。

層次分析法采用兩兩比較的形式,確定各元素之間比較的標度值,并據此建立判斷模型矩陣

。由于老年用戶使用智能手機各類功能的頻率不同,為確定同一層次各指標相對于上一層次的重要度,分別在B、C、D 類老年用戶中隨機選擇十位老年用戶作為決策專家,邀請其對各項準則需求及次準則需求采用1~9 比例標度法進行兩兩比較,并建立判斷矩陣(見表2):

6 結語

現如今,智能設備的功能已經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提高人們生活效率的同時也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設備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文章通過分析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將老年用戶進行分類,并針對分類結果進行適老化APP 的設計研究,以期滿足各類老年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在進行APP 的適老化設計改造時,應洞悉老年用戶的需求,注重功能上的精細化調整,降低老年人對智能手機新功能的恐懼感,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

[1]林霜梅,汪更生,陳弈秋.個性化推薦系統中的用戶建模及特征選擇[J].計算機工程,2007(17):196-198.

[2]康俊民,趙祥模,徐志剛.無人車行駛環境特征分類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6,16(06):140-148.

[3]張郅政,張利,李亞軍.基于老年特征分類的移動產品界面優先級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8):249-257.

[4]段金娟,侯子軒,石保存.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紡織機械造型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12):98-104.

[5]毛舒,肖龍.針對老年用戶群體的微信視覺改善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4):177-181.

[6]楊昕妍,張仲鳳.一款基于AHP 層次分析法的衛浴產品設計[J].包裝工程,2021,42(4):144-147,153.

[7]袁夢輝,胡昌格.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大型紅外測溫門設計評價[J].工業設計,2021(08):57-58.

[8]鄧雪,李家銘,曾浩健,等.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2(07):93-100.

[9]MOBERG D O,NELSON T D.Ageism: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Against Older Persons[J].Contemporary Sociology,2003,32(5):563.

猜你喜歡
分析法智能手機界面
異步機傳統分析法之困難及其克服
國企黨委前置研究的“四個界面”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機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虛擬軸坐標顯示界面開發方法研究
基于時間重疊分析法的同車倒卡逃費探析
人機交互界面發展趨勢研究
層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應用
智能手機如何讓我們變得低能
手機界面中圖形符號的發展趨向
AHP和SWOT分析法在規劃編制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