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設計研究
——以瞿家灣鎮濱水景觀改造為例

2022-06-10 02:47武漢工程大學陳心怡
工業設計 2022年5期
關鍵詞:景觀設計景觀文化

與城市相比,我國鄉村發展相對滯后,同時存在環境惡化、特色文化加速流失等問題

。鄉村建設不能局限于一段時期的發展,還要考慮未來的發展,利用地域特色文化創造出的經濟價值才可長久持續。在設計與規劃時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地域文化環境的景觀,目前鄉村景觀建設的關鍵是如何在不破壞地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鄉村景觀建設。

1 相關概念解析

1.1 地域文化

從廣義上講,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體力和腦力勞動創造的,并不斷得以積累、發展和升華的物質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

。是在自然環境、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的結果。自然環境包括氣候、水文水系、地形地勢、物產特點等區位條件,是形成地域文化的關鍵條件。例如南橘北枳,南北方人的性格具有較大差異等。物質文化是文化內涵的載體,通??梢灾庇^反映出當地的特色,其中包括飲食習慣、服飾特點、建筑風格等。非物質文化沒有特定的物質形態,多體現為一些精神及民俗文化,例如一些地方禮儀、傳統技藝、婚嫁習俗等。地域文化是鄉村景觀設計的靈感來源,通過文化增添景觀肌理,能使景觀更具永續性。

1.2 鄉村景觀

鄉村的整體概念較為廣泛,包括大量的村落、鄉鎮及多樣化的居民聚集點,鄉村對于我國整體的社會結構體系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鄉村景觀是當地各方面的綜合表現,涵蓋了經濟、社會、人文、自然等。雖然不同歷史,不同自然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鄉村景觀,但美麗鄉村景觀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順應自然規律,與環境相協調。與城市景觀不同的是,鄉村景觀的吸引力在于其地域性、生態性、多樣性和民族性。更加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在材料上多為鄉土材料,景觀配置布局多為自然式。鄉村景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通過景觀傳遞文化內涵,通過設計和創作將地域文化進行延續和傳承。

2 鄉村景觀設計現狀

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近年來大量鄉村開始進行景觀改造設計,改造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破壞原有鄉村的自然風貌會導致鄉村景觀衰退。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之下,部分農村面貌發生了變化,居住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同時帶來了巨大的文化、生態沖擊,農村日益表現出“類城鎮化”的趨勢

。未重視鄉村自然資源配置問題,導致自然植被減少、景觀硬化。一系列改造措施使得鄉村景觀空間失去了原有的鄉土風情,缺失了生態活力。

景觀批量化生產導致地域特色缺失。當前人們更加關注農村經濟、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采用復制粘貼式的建設,缺乏對鄉村整體歷史文脈、自然生態環境的考慮,出現景觀設計趨同、“千村一面”等問題,各村莊之間都設計同樣的景觀

。使得地域文化流失嚴重,當地人民的文化認同感下降。隨著鄉村的逐漸城市化,一些優秀的民俗文化、自然風貌和歷史積淀逐漸被磨滅。

目前,我國磷復肥工業形成了獨有的產業配套優勢,特別是伴隨復合肥發展的農化服務已成體系,這正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發展的短板,因此國內企業應認真調研,采取橫向聯合協作,帶動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拓寬合作領域。此外,積極加強同國外行業協會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或主導國際標準的制定,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

未考慮人的功能需求導致設計流于表面。很多村莊的景觀建設只依賴于區域建設者和設計師的規劃,過于注重外在形式上的美觀表現,花費大量資金構建形象工程,沒有實際的文化內涵和功能價值。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未合理分析不同人群的需要,也忽略了村民對生產、休閑、游憩等基本功能的真實需求。

3 基于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設計意義

3.1 保護鄉村自然生態景觀

將地域文化賦予給景觀,能使其文化特色更好地得到保護。在地域文化視角下,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和自然條件,遵循適地性原則,減少人工造景、采用硬質鋪裝、砍伐植被來增加空地面積等城市化改造方式對自然造成的破壞。用自然手段進行造景,讓鄉村景觀與環境更好地融合,更具生命力。

歐盟食品安全監管局具有更雄厚的資金,職責非常明確,實際運作獨立,能促使歐盟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完善,也會增強歐盟成員國自身的國際地位。在該程度上,不僅能達到整體的標準化,也能為食品安全標準提供科學依據。不僅如此,歐洲食品監管權力機構的形成,也需要食品衛生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統一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對有關的食品進行全面分析,還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標準的統一化,以維護歐盟各國食品銷售工作和生產運輸工作的安全性。

資本運營經由資本自身的技巧性運作與科學性運動實現價值的增值以及效益增長的經營模式,具體來講也就是企業已有的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經由裂變與重組等實現優化配置,發揮出更大的價值,促使企業能夠獲取到更大的經營效益。資本運營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資本運營的主體具有多元特征,包括了資本所有者、委托者或是經營者;第二,無論是何種資本形態均需要投入到特定的經營領域中或是多個板塊中經營,只有如此才能夠發揮出資本的價值;第三,資本運營也可以稱之為是資本運作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著重要意義。

3.2 促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地域文化是一個區域的長久沉淀,具有延續性和傳承性。將其融入鄉村景觀中,可以增強當地人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同時將本土文化傳遞給外來游客,促進文化傳播與發展。將文化運用于設計的過程,也是一種文化學習的方式。想真正做到富有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設計要經過反復的推敲,這就要求設計者對文化要有足夠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將當地文化進行靈活地運用。

3.3 增強當地的旅游競爭力

目前鄉村是人們旅游目的地的熱門選項,各鄉村都抓住這個風口發展旅游業。鄉村的地域特色是被選擇為旅游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將吸引更多人群,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帶動經濟發展。

地域文化資源豐富,瞿家灣鎮是湘鄂西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歷史使該地具有紅色文化底蘊。三面環水具有豐富的魚蝦資源,地處平原有“魚米之鄉”的稱號,有特色的洪湖水文化,生長了荷花、蓮藕等多種水生植物。當地還有以漁民文化為主的民俗風情,包括自清朝以來廣泛流傳在洪湖漁民中的歌舞節目、荷花節文化、龍舟賽傳統等。

4 基于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設計原則及方法

4.1 設計原則

在對鄉村客觀存在的自然環境進行設計時,要對場地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在不破壞地域生態環境基礎上,將景觀與環境相融合。在地域文化景觀構建時,要將自己對于文化的理解通過景觀載體展現出來。采用符號化、情景化的設計思路,使文化附著于景觀,展現地域文化特色。在進行人文文化景觀構建時,要從多角度思考,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自然環境是地域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特色,體現鄉村景觀的原始面貌。從整體出發,統籌規劃,使用傳統的生態鄉土材料,如竹子、木頭、磚瓦等,它們在我國傳統建筑中應用較早,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在設計時應盡量減少對原景觀造成的破壞,盡量保留原始植被、建筑等景觀風貌。鄉村景觀設計的目的是在保護鄉村生態的基礎上,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從而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因此,要遵循生態性原則,對場地原有生態的破壞降到最小,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設計方案。

計及負荷和調配時間不確定性的防災應急電源優化配置//王志奎,孫磊,林振智,文福拴,易仕敏,張宏//(2):34

阿莫西林通過與細菌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可使細菌迅速成為球狀體而溶解、破裂。

需充分理解地方文化,讓地域文化應用符合當地實際。村落的歷史底蘊、民俗風情等地域文化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沉淀,在鄉村景觀營造過程中往往是景觀設計的主題及靈感來源。在設計過程中應當注重鄉村地域歷史文化景觀及傳統習俗的保留與恢復,使得不同地域的鄉村歷史文化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想要將地域文化應用于鄉村景觀設計中,就要從歷史源頭開始思考。分析不同地域鄉村景觀之間的差異,以文化為基礎打造特色地域景觀。

4.1.3 以人為本——人性化原則

2.1.2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植株生長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CK1處理抑制了株高的生長,噴施緩解劑處理的1、3與對照CK1有顯著差異,CK1處理對分枝數沒有抑制,噴施緩解劑處理的2、3與對照CK1有顯著差異,CK1處理出現葉片失綠、矮化的情況,噴施緩解劑的1、2、3處理使植株基本上能正常生長。

5.2.1 優勢

4.2 設計方法

4.2.1 載體傳遞法

精神文化相對來說是一種較為抽象的概念,需要通過一定的景觀載體來體現。在設計中可以運用當地特色的民間工藝手法或現代技術等方式,將特色文化故事、民俗風情等地域文化在景觀構筑物中表現出來。通過構造公共藝術景觀小品展現當地文化,增強景觀的活力及場地的可識別性。

4.2.3 元素串聯法

將現有鄉村景觀與地域文化進行結合改造設計,找到景觀中的文化缺失部分并加以完善,重新構建并進行景觀再設計。對于歷史較久遠的景觀構筑物,應采用“修舊如舊”的方法,盡可能還原其原始風貌。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原有資源,避免歷史資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保留一定的文化底蘊。

4.2.2 重構修繕法

元素串聯法是通過符號化和情景化的藝術手法表現,將景觀空間的各要素串聯起來。符號化設計是一種對信息的整合提取,經過系統的設計將零散的文化進行整合,可反映出人們的思維方式及生活觀念。情景化設計可通過分析場地的歷史文化故事、人文民俗風情等特性進行情景編排,打造系列主題故事景觀。這兩個手法在景觀中可起到線的串聯作用,構成整體性景觀。

根據上述的電路設計,本文的硬件檢測系統包括3塊PCB電路板,分別為主控電路板、光源控制電路板和信號檢測電路板,主控板塊通過導線與其余兩個板塊實現通信,實物圖如圖10所示。

4.1.1 尊重自然——生態性原則

5 瞿家灣鎮濱水景觀改造設計

5.1 區位概況

瞿家灣鎮位于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與監利縣的交界處,南臨洪湖,北瀕內荊河。有三橫兩縱的自然水系,城鎮被水系劃分為不同功能的區塊。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勢平坦開闊,雨水充沛,適合植物和農作物生長,尤以水產品遐邇皆知。

我們口袋里裝滿了香香的熟黃豆或熟花生,飯也不吃就跑去禾場撒歡作樂,等待電影開幕。場上早有很多人從家里搬來條凳搶占位置,一眼望去,高矮長短,枝枝丫丫,遍地都是。先到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子,老人們東一群西一堆,聚在一起抽煙聊天;小孩子們則一伙伙滿場追逐,大呼小叫,比過年過節還要熱鬧。

5.2 項目改造優勢與現狀問題分析

“以人為本”是我國古代“人本”理念的重要傳承,其本身就屬于一種文化理念應用,與地域性文化應用屬于同類別

。所有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要考慮人的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需求。地域文化的應用屬于精神層面的需求,是一種文化的傳遞。在此基礎上也需要考慮物質需求,兼顧景觀的舒適性和實用性。在對于鄉村景觀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不同性質人群對文化和功能的需求,打造人性化的景觀。

總的來說,基于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設計意義,主要體現于自然、人文和經濟三個方面。要著力打造與自然和諧,富含人文風情、有旅游競爭力的鄉村景觀。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當地政府和人民都將目光聚焦于鄉村的景觀建設上。為了更好地滿足鄉村旅游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開始注重提升新農村景觀設計的水平,彰顯鄉村風土人情

。

5.2.2 現狀問題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①研究組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食管癌;②術前未經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腎肝功能重度障礙者;②合并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自身免疫系統重度病變者;③合并全身性重度感染性疾病者;④發生腦轉移者;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依據實地考察調研,拍攝現場圖片,對場地問題進行了分析(如圖1)。場地內道路系統不完善,空間結構單一,沒有滿足人們活動的區域規劃。土地缺乏合理的規劃且雜亂不堪,造成部分土地浪費。原有水池被建筑廢棄物、生活垃圾和雜草覆蓋,生活用水排放未合理凈化。沒有洪湖元素符號,缺乏當地特色文化的運用,未發揮紅色文化基地的教育作用。

5.3 設計理念

以瞿家灣的紅色文化為基礎,從魚米之鄉為切入點尋找當地的鄉土文化元素加以運用,構造了一個集生態休閑、文娛教育、農耕體驗為一體的濱水景觀空間。傳遞紅色文化,承載鄉土情懷,增強旅游特色,宣揚和發展洪湖精神,展現百湖之市的魅力。在最少程度破壞其景觀的基礎上,提供給當地村民更好的生活場所和休閑空間,提升和豐富了游客的體驗感,通過旅游帶動經濟發展。根據設計理念進行設計概念導圖的繪制,如圖2 所示。

4.1.2 文化傳承——地域性原則

5.4 分區設計

從三個方面對地塊進行大致劃分,“紅色記憶+自然生態+旅游體驗”形成綜合性濱水景觀。功能分區如圖3 所示。

證明 設{xn}是關于度量ρ0的Cauchy-列,要證明{xn}是關于度量ρ0收斂,由引理2.1和引理2.2知,只需證明{xn}關于度量d收斂到0或1時,{xn}關于度量ρ0收斂。

5.4.1 以紅色記憶鑄魂

脂肪俗稱油,油每天攝入量比較好算,但比較難控制。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建議油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每人每天營養攝入總量的30%,最好能控制在25%左右。按30%來算,如果一個人每天攝入能量為1800千卡,那么這個人每日油的攝入量就不應該超過60克。這60克油不是每日的烹調用油,是包括我們食物里所有的油,比如雞蛋、牛奶、肉、堅果和糕點等所含的油。

區域入口處設置了紅色文化廣場,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活動場所,起到了集散作用,同時可用作紅色文化展示區域,貼近當地文化。根據瞿家灣鎮的革命故事,在濱水入口區域設置洪湖游擊隊的船型景觀雕塑,展現紅船精神。同時,采用鋪裝形式建立革命歷史事件時間軸,呈現革命者在根據地走過的艱辛歷程,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景觀中。

5.4.2 以洪湖文化筑體

洪湖市是百湖之市,有豐富的河湖文化。在場地改造中,保留原有池塘,打造荷花池,作為生態休閑空間。人們可在此賞荷、采蓮,感受洪湖藕文化。在景觀小品設置上,運用漁民文化,設置魚叉、竹編魚簍等形狀的造型路燈。在平坦區域搭建戲臺,供表演展示當地民俗歌舞戲劇,如洪湖漁鼓、湖蝦弄鲇等。

5.4.3 以水鄉田園增活

基于當地水鄉的田園特色,打造碼頭景觀及農田景觀。建造時采用木頭、竹子、石塊等鄉土材料用作鋪裝和景觀小品搭建。一方面更具自然生態感,增強可觀性;另一方面利用廢棄材料,降低構造成本,激發鄉村活力。碼頭在造型上采用自然流線形構造出魚的形態,與魚米之鄉相呼應。根據場地高差,打造小型梯田景觀,劃分農田區域給當地村民,提供采摘體驗場地。對于游客而言,增加了人與場地的互動性,更有體驗感;對于本地村民而言,能吸引游客采摘,獲得了農業與旅游雙重經濟收益,將土地利用最大化。充分挖瞿家灣紅色精神、水鄉文化等人文自然資源,構筑富有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

6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的發展多依賴于政府決策和外部補貼,忽視了鄉村地域文化和環境的差異。目前人們逐漸趨向于追求自然風光、鄉土風情,使鄉村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通過瞿家灣濱水景觀設計案例闡釋地域文化在鄉村景觀中的應用。得出在鄉村景觀設計中應注入地域文化因素,一方面可使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提升當地的旅游文化吸引力,從而帶來了經濟效益。富有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更具活性,在文化的支撐下鄉村景觀更易取得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在未來的鄉村景觀設計中要注重地域生態的保護,特色文化的傳承,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鄉村景觀。

[1]王蘭.新內生發展理論視角下的鄉村振興實踐——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區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4):65-74.

[2]李穎.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城市濱河景觀設計研究——以自貢市富順縣沱江老城段濱河景觀設計為例[D].北京林業大學,2019.

[3]陳晶.淺析地域文化在美麗鄉村環境設計中的表達[J].中國民族博覽,2019(12):173-174.

[4]唐菲,丁增成,金笑龍,等.地域文化在休閑農業園規劃中的設計和表達研究——以安徽省廬州農耕文化園為例[J].安徽建筑大學學報,2016,24(01):106-110..

[5]宋子章.環境美學視域下鄉村景觀設計初探[J].設計,2018(07):50-51.

[6]張琬瑩.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南方農業,2020,14(27):44-45.

[7]李相宏.旅游經濟背景下的新農村景觀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1(04):111-112.

猜你喜歡
景觀設計景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觀別墅
火山塑造景觀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誰遠誰近?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