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代中國的全球治理觀

2022-06-11 23:21師學偉沈霜霜
西部學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價值理念中國

師學偉 沈霜霜

摘要:近年來,面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問題,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展現了大國的責任、使命和擔當。面對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新環境和新挑戰,開辟全球治理的新路徑,開創中國引領全球治理的新篇章和新歷史,從而構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話語權。依托于對外交戰略的謀劃、對國家利益的追求和對大國關系的重構,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得以落地。在推進全球治理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中國全球治理觀的價值理念,即從和諧世界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向制度化方向邁進,逐步明晰全球治理競爭的實質是國際制度競爭,逐步形成了既順應世界大勢發展需求又適應中國發展需要的全球治理觀。

關鍵詞:中國;全球治理觀;話語權建構;價值理念

中圖分類號:D8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9-003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新時代國家治理思想研究”(編號:18AKS01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全球正義問題研究”(編號:21YJA720004)的階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發展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和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中國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不僅要成為全球治理的參與者,更要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推動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一、中國全球治理觀的話語權構建

伴隨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逐步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穩步提升和對自身全球定位的積極變化,中國對全球治理給予了更多關注,努力為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面對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新環境和新挑戰,構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話語權,逐步形成了對相關問題的新觀點、新看法和新主張。

從中國視角來看,全球治理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新的原則、機制、方法和活動,其核心是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和人類的共同利益的統一。它要求各方通過平等對話、談判合作,共同管理人類公共事務,攜手應對全球性問題。全球治理本質上是從政府到非政府、從國家到社會、從主權政治到非主權政治的過渡,是從強制治理到平等、自愿、網絡化治理的轉變,代表著一種特殊類型的政治權力。全球治理對國際關系具有重大影響:首先,它打破了以國家為中心的國際關系體系和國際關系模式,讓人類能夠解決更加復雜的國際問題;其次,它鼓勵人民參與人類公共事務,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再次,它促進國際關系中沖突各方的對話、合作、協調和政治變革;最后,它有利于國際關系向公正、合理方向發展[1]。

全球治理是一套制度、原則、政治和法律規范以及行為標準,通過國家間的互動來決定對跨國和全球性問題的管理。當前,中國積極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旨在向世界各國展示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一些研究人員將G20看作推動中國全球治理觀實踐的重要平臺,強調了中國在這個機構中的特殊作用。例如,中國學者張林指出:“G20是當前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在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加強政策協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中國首次以創始國和核心成員國身份參與的全球治理機制?!盵2]G20的目標是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現代化,為討論和協商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提供了平臺,通過各國通力合作,最終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和可持續增長。中國學者鄒亞寶、王凱認為:“實現G20機制化是中國的迫切需要。G20的機制化趨勢說明了,G20本質上已從國際經濟問題上升到國際關系問題和國際治理問題。因此,G20的機制化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力促國際金融秩序改革的有利契機?!盵3]

二、中國全球治理觀的實施載體

中國全球治理觀的落地要依托于對外交戰略的謀劃、對國家利益的追求和對大國關系的重構。

(一)外交戰略

外交戰略是對外交政策概念化的結果,它反映著我國古代傳統的政治哲學和對外交往實踐。中國的外交戰略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最初以謀略的形式出現。外交戰略是國家保護自我利益的特殊進程和策略,是一定時間內國家間互動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情。外交戰略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和其他與國家發展有關的生存策略??傊?,外交戰略是以外交為手段的獨立行為主體的共同理念、綜合考量和普遍的外交行動計劃。中國外交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就是中國外交戰略不斷演化的過程。中國外交政策的實踐表明,短期的外交戰略(如“一邊倒”,延續大約十年),僅僅是長期外交戰略(如實現“中國夢”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跨越三十年或更長時期)或大戰略的“一小部分”。中國大戰略是一個龐大的戰略體系,包括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多樣化的戰略,整合了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長期重大國家目標。中國大戰略可以簡單理解為:“超越部門利益和黨派利益,打破內政外交界線,對一國未來發展具有長期指導意義的理念、方針、政策的聚合體,它應該具備戰略目標、戰略環境、戰略條件、戰略理念、戰略布局等基本要素?!盵4]由此,新時代中國大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踐中國的全球治理觀。

(二)國家利益

中國的國家利益包括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國內大局穩定,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特別是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中國的國家利益逐步向海外擴展。因此,在分析中國的國家利益時,有的中國學者運用新古典現實主義的方法,以權力結構為自變量,以中國的戰略取向和鄰國(周邊國家)的反應作為中間變量,以達到對中國國家利益的系統性認知。根據上述邏輯,中國國家利益可以劃分為“防御性國家利益”“建設性國家利益”和“競爭性核心利益”,對其分析應用也從國內和地區層面拓展到跨區域和國際層面。近四十年來,中國的國家利益發生了重大變化:1980年至1990年是一個國家利益兩極化和防御性的階段;1991年至2010年,兩極化和防御性利益讓位于單極和建設性的國家利益;2011年至2017年,中國選擇了多極化和具有競爭性的核心利益。中國的大國角色隨之從世界政治體系的被動“接受者”向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和“領導者”的角色轉變。

(三)大國關系

大國關系始終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更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點經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與蘇聯/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大國的關系,對中國的外交戰略部署和實施產生了重大影響。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邊倒”戰略、“一條線”戰略,還是當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美俄兩個大國都需給予審慎考量,這是中國外交戰略兼顧內部和外部要素的必然結果。俄羅斯是中國的全球戰略伙伴,是中國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努力構建多極世界、反對美國單邊主義的重要伙伴,在中國當前外交戰略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決定將兩國關系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美關系是中國對外戰略和對外政策交往中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領域。四十多年來,中美關系能夠持續發展一定程度上源于鄧小平同志為雙邊關系定下的基調。中國學者牛軍指出,“鄧小平是將處理對美關系同中國選擇現代化模式結合在一起思考的,他將建立穩定和積極的中美關系視為中國實現富強的首要外部條件,改革開放與中美戰略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的?!盵5]中國學者袁鵬則表示:“沒有中美關系正?;?,就不會有中國多邊改革和開放政策。雙邊關系正?;绊懥藝鴥韧獾木謩?,這種影響在中國的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都有強烈的感受。這種軌跡可以追溯到今天?!笔聦嵣?,中美的相互依存程度在不斷提升,然而這種高度相互依存并未保證兩國關系穩定發展。當前,兩國在經貿往來的負面效應與規則對接的利益差異愈發明顯,由此導致的威脅認知嚴重損害雙方的信任基礎。中美兩國只有超越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的大國關系,才能為雙邊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夯實穩固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最大的創新點是改變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從一個被動的規則接受者/服從者/跟隨者轉變為積極的規則制定者。譬如,在價值理念引領上,中國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積極闡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大力弘揚和踐行“有所作為”的外交理念;在全球經濟治理中,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使G20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邊經濟治理平臺;在外交實踐中,中國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努力打造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持續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等。

三、中國全球治理觀的價值理念:從和諧世界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治理不僅是一種具有廣泛內涵的新理論,也是對世界發展的客觀歷史過程的反映。全球治理可以有效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但目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建立在主要由西方國家主導的機制之上,因此并不總是兼顧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求。隨著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事務,中國需要擁有自我對全球治理的認知和詮釋。

新千年伊始,中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全球治理理念。面對世界的大調整和大變革,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和諧世界”的理念,明確了中國與各國人民攜手前行,努力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長遠目標?!昂椭C世界”理念包含和諧安全觀、和諧發展觀、和諧文化觀與和諧治理觀。其一,和諧安全觀。以和諧安全觀來維護和平與安全,是任何國家發展的前提,因為只有確保和平與安全,才能實現各國的共同發展。和諧安全觀強調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反對侵犯別國主權,反對強行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其二,和諧發展觀。構建和諧世界應著眼于確保全球經濟的和諧發展。各國應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平衡、全面、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積極推動經濟發展,逐步消除貧困,加強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共同解決全球經濟發展問題,確保經濟安全。其三,和諧文化觀。和諧文化觀要求促進不同文化和信仰的相互交流,促進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相互學習,促進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其四,和諧治理觀。和諧治理觀包含國家與世界的協調、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協調?!昂椭C世界”是新世紀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它的提出是現實的客觀要求,是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必然結果,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全球治理理念。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是基于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國相互依賴日趨密切的考慮?!叭祟惷\共同體”的要義在于,面對全球性問題挑戰,世界各國要攜手并進、通力合作,維護好共同利益,增進共同福祉和實現資源有效共享。中國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但糧食安全、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流行疾病、網絡犯罪等全球性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與人類生存帶來了嚴峻挑戰。對此,中國積極呼吁“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并闡述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從實際操作層面來分析,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全球治理格局取決于國際力量對比。伴隨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中國必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并做出更多國際承諾;第二,全球治理的“空缺”越來越明顯,國際社會正在呼吁全球治理轉型;第三,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是G20,但G20必須轉型為一種長效治理機制;第四,上海合作組織、亞信峰會、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主要涉及亞洲地區的全球治理機制具有重要價值??傊?,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要努力提高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斷提升中國對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和制度構建的參與度。

四、中國全球治理觀的國際制度競爭

隨著國際體系性質的重大變化,我國想要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參與國際制度競爭就成為一項緊迫任務。國際機構中的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等)和一般成員國都試圖通過創立制度或從事相關工作,以達到提升實力、擴大利益或推行價值觀的目標,這使得國際制度的競爭在地區和全球層面的相關議程中愈發重要。由于國際制度存在不同的呈現方式,其競爭的形態存在四個維度,分別是規則之爭、機制之爭、機構之爭和秩序之爭[6]。國際制度競爭的起點是規則之爭,而規則之爭奠定了機制之爭、機構之爭和秩序之爭的基礎。

以中美兩國在金融領域的競爭為例,可以透析全球治理中國際制度競爭的價值意義。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美國是公認的世界金融霸主,兩國同為國際金融外交中最重要的參與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成為兩國國際金融地位發生重大變化的轉折點。更確切地說,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地位在繼續上升,而美國的金融地位相對衰落,這促使中國開展更加積極的金融外交。由此,兩國之間的金融與外交博弈突出表現為兩國構建和主導國際金融制度之爭。一方面,中國正在努力推動現有國際金融制度的改革,尋求在新制度確立中發揮主導作用,以強化有利于中國金融發展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美國企圖拖延甚至阻撓國際金融制度改革,破壞中國建立新國際金融制度的努力,以維護其世界金融霸權。事實上,兩國對國際金融制度的競爭與本國的金融狀況、為國際社會提供金融公共產品的能力以及兩國參與國際金融制度合法性有關??傊?,中美兩國的行為都將對世界金融的總體狀況產生長期影響。

不同于傳統上對全球治理的理解,中國將全球治理更多視為國際舞臺上的制度競爭。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是中國理解全球治理的主要方面,作為全球治理基礎的國際秩序則是中國理解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變量,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安全治理、全球氣候治理成為中國理解全球治理的新變量。對中國而言,欲在國際制度競爭中取勝,首先必須經營好與美國的關系。此外,與全球治理相關的一個全新的領域是中國國際身份的變化,“負責任大國”“全球大國”“主要大國”等都是世界各國對中國新身份的定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倡導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構建的全新治理機制得到了更多國家的認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中國的全球治理觀正好順應了這種大勢。中國既是全球治理的積極倡導者和參與者,又是全球治理的主要貢獻者和受益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全球治理的領導者角色。面對全球治理“缺口”,中國主張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進行漸進式改革,主張發揮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導作用,主張建立新的治理機制,主張非國家行為體和網絡在填補全球治理“空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作為現有全球治理變革的主要推動者,中國將繼續為推動國際治理制度化的發展和完善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黃日涵,姚玉斐.國際關系實用手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235.

[2]張琳.論中國在G20框架下的全球治理——基于杭州峰會與歷屆G20峰會的對比[J].中國市場,2016(39).

[3]鄒亞寶,王凱.論G20機制化及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策略[J].戰略決策研究,2011(6).

[4]袁鵬.新時期中國的大戰略——對“十八大”報告的戰略解讀[J].現代國際關系,2013(5).

[5]牛軍.“聯盟與戰爭”:冷戰時代的中國戰略決策及其后果[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6).

[6]李巍,羅儀馥.從規則到秩序——國際制度競爭的邏輯[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4).

作者簡介:師學偉(1978—),男,漢族,河南嵩縣人,博士,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主任、副教授,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

沈霜霜(2000—),女,漢族,河南周口人,單位為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

(責任編輯:馮小衛)

猜你喜歡
價值理念中國
高校教師教學全程動態評價體系的思考
圍繞企業經營抓黨建,以黨建帶電力企業經營的機制策略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我國警衛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醫學期刊編輯應合理關注論文的倫理審核
基于“管理創造價值”理念下的職能部門績效考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