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濤《余杭看山圖》的價值與傳承

2022-06-13 08:25夏振凱
書畫世界 2022年4期
關鍵詞:石濤

夏振凱

內容提要:通過解讀石濤《余杭看山圖》的筆墨特征以及筆墨變化的歷程和原因,可以體會造化乾坤之理,感受天地之間不同的事物,體會山水的意境。

關鍵詞:石濤;余杭看山圖;師造化

一、《余杭看山圖》對石濤后期創作的影響

石濤自北京回到揚州定居后的時日,屬于其后期繪畫階段。這期間石濤思想上更加自然豁達,于畫面的體現是寫意之筆更加野逸,細筆勾畫則顯得筆力深厚,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石濤《余杭看山圖》(圖1)繪制完成后,建大滌草堂,自號“大滌子”,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追求,也標志著石濤后期繪畫創作的開始。石濤開始總結自己一生的繪畫歷程,追尋繪畫藝術的真諦,系統化地整理《畫語錄》,使其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石濤后期繪畫藝術已進入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畫面中隱隱透露出“道”的意蘊,線條蒼勁有力,墨色的輕重緩急掌握得妙到毫巔,直抒胸中之意氣。

《余杭看山圖》作于1693年,是在揚州為張景節先生所繪制,那一年石濤52歲?!队嗪伎瓷綀D》現藏于上海博物館,手卷式,畫面長134.2厘米、高30.5厘米。整幅畫面著重描繪山脈層層疊疊的走勢,畫面主要以俯瞰的角度來描繪,展現了余杭古城和南湖之水浸潤于大滌山之中,畫面給人的感覺非常平和、寧靜。大滌山山脈沉浸于一片綿長的水域之中,前方樹叢隱隱融于畫面,與山脈分隔開來,湖面霧嵐起伏,隱隱之中仿佛蓬萊、方丈屹立于上,仙氣飄動,仿若置身其中。畫面近處兩位賢者或側坐或靜立于湖岸之畔,逍遙自在,宛若仙人。古老的城墻在畫面的右下角只顯露一角讓人感覺到畫面的神圣氣韻。

《余杭看山圖》筆墨的線條理性而沉穩,細線的勾勒又能讓人看到筆墨功夫的深厚,充分體現了山水畫的韻律和文化內涵?!端纱白x易圖》創作于1701年,整幅作品線條奔放,注重理法,山石的處理方法和《余杭看山圖》很是接近,但在線性的筆法特征上又顯得格外突出。山石用筆更加蒼潤,能在畫面上感覺到明顯的提按,突出山石的輪廓和結構。畫面墨色濃淡變化很大,近景的樹用墨顏色重,筆觸較大,和遠景山石、樹木虛淡的筆墨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設色上以赭石皴染再加藤黃反復積染,使得山石厚重?!端纱白x易圖》中松針的畫法和《余杭看山圖》中松針的畫法比較接近,松針用墨飽滿,墨色有輕重之分,把松針的空間感體現出來。用筆有勾有點,墨色干濕濃淡變化豐富,充分表現出樹的空間和節奏感。

《云山圖》(圖2)創作于1702年。這幅畫用色精妙,山石的染法和《余杭看山圖》類似,但云氣背后天空的顏色變化豐富,和前面山石的顏色相呼應,而且題款也是妙筆,有虛實之變化。此畫皴法有點類似折帶皴,似隨意用筆,但筆墨之間儼然自成法度。能看得出這幅畫勾勒的線條沒有前幾年那樣深刻,用筆變化更為豐富。石濤這幅畫以自己的切身體悟取山川川自然之變化,畫面奇異生動。整幅畫面淡墨、淡彩暈染,云氣繚繞,松針、屋頂若隱若現于畫面之中,畫面氣勢雄渾、筆法靈動、煙云彌漫,宛若仙境。

石濤晚年生活相對安逸,更加能靜下心來體悟本心,專心于山水創作,一生坎坷的經歷為其繪畫創作提供了思想上的沉淀,使其創作更上一層樓。我們能從線條的收放自如中感覺到石濤心態的平和與安寧。石濤晚年創作依然不忘感受自然,注重山林間的體悟,山水畫到達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禪境。天地構成了中國人的時空觀念,畫家仰觀天地,體會山水的意境。山水以其形質之美,使畫者感受天地之“道”,人觀其畫,得山水萬物之“道”。山水作為中國繪畫藝術的表現客體,獲得士人的認可。天地和山川是并存的,山川憑借山石,依靠風云,讓畫者了解山川之氣脈。石濤筆下的山川自然是有生命節奏的,有自己內心感受的。石濤認為對世間萬物不能通過簡單的肉眼來描繪,而應感受山川的云煙疏密,尊重內心對自然的感受,慢慢體會造化乾坤之理。眼觀只是了解天地自然生成之理,所以是畫者師造化的基礎。不同物象的畫法要以畫者的內在精神為依據,畫者要賦予客觀物體內在的精神價值,彰顯其精神的自由創造。

石濤晚年的山水畫正如張庚所云,是“筆意縱恣,脫盡窠臼”。秦祖永《桐陰論畫》也說石濤“筆意縱橫,脫盡畫家窠臼,與石谿師相伯仲。蓋石谿沉著痛快,以謹嚴勝;石濤排奡縱橫,以奔放勝”。石濤在章法、皴法、墨法以及意境、氣脈乃至款書、題跋等方面盡有“脫盡窠臼”的創新,從而有享山水畫史“睥睨古今,橫溢矩鑊”的成就[1]。

二、《余杭看山圖》對清代山水畫的影響

石濤對清朝山水畫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對同時代和后世同樣產生重要的影響。石濤的《余杭看山圖》對當時的一些畫家創作產生一定影響,我們細看梅清的《黃山十景冊頁》,畫面所體現出的筆墨語言,和《余杭看山圖》有一定的聯系?!饵S山十景冊頁》是梅清在1694年完成的晚期精品力作,比起早期的黃山圖冊,用筆更為老辣沉著,顏色也更為厚重。早期畫面清新淡雅,更為秀潤,石頭皴法學王蒙解索皴,在構圖上更加奇巧新穎,墨色也僅僅是淡淡的,暈染更為細膩,能充分表現出黃山云海之氣。再反觀后期之作,畫面蒼莽之氣盡顯,在畫面中能看到《余杭看山圖》中山石蒼勁有力的筆墨皴法,更加注重山石結構的勾勒,構圖也顯得更為穩重。畫者以色當墨,皴染于山石結構之中,顏色和早期淡雅的暈染相比,畫面顯得更加厚重沉穩,沒有早期的空靈之氣,但更加真實地表現出黃山的厚重之氣。筆者更喜歡后期的作品,很是耐看,沒有輕浮感,從造型輪廓和結構上看,用筆棱角的地方多了,顯得山石的質感更加明顯。

石濤《余杭看山圖》蒼潤厚重的筆墨技法對梅清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從梅清后期《黃山十景冊頁》的繪畫作品中能看到顯著變化。梅清傳世作品大多是重游黃山之后所作,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看出其繪畫風格由原來的秀潤清雅變成豪放灑脫又顯沉穩厚重。這一時期黃山的作品多以奇特穩重的章法來構圖,筆墨顏色變化也很是豐富,整體畫風給人以豐富奇特的感覺。當然,梅清的畫主要是從自然造化中生發出來的,《黃山十景冊頁》主要以真實景物作為描繪的對象。黃山縹緲空蒙的煙云之景不僅成為梅清的創作源泉,同時也開闊了畫者的心胸。為了從自然造化中尋得有益之處,根據畫面可以看出畫者于黃山三十六峰尋幽探勝。梅清師法自然,其過程非常艱辛。閱盡山川秀色,飽覽云海奇姿,大大提升了石濤和梅清的山水畫意境,直接促進了石濤和梅清繪畫美學思想的發展,黃山的題材共同凝結于兩位大師的筆中,根植于心中。

石濤與八大山人都名列“清初四僧”,二人雖未曾相見,但是他們多次交換書畫作品以增進各自的繪畫技藝。石濤與八大山人都是皇室后裔,他們通過繪畫作品以抒發自己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所以他們的繪畫作品表現出一種凄苦之情。通過二人的繪畫作品,我們能體會到筆墨線條的獨特魅力,筆墨厚重蒼潤,體現出二人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夫。二人都是清初革新派的代表人物,繪畫風格和清代主流的“四王”審美意識相差很大。他們二人相互繼承與發展對方的筆墨技法,同時也在繪畫思想上有一定的交流和體會,從而開創“清初四僧”不羈的繪畫風格,截然不同于主流社會審美意識。這是清初畫壇的幸事,同時對清代中后期畫壇風格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在明末清初的畫家里,石濤屬于創新型的畫家,他在繼承傳統的筆墨技法基礎上,注重自身對自然的感受,在傳統筆墨中不斷尋求突破。石濤的寫生觀對當時寫生氛圍的形成起到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古人是在游歷的過程中,對能打動自己的物象進行寫生,最終對整幅畫面進行整合,是一個主動創作的過程。師古是為了創新,不能單純地模仿表面的筆墨,而應該探本追源,廣泛研究歷代之名畫,深究古人繪畫的本質,再汲取造化中的山水之靈性,這樣才能從古人的諸多繪畫中脫穎而出。石濤既精于傳統又不深陷于傳統筆墨,而是走進真山真水的自然中,感受造化之無盡魅力。

三、《余杭看山圖》筆墨與意境

通過解讀石濤《余杭看山圖》的筆墨特征以及筆墨變化的歷程和原因,筆者認為山水畫的完成肯定離不開筆墨,以筆墨為山川代言,運我心中之山水,其蘊含著的山水精神、文化意義和人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用以表達寓山水寄情懷的精神本質和“以自然山水寫自家之法,充分表現心中之山水”的核心思想?!耙阅\觀之,則受蒙養之任;以筆操觀之,則受生活之任;以山川觀之,則受胎骨之任;以鞹皴觀之,則受畫變之任;以滄海觀之,則受天地之任;以坳堂觀之,則受須臾之任;以無為觀之,則受有為之任;以一畫觀之,則受萬畫之任;以虛腕觀之,則受穎脫之任。有是任者,必先資其任之所任,然后可以施之于筆。如不資之,則局隘淺陋,有不任其任之所為?!盵2]67山水畫不僅是對生活的滋養和對環境的美化,而且可以表達人對生命的全新感受,表達個人的生命情思,用自然的神性和生命的詩意溫暖世人的靈魂。

畫家面對自然山水,不是致力于細微地表現山水之形象,而是要表現其本質特征。山水可貴之處是其內在的生命含義,畫者不要在意外在的形式,而要在意其內在的精神?!叭尾辉诠P,則任其可傳;任不在墨,則任其可受......任不在古,則任其無荒;任不在今,則任其無障?!盵2]68畫者不能僅僅學習筆墨技巧,而應該傾心于山水的意趣神態,應內觀山水的內在生命力,應突破傳統筆墨的束縛,不斷突破筆墨的發展,不斷創新,不能完全模擬名作的筆墨?!叭粍t此任者,誠蒙養生活之理。以一治萬,以萬治一。不任于山,不任于水,不任于筆墨,不任于古今,不任于圣人。是任也,是有其資也?!盵2]68山水創作的自由在于,不能只致力于對眼前真實一山一水的形貌描寫,須致力于山水的本質,通山水之精神?!肮胖思呐d于筆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應化,無為而有為,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養之功,生活之操,載之寰宇,已受山川之質也?!盵2]67古人寄情于筆墨,以超脫的心態面對靜態的自然造化,以順乎自然的心態專注于筆墨創作,通察自然造化,掌握山川之本質,是為天人合一。

參考文獻

[1]黃劍.中國山水畫通鑒賞·搜盡奇峰[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105.

[2]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M].周遠斌,點校.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約稿、責編:徐琳祺

猜你喜歡
石濤
自有我在
銷閑清課
清朝畫家石濤“北漂”記
石濤的藝術與社會影響
行乞記
搜盡奇峰打草稿
石濤生卒年研究綜述
出生皇族的苦畫僧石濤
《蒼松秋色》
“領導者”與“領袖氣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