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過程中的PCB線寬分析研究

2022-06-13 07:54張國榮
科技與創新 2022年11期
關鍵詞:底片寬度工序

李 堅,茍 輝,張國榮,于 梅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陜西 西安710068)

隨著信號傳輸速度迅猛提高、高頻電路的廣泛應用,印制電路板(PCB)的集成程度急劇提升,如層數的增加、器件的密集、線寬線距細化等[1]。相應的,PCB生產制作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PCB線寬的保證是電路連接可靠性、阻抗板阻抗值滿足要求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控制實際生產線寬、提前進行線寬工藝補償,為生產提供理論指導,在印制板生產過程中,研究各工序對線寬的生產加工能力、建立各工序對線寬生產的影響關系十分必要[2]。

PCB生產過程中影響線寬變化的主要工序有工程前處理、光繪、圖形轉移和蝕刻[3]。本文分別從該4道工序出發,研究其對線寬的影響關系。

1 工程處理對PCB線寬的影響

工程處理就是根據車間生產加工能力,將EDA設計好的PCB文件,通過工程軟件進行工程處理,制作成車間生產的指導性文件,以完成印制板的生產。作為PCB生產前的第一道工序,工程文件制作的合理性、正確性直接決定板子的“生命”。在工程處理線寬時,根據車間生產能力,對板面上過細的線條會加以補償,如將127μm(5 mil)及以下線寬工程補償到137.16μm(5.4 mil),以便為后續生產留足夠的加工余量。為盡可能詳盡地分析不同線寬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變化情況,本文選取含有多種線寬且線條分布較均勻的十層板作為研究對象,板內各層線寬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L3層和L5層板內均為137.16μm的線條,L3層線條數量稀少、位置孤立,L5層線條充盈且分布均勻。

2 光繪對PCB線寬的影響

將電信號轉變為光信號,采用光學原理在銀鹽膠片上得到與工程文件尺寸相同、圖形一致的影像,這一過程稱為“光繪”。其加工流程為接收工程文件→光繪處理→生成gbr文件→排版→生成光柵文件→繪圖。工程文件制作完成后,就需將工程文件繪制成光繪底片。該工序是影響線條寬度變化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在繪制底片時,繪制圖像不僅與線條分布、線條寬度、光繪補償值有關,顯影液的使用時間對繪制線寬也有著很大影響。本文以更換一次顯影液為光繪生產周期(2周),按照2 d小批量繪制一次,記錄每次光繪機繪制的各層同位置線條寬度。

本單位使用SLEC-9600型激光光繪機進行底片生產,底片線寬采用OLYMPUS DSX10-TF金相顯微鏡測量,如圖1所示。隨機記錄光繪周期內各層同位置的線條寬度,由于數據量龐大,這里只記錄每層線寬的5組數據并取其平均值,記錄數據如表2所示。為便于后續線寬分析,取6次光繪的平均線寬作為光繪分析線寬。

圖1 底片線寬測量

從表2可以看出,在一次顯影液更換周期內,隨著光繪繪制次數的增加,同等條件下繪制的線條寬度逐漸減小,這與顯影液使用時長及溶液活性有關。在顯影液更換周期內,可以保證光繪繪制的線寬要大于設計線寬。經過大量數據比對得到,一般對于152.40μm以下線寬,繪制線寬比設計線寬大1~8μm;對于152.40μm及以上線寬,繪制線寬比設計線寬大2~10μm。

3 圖形轉移對PCB線寬的影響

圖形轉移就是將照相底版上的電路圖像轉移到覆銅箔層壓板上,形成一種抗蝕或抗電鍍的掩膜圖像,其工藝流程大致為刷板前處理→貼膜→曝光→顯影。前處理是通過刷板清潔板面,使板面粗糙,使干膜牢固地粘附在基板表面。貼膜為后續曝光做準備,曝光就是紫外光通過底片使底片上透光圖形感光,使圖形轉移到印制板上的過程。顯影是將干膜中未曝光部分溶解于顯影液而被去除,留下感光部分,起抗蝕刻或電鍍保護的作用[4-5]。根據車間標準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圖像轉移過程,記錄圖轉顯影后印制板各層同位置線條處的線寬,由于測量數據龐大,這里隨機統計每層同位置線條的5組數據并取其平均值,記錄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各層顯影后線寬(單位:μm)

分析表3數據得出,各層顯影后的線寬均大于設計線寬和光繪線寬。其152.40μm以下線寬顯影后大于設計線寬10~12μm,152.40μm及以上線寬顯影后大于設計線寬7~10μm,這與底片圖形分布、曝光方式和曝光過程有關。且顯影后的線寬與光繪機補償線寬相近,這說明從光繪到圖轉過程中線寬變化規律穩定,可以根據光繪補償線寬很好地控制圖轉顯影后的線寬,為生產提供經驗指導。

4 蝕刻對PCB線寬的影響

以化學的方法將覆銅箔基板上不需要的部分銅箔去除,使之形成所需要的電路圖形,稱為“蝕刻”。根據光繪底片繪制原理的不同將蝕刻工序分為酸性蝕刻和堿性蝕刻,酸性蝕刻是將未被干膜保護的銅面通過酸性蝕刻液腐蝕,再通過去膜工序將保護線條的干膜去除,達到內層蝕刻的效果。堿性蝕刻是將未被錫保護的銅面通過堿性蝕刻液腐蝕,再通過退錫液去除電鍍錫層,留下需要的圖形部分[6]。酸性蝕刻用于單片,單片銅厚1 Oz(1 Oz代表PCB的銅箔厚度約為35μm);堿性蝕刻用于外層,外層銅厚0.5 Oz。根據車間標準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內外層蝕刻,記錄蝕刻后印制板各層同位置線條處的線寬,這里隨機統計每層同位置線條的5組數據并取其平均值。由于蝕刻過程線條會發生側蝕,因此蝕刻后的線條會存在上下線寬,記錄蝕刻后線條寬度平均值如表4所示。

表4 各層蝕刻后線寬(單位:μm)

從表4可以看出,L3層137.16μm的線寬小于設計值,且偏離設計值范圍較大,這是由于該線條較細且位置孤立,蝕刻時線條與蝕刻液接觸充分、蝕刻量過大導致的;L5層均是137.16μm的線條,線條分布均勻,蝕刻后的線條寬度與理論要求值較匹配;其余層線條寬度較寬,蝕刻結果比較理想。各層蝕刻后的線寬均能滿足國軍標要求,生產合格。

蝕刻采用中線寬作為分析線寬,將各工序線寬統計匯總,如表5所示。各工序線寬變化如圖2所示。

可以看出,光繪線寬和顯影后線寬大于設計線寬,顯影后線條寬度達到最大,為蝕刻工序留最大加工余量,蝕刻后的線寬接近設計線寬。

表5 生產過程各工序線寬比對(單位:μm)

5 小結

對各工序印制板線寬跟蹤分析對比得到:①隨著光繪繪制次數的增多,同等條件下繪制的線條寬度逐漸減小,但均大于設計線寬;②圖形轉移顯影后的線寬與光繪補償線寬相近,可以依據光繪線寬把控顯影后的線寬;③蝕刻線寬不僅與附銅厚度、蝕刻參數有關,也與線條分布密切相關,越孤立處的線寬越不易控制,在工程處理時對孤立線條進行線寬補償尤為重要。

猜你喜歡
底片寬度工序
基于滑門MPV的整車寬度優化
基于FWSJ 算法對分支工序位置變動的產線平衡研究
舊底片
修鐵鏈
減少無效工序提高作業效能的認識與方法
保護光明的“底片”
電纜行業成本核算中原材料損耗算法分析
社會底片
“掃描”珍貴記憶
你有“馬屁股的寬度”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