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密云區中藥資源普查重點藥用植物蘊藏量研究*

2022-06-13 02:22付鵬飛李學東楊燦坤趙文吉
關鍵詞:密云樣方藥用植物

付鵬飛,鞏 凱,李學東**,楊燦坤,趙文吉

(1.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 100048;2.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北京 100048)

0 引 言

地球上現有種子植物資源約40萬種,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約30萬種,占總量的75%.其中,藥用植物資源包括各種藥用植物及其蘊藏量[1].中國是世界上擁有藥用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2-3],現有藥用植物資源11 146種,隸屬于383科,2 309屬.藥用植物的主體是種子植物,常用的藥用植物達700種,占中藥資源的80%以上,絕大部分藥用植物的來源依賴于野生資源.因此,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儲備是中藥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存在、發展的物質基礎[4].由于蘊藏量有限,且隨著自然災害和人類的肆意開發利用,導致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滅絕.如:目前我國很難找到野生人參(Panax ginseng)和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等.當前[5],有168種藥用植物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

我國目前已完成了3次全國范圍內的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先后出版了《中藥志》《全國中草藥匯編》《中國常用中藥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中藥資源》等著作,足見國家對中醫中藥方面研究的高度重視.2009年,國務院發布文件正式拉開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序幕[6];2015年4月,國務院等部門發布《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7],指出加強對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的保護工作,實施優質中藥材生產工程和中藥材技術創新行動.

我國首都北京屬于全國中藥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8],南與華北平原接壤、北有燕山的余脈軍都山、西有太行山,郊區有高山草甸、低山丘陵、平原荒地和湖泊沼澤等特點.氣候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比較分明.因此,北京區域內的植被情況是比較復雜且種類多樣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地區分布的植物種類大約有2 000余種,其中,可以作為藥用植物的約300余種,約占總數的15%.不同中藥生長環境的條件也不同,在垂直分布上:在高山(海拔≥1 000 m)區域,分布有山地草甸地帶,植被茂密,生長的中藥有金蓮花(Trollius chinensis)和拳參(Polygonum bistorta)等;在低山(海拔<1 000 m)區域,陽坡生長的中藥有漏蘆(Stemmacantha uniflora)、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和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等,陰坡生長的中藥有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草烏(Aconitum kusnezoffii)、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和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等;在河邊、湖邊沼澤地生長有中藥蘆根和蒲黃等.從具體生活環境上來看,田間、荒地和路邊生長的中藥有車前草(Plantago depressa)、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刺兒菜(Cirsium setosum)和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等[9].

密云區未曾參與前3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缺少全區范圍內的藥用植物調查數據,僅有部分地區藥用植物調查資料可供參考[10],李國良等[11]1998年針對密云區部分區域進行了藥用植物的調查,主要調查了密云水庫上游北莊地區的12種藥用植物,表明這些藥用植物分布多、價值高且常年被收購.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需要對密云區當下的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一次本底調查,尤其是針對北京市重點調查的12種藥用植物的蘊藏量,以為密云區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和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1 密云區概況

密云區(圖1)位于北京市東北部,地處燕山山地及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覆蓋面積約2 229.45 km2,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區[12].密云區植物物種豐富,是北京市各個區縣中植物種類豐富度較高的區縣之一,是北京市各區中保護植物分布最為豐富的區.根據《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的記錄,密云區共有野生種子植物85科292屬459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屬3種,被子植物83科289屬456 種[13-14].

圖1 密云區遙感圖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時間與方法

在2017—2019年期間,普查隊完成了普查方案設計、樣地選取、野外調查和數據整理等相關工作.調查過程使用樣方法,調查樣方內藥用植物種類與數量,調查時間主要集中在2017—2018年,樣地與樣方布設方法為:(1)使用“國家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V2”提供的以密云區植被類型為基礎的采用隨機抽樣生成樣地中心經緯度;(2)共選取46個1 km×1 km的樣地;(3)根據遙感影像進行樣地類型及可達性分析,保留40個樣地進行實地調查;(4)依照《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15],在樣地內利用等距法設置樣方套(圖2),每個樣方套應包含6個樣方,其中調查喬木和灌木的樣方各1個(大小分別是10 m×10 m和5 m×5 m),調查草本的樣方4個(大小均為2 m×2 m);(5)在實地調查中經舍棄及調整之后,共設置樣方套199個,樣方1 194個.

圖2 等距法設置樣方套示意

2.2 調查對象

重點統計北京市12種重點調查的藥用植物,其名錄如表1所示.調查過程中,記錄每個樣方的坐標以及樣方中全部植物的種類、數量和蓋度等信息.

表1 12種重點藥用植物

2.3 蘊藏量

蘊藏量指某種藥用植物資源在一定時間和區域范圍內的自然蓄積量.本次調查是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為背景,調查內容與方法均參照《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15]進行,該技術規范給出了一種中藥資源蘊藏量計算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總蘊藏量計算公式為

(2)面積蘊藏量計算公式為

(3)單株產量計算公式為

(4)適生面積計算公式為

式中:Am表示第m個代表區域的面積,單位為m2.

(5)分布頻度計算公式為

3 結 果

3.1 重點藥用植物基本結果

12種重點調查藥用植物分布及樣方數量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樣方大小包括2 m×2 m和5 m×5 m,樣方數1~5個不等.本次密云區中藥資源普查: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黃精、黃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苦參(Sophora flavescens)、玉竹和知母出現的樣方分別為 5、17、50、61、12、30、117、1、3、5、171和 45個,黃芩雖在河南寨鎮-提轄莊村有較大面積人工種植,但僅在北溝村的調查樣方內見到.

表2 12種重點藥用植物分布及樣方數量

3.2 蘊藏量

12種重點調查藥用植物的平均質量和蘊藏量如表3所示.其中資源個體平均質量最大的為苦參,平均質量74.2 g;最小的為柴胡,平均質量2.3 g.蘊藏量最高的為玉竹,蘊藏量為660 826.7 kg;蘊藏量最少的為黃芩,蘊藏量為368.4 kg.

表3 資源個體的平均質量和蘊藏量

4 討 論

由于密云區缺少前3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本次調查首次填補了密云區中藥資源數據的空白.雖然缺乏其他數據作為參考,但是通過走訪調查當地村民并綜合以前從事過密云區植物多樣性調查的經驗推測,北京市密云區12種重點調查藥用植物的蘊藏量普遍減少了,主要體現在野外調查時的遇見率降低,如以藥用植物蒼術命名的地點“蒼術嶺”的調查區內并未發現蒼術.這其中有多重因素的影響,分析這些藥用植物的蘊藏量減少的可能原因有:

(1)大量采挖導致藥用植物蘊藏量減少.近些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藥材的市場需求量變大,而傳統中藥材大多都以野生為主,因此,大量地采挖野生中藥材資源,會導致其蘊藏量減少.據調查,每年都有人在密云區無限制地采集這12種重點藥材.這是造成本地藥材資源枯竭的主要原因.

(2)土地開墾.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增加,

大量的土地被開墾成農田用以種植農作物.導致野生藥用植物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其蘊藏量也伴隨著生存空間的減少而降低.

本文蘊藏量的計算主要根據野生藥用植物的數量得來,未統計人工種植藥用植物,因此該蘊藏量計算結果并不能完全表明密云區這12種藥用植物的總產量,例如黃芩,雖然野生黃芩的蘊藏量從計算結果來看較低,但在河南寨鎮有較大量的人工栽培量,所以密云區總體實際的黃芩產量要高于此計算數值.

5 建議與展望

本研究首次掌握了密云區藥用植物資源的基本情況,尤其是北京市密云區12種重點調查藥用植物的蘊藏量等基本情況,其蘊藏量普遍減少,表明保護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迫在眉睫,根據現場調查分析,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保護與恢復措施:

(1)設立保護區,禁止盜挖保護區內的野生藥用植物,對違反相關規定的現象予以一定的懲罰.建立重點藥材種子庫,人工播種適宜在本地生長、資源嚴重枯竭的重點藥用植物,盡快恢復重點藥材種群數量,實現其自然更新,可持續利用.

(2)繼續深入做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工作.采用承包經營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密云區多年來的中草藥種植經驗,積極探索、總結和推廣北京市重點中藥材的仿野生栽培技術,合理布局,保護野生藥用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人為因素對藥用植物生存環境的干擾,利用自然的恢復能力來增加野生藥用植物的蘊藏量.對蘊藏量極低的中藥材,采用人工補植的方式加快恢復.保護與資源合理利用相結合,既可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又可發揮積極的生態效益.

拯救野生中藥資源是當前迫切的任務,既要發展中藥經濟,又要對野生植株采取保留和保護的措施,因此應采用其繁殖體或種質資源進行人工培育和種植,并同時采取人工補種的方式以求恢復野生藥用植物群落.一味地采取挖掘野生資源的方式是不經濟、不可持續的.

如何發展中藥經濟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中藥材的林下種植已在北京一些郊區縣開展,但阻力很大.關于中藥材發展的整體規劃不清晰、農民對中藥材認識不到位、企業與政府和農民無法順利對接,是目前的主要問題.

在野生中藥資源的保護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杜絕盜挖現象的發生,對一些珍稀植物進行有力的保護,并加強對保護區游客、村民的科普教育,促使民間形成尊重中藥、愛護中藥的優良素質和保護意識.

猜你喜歡
密云樣方藥用植物
密云職工勠力同心再戰疫
密云區總工會慰問防疫一線人員
CRISPR/Cas9技術在藥用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中的應用和展望
藥用植物保育研究團隊
昆明金殿國家森林公園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研究
大棚開直播 密云“新農活”
植被蓋度對飛播造林當年出苗效果的影響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叢植物多樣性研究
密云區部分古樹健康評價
藥用植物資源與育種團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