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融入高職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建設的路徑研究
——以常州開放大學為例

2022-06-13 10:26
關鍵詞:文創文化產業高職

呂 穎

(常州開放大學 藝術系,江蘇常州 213000)

文化是一個國家根之所系、脈之所維,文化產業已成為21 世紀最具發展前途的朝陽產業。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形式,既要注重商業目標與利潤貢獻,更要肩負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打造文化產業鏈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要依托地域文化優勢探索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通過增強大學生地域文化認同意識,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專業建設。本文擬以常州開放大學文化創意和策劃專業(以下簡稱“文創專業”)依托地域文化開展特色專業建設實踐為例,研究挖掘地方文化資源促進特色專業建設的基本路徑,為高職院校提高文創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地方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一、地域文化融入高職文創專業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堅守地域文化優勢陣地,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根基

全球化和本土化兩極互動構成了當代文化嬗變與發展的基本格局。盡管文化全球化過程中出現了“非領土擴張化”[1]的現象,處于強勢的文化正在把自身的“地方性”擴展為“全球性”,但是在生活實踐中,文化的地方性才是其本質所在。地域文化發展具有內發性、本真性等特點,具有立足地方、活化地方的傳播機制。在全球化與本土化博弈情境中,地方文化如何才能長期保持競爭優勢,如何在全球化歷史進程中堅守個性,以及文化個性如何得到進一步強化等問題,均是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核心命題。與此同時,隨著大型跨國傳媒集團的迅速擴張,各種文化資源大規模整合的現象日益突出,世界文化大市場逐漸形成,我國民族文化構成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受到多重挑戰。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前沿陣地,將地域文化融入專業建設,深化人才培養內涵,有利于在新時代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根基、助力文化育人、增強文化自信。

(二)保護地域特色文化財富,促進文化傳承人才培養

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以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使民間藝術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許多地方特色文化現象瀕臨消亡的境地,因此加強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利用迫在眉睫[2]1。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在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隊伍培養力度,并要求將此項工作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人才是地域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體,為地域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培養創意人才是高校不可推脫的社會責任。高校具有文化研究和文化產業開發研究的優勢,如果能組織力量發掘地域文化的多樣形態與豐富內涵,將相關文化資源納入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指導學生圍繞地域文化開展創業活動,不僅能提升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社會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三)豐富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助力特色品牌專業打造

施方良認為,課程即教學科目,課程即社會文化再生產,課程即社會改造[3]。按照他的觀點,高校將地域文化資源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有利于將地域文化的潛在價值轉化為產業價值。地域文化引入人才培養體系,不僅能豐富專業課程內容,而且有助于增強教學內容的知識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專業課程的文化育人功能。筆者在面向學生和教師兩個群體開展的調查訪談活動中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地域文化值得探究與學習,尤其是文創專業的學生認為地域文化不僅能為專業學習提供豐富素材,而且能激發創作與設計的靈感;文創專業、工藝設計專業的教師認為,與地域文化緊密關聯的影像、圖片、實物、遺跡等資源,不僅能豐富課程內容和表現形式,而且有利于學生深化對他們生活的這片地域的認識,便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高??梢詫⒌赜蛭幕Y源作為創建特色品牌專業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條件,以地域文化為精神內核,以課程為主要載體,通過知識傳播、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等不同渠道,提升專業建設的文化品位和價值內涵,為區域創意經濟新業態輸送高技能人才。

二、高職文創專業建設地域文化資源利用問題分析

文創專業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專業,目前開辦此專業的高職院校較少,江蘇省只有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開放大學兩所高職學校開辦此專業。相比于那些建設得比較成熟的專業,文創專業的建設水平、招生規模及社會影響力都處于需要提升的階段,這導致學界很少對高職文創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深入研究。從人才培養實踐看,當前高職院校文創專業在地域文化資源融入文創專業建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地域文化認同意識不強

西方文化產品從多個層面對我國民族文化構成了重重挑戰,如借助現代媒體技術和文化商業網絡傳播動漫影視、宣揚西方消費觀念,利用高科技打造華麗的虛擬場景,以及精靈、魔獸等虛擬形象,不斷制造新型消費話題,服飾消費文化中的“概念”“哈韓”等現象,就是西方文化侵蝕的結果?!罢Z言表達的外來趨勢”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也對高職院校文創專業人才培養產生了不良影響。筆者對江蘇省文創專業學生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62.3%的學生承認外來文化對他們的“思想觀念的變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45.9%的學生“更喜歡嘗試新潮產品”,還有16.8%的學生坦言在音樂、影視等方面存在對“外來文化產品的偏愛”。大學生是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文創專業的大學生更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本土文化的重任。他們對日常實踐中接觸最多的地域文化缺乏了解,反而對外來文化懷有強烈的興趣。他們的文化選擇與他們對地域文化意義的認識形成了錯位,這反映了他們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偏低。高職院校如果不能有效地將地域文化引入文創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僅將弱化本土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力,而且容易導致民族文化精髓淹沒在時代文化之林。

(二)地域文化資源挖掘不充分

發展文化產業,必須以地域文化為條件和基礎,目的是在產業開發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推動地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筆者所在的常州是一座有著3200 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常州歷史文化是吳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常州擁有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28 個,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文化基礎條件。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常州6 所高職院校中絕大多數學生對當地非遺的認知僅限于手工藝技能與相關產品,對其他非遺則知之甚少;文創專業的學生近半數說不出“常州三寶”的名稱,對毗鄰典故、晉陵文化、延陵審美、蘭陵歷史認知模糊。這種情況說明,高校對地域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很好地利用相關資源豐富校園文化和課程內容。

(三)專業人才培養理念不聚焦

在人才培養方面,有的高校文創專業以培養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為主,忽視了文化產品創新設計和文化產業開發人才的培養;有的高校文創專業以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為主,僅僅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增設了“廣告創意與策劃”“文創產品開發”“文化產業概論”等課程??梢?,不同高校開辦的文創專業名稱相同,但是培養目標差異較大,且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要求差異也較大。在師資隊伍方面,各高職院校的文創專業普遍缺乏文創產品設計、品牌傳播與營銷、文化產業經濟學等方面所需的復合型教師,不僅影響了專業課程的實施,而且導致實踐教學難以有效開展,制約了文創專業的發展。在課程體系方面,很多高職院校的文創專業建設由于缺乏核心理念的貫穿,未能形成鮮明的專業特色,也未能完全實現創建該專業時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這些現狀表明,高職院校沒有很好地聚焦于“文化創意”“文化產業開創”主題培養人才,更缺少發掘地域文化強化專業建設的主動性。一些開辦文創專業的高職院校在如何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專業建設方面缺乏整體性規劃,教師在教學中對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隨機性,只是偶爾布置一些有關地域文化的主題作業。從辦學實際看,文創專業建設存在專業理念聚焦不明、資源應用系統性不強、課程內容設置不夠科學等問題。

(四)文創產品設計創新性不足

地域文化認同意識不強、文化資源挖掘不充分和專業人才培養理念聚焦不明,勢必影響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最終導致學生專業學習質量不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學生在完成文創產品設計主題作業時缺乏創新性,難以設計出原創性作品;有少數同學的產品設計存在明顯的同質化傾向,有的甚至有相互抄襲的嫌疑。他們沒有意識到,文化產品創意的求新是以深厚的文化內涵為前提的,離開對地域文化的深刻認同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的支撐,是無法順利實現產品創新和產業開發的。世界范圍內文化產業發展的案例證明,凡是獲得良好效益的文創產品和產業開發,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巴黎時裝、日本動漫、好萊塢娛樂業、曼徹斯特流行音樂,以及我國云南麗江的“印象麗江”品牌,都是基于地域文化累積的文化價值符號。

三、地域文化融入文創專業建設的基本路徑

20 世紀50 年代初期,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提出了“文化認同理論”。該理論認為,文化認同是指個體對于其所屬文化和文化群體的內化并產生歸屬感,從而獲得、保持與創新自身文化的社會心理過程[4]。民族文化認同是民族共同體中的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對本民族基本價值的認同,是凝聚這個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和個體生命延續的精神基礎。文化認同理論對高職院校引導文創專業大學生走近地域文化,理解并接納相關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具有理論引領作用,可以用來作為文創專業課程資源拓展的支撐性理論,因為地域文化融入專業建設的前提是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常州開放大學以文化認同理論為指導,對地域文化、課程建設、文化產業的內在聯系進行詳細分析與論證,在文創專業建設中引入地域文化,形成了基于學生職業勝任能力培養的文化傳承創新與文創專業互動發展的課程體系與實施方案(見圖1)。

圖1 基于文化產業、地域文化的文創專業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緊密圍繞文化創意人才職業素養的要素,即專業知識與技能、創意態度、創意基礎能力和創意拓展能力四個維度,著重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的問題。從宏觀層面看,地域文化資源及其特質決定了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產品、服務類型以及生產組織模式,文化資源匱乏的地區只能博采其他地區的文化為己所用。從微觀層面看,文創專業課程可以從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并借助其價值理念和資源類型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融入了地域文化的文創專業課程實質上是對地域文化表達方式的一種轉化,學生在傳承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文化產品,衍生出多樣化、專業化的區域特色產品。比如,依托常州建筑民居元素進行包裝設計的旅游文化產品、基于江南傳統服飾元素進行圖案設計的會展文化產品、以常州戲曲文藝為創意文案寫作背景的數字出版物等。這一課程體系經過實踐的檢驗,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關鍵在于遵循了以下路徑。

(一)頂層設計:地域文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文化認同理論認為,文化傳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其中涉及文化同化和文化沖突等過程[5]6。為了促進文化同化、消解文化沖突,頂層設計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至關重要。常州開放大學通過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評價,將地域文化融入文創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融入課程體系、融入教學過程。

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文創專業致力于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現代文化產業理念并且能夠從事文化產業開發的高素質人才。經過專業學習,學生要熟悉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核和表現形態,掌握圖文設計原理、管理知識、經營知識,具備文化創意、文化產品營銷、文化活動策劃和圖文設計編排等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地域文化元素進行產品設計與開發的能力。這一目標定位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成為有創意、能創新、會創業的文化工匠,以適應地方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將地域文化傳承與創新納入培養體系,既有助于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又有助于學生強化文化自覺、筑牢文化自信。

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文創專業借助常州地域文化優勢,在豐富專業課程內容的同時,用心打造專業特色文化,構建與人才培養定位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文創專業課程全部實現了地域文化“四融入”目標,即融入課程標準、融入課程目標設計、融入課程資源建設、融入項目內容。

在專業教學過程方面,文創專業把教師、教材、教案、教室、教風五要素融入以文化認同為核心理念的教學體系中,并在學習評價中突顯地域文化相關知能評價指標的權重,做到企業專家、教師和學生三方全程參與。文創專業曾對行業企業進行調研,明確了畢業生未來就業的四類核心崗位——文案策劃師、品牌策劃管理師、文化產業創意師和平面設計師。實踐證明,融入地域文化的專業教學改進有利于學生明確職業定向。比如:品牌策劃管理師要求具備運用地域文化元素進行設計及產品開發的職業能力;平面設計師要求具備運用地域文化資源和軟件工具設計視覺作品的能力。

(二)文化育人:地域文化融入課程思政建設

在立德樹人使命的召喚下,文創專業建設實現文化認同的有效路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整合各種先進文化因素,豐富課程思政內涵。文創專業以落實課程思政為指向的文化融合實施路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加強主體責任意識,落實課程思政定位。學校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常州地域文化、職業文化、工匠精神融入專業課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制定《文創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建設規范和考核標準》,促使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貫徹專業課程改革總策略。

其二,開展示范課程項目申報,拓展課程改革與發展思路。文創專業各課程將文化認同理論融入教學大綱,并根據課程實施情況及時修訂完善。教師可以開設文化選修課作為落實課程思政和地域文化融合的示范典型,取得成效后向全校推廣。比如,“常州非遺文化”課以常州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課程資源,通過講述歷史源流、發展與繁榮,對地方文化產品的工藝特點和藝術特色進行深入剖析,指導學生結合文化產業類型進行設計創新。這樣的課程可以喚醒學生的地域文化記憶,激發他們的文化自覺,又可以融入非遺傳承人的奮斗歷史,發揮匠德垂范作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其三,大力建設專業教師團隊,壯大教學師資隊伍。文創專業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兼顧文化認同理論,積極推動專業教師團隊的建設工作。專業教師團隊由思政課教師、文創專業教師、非遺文化傳承人、行業企業專家構成,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和行業企業文化元素,通過思政大講堂、示范課、交流研討、主題實踐和常規教學等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扎實學習專業理論與實踐知識、養成較強的職業能力,而且能錘煉師資隊伍,提高教師專業教學水平。

(三)匯聚資源:地域文化融入專業實踐教學

文化認同的前提是自我認同,文創專業應該通過環境創設、產品設計、生產勞動等實踐教學活動,使地域文化特色得到鮮明表達并深入學生心靈,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和文化自豪感。為了實現這樣的實踐教學目標,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重視環境文化育人,投入專項經費建設文創藝術樓,并精心布置了至巧創藝、攝影攝像、美陳裝飾、構成設計、廣告包裝等專用工作室和專用展廳,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并完善實踐教學所需的設施設備。教師打破傳統教室每人一桌的布局,改用更適合開展項目化教學的大長桌,方便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為他們集思廣益設計作品和展出作業成果提供便利。工作室的專業環境及文化陳設具有視覺沖擊力和專業吸引力,形成環境育人良好氛圍。文創專業實踐教學采用“館—?!蟆倍嗤緩秸归_,比如與博物館開展館校合作,與中華恐龍園等文化產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與大運河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文旅研發中心開發文創產品,為學生提高職業素養搭建平臺。其中,與博創文化藝術共創的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建有創業實踐展銷區、功能配套區、思維創新區、創業孵化區四大板塊,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融合,鼓勵學生將創業項目落地,孵化形成了“瑾瑜匿瑕”“至巧之旅”等十多個典型創新創業項目。在實踐教學師資調配方面,學校一方面委派專業教師到合作企業掛職鍛煉,支持教師到文化企業兼職,促進教師提高文創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引入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聘請合作企業資深管理人員、創新型企業CEO、知名創客等產業精英人士擔任實踐教學指導師,組建了專兼職結合、優勢互補、協同育人的教學團隊,對學生的項目實踐、經營管理進行指導和幫扶。

(四)教賽促創:地域文化融入文創產品設計

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促進文化認同的有效途徑,對于文創專業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對地域文化認同感的活動無外乎教學和競賽兩類。教學活動對學生文化認同感的培養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相比之下,各級各類專業技能比賽和產品設計競賽,不僅能彰顯地域文化特質,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推動他們自覺傳承地域文化,促進文化融合。學校文創專業以教促學、以賽促創,全方位強化學生的專業素養。該專業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通過課堂教學、集中實訓、項目化實踐等環節提高學生地域文化符號的時空轉換與創新表達能力,同時為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創造條件和提供扶持。比如:舉辦“常州印象”主題作品賽展,以常州地域文化符號為設計元素,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詮釋,設計制作繪本、字體紋樣、產品包裝、室內裝修等文化產品,用不同的作品形式傳承常州地域文化、弘揚常州文化精神;舉辦“國潮”主題設計賽展,引導學生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與時代文化潮流相融合,用來設計文創產品,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組織學生集訓提升,支持他們參加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提升其創新能力和職業競爭力。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說:“基于文化的優勢是最根本的、最難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盵6]地域文化是具有巨大價值的不動產,在文化認同理論引導下將地域文化融入高職文創專業建設,無形中提升了專業內涵和育人功能。只要途徑暢通、策略得當,堅持一以貫之,就會久久為功,培養出高水平創意人才,為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文創文化產業高職
陶溪川文創街區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