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三維重建和核磁共振在下頜骨髁突骨折中的診斷價值

2022-06-15 01:22董靜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核磁共振診斷

董靜

【摘要】目的:觀察CT三維重建、核磁共振(MRI)的影像檢查方式對下頜骨髁突骨折病變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取80例下頜骨髁突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是采取CT檢查與MRI檢查,觀察骨折分型與骨折移位情況。結果:兩種方法對骨折分型診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RI對骨髓水腫檢出高于螺旋CT(P<0.05),其他移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螺旋CT與MRI對下頜骨髁突骨折診斷準確率均較高,通過MRI檢查方式可以準確的反映出關節囊的內部損傷狀況,應用價值突出。

【關鍵詞】CT三維重建;核磁共振;下頜骨髁突骨折;診斷

下頜骨髁突骨折屬于一種頜面骨的骨折類型,若是不能及時有效治療會對面部結構美觀造成巨大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所以早期診斷疾病至關重要。針對下頜骨髁突骨折疾病的診斷,常采取X射線與CT檢查方式,采取X射線的檢查方式能夠初步的觀察到病變的位置,但是卻難以評估具體損傷的程度,而應用CT影像的檢查手段,則是對存在的粉碎性骨折情況無法及時的檢出,這樣使得檢查方式存在局限性。近年來,螺旋CT、核磁共振(MRI)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新型影像檢查方式可多角度顯示病變情況,為經的早期檢出提供幫助,然而具體何種方式的效果滿意尚且存在一些爭議。本次研究應用對比方式,探討不同影像檢查方式對疾病診斷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是臨床診斷為下頜骨髁突骨折病例,納入研究的時間全進主要是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納入標準:(1)根據術中的檢查證實病變。(2)精神狀態良好并且認知正常。(3)本人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下頜骨周圍軟組織損傷及感染者。(2)言語及精神障礙者。(3)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颊咭话阗Y料如下:男48例,女32例;年齡17~60歲,平均(43.11±2.51)歲;損傷原因:交通事故27例,墜落傷20例,打擊傷10例,跌打傷3例。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方法

螺旋CT檢查:應用Aquilion 16排螺旋CT機,常規行軸面與螺旋薄層檢查,區仰臥體位檢查,頭部先進入掃描,自顱底掃描至下顱骨,掃描參數:電壓120kV,電流120mA,螺距1.0mm,層厚3mm,重建間隔1.5mm。針對檢查獲得的數據傳輸到影像的后處理工作站,進行三維影像重建。

MRI檢查:應用美國GE公司 1.5T Echospeed超導MRI成像儀,選擇俯臥位進行檢查,應用DUAL線圈,對骨折的位置掃描,注意檢查時候避免線圈同體表貼合,對于雙側關節則是進行矢狀位的T1、T2加權掃描。TIWI/SE序列掃描:TR為652ms,TE為15ms,掃描時間2.5min;T2WI/SE序列掃描參數:TR 2540ms,TE 92ms,掃描時間2.2min。掃描矩陣256×256mm,層厚2mm,采集2次,掃描視野140mm×140mm。

掃描獲得的圖像均是安排兩名具備豐富經驗的醫師獨立閱片,意見不一致協商達成一致意見。

1.3骨折分型及移位分型

骨折分型:囊內骨折類型,骨折的縱行分布屬于Ⅰ類;髁突頸部骨折為Ⅱ類;髁突基底見水平狀骨折為Ⅲ類;髁突的基底前向下至升支的中上骨折類型屬于Ⅳ類。

移位分型:未見移位為Ⅰ型;斷面部位存在接觸點,長軸可見輕度偏移屬于Ⅱ型;移位嚴重并且錯位分布明顯,顳下頜關節脫位為Ⅲ型。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骨折分型

不同影像方法對不同骨折分型檢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移位分型

采取螺旋CT檢查對骨髓水腫檢出率低于MRI檢查(P<0.05),而對其他移位檢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下頜骨髁突骨折患者局部解剖復雜,X射線檢查影像多是結構圖像重疊,所以髁突結構顯示不清晰,尤其無法明確展現內側骨折狀況,使得檢查存在一些局限性。傳統CT檢查僅僅可獲得冠狀位及橫斷位圖像,無法清晰顯示立體三維圖像,所以不能清楚展現骨折部位實際狀況。

螺旋CT三維影像重建的方式,可輔助圖像宣傳,針對骨折空間移位情況以及其他的骨折情況清楚展現。而對于下頜骨存在暴力作用情況,往往會引起關節軟組織部位的損傷,引起關節盤的損傷以及骨折移位狀況。而對具體骨折以及移位狀況,經MRI的手段可以清晰的顯示軟組織狀況,顯現出常規的影像無法展示的軟組織損傷、關節損傷狀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種影像檢查方法對骨折分型檢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對骨折移位檢出情況,MRI能夠更準確的檢出骨髓水腫,在檢出情況上較螺旋CT檢查方式要更高,提示MRI對骨折移位分型檢出優于螺旋CT檢查。

綜上所述,CT三維重建與MRI檢查對下頜骨髁突骨折的診斷價值均較高,但是MRI對骨折移位的檢出率高,對手術方案的確定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淑慧. CT三維重建和核磁共振在下頜骨髁突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傷殘醫學, 2021, 29(12):60-61.

[2] 徐曉璐, 單華. X線、CT三維重建與MRI檢查對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診斷價值[J]. 徐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9, 39(6):458-461.

[3] 雷欣, 鄧書海, 關崧華,等. 螺旋CT三維重建和MRI在下頜骨髁突骨折中的臨床應用比較[J]. 口腔醫學研究, 2018, 34(7):746-750.

[4] 汪子平. CT三維重建與磁共振技術對下頜骨髁突骨折的診斷效果比較[J]. 浙江創傷外科, 2019, 24(5):1025-1027.E5085AEB-3F26-496B-A606-66DA58201A74

猜你喜歡
核磁共振診斷
DSP在磁共振數據接收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陳舊性前交叉韌帶斷裂膝關節退變影像學研究
超聲檢查在類風濕關節炎診療中的研究進展
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及診斷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淺析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運行診斷及其調試
螺旋CT與核磁共振在肝臟囊性占位診斷中的應用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