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思考

2022-06-15 09:48劉向兵
中國德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勞動大學教育

劉向兵

劉向兵,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

*本文系作者根據2022年3月16日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德育雜志社主辦的“中國德育·明德講堂”中所作的講座整理而成,略有改動。

各位關心勞動教育的老師們,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圍繞“探索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這個主題做一些分享和交流。今天,作為一位來自高校的勞動教育工作者,我主要想站在高校的角度,談一談我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初步思考。

一、堅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是我國勞動教育特色的重要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歷史是一部勞動史,也是一部勞動教育史。勞動教育是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要素,每個國家的勞動教育都有自己獨特的理念與做法。那么中國勞動教育的特色理念和做法是什么呢?我覺得勞動教育的中國特色,在理念上最突出的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理論根基。馬克思說過,勞動是整個社會的“太陽”,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就是要讓社會圍繞勞動這個“太陽”轉,這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勞動教育必須牢牢把握的價值導向。在做法上,勞動教育的中國特色表現為兩點:一是堅持建構政府統籌下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格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作用,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的重要體現?!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兩份文件均強調要加強政府統籌,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統籌、家庭奠基、學校主導、社會支持的協同育人格局。二是堅持以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為實施原則,同向同行,一體同心。這既符合人的成長的一般規律,也是我國教育自始至終牢牢抓好立德樹人這條主線,貫通性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中小學思政課教育要一體化推進,要求勞動教育貫穿其中,也就是要求一體化推進勞動教育的意思。

二、堅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是完善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

內在需要

前段時間,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勞動教育專業委員會收集到全國25個省市80所高校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文本分析。研究發現,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兩年來,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方面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呈現出積極探索、豐富多彩、多元統一的態勢,值得肯定。不少高校還結合辦學定位、學科特色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教育,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相當數量的高校尚未明確勞動教育的統籌協調機制,不利于勞動教育的整體性、協同性和可持續性發展;二是各高校普遍重視組織勞動實踐活動,但在配套課程建設方面用力不夠、探索不足;三是勞動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尚有差距,表現為專任性、專業化程度不高,很難專心致力于勞動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四是勞動教育的高等教育特色不夠凸顯,存在比較突出的大學勞動教育中小學化、活動化、淺層化問題。比如,在80家高校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中,所有高校都設計了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內容,但對生產性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卻涉及不多。就“勞動周”和“勞動月”的活動開展來看,很多高校的勞動教育范圍主要限于校園環境衛生清潔、校內植樹綠化、寢室內務整理等日常生活勞動。不是說不可以有這些內容,但大學勞動教育如果主要是這些,甚至只是這些,就肯定有問題了。所以,我一再呼吁,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時,一定要了解中小學的情況,了解中小學做了什么,大學可以不做什么,從而在中小學已有的勞動教育基礎上思考能做什么,以此做到明確區分和緊密銜接。

三、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行動路徑

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既是高校勞動教育高質量推進的內在需要,也是高校應有的責任擔當。在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行動路徑方面,我的主張有三點。

一是找準高校勞動教育與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區別點,全面構建體現高校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層次上的差別。比如,同樣是日常生活勞動,中小學階段可以更多地聚焦在有關基本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上,但對大學而言,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就不僅僅意味著個人自理意識和能力層面的培養,更意味著將日常生活勞動作為整個勞動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去思考其價值,引導學生懂得這一勞動當中存在的各種勞動道理、勞動倫理等,比如個體家務勞動與家政業的發展、家政服務者與雇傭者的關系等。這跟朱熹強調的小學“學其事”、大學“究其理”是一個道理。這樣才能體現高校勞動教育的層次性。二是類型上的差別。中小學是普通教育,大學是專業教育。普通教育強調的是普遍的、共同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的塑造,而專業教育則要體現不同分工領域的不同知識體系和價值導向,所以大學的勞動教育要在如何跟專業融合上多下功夫,要格外強調分專業、分類型推進。三是課程重點上的差別。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創新是明確了勞動教育的課程地位,要求大中小學均要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系統加強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課程建設上,中小學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期間曾經有過成熟的探索,所以,今天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只是課程地位的復歸或轉型、升級的問題,但高等教育階段還未有過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先河。很多人認為,高校專業教育本身就是勞動教育,高校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教育也是重要的勞動教育形式,所以沒有必要再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必修課。我覺得,這些都只能說明高校勞動教育必修課的課程內容應該與中小學不同,但并不意味著高校不需要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提出的“三位一體”的目標——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中,勞動技能水平在高校應主要依托專業教育來完成,高校勞動教育課主要解決的應是勞動精神激發和勞動價值觀塑造的任務,這是大學勞動教育課程和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一個重要區別點。在中小學,勞動技能一定是勞動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大學中,勞動課關注的重點應是通過理性的知識學習和真切的實踐體驗,深化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專業技能學習的任務應該交給專業教育來完成,基本生活技能和通用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則應交給中小學來完成。

二是緊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主線,建構大中小學貫通的課程體系。這些年我一直強調高校勞動教育要讓學生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特別是要加強“懂勞動”的教育。這里的“懂勞動”就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和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教育,比如勞動法律、勞動關系、勞動安全、勞動與社會保障等。據悉,中小學勞動課程標準馬上要正式發布了,“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教育說法也寫進了中小學勞動課程標準。所以,接下來,我們應好好研究一下中小學勞動課程標準,弄清楚高校在愛勞動、懂勞動、會勞動上應該更強調哪些。我的初步想法是,小學階段可以“勞動與生活”為主題,著重引導學生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感悟、體認勞動的苦樂;初中階段可以“勞動與學習”為主題,著重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與勞動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穩定的熱愛勞動的情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初步的職業規劃意識;中職或高中階段以“勞動與科技”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崇尚勞動的信念和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大學階段就可以“勞動與社會”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和社會主義勞動倫理、勞動法律意識,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在深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上,形成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接力推進的課程體系。

三是大學要主動擔當作為,加強對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研究和專業引領。我經常說,在推進勞動教育上,大學要主動“大手拉小手”。這并不是說大學的勞動教育做得比中小學好,而是為了強調大學在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中具有的特殊優勢,那就是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大學一定要發揮這兩大優勢來進行“大手拉小手”,加強對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研究,為中小學做好勞動教育培養人才。這方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已經開始了前期探索,專門成立了勞動教育學院(勞動教育研究院),在加強勞動教育研究的同時,積極培養勞動教育方面的專業人才,致力于為中小學培養勞動教育專業師資。

四是要搭建大中小學交流合作、共建共享的平臺,凝聚協同推進的合力。平臺當然包括學術交流平臺,比如今天直播邀請了大中小各學段的代表共同交流,還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田雪原研究員作為社會學專家共同交流研討,就是一種很好的多元協同模式。這幾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舉辦了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據悉,教育部目前正在大力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按照“一縱”(貫通大中小學)、“三橫”(德育、智育、體美勞育)的架構,建構大中小學各類教育資源一站式搜索的智慧平臺,這是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期待的重要創新。

最后,我要說的是,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推進,要實現教育目標一以貫之、教育環節一脈相承、教育實施一體同心,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教育效果一氣呵成。

責任編輯︱趙 庭

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時,一定要了解中小學的情況,了解中小學做了什么,大學可以不做什么,從而在中小學已有的勞動教育基礎上思考能做什么,以此做到明確區分和緊密銜接。

在中小學,勞動技能一定是勞動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大學中,勞動課關注的重點應是通過理性的知識學習和真切的實踐體驗,深化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專業技能學習的任務應該交給專業教育來完成,基本生活技能和通用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則應交給中小學來完成。

小學階段可以“勞動與生活”為主題,著重引導學生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感悟、體認勞動的苦樂;初中階段可以“勞動與學習”為主題,著重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與勞動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穩定的熱愛勞動的情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初步的職業規劃意識;中職或高中階段以“勞動與科技”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崇尚勞動的信念和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大學階段就可以“勞動與社會”為主題,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和社會主義勞動倫理、勞動法律意識,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

猜你喜歡
勞動大學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個大學問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至善
熱愛勞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