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2022-06-15 07:20賀煒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5期
關鍵詞: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研究進展

賀煒

關鍵詞: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7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心腦血管疾病作為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發病率一直持續增高,近年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心腦血管疾病已經逐漸發展到了中青年人群之中,并向著年輕化、全齡化的方向發展[1]。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較老年患者更急,對患者身心損害及家庭危害性更大,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該類疾病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價值有限,作為生活方式相關性疾病,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發揮其引導干預的作用,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體素質,可以避免病情的反復和加重,所以健康教育應該貫穿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的全過程[2]。

一、心腦血管疾病的現狀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不良生活習慣

1.1 ?我國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的現狀

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超過300萬人,占患病死亡數的51%,部分患者即使得到及時治療,也存在著不同情況的致殘和身體損傷,有的還會出現病情的反復。根據相關數據的分析,以動脈硬化為例,我國目前30~40歲的人群中有將近六成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和血管堵塞。該數據表明我國的心腦血管疾病已經開始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1]?,F在醫療機構中就診的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不再少見,甚至部分大學生因為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成為了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人群。而研究數據表明,心腦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相關性疾病,抽煙、酗酒、熬夜和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是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的最主要原因。物質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部分中青年因為工作、交際等原因抽煙,酗酒,外加暴飲暴食,飲食攝入趨于單一化等問題,給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提供了便利。還有一部分中青年人由于壓力過大,睡眠嚴重不足,情緒大幅度的波動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已經成為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過程中的嚴重問題。

1.2 ?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不良生活習慣

1.2.1 ?飲食因素

有研究發現,高血壓、冠心病等與進餐不定時有一定關系,但其機理尚不明確[3]。中青年人經常沉迷于手機或電腦游戲,不合理減重人群以及經常加班的白領階層,進餐不定時不定量,過饑或過飽,都可能引起機體的代謝紊亂。再加上現在的中青年人中有許多人喜食高脂、高糖、高鹽、低鈣飲食[3],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加重機體的代謝紊亂。

1.2.2 ?抽煙和酗酒

抽煙現已公認是冠心病與腦卒中最危險的因素之一,并且在腦血管病發病過程中與高血壓、飲酒等因素呈協同作用,也能單獨增加患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性。所以戒煙限酒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1.2.3 ?久坐不動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終端的普及應用,缺乏體育鍛煉,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日益普遍。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生活中人們都“機”不離手,手機占據了人們大量的時間,隨著各種手機app的應用,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久坐不動和熬夜的不良生活習慣,久坐不動會形成下肢血栓,栓子脫落后可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長期熬夜的人,血管容易發生痙攣,加上本身缺氧,很容易在心臟內部形成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造成心梗。

1.2.4 ?精神因素

現代中青年人生活節奏快、工作負荷重、心理壓力大、發泄渠道少,極易導致體內激素代謝紊亂,心腦血管痙攣、重構硬化,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呈現年輕化趨勢,并且猝死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

二、健康教育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健康心理學認為生活方式或行為模式可以改變,人類可以通過減少或消除這些危害健康的行為、采取并堅持有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健康教育是連接健康保健知識與病人最終接納并維持健康行為的橋梁,其最終目的是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理解和促進健康行為、對不健康行為進行干預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4]。健康教育所承擔的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干預,更重要的是樹立健康行為的觀念,對不健康行為進行干預。目前國內外健康行為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行為學領域,而健康教育領域缺少理論研究的深入探討。

從70年代起,芬蘭北卡(North Karelia)開展了心血管健康教育干預計劃。1972-1992年20年間,芬蘭北卡男性吸煙率從52%降低到32%,血清膽固醇含量從7.1mmol/L下降到5.8mmol/L,平均血壓從19.6/12.3kPa下降到19.0/11.0kPa,危險因素得到全面降低,腦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的標化死亡率分別下降45%、48%?!捌呶濉逼陂g一項關于我國7大城市11萬人群中開展的腦卒中危險因素干預試驗研究表明,經過4年干預,干預組腦卒中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下降57.5%和46.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20年來,由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吸煙、飲酒、嗜咸等)得到確認[5],而這些危險因素都與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有關,所以我國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易感者進行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方針,有效地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使我國的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2]。

三、健康教育的開展方式

近年來,國家衛計委頒布的《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規劃(2014-2020年)》(國衛宣傳發〔2014〕15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相繼實施。健康教育工作已經不再局限為健康教育者和醫務工作者的職責了,而是需要全民參與、全民合作的了。所以針對全民的需求和各級各類人群的特點需要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使心腦血管患者和易感者積極配合并積極控制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自覺做到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規律生活、定期體檢、分級預防、合理用藥等。

我們可以將健康教育從途徑上分為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線上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電話隨訪、傳統媒體(電視欄目、報刊、叢書、手冊)、新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健康小程序等)進行全方位宣傳和健康教育?,F在的新媒體方式更容易被中青年人所接受,戴美琴等通過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行為干預的研究結果表明。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微信前后的行為改變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微信教育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有效。微信平臺建立了患者和醫務人員隨時交流的平臺,既可使患者隨時得到指導,也節省了患者往返醫院的時間,提高了教育的時效性,而且微信可以發送圖片、視頻、文字和語音,可重復查看信息,構成了連續、動態、個體化的管理模式,更易被中青年接受和使用[6]。

線下健康教育可以和受眾面對面交流溝通,采取講座、座談對話和醫務人員組織引導患者“現身說法”等形式,達到更新健康保健觀念,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相互督促降壓、調脂、控制血糖的目的,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四、總結

中青年人是社會生產力的主力軍,他們的健康狀況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青年甚至少年階段就積極開展健康教育,盡力減少或延緩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發生,從而從根源上減少心腦血管的發病率,這對整個社會人群的健康事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金玲玲. 青年人心腦血管疾病預防保健的探討[J]. 現代養生(下半月 版),2017(3):62.

楊慶華,黃浩. 健康教育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探討[J]. 中國健康教育,2016,32(4):381-383.

周文華,張亞芳,周玉蘭. 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相關因素與健康教育[J]. 吉林醫學,2007,28(14):1592-1593.

劉娜,彭龍,杜慧嬌,等. 國內外心腦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與實踐研究[J]. 全科護理,2017,15(23):2846-2848.

于立博,龔建福,劉繼文. 不同年齡段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比較[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6):3182-3183.

戴美琴,張永樂,周方文,等.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行為干預的應用[J]. 心腦血管病防治,2015(2):167-168.

猜你喜歡
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研究進展
GNSS-PPP算法與應用的研究進展
CHI3L1在神經系統相關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血漿LP—PLA2水平與中青年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性
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治療中青年單純舒張期高血壓療效觀察
超敏C反應蛋白在心腦血管病中的應用
老年胃潰瘍患者與中青年胃潰瘍患者臨床特點對比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相關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