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電力公司需求的省屬院校電氣專業發展空間分析

2022-06-15 10:03周平曹成茂龍鳳蘭馬賓王碩劉權馬德貴吳揚宋彥廖娟王玉偉
教育現代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省屬代表性農業大學

周平,曹成茂,龍鳳蘭,馬賓,王碩,劉權,馬德貴,吳揚,宋彥,廖娟,王玉偉

(安徽農業大學 工學院,安徽 合肥)

一 引言

面向產業需求對傳統專業進行升級改造是新工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1-2]。以筆者所在的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以下簡稱電氣專業),該專業2009年首次招生,2015年獲批校級特色專業立項,2018年獲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立項,2020年入選安徽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該專業一方面圍繞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工類人才需求,構建電力系統培養方向,另一方面圍繞“雙碳”戰略下學校農業電氣化學科發展需求,交叉融合構建電動農機所需的儲能與管理、電子電氣和控制類課程模塊。為進一步分析該專業面向地方電力公司謀發展的潛力,論文選取了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歷年公開的高校畢業生錄用人選數據,分析篩選出該公司同期省內外代表性生源高校,并從其歷年在皖招生本科生質量、發展條件和外部評價等多維度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探究了非優勢學科省屬院校電氣專業面向地方電力公司需求轉型發展的空間與對策問題。

二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招錄電氣類專業畢業生來源情況分析

(一) 畢業生來源總體特征

依據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公布數據[3-13],該公司2016-2020年期間共從全國370所高校公開招錄了4023名電氣類及相關專業畢業生。統計分析畢業生來源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1)畢業生全部來源省內省屬高校、省外省屬高校和部屬高校,三者比例非常接近,分別為34.40%、33.21%和32.39%;(2)畢業生來源高校層次上以省屬高校為主導,約占總數的67.61%;(3)來源高校駐地以安徽省外為主,約占總數的56.33%。

表1 畢業生來源總體情況

(二) 畢業生來源具體特征

依據信息公開數據進一步統計分析,畢業生來源具體情況如下:(1)省內省屬院校共涉及29所,從每校平均錄取48人,錄取高于該值的高校分別是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和安徽工程大學等9所高校(為便于比較,下文省外省屬和部屬高校均分析了數量靠前的9所高校情況),9校合計占比高達26.35%,占全部省內省屬的76.60%;(2)省外省屬院校共涉及247所,從每校平均錄取6人,錄取高于該值的高校分別是上海電力大學、三峽大學、和東北電力大學等56所高校,數量靠前的9個院校合計占比達12.43%,占全部省外省屬的37.42%;(3)部屬院校共涉及94所,從每校平均錄取14人,錄取高于該值的高校分別是合肥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等16所高校,數量靠前的9個部屬院校合計占比達21.68%,占全部部屬的66.92%。畢業生主要來源高校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畢業生主要來源高校分布情況

綜上分析發現:(1)省內省屬高校電氣專業生源向安徽電力有限公司供給嚴重不足,僅占該公司全部錄取畢業生的34.40%;(2)省內省屬院校和部屬院校生源集中程度高、省外省屬院校生源集中程度低。

為便于下文比較分析研究,從表2中的畢業生主要來源高校中選取合肥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和東南大學等5所高校作為部屬代表性高校;選取上海電力大學、三峽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和長沙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作為省外省屬代表性高校;選取安徽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和安徽工程大學作為省內省屬代表性高校,同時,鑒于安徽建筑大學與安徽農業大學位于同一城市、辦學同一層次,把其也納入省內省屬代表性高校中。

三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高校電氣專業在皖招生本科生生源質量

圖1為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高校電氣專業在皖近年招生成績情況[16],其中a為部屬高校,b為省外省屬院校,c為省內省屬院校。比較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工程專業與各類代表性高校在皖歷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結果如下:

圖1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高校電氣專業在皖近年招生成績情況

(一) 與部屬院校的生源質量差距分析

安徽農業大學與東南大學電氣專業在皖歷年錄取平均分差別近五年始終保持在115分以上;與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和河海大學電氣專業在皖歷年錄取平均分差別近五年始終保持在85分以上;與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等電氣專業在皖歷年錄取平均分差別近五年始終保持在62分以上。與部屬院校的生源相比發現,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差距顯著,態勢常年穩定。

(二) 與省外省屬院校的生源質量差距分析

2015年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在皖錄取平均分與上海電力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和長沙理工大學的差距約在10~15分;2020年與上述學校的平均分差距拉大到72分、40分和40分;2015年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在皖錄取平均分與三峽大學和南京工程學院的差距分別為40分和26分;2020年為24分和34分。與省外省屬院校的生源相比發現,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只有與三峽大學在皖錄取平均分差距呈現縮小趨勢,與其他各校的生源質量總體差距進一步拉大。

(三) 與省內省屬院校的生源質量差距分析

2015-2020年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在皖錄取平均分與安徽大學差距常年穩定在45分左右;2015年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在皖錄取平均分與安徽工業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的差距分別為23分和15分;2020年為10分和4分,差距顯著縮??;2015年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在皖錄取平均分與安徽理工大學和安徽工程大學的差距分別為2分和3分;2020年為超出16分和18分。與省內省屬院校的生源相比發現,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只有與安徽大學在皖錄取平均分差距顯著且穩定;與安徽工業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的生源質量差距已大幅縮小,基本處于同一水平;對安徽理工大學和安徽工程大學呈現領先態勢。

相比之下,從本科生源質量來看,相對于安徽農業大學,代表性部屬院校本科生源質量優勢明顯;代表性省外省屬院校本科生源質量具有一定優勢;除安徽大學外,其他代表性省內省屬院校本科生生源質量交錯。

四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高校電氣專業發展條件與外部評價

表3為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高校電氣專業發展條件與外部評價情況統計,呈現如下特征。

表3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高校電氣工程專業發展情況

(一) 部屬院校和省外省屬院校電氣專業發展條件與外部評價分析

1.辦學悠久,學科基礎好,教學資源豐富,水平高。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部屬和省外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專業大多數誕生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前期,經歷了與國家社會需求深入融合、協同發展的過程,并積累了大量優質的物質和人力資源,形成了優勢的辦學條件。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除南京工程學院外,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部屬和省外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學科均進入榜單[17]。截至2020年12月底,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部屬和省外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專業已經全部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組織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8]。

2.“雙一流”和“雙萬”建設背景下,領先優勢將持續增加。在新時代“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等建設項目支持下,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部屬和省外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學科和專業的領先優勢將愈發明顯。截至2020年12月底,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部屬和省外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專業全部入選2019年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9]。

(二) 省內省屬院校電氣專業發展條件與外部評價分析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代表性生源省內省屬院校電氣工程學科均未進入榜單。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一流專業建設方面,省內省屬院校僅安徽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組織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其他均未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僅安徽大學和安徽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分別入選2019年度、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

綜上分析,部屬院校和省外省屬院校電氣專業起步早,積累充分,發展條件優越,外部評價高;省內省屬院校大多發展條件不一,外部評價不高。相比之下,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工程專業更是存在著辦學起步晚、學科弱、經驗少、積累不足等發展條件和外部評價不充分等系列難題。

五 面向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的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發展空間分析與對策探索

(一) 發展空間分析

從市場需求側來看,一方面,現階段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每年人才需求量大且安徽省屬高校電氣專業向該公司供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隨著“雙碳”戰略的推進,社會主要動力設備向電氣化轉型,電網領域所需的電氣類專業人才將長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因此,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的穩定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給安徽農業大學及省內其他院校電氣專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廣闊的外部空間和機遇。

從高校畢業生供給側來看,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來源部屬院校的畢業生占32.39%,來源高度集中,56.6%集中在5所代表性部屬高校,且這幾所代表性高校的本科生源質量、發展條件和外部評價明顯高出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一籌,因此,這部分供給對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不構成競爭關系;公司來源省外省屬院校的畢業生占33.21%,來源相對分散,僅30.83%集中在5所代表性高校,該類型代表性院校的生源質量發展條件和外部評價也好于安徽農業大學,由于集中度不高,就面向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而言,該類型某一具體高校對安徽農業大電氣專業的競爭影響有限,但其辦學經驗卻是對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有良好的借鑒價值;公司來源省內省屬院校的畢業生占34.40%,來源高度集中,55.0%集中在6所代表性省內省屬高校,除安徽大學具有明顯優勢外,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安徽工業大學與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基本處于同一層次,因此這幾所省內院校向電網安徽電力有限公司輸送人才的能力會對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構成直接的競爭關系。從本科生源質量來看,安徽農業大學與安徽工業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持平,略優于安徽工程大學和安徽理工大學;從辦學條件來看,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相似,弱于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和安徽工程大學;從外部評價來看,幾所院校均處于同樣水平。

因此,面向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的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發展空間一方面是電力公司的增量空間,但數量不大;另一方面是辦學層次相近院校所占領的存量空間,這個是主要的上升空間,如辦學層次相近的安徽理工大學和安徽工程大學,近5年生源質量均弱于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近5年向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輸送了392人,遠超出安徽農業大學的67人。

(二) 發展對策探索

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要定位于培養滿足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需求的人才,在辦學定位與發展上應該遵守下列對策:(1)明確發展定位。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電力系統方向結合生源來自縣鄉特點重點培養電網中縣域(含鄉鎮)電力系統所需的電氣應用人才,與安徽大學等域內外優勢電氣專業定位大中城市電網形成錯位;(2)兼容并包,做好人才培養方案頂層設計。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吸取長沙理工大學、上海電力大學、東北電力大學、三峽大學和南京工程學院等省外省屬院校電氣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先進理念,并包安徽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和安徽建筑大學等省內省屬院校的優勢經驗,迎合本校電氣專業生源的成長規律,覆蓋國家電網考試大綱,滿足了國家電氣類專業教育質量標準要求和工程教育認證等要求;(3)充分用好國家級電氣類課程共享教育資源。全面借助國家級一流程課(精品課程)等開放資源,吸收消化、創新融合,破解弱學科背景下師資教育能力不足、知識陳舊等弱項,不斷縮小了與其他傳統工科院校的電氣專業師資教育能力差距;(4)充分利用VR系統實現電力系統全過程仿真,克服傳統實踐高危性和設備投入資金大難題。通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全面不斷提高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實踐條件;(5)圍繞內涵發展,集中力量,創新以培養學生解決復雜電力系統工程能力為核心的工程教育研究;(6)發揮學校省城駐地優勢,做好招生與電網方向就業宣傳,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

六 結果與討論

(一) 結果

表4 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學生近三年入職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情況統計

遵循上述培養方向和發展對策,安徽農業大學修訂實施了新的電氣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并踐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他文詳述)。依據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2019-2021年公開招錄數據[10-15],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進入該公司就業的人數及其占當年畢業生的比率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21年較2019年人數和比率增幅分別達63.64%和78.81%,較好地驗證了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面向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需求的辦學定位和發展對策是有效可行的。

(二) 討論

隨著省屬各院校電氣專業對面向電網方向培養規律的認識加深,這種面向產業需求的域內外專業之間的競爭將越發激烈,最終各類院校進入電網企業的結構與比例將逐漸穩定下來,在此之前這段時間為專業實施升級改造的黃金時間,必須緊緊抓??;此外,除了面向電網產業需求升級改造專業外,電氣專業轉型升級還應該結合“雙碳”背景下,與所在學校的優勢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出新的領域,例如,安徽農業大學電氣專業與農機融合發展電動農機中急需的儲能、電子電氣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等,這樣電氣專業建設與發展更易獲得所在單位的支持。

猜你喜歡
省屬代表性農業大學
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簡介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被國內外數據庫收錄情況
湖南農業大學通知教育中心
三季度陜西省屬企業營收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閩臺地區代表性道地藥材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省屬出資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
??? ???? ??? ???????? ?? ?? ??―??? ????? ????
2015 級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狀況調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屬本科院校預科生為例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勉沖·羅布斯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